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唤醒迷梦 >> 入行论-第2品忏悔罪业-善说海科判与颂词-注释笔记 返回

入行论-第2品忏悔罪业-善说海科判与颂词-注释笔记

nicholasldf 唤醒迷梦 2021-03-05

入行论-第2品忏悔罪业

善说海科判与颂词-注释笔记


相关学习链接:

寂天菩萨的七种稀有传记

《入行论》第01-10品 颂词念诵 音视频

《入行论》第1品-菩提心利益-学习总结--基于明镜义科判

入行论-第1品-菩提心利益-自学复习试题和答案

入行论-第1品菩提心利益-善说海科判与颂词-学习笔记

入行论背诵,这条路您不孤单!---附:第1品第2品“科判颂词”


Nicholasldf 注:本篇内容 旨在通过学习,能 基本理解 科判的意思、科判的脉络、颂词的字面意思。由于智慧浅薄,内容仅供参考,难免的错漏之处,在师和三宝前真诚忏悔!阿弥陀佛!但愿“善缘等我诸同学,若得见此能获益”。


无著菩萨 善说海 总科判

〖入行论释---善说海〗:“善说海”是注释的名称。“善说”指完整无缺地宣讲大乘《入菩萨行论》的甚深意义,“海”指本论所引用的教证、理证相当丰富,犹如大海是一切宝藏的来源,而此处教法证法的来源就是这部论典。以比喻和意义相结合的方式,故取名为“善说海”。

作者:藏地无著菩萨(大概公元1259年)


“丁二、受持之方法”---总科判

丁二、受持之方法(在自相续中怎样受持菩提心)

戊一、总义:总纲、总要的纲领。从科判上看,这是“忏悔品”的总义,但实际上它是整个菩提心的总义。无著菩萨在这以总纲的方式,提纲挈领地阐述了菩提心的要点,如菩提心的本体、分类、受持方法、如何护戒还净等。

戊二、论义:论的意义,就是指颂词部分,阐述受持之方法的正式内容。包含了 第二品忏悔罪业 第三品受持菩提心,分为加行(前行,正行前要做好的准备工作)、正行后行三个阶段。


“第二品 忏悔罪业”---总科判(善说海)


-------供养支-------

辛一、供养---> 壬一、总说(下面所有的供养方式,对境全部都是三宝)

为什么要供养呢?---为了受持珍贵的菩提心。受菩萨戒之前,为了断除自相续中的吝啬心,一定要先在诸佛菩萨面前作一些真实供养或者观想供养

【为持珍宝心,我今供如来,无垢妙法宝,佛子功德海。】

颂义:为了受持珍贵的愿行菩提心,我现在真诚地供养诸佛如来,清净无垢的殊妙法宝,以及所有大乘僧宝---登地以上的佛子,这些广大的功德大海。


辛一、供养 --->壬二、别说(分别宣说各种方式的供养)

子一、供养无主物(供养无有主人的物品,物品真实存在,属于大自然)

什么是意缘供养:意就是我们的心,缘就是缘取,是通过自己的心缘取人天世间或其他净土中真实存在的无主物供养给三世诸佛。即便是有主人的东西,如花朵等,看到后用缘取供养也是可以的。

丑一、真实供养(真实宣说如何去作“供养无有主人的物品”)

(1)鲜花与珍果,种种诸良药,世间珍宝物,悦意澄净水。(2)巍巍珍宝山,静谧宜人林,花严妙宝树,珍果垂枝树。(3)世间妙芳香,如意妙宝树,自生诸庄稼,及余诸珍饰,莲花诸湖泊,悦吟美天鹅。(4)浩瀚虚空界,一切无主物,意缘敬奉献,牟尼诸佛子,祈请胜福田,悲愍纳吾供。】

(1)颂义:所有鲜艳的花朵,珍贵的果实,种种上好药物,世间的珍奇宝物,以及所有赏心悦目的清澄净水。(2)颂义:巍巍耸立,珍宝所成的须弥山,远离尘俗静谧舒适的森林,绮饰着奇花的妙宝树,果实累累压垂了枝干的珍果树。(3)颂义:天界、人间殊妙芬芳的香气、燃香,如意树和诸宝树,不需耕耘而自然长成的诸种庄稼,以及其余值得供养的各种饰物。缀饰着种种莲花的大小湖泊,湖面的天鹅,发出悦耳的吟鸣声。(4)颂义:在浩瀚虚空界中,一切无有主人的美好事物,以想象来缘取恭敬地奉献给以释迦牟尼佛为主的三世诸佛及所有佛子,祈请最胜福田慈悲地接受这份供养。

丑二、供养彼等之原因(说明为何供养这些无有主人的供品”的原因)

【福薄我贫穷,无余堪供财,祈求慈怙主,利我受此供。】

颂义:我福德微薄,十分贫穷,没有其余堪可供养的财物,祈求慈悲的怙主圣众,为利益我而纳受这份供养吧!


辛一、供养 ---> 壬二、别说--->子二、供养身体(供养身语意)

供身断实执:【愿以吾身心,恒献佛佛子,恳请哀纳受,我愿为尊仆。】

颂义:在佛陀及一切佛子等殊胜福田前,我愿恒时供养自己的身体、语言和心,诚恳祈请诸位圣尊能够慈悲接受、完全接纳我,我心甘情愿地做忠实的仆人,对您们言听计从,依靠您们指引的方法行事。

究竟要利他:【尊既慈摄护,利生无怯顾,远罪净身心,誓断诸恶业!】

颂义:诸佛菩萨慈悲地摄受护念我,我将继承您们弘法利生的事业,毫无畏惧和顾虑地利乐有情,为此我要远离所有罪业,用各种方便方法清净自己的身语意,发誓今后再不造任何罪业!


辛一、供养 ---> 壬二、别说--->子三、意幻供养

意幻供养分为十二种:1、沐浴,2、擦拭,3、妙衣,4、饰品,5、妙香,6、美花,7、香云,8、神馐,9、宝灯,10、地面,11、宫殿,12、宝伞。

什么是意幻供养:通过我们的心意识幻变出供品来做供养,物品有可能是真实存在的,也有可能不存在,只是我们自己通过想象力、观想力化现出来的。

沐浴宫殿:【馥郁一净室,晶地亮莹莹,宝柱生悦意,珠盖频闪烁。】

颂义:一间气味芬芳的清净宫室,铺着亮莹莹的水晶地板,有着赏心悦目的宝柱,高悬的珠宝华盖,闪烁着耀眼光华。

观想沐浴:【备诸珍宝瓶,盛满妙香水,洋溢美歌乐,请佛佛子浴。】

颂义:备妥诸种珍贵的宝瓶,盛满触体生悦的香洁净水,心中幻化出无数的天女,一部分拿着妙宝瓶给诸佛菩萨倒沐浴之水,另一部分用各种美妙的歌声赞叹,或用各种乐器奏出美妙的音乐作为供养,祈请诸佛和佛子来沐浴。

擦拭、妙衣:【香薰极洁净,浴巾拭其身。拭已复献上,香极妙色衣。】

颂义:浴毕用妙香熏过且极其洁净的浴巾,拭干诸圣尊的身体,然后再向诸佛献上最香、最美妙、色彩最庄严的化身服装。(香薰:用妙香熏过)

饰品供养:【亦以细柔服,最胜庄严物,庄严普贤尊,文殊观自在。】

颂义:同时,亦用质地细柔的衣服,各种最美妙的饰物,庄严普贤、文殊菩萨,以及观自在菩萨等圣众。(各种装饰品,如金项链、花鬘、金鬘等)

妙香供养:【香遍三千界,妙香涂敷彼,犹如纯炼金,发光诸佛身。】

颂义:用香遍三千大千世界的奇香,敷抹在犹如经十六炼纯金般,闪烁光芒的诸佛身上。(供养涂香,对应持戒度,是守持净戒的殊胜缘起)

美花供养:【于诸胜供处,供以香莲花,曼陀青莲花,及诸妙花鬘。】

颂义:在堪为殊胜福田的一切佛像等前供上令人感到惬意、香味沁人肺腑的曼陀罗、莲花以及青莲花等所有天花,还有用这些美花及珍宝等精心穿成五颜六色悦意的花鬘、宝鬘。

香云、神馐:【亦献最胜香,香溢结香云。复献诸神馐,种种妙饮食。】

颂义:用除供花外,我同时向诸佛菩萨献上最好的香料;此香点燃时,香气弥漫,使空气中透着丝丝香味,令人感到舒心悦意;香烟结成香云,形成各种八吉祥、吉祥结等图案,使云彩也成为殊胜的供品。亦献上诸神馐,以及种种甘美无比的饮食。

宝灯、地面:【亦献金莲花,齐列珍宝灯。香敷地面上,散布悦意花。】

颂义:也要献上排列整齐如同金莲花般的珍宝灯,并在那用妙香涂抹过的地面上,散布点点悦意的花朵,使整个大地变成五彩斑斓、香气馥郁的乐园,随之供养给诸佛圣尊。

宫殿供养:【广厦扬赞歌,悬珠耀光泽,严空无量饰,亦献大悲主。】

颂义:观想广大如虚空一般的无量宫殿中洋溢着各种悦耳动听的音乐,悬垂着的各种珍物宝饰光泽相互辉映,无数的庄严曼妙饰品,周遍整个虚空界。我们如是观想把它们奉献给大悲主。

宝伞供养:【金柄撑宝伞,周边缀美饰,形妙极庄严,亦展献诸佛。】

颂义:金柄撑起珍贵的宝伞,伞沿点缀着令人喜悦的饰物,外观极为庄严,形态殊妙,也要经常撑起这种宝伞供养诸佛。


辛一、供养 ---> 壬二、别说---> 子四、发愿供养

发愿供养:是在心中发愿,希望世间上的众生能够获得快乐、息灭痛苦,而在三宝所依面前降下珍宝雨、鲜花雨等等。发愿的目的,总的来说就是利益众生,供养上师三宝。任何美好的发愿,都可以用来做供养,比如可以缘着“音乐、鲜花、珍宝、甘雨...”等真实事物,做美好的发愿。

【别此亦献供,悦耳美歌乐,愿息有情苦,乐云常住留。唯愿珍宝花,如雨续降淋,一切妙法宝,灵塔佛身前。】

颂义:此外,我也要奏响最美妙的音乐,来供养诸法圣尊,愿悦耳的乐音交响成乐云,息除众生的一切痛苦,长久地驻留在诸佛圣众前。愿以珍宝、妙花,如下雨一般不断地降落在一切胜妙的三藏法宝、佛塔与各种佛像上面。


辛一、供养 ---> 壬二、别说---> 子五、无上供养(随学佛菩萨的供养)

1、无上供养的定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弥勒菩萨、观世音菩萨等以八大菩萨为主的所有菩萨,以及缘觉等圣者,他们如何对佛陀供养,我也如是在诸佛菩萨面前供养。

2、为什么叫无上供养呢?这种供养功德相当大,一般的供养根本比不上它。

比如说文殊菩萨,他是诸佛菩萨智慧的总集,其禅定、智慧、总持力等是无与伦比的,他就算供养一朵花,这种发心和功德一般人也无法相比;普贤菩萨的供养,就是所谓的普贤云供,即普贤菩萨的心间发出无数光,每个光端出现一尊普贤菩萨,然后每个普贤菩萨的心间又发出无数光,每个光端又出现供养天女与供养天子,手持无数供品在诸佛菩萨面前一一献供,这样的供养无量无边。同样,弥勒菩萨观世音菩萨等供养的功德也是相当大的。

【犹如妙吉祥,昔日供诸佛,吾亦如是供,如来诸佛子。】

颂义:如同文殊、普贤等已得自在的大菩萨,往昔以遍满虚空之妙供呈献诸佛,我亦如是供养诸如来及佛子。


辛一、供养 ---> 壬二、别说---> 子六、赞叹供养(以海潮音赞佛功德)

什么是海潮音:“海潮音”是指无量无边的音声,时间上无有间断,空间上能周遍虚空,音质无比动听,音量适中的殊妙乐音,以这样的音声作为供养,功德也是无量无边。海潮音稳定而有节拍,听了之后烦乱的心会平息下来,有这种功德。

【我以海潮音,赞佛功德海,愿妙赞歌云,飘临彼等前。】

颂义:我以如同海潮音般无量的动听声音,赞叹诸佛不可思议之功德大海,愿此美妙赞歌,如云一般飘临到诸佛面前,永恒地赞美他们。


-------顶礼支-------

辛二、顶礼

【化身微尘数,匍伏我顶礼,三世一切佛,正法最胜僧。敬礼佛灵塔,菩提心根本,亦礼戒胜者,堪布阿阇黎。】

颂义:我幻化出微尘数的身体,五体投地,顶礼三世一切佛、正法和最殊胜之僧宝。顶礼佛陀的灵塔,生起菩提心之根本,也要顶礼具殊胜净戒者、所有的法师与阿阇黎。(匍伏:五体投地)


-------皈依支-------

辛三(皈依)分二:一、总义;二、论义。

皈依是一切修法的基础。我们想要修持菩提心,前提是受持皈依戒,这代表自己已经正式步入了佛门。

壬一、总义(总纲,以总纲的方式,提纲挈领地阐述了皈依的要点)

子一、抉择皈依(从“皈依的本体、皈依的分类、各分类的自性”三个方面对“皈依”进行抉择分析)

丑一、本体(皈依的本体或定义)

所谓的皈依,就是为了遣除一切恐怖而依止皈依处,这样的一种方法就是皈依。不管是大乘皈依、小乘皈依,还是世间皈依,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我特别害怕某种事物,为了避免这样的恐怖,而皈依一个比较可靠的对境。皈依,解释为归投、依靠。另外,皈依也有认同的意思。

丑二、分类(皈依的分类,以不同心态可分三类)

皈依有世间皈依与出世间皈依,出世间皈依又分为大乘皈依与小乘皈依两种。

丑三、各自之自性(世间皈依、小乘皈依、大乘皈依,各种皈依的自性)

世间皈依:为了摆脱世间上的恐惧、避免某些痛苦,而皈依天神、树林或者世间上的一些人。实际上这些并非最究竟、最殊胜的皈依处,因为世间皈依不是害怕轮回的痛苦想获得解脱,而是为了躲避一些暂时的怖畏。

对境:山里、森林、寺院、佛塔、一些人、天神等;目的:躲避世间上的恐惧、避免某些痛苦;时间:皈依的时间是没有限定的;条件:没有出离心)

小乘皈依:指自己特别害怕轮回的痛苦,为了从中获得解脱而在有生之年皈依三宝,这种皈依一定要具足出离心。(对境:三宝;目的:摆脱轮回;时间:有生之年,尽形寿就是从现在开始到生命结束为止;条件:具足出离心)

大乘皈依:指为了救度天边无际的可怜众生,自己发愿要获得无上圆满正等觉的佛果,这种乃至菩提果之间的皈依就是大乘皈依。(对境:三宝;目的:救度众生;时间:乃至菩提果之间;条件:以悲心引发,具足菩提心)

子二、随皈依而行持(以皈依为导向而行持,皈依后的行为规范、戒律学处)

1、从大的方面,皈依戒有以下六条:

皈依的学处(不能做的三条):皈依佛陀后,此人则为真正的居士,从此以后任何时候也不能皈依其他天神、外道、邪师。皈依正法后,不能故意损害众生。皈依僧众后,不能与外道徒交往。

皈依的学处(应该做的三条):皈依佛后,要恭敬佛陀;皈依法后,要认真行持佛陀的妙法,对教法与证法乃至一言一字都要恭敬;皈依僧后,对所有的圣者、僧众要恭敬,哪怕僧衣上的黄色碎片也要恭敬顶戴。

壬二、论义(论的意义,皈依的颂词部分,通过颂词对总义的内容进行开显)

【乃至菩提果,皈依诸佛陀,亦依正法宝,菩萨诸圣众。】

颂义:直至证得菩提之前,生生世世皈依诸佛,皈依正法宝和菩萨圣众。

皈依就是一种誓言:皈依佛就是在佛前发誓“从此以后我是你的眷属”;皈依法就是发誓生生世世修持佛陀的甘露妙法;皈依僧就是发誓从此以后以大小乘的僧众为助伴。佛陀作为导师,正法作为正道,僧众作为伴侣

皈依的功德相当大: 《日藏经》中说:不管是谁皈依佛陀,即使他违犯戒律或者心散乱,百万魔众也不能害,一定会获得解脱。《无垢请问经》中说:皈依的福德若有形相,整个虚空界也无法容纳,它遍满虚空、超过了虚空。


-------忏悔支-------

壬一、总义(总纲,以总纲的方式,提纲挈领地阐述了忏悔支的要点)


子一、所净罪业之六门(所被清净的罪业,是由六种途径产生的。所净,被作用的对象,所被清净的对象为罪业,通过六种途径产生时间,因,门,加行,对境,形相。)


子二、能净四对治力,分四:厌患对治力;所依对治力;现行对治力;返回对治力。(能净,能够清净,能够清净罪业的四对治力)


子三、净法加行正行后行(清净罪业的方法分前行、正行、后行三阶段)


壬二、论义(论的意义,通过颂词对忏悔支的总义内容进行开显)。


子一、厌患对治力(对无始以来以自作、教他作、随喜他人造恶等方式造下的一般罪业,以及依靠殊胜对境造下的特殊罪业,表示无比的后悔。)对于自己所犯的罪业非常惭愧,后悔得不得了,如同吃了毒药

丑一、总说忏悔罪业之方式(从总体上宣说以四种对治力忏悔罪业的方法:依三宝为对境,通过忆念自己造罪的时间、造罪的方式,而真诚发露忏悔

我于十方佛,及具菩提心,大悲诸圣众,合掌如是白:无始轮回起,此世或他生,无知犯诸罪,或劝他作恶,或因痴所牵,随喜彼所为,见此罪过已,对佛诚忏悔。

颂义:我向十方诸佛,以及具有菩提心的大悲菩萨圣众,恭敬合掌,如是启白:自无始轮回起,无论是今世或过去世,我出于无知,所犯下的一切罪业,或者劝他人造下的罪业;还有因自己被愚痴牵引,随喜他人恶行而造下的诸罪业;现在醒悟到这些罪业的过失,在诸佛圣尊前诚恳痛切地发露忏悔!

丑二、依殊胜对境而忏悔特殊罪业之方式。

依靠殊胜的对境(上师三宝、父母等),造下特殊的罪业(以殊胜对境而造的罪业),如今生起厌患之心,并通过四对治力忏悔。

惑催身语意,于三宝父母,师长或余人,造作诸伤害。因昔犯众过,今成有罪人,一切难恕罪,佛前悉忏悔。

颂义:由于无明烦恼的催动,我以身语意三门对三宝、父母、上师等严厉的对境,造作了种种违逆、伤害。因为以前犯过众多的这些过失,现在我成了罪业深重的罪人,这一切难以饶恕的罪业,我都要在诸佛前痛切地发露忏悔!


子一、所依对治力

依靠某种方便方法来摆脱罪业。如同吃了毒药,依靠医生药物来解毒一样。


丑一、皈依原因(为什么要寻找殊胜的、强大的对境作为依靠?一方面是畏惧速疾到来的死亡,另一方面是畏惧死亡时的恐怖景象,再者凭靠自身的能力无法战胜死亡的恐怖。因此,需要借助强大的对境来作为依靠之处。)


寅一、略说(略说皈依的原因:希望在临死之前寻找一个可靠的皈依处,去忏悔曾经造下的罪业,否则带着罪业死去,必定会堕入恶趣难以解脱。

【罪业未净前,吾身或先亡,云何脱此罪,故祈速救护!】

颂义:在罪业尚未清净之前,我或有可能就死去了,到那时还有什么办法脱离这些可怕的业报呢?所以祈求诸佛圣尊赶快来救护我!


寅二、广说(所谓广说,就是指展开去说明皈依的原因,包括了两个“死亡速疾降临”和“死亡极度恐怖”两个子科判。


卯一、思维疾速死亡而生起皈依之心(思维死亡快速到来而生起皈依之心)


一、略说略说“思维疾速死亡而生起皈依之心”:第1颂讲死神不足信;第2颂讲罪业深重,原因是曾经很愚痴,从而为了亲怨造下种种罪业;最后思想上认定:死神不足信+无明造诸罪=堕入恶趣,赶紧寻找皈依处并忏悔。)

死神不足信:【死神不足信,不待罪净否,无论病未病,寿暂不可恃。】

颂义:死神是不能信任的,它不管你罪业是否已经清净,也不论你是否生病,随时都会降临。人寿多么短暂,一点也不可依恃。

无明造诸罪:【因吾不了知,死时舍一切,故为亲与仇,造种种罪业。】

颂义:因为我们不了解,自己在死时必然舍弃生前的一切,所以为了亲人与仇敌,造作了种种罪业。


二、广说(展开说明“思维疾速死亡而生起皈依之心”,展开的方式是“回顾自己的一生,发现亲友、怨敌、名闻利养,任何自己执着的对境,都将归烟消云散般消逝,人生如梦没有丝毫实义,死时唯有罪业紧紧跟随自己,从而生起畏惧,寻求皈依”。

烟消云散:仇敌化虚无,诸亲亦烟灭,吾身必死亡,一切终归无。

颂义:然而仇敌都将化为虚无,亲人亦将如烟一般消散无迹,自己亦必定会死去,世上一切亦终归空无。(意在说明,赶紧忏悔,不要再为亲怨造业)

人生如梦:【人生如梦幻,无论何事物,受已成念境,往事不复见。】

颂义:人生如同梦幻一般,无论任何事物,发生过后,只能成为忆念的对境,一切往事再也无法经历。(此颂说明人生是虚幻不实的,宛若大梦。)

人生如梦幻的理由:我们所拥有的生活无有任何实质,不管你曾经享受快乐也好,感受痛苦也罢,这些事情经历过就消逝了

唯有业随身:【复次于此生,亲仇半已逝,造罪苦果报,点滴候在前。】

颂义:而且,于此短暂的一生中,亲友和仇敌大半都已经去世了,然自己为他们造罪而招致之果报,丝毫不爽等在自己面前。


三、摄义(对广说的内容进行归摄总结)

科判分析:所谓摄义,是指以最精简的语言总结性地将所有内容言简意赅地进行归纳。这里是对广说的内容进行总结,归摄到所属的“思维疾速死亡而生起皈依之心”这个科判。第一颂讲述我们的现状,因为没有甚深地了解死亡会来的很快很突然,因此导致如今的状态是罪业缠身;第二颂讲述死亡一定会到来,而且会来的很快很突然的。因此,我们要趁死亡来临之前,坚决的皈依三宝,并精进的忏悔。

无明造罪:【因吾不甚解:命终如是骤,故起贪嗔痴,造作诸恶业。】

寿命无常:【昼夜不暂留,此生恒衰减,额外无复增,吾命岂不亡?】

颂义:因为我未甚深地了解,生命的终结竟是如此突然,所以生起了贪嗔痴三毒烦恼,而造作了许多罪业。昼夜间刹那也不停留,今生寿命总是在衰减,而且也无法去额外增添,我的生命如是有减无增,难道还会不死亡吗?


卯二、思维死亡极恐怖而生起皈依之心(思维死亡时的恐怖而生起皈依之心)


一、略说(临终恐怖、中阴恐怖、放逸造罪  =  寻求皈依)

科判分析:通过四大分解阶段和阎罗狱卒现前阶段的两个阶段来总体描述死亡的恐怖。第一个颂词描述四大分解时的恐怖,从分担痛苦的角度,亲朋等无法提供帮助;第二个颂词描述阎罗狱卒现前时恐怖,从能救护的角度,亲朋无益,只有福德最有利益。第三个颂词讲述了我们由于曾经的放逸,不知道死亡的恐怖,而造了许许多多的罪业。

临终恐怖:【临终弥留际,众亲虽围绕,命绝诸苦痛,唯吾一人受。】

颂义:当我临终弥留之际,纵然有众多亲人围绕于身边,但命终气绝四大分离之痛苦,却只能自己一人去忍受。

中阴恐怖:【魔使来执时,亲朋有何益?唯福能救护,然我未曾修。】

颂义:当死魔之使者来捉拿时,亲戚朋友能有什么利益呢?此时唯有我的善业福德才能救护自己,然而我却从来未去修习积累过。

放逸造罪 :【放逸我未知:死亡如是怖,故为无常身,亲造诸多罪。】

颂义:当死魔之使者来捉拿时,亲戚朋友能有什么利益呢?此时唯有我的善业福德才能救护自己,然而我却从来未去修习积累过。


二、广说(展开说明死亡时的恐怖景象,从而畏惧死亡的恐怖寻找皈依处)

死刑犯比喻:【若今赴刑场,罪犯犹惊怖,口干眼凸出,形貌异故昔。】

中阴的恐怖:【何况形恐怖,魔使所执持,大怖忧苦缠,苦极不待言。】

颂义:倘若一个罪犯只是被押赴刑场,尚且会惊怖万分,因害怕而口干舌燥,双眼凸出,形貌大大异于平时;更何况是被身形恐怖的阎罗使卒所捆押,内心遭受着害怕死亡之忧苦折磨,那种极端的痛苦就更难以言说了!

寻求皈依:【谁能救护我,离此大怖畏,睁大凸怖眼,四方寻救护,】

无可依怙:【四方遍寻觅,无依心懊丧,彼处苦无依,惶惶何所从?】

颂义:谁能对我善加救护,离开这种极大的怖畏呢?我睁大因恐怖而凸出的眼睛,四方寻找着救护者;四面八方到处寻觅,然而毫无可依,心情十分懊丧。在此无可依怙的险境中,惊惶不安的我应该怎么办呢?


丑二、所皈依之对境(忏悔时所要依靠的对境)

寅一、皈依共同三宝(通常所说的三宝,包含具愿力之菩萨)

佛为众怙主,慈悲勤护生,力能除众惧,故我今皈依。如是亦皈依,能除轮回怖,我佛所悟法,及菩萨圣众。】

颂义:佛陀是一切众生之依怙,他以大慈大悲精勤地救护着众生,其大威德力能消除众生所有畏惧,所以从今天开始,我要皈依佛陀。颂义:同样,我也要皈依本师释迦牟尼佛所亲证、能解除轮回怖畏的无上妙法,以及所有的菩萨圣众。

寅二、皈依具愿力之菩萨(八大菩萨还有不共的特点,体现在殊胜的愿力、解救众生能力、与我们南瞻部洲众生的因缘三个方面,有特殊的不同点)

【因怖惊颤栗,将身奉普贤,亦复以此身,敬献文殊尊。哀号力呼求,不昧大悲行,慈尊观世音,救赎[shú]罪人我!复于虚空藏,及地藏王等,一切大悲尊,由衷祈救护。皈依金刚手,怀嗔阎魔使,见彼心畏惧,四方速逃逸。

颂义:死亡的恐怖使我惊惶而战栗,为了摆脱这种怖畏,我要将自身奉献给普贤菩萨,也要将此身体供献给文殊师利菩萨。颂义:我要哀戚地大力呼求,大悲心行无有错乱之观音慈尊,来救度我这个罪人;颂义:也于虚空藏以及地藏王等一切大悲圣尊前,由衷地祈求救护!颂义:我也要皈依金刚持菩萨,心怀嗔恨的阎魔使者,见到他便心生畏惧,吓得向四方狼狈逃逸。

丑三、如何皈依(怎么样皈依,即皈依的方式,愿意将身命奉献而皈依,请求速除我的怖畏。)

昔违尊圣教,今生大忧惧。愿以皈命尊,求速除怖畏!

颂义:往昔,我违背了尊圣的教诲,现今为此逆举之恶报而生起了极大的忧伤恐惧,愿意将身命奉献而皈依,请求速速解除我的怖畏。


子三、现行对治力(行持善法)

如果想解毒必须要服用妙药,同样的道理,若想忏净相续中的罪业,必须要念金刚萨埵心咒、修持菩提心,一定要实际行动中去做,这是现行对治力。

科判分析:现行对治力==精进,精进的定义是指对善法的欢喜心,现行对治力的定义也是指行持善法,两者的意义相同。理当精进说明了我们应当精进的理由;迅速精进说明了不但要精进,而且要立即精进起来,赋予行动,不要拖延;如何精进则是说明精进的方式,在心态和行为两个方面去落实精进;


丑一、理当精进对治(从道理(理由)上去分析说明,我们为什么要精进的对治烦恼恶业,此处通过两个比喻来说明我们应当精进,应该发起勇悍之心)

寅一、以患者之喻说明

科判分析:通过患病者的比喻来说明,我们应当精进的对治烦恼恶业。共有3个颂词:第1个颂词讲述世间寻常的疾病都要及时治疗,生生世世带给我们无量痛苦的烦恼疾病,更是需要赶紧治疗;第2个颂词讲述了烦恼的危害非常严重,世间上根本就找不到彻底根治烦恼的方法;第3个颂词讲述了佛陀宣说的佛法才能拔除众生的痛苦,我们应当赶紧依教奉行。

【若惧寻常疾,尚须遵医嘱,何况贪等患,百罪(宿疾)恒缠身。】

颂义:如果一个人害怕普通疾病的痛苦,尚且需要遵照医生的吩咐,何况是贪嗔痴烦恼长劫缠缚着身心的痼疾(痼疾:经久难治愈的病)。

一惑若能毁,赡部一切人,疗惑诸药方,遍寻若不得。医王一切智,拔苦诸圣教,知已若不行,痴极应诃责。

颂义:即使只是贪嗔等一种烦恼疾病,就足以摧毁赡部洲所有人的安乐,而且治疗这些烦恼痼疾的药方,在世俗典籍中无法寻得;那么大医王一切智智佛陀,所宣说的拔除这些痛苦根源的圣教,如果有人明知此而不依教奉行,那真是愚痴之至,极应呵责!

寅二、以险处之喻说明(通过遭遇险情的比喻来说明,我们应当精进的对治烦恼恶业。)

若遇寻常险,犹须慎防护,况堕千由旬,长劫险难处。

颂义:如果遭遇到普通的险情,我们也需要谨慎地去防护(以免让自己生命受到危险),更何况我们即将面临的是堕入到千由旬的深渊,长劫都无法出离的地狱险难之处呢!(更应该小心谨慎地防护自己现在的身语意。)


丑二、迅速精进

科判分析:迅速精进说明了我们不但要精进,而且要立即精进起来,立即赋予行动,不要拖延;凡夫人最执着的就是身体、受用、亲友,从而修行一拖再拖。通过寿命不可靠,就可以认识到修行的紧迫性,然后再通过受用不可靠、亲友不可靠,就可以彻底放下对今生的贪执,做到真实的、全分的迅速精进,真正转入修道。三个科判有层层递进的联系。

寅一、寿命不可靠

寿命不可靠就是说死亡很快就会到来,因为时不我待的缘故,所以应该

迅速地精进于善法。第1个颂词讲述死亡无常,将修行往后拖延,安闲度日是不合理的。第2个颂词讲述死亡无常,我们都还没有解脱的把握,安闲度日是不合理的。

【若思今不死,安逸此非理,吾生终归尽,死期必降临。谁赐我无惧?云何定脱苦?倘若必死亡,为何今安逸?

颂义:或许有人想:现在我还不会死亡,因此可以安逸地度过时日,不用励力修对治。这是不合理的,因我们生命终有尽头,死期必定于旦夕之间降临。颂义:到时候,谁能赐给我无惧的心境呢?如何才能完全脱离死亡痛苦呢?倘若自己必定会死亡(死后也有因自己罪业堕落恶趣之怖畏),那么现在为什么还安逸度日而不去对治烦恼罪业?

寅二、受用不可靠

受用不可靠,是指我们现在不能精进的原因是耽著于受用,总觉得自己受用还不足够,觉得还应该积累更多,但是受用是不可靠的,总有一天会离开自己,所以还是应该迅速精进。

除忆昔经历,今吾复何余?然因执著彼,屡违上师教。

颂义:往昔的一切除了忆念虚影外,如今我们还留下了什么呢?然而我却因为执著这些幻象,屡屡违犯了善知识的教诲,造下了可怕罪业。

寅三、亲友不可靠

亲友不可靠,有些人耽著亲友、恋人、家庭、儿孙等等而不肯迅速精进,然而亲友是不可靠的,所以应该迅速精进。如果因为执著亲友而放弃了精进,会对修行带来违缘,无有任何益处,影响到以后的安乐乃至生生世世的解脱。

【此生若须舍,亲友亦如是,独行无定所,何须结亲仇?】

颂义:若死时必须舍弃今生,同样,也必须舍弃亲友和怨敌,独自步入中阴随业力漂泊不定,那么生前何必辛苦地为攀结亲仇而造罪呢?


丑三、如何精进:

科判分析:如何精进是说明精进的方式,如何修持现行对治力,如何忏悔罪业等内容,分意乐和行为两个方面;第一、意乐就是想法、内心中的作意,我们修忏悔、修善法的时候,应该以怎么样的心态来修行。第二、加行就是行为、实践、真实的修行,也就是指,具备正确的心态之后,怎样修持忏悔

寅一、意乐:

科判分析:意乐就是想法、内心中的作意。修忏悔、修善法时,应该以怎么样的心态来修行。本颂讲述的心态:一心一意,日日夜夜,思维除苦的方法。

不善生诸苦,云何得脱除?故吾当一心,日夜思除苦。

颂义:从不善业将生出诸多痛苦,如何才能从其中解脱出来呢?为此我应该专心一志,昼夜不停地思维、寻求断除痛苦之道。

寅二、加行:

科判分析:加行就是行为、实践、真实的修行,具备正确的心态之后,怎样修持忏悔。这里讲述的是:在诸佛菩萨面前,恭恭敬敬的合掌,对无始以来所犯的自性罪佛制罪,怀着畏惧罪业受苦的心,通过顶礼佛菩萨的方式忏悔。

吾因无明痴,犯诸自性罪,或佛所制罪,如是众过罪,合掌怙主前,以畏罪苦心,再三礼诸佛,忏除一切罪。

颂义:因为我的愚痴无知,造作了种种自性罪与佛制罪,如是诸多罪业过患,我恭敬地于诸怙主前合起双掌,以畏惧受苦之心,再三礼敬诸佛菩萨,忏悔净除自己的一切罪业。


壬四、返回对治力(发誓从今以后即使遇到生命危险,也决不再造罪业)

【诸佛祈宽恕,往昔所造罪,此既非善行,尔后誓不为!】

颂义:祈求诸佛慈悲地宽恕我往昔所造的一切罪业,既然这些都是不善行为,从今之后,我立下坚誓:一定不再造作!


忏悔非常的重要,功德也非常大。

佛在《无尽智慧经》中说:“忏悔是积累资粮的一种方便法。”律藏中也说:“通过忏悔,可使自相续中的罪业减少,功德增上。”上师如意宝在《忠言心之明点》中说:“我们相续中的如来藏明镜,若被两种障碍的灰尘遮障,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的影像就不会现前。”可见,我们相续中的罪业没有清净之前,修什么法也不会得到感应的有些人在修行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感应就怨天尤人,尤其是刚学佛的人,嗔恨心和邪见比较重,一直都是怪这个怪那个,从来也不怪自己。其实,不能把所有的过失都推在外境上,应该好好反观自己,无始以来我们造的罪业那么多,必须要通过百字明、金刚萨埵心咒来进行忏悔


注:为了方便学习,附上第二品科判,可以在手机打开念诵和背诵。有意乐背诵颂词的同学,请加QQ群 717251513 !


入行论-第2品忏悔罪业-善说海科判


入行论-第2品忏悔罪业-明镜义科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