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零散收录 >> 宗萨钦哲仁波切:偏离自我的要求,即出离! 返回

宗萨钦哲仁波切:偏离自我的要求,即出离!

宗萨钦哲仁波切


作者简介:

当今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佛教上师之一,公认具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仁波切,曾引发中国知识分子学佛热潮。



我宁愿一个人


“祈愿一切众生获得快乐”自称佛教徒


而不希望他因吃素、持咒、禅定而自称佛教徒


本期阅读引导







“自我”永远都欺骗我们去追求未来,我们思考着明天或明年要做些什么事、计划退休的生活、孩子还没出生就先担心自己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自我”永远试着去迎合别人,并希望别人迎合它,把它自己的所求所需都看得很严重。其实你要做的事就是稍微偏离“自我”的要求,那即是出离。


例如,你通常在咖啡中加两块糖,但是你知道自己也许明天或下一刻就会死去,可能没有机会喝一口咖啡。


如果同事不小心在你咖啡中加了四块糖,你会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你会真心诚意地说:“没关系!”


心中是这么想,你并不是希望别人认为你是个好人,只不过你不认为这是生命中的大事。


当你到达这种“它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阶段,就已经具备出离心了,那表示出离了生活中“每件事情都很严重”的层面。


执着于此生、来生或人天道,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差别,那仍然是执着。



以这种动机来修行,显示出我们不具出离心,我们真正忠心的是自己的执着与烦恼。


如果你想体验实相,就必须发起纯正的出离心。当然,关心此生和来世并不等于执着。


但是,对于今生来世唯一有价值的关怀,就在于是否能创造出修行佛法必需的因缘——生存的真正目的,在于为自己和他人的利益发掘生命的真实意义。


即使你真的希望了悟实相,仍会发现自己有很多的执着。但不要因此而感到罪恶,责怪自己。


只要永远注意到“自我”非常聪明,它能在你不知不觉的情况下,操纵那些本来要用来对付它的力量而将它们转为己用。


它用来保护自己的战术之一,就是假装在驱除自己。例如,当某人真正决心要修行成佛的时候,他就会开始认为自己已经脱离一切执着了。


“自我”可以使这样的人几乎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无论那件事多自私、多缺德,他都真心地相信,这样做是为了佛法和众生的利益。











添加个人微信




         宗萨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