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今日当精进 >> 《入行论广解》35课 * 小测 返回

《入行论广解》35课 * 小测


1

为什么生起菩提心的众生不会堕恶趣呢?

A. 菩提心是善心的自性,由于具足善心,不造恶业,就不会有堕恶趣的因;

B. 菩提心也是一种能够累积善法的清净之心;

C. 菩提心可以终止恶业;

D. 菩提心可以清净罪业。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ABCD

【解析:为什么生起菩提心的众生不会堕恶趣呢?因为菩提心有两大特点、两大功德。

一方面,菩提心是善心的自性,因此,当一个人生起了菩提心,并一直持续增长的话,由于具足善心,这个人一定会终止恶业。不造恶业,就不会有堕恶趣的因。而且,菩提心是能够清除恶业、清净罪业的重大方便; 第二个方面,菩提心也是一种能够累积善法的清净之心。而一个修持善法的人,不会出现反而堕入恶趣的情况;菩提心修法的殊胜在于:它一方面可以终止恶业,一方面可以清净罪业,一方面又修持了清净的善法。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分析,可以知道有菩提心的人绝对不会堕恶趣。】





2

下列那些属于六度的违品?

A. 布施的违品是悭吝;

B. 持戒的违品是破戒;

C. 安忍的违品是嗔恚;

D. 精进的违品是懈怠;

E. 禅定的违品是散乱;

F. 智慧的违品是愚蠢。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ABCDE

【解析:弥勒菩萨在《宝性论》中讲烦恼障的本体时,提到其法相是六度的违品:比如布施的违品是悭吝;持戒的违品是破戒;安忍的违品是嗔恚;精进的违品是懈怠;禅定的违品是散乱;智慧的违品是邪慧,都属于烦恼障。修持菩提心,这些违品全都可以遣除。】





3

经论中所说的“三苦”是指?

A. 苦苦,自寒热饥渴等苦缘所生之苦;

B. 坏苦,乐境坏时所生之苦;

C. 身苦与意苦,胜者为意苦,劣者从身生;

D. 行苦,为一切有为法无常迁动之苦。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ABD

【解析:三苦:一苦苦,自寒热饥渴等苦缘所生之苦;二坏苦,乐境坏时所生之苦;三行苦,为一切有为法无常迁动之苦。】



相关内容

《入行论广解》35课*笔记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