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时不能理解空性可以,但是不要去否定它!
我们今天讲的是什么呢?我们今天讲第三个问题。第三个问题是让我们放下对一切事物的执著。
我们刚刚讲过了,大家要知道这个是有过程的。释迦牟尼佛并没有要求我们一开始学佛的时候就要放下所有的执著,如果有这样的要求,我们也做不到。释迦牟尼佛传法的时候有一个原则,是什么呢?他绝不可能有做不到的要求,佛的要求都是如果我们努力就能够做到的,但是我们自己不努力、不精进、懈怠、懒惰,所以我们做不到,实际上是可以做到的。
佛的所有的这些戒律,或者佛对我们的要求当中,没有一个是完全超越人的范围的要求的,这个不会有的。为什么呢?这样的要求没有用,任何人都做不到,任何人都做不到的要求,说了有什么用呢?没有用。所以佛在这方面考虑得很清楚,包括出家人的戒律、在家人的戒律,包括密宗的、显宗的、大乘的、小乘的,所有的这些戒律当中,不可能出现这样的要求。所以佛陀没有要求我们学佛第二天的时候把所有执著都放下,没有这样要求。
有什么要求呢?我们从一开始有执著走向没有执著,也可以这么说,我们借助有执著东西的力量往没有执著的方向走,这个中间有一个很长的过程,有个阶段,这当中我们没有办法放弃这个执著。
我们今天在座的,或者我们通过网络听课的师兄的层次不一,有些人学佛很长时间,修行也修得相当不错,也许有开悟的、证悟的,这个没有办法排除的。多数的人没有太多的学习,就是这样的,所以我们在今天这样层次不太齐的场合当中要讲一个空性,比较有难度,不好讲。
比如说大学的学生、中学的学生、小学的学生,大家都凑在一起,要给他们讲一堂课,这个非常难。今天我在讲空性,我想很多人不能理解,不能理解的人没关系,只要你们对空性不要有什么想法就可以了,你今天不懂空性没关系,以后我们可以慢慢地去消化。刚刚进入佛门的时候就讲空性,这个肯定吃不消的,但是没问题,一步一步,只要对空性不要有什么想法就好了。
你们不要认为这怎么可能是空性呢?肯定是错误的,不要这样想。大家要知道,佛陀这样讲肯定是有道理的,我暂时没有办法理解,但是我可以慢慢地去思考。
就像我们做一个科学的实验,首先它需要有理论,然后它需要有方法去实验,最后取得成果,科学证实一个东西的过程就是这样。佛教也是,它有自己的理论,然后两千五百年当中,这么多有智慧的了不起的人亲身经历过,反复地去做过实验,最后这么多人在这个上面获得了成就。有理论、有中间的实验的过程、最后有结果,这个跟科学的实验科技的成果一样的。
所以只不过我自己暂时不能理解而已,现在我要冷静一点,我现在没有办法肯定这个是对的,但是我也不要去否定它,我保持这样的心态就可以了。刚刚入门的人只有这样,因为我们的层次永远都不齐,我们这么多人永远都没有办法达到同一个程度,要不然就永远都不要讲空性,但是我们也不能这样,空性还是要讲。
佛经里面有两种说法,是什么呢?
有一种佛经当中讲:空性不能随便讲,如果有人对空性产生了一些不好的想法,他认为这是错误去否定的话,对这个人不好,他会造业的,所以不要讲,有一种这样的说法。
另外一种,佛说空性应该去讲,在讲的过程当中可能很多人不能理解,但是对这些人来说还是听了好。比如说我今天什么也不讲,只讲大家能够认同理解的一些东西,比如说我们要做好人,平时我们要多念经,祈祷佛祖,佛祖一定会保佑我们长寿、健康,以后儿女一定会考上很好的大学,然后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这些只要是学佛的人都能够理解。如果讲空性的话,有些人能够理解,有些人不能够理解。如果不能够理解的人当中有人对空性产生了误解的话,那么这个人听了好,还是没有听好呢?佛说,还是听了好。
为什么呢?他虽然对空性有误解,但是他听到了般若波罗蜜多的意思,暂时对空性生起误解会造业,但是因为听了空性,不久的将来,他的轮回一定会结束的。如果根本不讲,我们只讲一些大家都能够理解的话,那他的这个轮回什么时候结束呢?不好说了。所以佛说,还是讲了好。这是大乘佛教里面文殊菩萨和释迦牟尼佛的一个对话。
所以空性我们要讲,但是不能理解的要做好思想准备,这里面有一些东西是我不理解的,这是很正常的情况,因为我们现在没有一步一步地去学。
但是我今天不会讲很深奥的空性,空性当中我们也可以分非常深奥的空性和比较容易理解的空性,我们今天讲的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这种空性。
佛教讲空性,比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学佛的、不学佛的,信佛的、不信佛的大家都知道,这个在中国两千多年传统文化当中,它就是一种文化。所以不学佛的人,根本不信佛的人,去看一看《心经》,背一背《心经》,抄《心经》,这些都有,大家都知道这个里面有一句话“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金刚经》最后的时候又有“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样的话,那这两个的意思是什么呢?
首先,色是什么意思?当然不是色情,是物质,佛教里面“色”这个字来形容物质,物质的意思不是哲学上这种物质的定义,哲学上像桌子、砖头、钢筋、水泥这样的东西叫作物质,我们的精神不在物质的范畴,但是在佛经里面,什么叫作物质呢?除了哲学上的物质以外,还有我们的精神在佛教里面也叫作物质,定义的范围不一样。
佛教里面物质的定义是什么呢?任何一个,物质也好,精神也好,能够在现实生活当中给另外一个东西起到作用的,好的作用、不好的、正面的、负面的。这种东西无论是物质也好,精神也好,在佛经里面都叫作物质。
非物质是什么呢?永远都没有办法给任何东西起到作用,但是我们的观念当中存在的东西,比如说虚空、空间。我们大家都认为有天空的存在,我们的概念当中有,但是实际上什么是天空呢?什么是虚空呢?它没有一个具体的东西,这类的在佛经里面都叫作非物质。因为天空它没有一个具体的东西,所以它不能给任何东西产生影响,好的、不好的、正面的、负面的,它永远都不会产生这种影响,所以这叫作非物质,这个“色”就是物质。
在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后台,
回复“慧灯之光”领取,全套《慧灯之光》电子书
回复“有声书”获得,全套《慧灯之光》有声书
平台导读
点击下图二维码,即可请购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