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处处修持上师相应
上师相应法没有偏差,没有危险性。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修,能很方便地结合在生活上。不管处于行住坐卧哪种威仪,内心处在哪种状态,无论见到什么、遇到什么,一切显现观为上师,心里时时记得上师,这就是在修行,而且是得了根本。因此,应当把上师瑜伽作为一生修行的关键法。
文殊师利是妙吉祥的意思。没有任何烦恼障和所知障的粗涩,是“妙”。本性中具足十力、四无畏等恒沙功德,叫做“吉祥”。
我们在今生值遇上师,是文殊师利智慧尊现上师的形相来摄受我们。因此我们观的是上师相。但上师的本性是了义文殊,也就是明空无二的法界,是大无为法,不是生灭心。它是流出一切相、一切用的本源。所以在我们心前显现的上师相,不能和明空的本性分开看待。
同样,以“性相不二”的道理应知,显现的上师跟了义文殊的明空本性不是两个。
“性相本来不二”是时时都需要记得的要点;把性相“分裂”开来,则是我们最大的错误!由以前的颠倒习惯,总认为相是脱开性而单独存在,或者认为在这些相之外另有个独立的性。现在回转过来,无论何时何处的现相,都要认识是上师,是本性。
而且要配合生活环境和生活内容,时时修上师相应法,时时记得上师,从而安住在上师的本性中不脱离。
走路时,观上师在自己右肩上方,自己一步一步地走,就是在恭敬转绕上师。敬奉上师的修法可以结合在行者的一切威仪中。
把自己工作、生活的环境都观成上师安住的刹土。
比如上师现在安住于西方阿弥陀佛净土,就可以把自己周围的环境观成极乐世界。房子是无量宫,一切见到的男男女女都是净土中的空行勇父,色、声、香、味等观成清净的光明、法音、妙风、甘露等等。
有一丝凉风吹拂的乐受、看到什么美丽的景象、听到什么妙音,或者心里生了法喜、感觉很清净,都要想成是上师赐予的加持。如是安住在上师的本性中,认识到一切都是清净。
遇到什么烦心事,心里起了贪嗔,或身体生病,也都观成是上师的化现与加持,安住在清净观中,不被外在的事相所迷惑。总的原则即是如此时时观为上师,把握自己当下一念,不让自己陷进轮回的烦恼和业里面去,否则就如小孩离开了母亲,将感受迷失之苦。
比如进食美味时,如果观想上师在喉间受用,那么庸俗的贪念就会消失;相反,未与上师相应,就马上生贪心、落入无明。由此举一反三,就应当体会到时时唤醒自心的要点。不论什么好的、坏的,合意的、不合意的都观为上师,那么自心就不会受到干扰。只要记得任何境界都是上师的化现,不陷入颠倒的二元分别,就不会发生任何麻烦。世上的一切事、一切问题,说到底就只是自己的心想。如果常常作上师想,就能彻底转变人生。
问
会彻底改变我们的命运?
答
正因为缘起在于自心,万法都从心想生,只要换掉心想上的错乱习惯,任何时处都作“是上师”的清净观,那决定会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命运,转换以往的人生境界,最终彻底从生死大梦中醒来。关键只是在当下一念上转,在当下一念上与上师相应。
身心还是这身心,世界还是这世界,不需要向外寻找,只需观念上的彻底转变。以前各种错乱的分别习惯、行为习惯,是陷入轮回迷梦的根源。现在怎么把它转成觉悟的习性呢?最妙的方法即此“一切是上师”的正念。因为我们一心念上师,就不再念贪嗔痴,想到心前一切显现都是上师,那么包括屎尿在内的一切法就也是清净的。久而久之,清净和不清净的对立将会消失。一旦停息了二元分别的惯性,就会停止轮回。所以说念上师就是悟,不念上师就是迷;念就是觉知,不念就陷入错乱。我们要在一念之中拯救自己、完全靠定上师。
问
需要练习到什么程度?
我们要让念上师的心深入骨髓,让此正念凝结成一团,最终占据自己心中最中央的地位,什么时候都不离。这样以至精至一的“上师”念,取代一切世俗杂念,从而“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上师大悲加被的力量会直接在心中体现。
起初,我们应当在事相上练习这种观念,要练到一提起什么就记得上师、念起上师,逐渐做到时时处处都是“上师”想,让感念上师的心坚固到不可夺的地步。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随逐世俗的想法只会使人深陷迷乱,一不留神就滑到烦恼和业的漩涡中去了;念上师的心如果不坚固,就难以排除错乱心识的力量,不免陷在不清净的现相中,无法脱开。
出处 |《祈祷加持日光》
法王如意宝 造 益西彭措堪布 译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