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智悲学子 >> 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116课-隐藏窍诀&名词解释&法师辅导 返回

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116课-隐藏窍诀&名词解释&法师辅导

 

隐藏窍诀


不只是圣尊,一法本质都是“显而无性”


(一)原文出处


总之,要观圣尊是“显而无自性”的。虽然显现上了了分明,但本体上却毫无实质,犹如水月、镜中影像、空中的彩虹、无垢水晶宝瓶,对有空性基础的人来讲,这样观想应该不难。


(二)何为“显而无自性”


 1、佛之显现

我们心中所观具足相好庄严之灿然佛像,实乃因自心之一种串习力而现前。如是之佛身无所从来,亦无所而去,若善加观察即可明了,此种身相实无所有,内外均了不可得,完全是依赖于心,并通过长久修持等缘起力而显现。


2、佛之显现的本体无实有

若对佛的显现之来源——心,善加观察,即能发现里里外外均无心藏身之处,它原本就远离一切所依。既如此,无本之心所显现之形象又何能实有?因此,此等显现无有丝毫本性存在。

 

3、万法本质如佛一样

(1)显现

 正如如来显现一样,一切蕴、界、处所摄现有诸法,全都依凭种种因缘聚合而如幻显现,并被众生感知。

(2)无实

 此等诸法唯依赖各自因缘汇聚而能显现,若详加观察,任何一法都无微尘许自性可得,恰似如梦如幻之显现一样,诸法实无来去、无生灭。


4、教证

《智显庄严经》中云:“恒无生法即如来,一切诸法似如来,执相凡夫愚痴众,世间无法反执实。”


(三)建其理


1、胜义中万法无自性

(1)释义

A. 胜义:胜义就是真相,圣者所见到的真谛、一切万法的本来实相叫做真实的所知。

B. 万法:自宗和他宗所说的一切万法。

C. 有自性:任何一法的本体于实相中存在。

D. 无自性:实相中不存在的意思。

E. 万法无自性:胜义中万法不存在。


(2)立根本因

A. 真实立根本因

自他所说法,此等真实中,离一及多故,无性如影像。

B. 解释偈颂

在真实义当中,自宗和他宗所说的一切万法都不存在,远离一和多的缘故,如同影像一般。

C. 分析推理方式

对于小乘《俱舍论》所承认的蕴、界、处等一切有为无为的实有法,大乘唯识宗承许的心识实有以及他宗所承认的主物、自在天等,全部作为此处的有法进行抉择。这样的有法如果存在,必然是一体或者多体,然而,是“一”的话就不是“多”,是“多”的话就不是“一”,此二者互绝相违。

无论一体还是多体都同样经不起观察,此等一切法,真正在胜义中根本不存在,唯一在世俗中有一种假相存在。

 

2、世俗中万法仅是显现而已

(1)认清显现许实空之世俗

A. 宣说世俗法性

 这些法只是如同虚幻的马象一样,在未经观察时似喜而存在,这就是唯一世俗的法相。


B. 法性不会因不同承许而改变

a. 任何一个有实法的法性即是指它本身,并不会因为他人的承许而有丝毫改变。

(a)比如幻化师幻变出来的大象、骏马等,实相上如果不是假的,无论怎么说它是假的都无有用处,同理,现在的柱子、瓶子等也是如此。

(b)如果某一法不是无常,即使多少个人说它是无常也毫无作用,因为一切万法的法性谁也无法改变。

b. 佛经中说:佛陀出世也好未出世也好,一切诸法的法性本来如是安住。所以,并不是说:佛陀出世的时候说诸法空性,诸法空性就是存在的;诸佛没有出世的时候,诸法空性就是不存在的。并不是这样的。


(2)如何显现

A. 未察一似喜

a. 胜义中观察时,即使微尘许的法也得不到,但在世俗中没有经过详细观察时,唯一从这个角度来讲似乎欢喜,认为各种现象都是存在的。

b. 现在世俗中的一切显现法,如果真正去观察,全部如同水泡一样马上就会破灭。所以《中观二谛论》中也说:所谓的世俗最好不要观察,只要一观察,任何法都是得不到的。

B. 生灭之有法

有生有灭、因缘聚合的有法,是世俗谛的第二个法相。

C. 一切具功用

名言中火有火的热性、水有水的湿性等,每个法都具有它自己的功用,并非如石女儿、兔角一样,这就是世俗谛的第三个法相。


(四)摄义

 

1、佛、万法、我均无自性

佛之身相在心间显现时,根本无有本体可言,我们应了知万法均无有本体,我也无自性,所谓我之自性实乃如来自性,也即如来自性是一切诸法自性。


2、无自性也是戏论

(1)真实胜义

一切万法的本体,在胜义中,暂时来讲是远离实有的空性,究竟来说远离一切戏论,是超离我们的语言、思维,是无法言说的圣者各别自证的境界。

(2)无可否认

无论人们在心上如何承许,比如诸法空性,有些唯物论者不承认,虽然不承认,也不会改变万法空性的实相。

 

3、世俗中因果不虚

万法虽空,但在世俗当中,一切法都有它的自相。前世后世存在、业因果不虚,善有善报,恶有恶果的事实任何人以自己的分别念和遍计心也无法改变。


4、认清且行持

(1)诸法源于分别念

诸法本性乃根源于自己之分别念,在分别念操纵下才产生所谓痛苦、快乐等感受。究竟实相中,死亡、痛苦等法丝毫许亦不存在,显现仅是如梦如幻,我们理应如是思维。

(2)遵循因果

虽然万法本来就为无实空性,痛苦死亡等诸法本体即不成立,但如梦如幻之显现则并非断灭,如幻之善恶在尚未证悟空性之前必定感受果报。今生乃至成佛前一定要谨慎取舍因果。

 

参考资料:《中观庄严论解说》《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麦彭仁波切)》等


编写师兄:定解B11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B06116-定解B11-008


名词解释


原文:我自己从无始以来迄今为止,身语意所造的十不善业五无间罪四重罪八邪罪,违犯外别解脱的律仪、内菩萨乘的学处以及持明密乘三昧耶戒,背弃世间的盟誓、说妄语、无惭无愧等,凡是能直接回忆起来的一切罪业。

十不善业

谓属于身者三,属于口者四,属于意者三,共有十种不善业。(出处:《藏汉佛学词典》)


五无间罪

弒父、弒母、杀阿罗汉、破僧和合、恶心出佛身血。(出处:《藏汉佛学词典》)


四重罪

又名四弃、四波罗夷罪等,即犯淫戒、犯盗戒、犯杀人戒、犯大妄语戒。(出处《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别解脱

持戒人自己从恶趣及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出处:《藏汉佛学词典》)


持明

(一)梵语dha^ran!i^。音译陀罗尼。真言之异名。大日经疏卷九称,持明者,梵云陀罗尼,即总持一切明门明行。


(二)谓受持传持真言陀罗尼。持即受持传持之义,明即真言之义。真言现于本尊之光明轮中,故称明。又真言之功力,以大慧光明照破无明,显现实智,故称明。  (出处:《佛学大词典》)


三昧耶戒

又作三摩耶戒、秘密三昧耶戒、佛性三昧耶戒、秘密戒、三世无障碍智戒、无为戒。略称三戒,即住于三三平等之理,以本有之净菩提心为戒体,法界无量万德为行相之秘密真言戒。此戒能成就如来清净之智,三世诸佛由此证得菩提。故又称三世无障碍智戒。其戒相为不应舍正法、不舍离菩提心、不吝悭一切法、莫不利众生行等四重禁。此戒系密教修行之指针,真言行者必须受持,入坛行灌顶之前先受此戒,方得入坛。(出处:《佛学大词典》


原文:这样发露忏悔后,因为没有覆藏心,所以有些罪业直接就被清净了。

覆藏心

已犯堕罪仍图掩饰隐讳之心。(出处:《藏汉佛学词典》)


原文:有人说:“带业往生不就可以了吗?”但是,到时如果带的业太多了,往生恐怕也很困难的。

带业往生

修行念佛法门者,若因缘条件具足,于命终时即往生净土,其宿昔所造之恶业、不净业无法现行,此即本宗之带业往生。(《简明净土宗词典》林克智 编著)


原文:这个观想非常重要!这样修持的时候,除了前世的定业以外,很多魔障甚至附体,都能消除。

定业

一定受报的业。定业有善恶两种,善的定业,定受乐果,恶的定业,定受苦报。(《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原文:这个观想非常重要!这样修持的时候,除了前世的定业以外,很多魔障甚至附体,都能消除。


      编写师兄:定解B16

审核师兄:定解B09

档案编号B06116-定解B16-004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前行广释》116课法师辅导

阅读原文文章原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