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堂小测|《佛子行》第04课
1、若有人无缘无故地害自己,正确的想法是?(多选)
A.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B. 将他的所有罪业自己代受;
C. 非要报仇不可;
D. 让他以此因缘往生清净刹土;
E. 用大乘教言来观察自己,纵然生不起慈悲心,亦不应当生嗔恨心。
2、 假如你救了一个人,他却恩将仇报,以下正确的做法是?(多选)
A. 不会向他报仇;
B. 把所有的善根回向给他;
C. 对这种人恨之入骨,断绝来往;
D. 像慈母对待生病的儿子一样,更加悲悯他、慈爱他。
3、如果你是一位酒店服务员,有客人对你无故发火 ,你该怎么做?(多选)
A. 和他理论;
B. 保持微笑;
C. 以礼相待 ;
D. 以爱心相待;
E. 鄙视他。
4、别人说自己过失时,怎么办?(多选)
A. 和对方解释;
B. 对他进行报复;
C. 把他当作深恩厚德的上师来看;
D. 不能对他报复;
E. 以慈悲心看待他们。
1、若有人无缘无故地害自己,正确的想法是?(多选)
〔B、D、E〕
B. 将他的所有罪业自己代受;
D. 让他以此因缘往生清净刹土;
E. 用大乘教言来观察自己,纵然生不起慈悲心,亦不应当生嗔恨心。
【解析:但是作为学习大乘佛法的人,不能这样以牙还牙。因为我们在诸佛菩萨面前发过菩提心,故应以慈悲心来对待一切。不但不可以报仇,反而要将他的所有罪业自己代受。心里默默地发愿:“这个人真的很可怜,但愿这种罪业不要染污他的相续,让他以此因缘往生清净刹土。”若想成为大乘修行人,一定要用这些教言来观察自己。《入行论》云:“故于害我者,心应怀慈愍,慈悲纵不起,生嗔亦非当。”对于伤害自己的人,纵然生不起慈悲心,亦不应当生嗔恨心。】
2、 假如你救了一个人,他却恩将仇报,以下正确的做法是?(多选)
〔A、B、D〕
A. 不会向他报仇;
B. 把所有的善根回向给他;
D. 像慈母对待生病的儿子一样,更加悲悯他、慈爱他。
【解析:我像呵护儿子那样以无限关爱维护的人,纵然对我不报恩,反而把我视如怨敌,我也不会向他报仇。而是像慈母对待生病的儿子一样,更加悲悯他、慈爱他,这就是大乘佛子的行为。如果我也反过来害他,从大乘角度讲是不合理的,因此我还是忍着吧,把所有的善根回向给他。真正学得好的大乘行者就应该这样。】
3、如果你是一位酒店服务员,有客人对你无故发火 ,你该怎么做?(多选)
〔B、C、D〕
B. 保持微笑;
C. 以礼相待 ;
D. 以爱心相待。
【解析:我在《旅途脚印》中也写过,我在一家星级宾馆,看到了一幕令人难忘的情景——一位顾客暴跳如雷、怒发冲冠,硬硬的拳头几乎挥到了女服务员的身上;但女服务员却始终保持着职业性的微笑,一直以恭敬心来对待,令我钦佩不已。我当时就想:“如果大乘修行人遇到这种对境时,也能以微笑或爱心相待,那该多好啊!”】
4、别人说自己过失时,怎么办?(多选)
〔C、D、E〕
C. 把他当作深恩厚德的上师来看;
D. 不能对他报复;
E. 以慈悲心看待他们。
【解析:别人说自己过失时,应把他当作深恩厚德的上师来看。弟子对上师要如何恭敬,学过佛法的人都清楚,所以别人无中生有毁谤你时,不能对他报复,而应该当作最有恩德的人。如果一个弟子对上师恭敬,同时对其他道友以及有过失的凡夫也非常恭敬,以慈悲心看待他们,上师诸佛最乐于见到弟子的这种行为和发心。
发心师兄:定解C70
审核师兄:定解C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