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求学足迹 >>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112) 返回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112)

麦彭仁波切 著 求学足迹 2021-02-17
 【编者寄语】
编者寄

FIND YOURSELF

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阿底峡尊者说:“当内心感到低沉的时候,我们尤其应该多阅读祖师大德的传记。”

《章嘉国师若必多吉传》中也说:“走上善逝解脱之道的众人,需要伟人指示前进的道路,最能显明笔直道路的向导,乃是尊胜师长的生平传记。”

高僧大德的行持充分显明了圆满教法的心要,使我们明了佛法应该如何学、如何修才能获得证悟。无数大成就者一生点点滴滴汇集起来的行谊传记是佛法最深刻的写照,对我们最具真实性的启发。通过学习高僧大德们的事迹,可以让我们见功德而生信心。




释迦牟尼佛广传

白莲花论

Great Biography of Buddha Shakyamuni-the White Lotus

全知麦彭仁波切◎著
Written by Omniscient Mipham Rinpoche

索达吉堪布◎译

Translated by Khenpo So Dargye




嗡牟尼牟尼 玛哈牟纳耶梭哈


禅定品
八品
 Great Biography of Buddidha Shakyamuni


远离散乱,方成禅定


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一婆罗门种姓之人,勤学吠陀等一切学问,不久即以智者赞誉而声名远播。他不但财富圆满,而且素喜布施,更深知在家乃一切过患之来源,故而他即如抛却杂草一般出家苦行。


当其离家之时,钦佩他功德者皆愿跟随学法。此婆罗门不喜散乱之地,他专程前往南海歌屋地方,择一寂静地精进苦行、严持禁戒。


尽管住于条件艰苦之清修森林中,但因其前世善根力,他却素喜布施,只要有客相访,他依然会用草木根果及净水相待,并以“善来”称谓欢迎诸人,令其皆生欢喜心。因其对苦行者行供养,人皆称之为阿嘎贝大师。



帝释天为观察他修证境界,即来此寂静地将草木根果等物尽皆隐藏起来。阿嘎贝大师仙人原本就知足少欲,不贪口腹之欲,只喜坐禅入定,因此他根本不观察食物消失不见之原因,煮熟树叶并享用过后,他立即进入禅定状态。


帝释天后来又把草叶树叶渐次隐匿,仙人则将剩余或陈旧枝叶捡来煮食。帝释天最终以婆罗门形象现身仙人面前,仙人欢喜接待,遂将辛苦所得叶子煮与他为食,自己依旧日夜坐禅、欢喜不辍。


帝释天化现之婆罗门连续三日到仙人处,仙人始终以喜悦心态接待、供养、承侍,帝释天深感稀有,他想:此人苦行精神实在可嘉,如果他本人愿意,连三十三天天主之位仅凭思维忆念即可垂手而得。


想到这,帝释天不由替自己处境担忧、恐怖起来。他现出天身来至仙人面前问道:“你苦行精进到底有何必要?你对苦行又有何想法?”


仙人回答他:“我为解救感受生老病死之众生而苦行。”闻听仙人如是答话,帝释天不觉心开意解:他原来并不希求我所有之果位。高兴之余,他便对仙人允诺:“我欲赐你悉地,请尽管开口索要。”


仙人急忙提要求道:“有善妙妻儿财产并不能令人满足,希望你能赐我断除贪欲之悉地。”帝释天正欲赐其悉地,闻言不禁深感满意且赞叹。而仙人则利用祈请悉地之方式趁机为帝释天说法道:“嗔恨心乃摧毁一切利乐因,请赐予我灭嗔恨心悉地。”


帝释天又感满意且赞叹不已,正欲赐其悉地时,仙人又趁机传法说:“我不欲见凡夫愚者,亦不欲闻其言,或与其交往,因我不欲感受与此类众生交往之痛苦,我需你赐予此种悉地。”



帝释天听罢顿感困惑,他问道:“此等凡夫愚者甚为可怜,你既具有大悲心,为何又不愿见到他们?”


仙人解释说:“无论我如何行事都难以饶益此类众生,他们亲行非法又令别众亦为非作歹,此种作为让人怎能对其生起悲心?他们根本就非为堪受饶益之法器,故而我不欲与此类人众交往。”



帝释天再次对他教言赞叹有加,于是就双手合掌如莲花花苞、正欲以恭敬心赐其悉地,仙人此刻又说道:“我愿会见智者,与他们交往,听闻或与之交谈,如此即能令我获得安乐,我欲获此种悉地。”


帝释天又感疑惑,他不觉问道:“你喜欢智者,这又为何?”


仙人回答说:“智者行为如理如法,不唯如此,他们还令众人亦行合理之道。这些智者从不说粗语;恒时得利益;既无狡诈心;身心又调柔、寂静,堪为饶益法器。”


帝释天闻已又是一番赞叹,为报恩他又说道:“你还希求何种悉地?”仙人便继续提出请求:“我性喜布施故而需饮食充足,另外我尚欲所有乞讨者都具足清净戒律,能达成此种愿望之功德、悉地请赐予我。”


帝释天感慨答言:“你今日所说教言皆非常珍贵,你所提要求我全部答应以作对你传法之报恩,我定会赐予你所求悉地。”


仙人此刻却说出令人困惑之语:“你乃所有天人中最善妙之天尊,并欲赐我能带来利益之悉地,但希望你自此之后勿再前来!你为摧毁非天之大尊者,望能圆满我愿,赐我此种悉地。”



帝释天闻言深觉羞愧,他因自己不被仙人邀请前来而发问道:“诸多苦行、念诵、坐禅之人都喜我前往他们那里,而我还答应赠与你悉地,你为何却说不欲再见我?”


仙人诚恳解释说:“我绝非以不恭敬心或有意不善待你之方式不愿见你,只是你这善妙天人若经常前来,我心会因之而散乱。你本人虽心性清净、寂静,但我唯恐你常来会坏我禅定,因此我才不欲再见到你。”


帝释天听后更对仙人敬佩不已,他在顶礼、绕转仙人后就隐身而去。


第二日晨,帝释天将所做天人饮食送至仙人处,又将亲自迎请之数百缘觉带至仙人面前,并及供养神馐之天子也一并前来。众人在见到仙人后纷纷对他行各种供养。


于森林中苦行者,能喜布施当然为一种善举。世尊因地时不贪执食物,亦不愿见天人,更何况其他非分之想。因此我等当知,真正欲成就禅定,必须远离一切散乱,非如此则不足以成就。



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一种姓高贵、财富圆满之国王太子。国王以前所生太子尽皆夭折,为防止此位太子也横遭非人伤害,国王就将其置于以珍宝装饰之铁室中,并依吠陀论典中各种护身及吉祥仪轨对其加以保护,众人也因此而称其为铁室。


铁室诞生之时,当地人皆心生欢乐,他们身色都比以前更美好、悦意,智慧、大悲心等功德也渐渐具足,众人各个欢喜无比。因铁室福德力感召,举国上下财富增盛,人们生活幸福美满。


当时有一睡莲花节,当此节日到来之时,人们将马车以各种珍宝装饰,其上还竖立飞幡,并由骏马拉车迎送。


而铁室太子则身着缤纷绸缎妙衣坐于马车之上,众多眷属杂然围绕,大家弹拨乐器一同奔赴庆典之地。当此之时,众人争相观瞻太子,以稀有心对其念诵赞叹、吉祥颂词,大众皆欢喜充满。


铁室目睹欢乐场面后,以其宿世善缘引生,他开始宣说偈颂道:“呜呼!世间烦恼众,不稳无喜乐,于此睡莲节,反觉乐稳固。此等凡夫众,无惧真稀有,死主遮生路,无虑享欢乐。


老病死怨敌,时时横眼前,定赴来世道,智者谁欢喜。乌云起闪电,大海狂啸起,倾盆大雨降,暂聚必消散。”铁室即以此方式分析器世间、有情世界之无常规律,因此他对眼前种种狂欢场面无丝毫兴趣。


返回王宫后,铁室即在父王前请求能得开许前往森林中苦行。国王对心爱太子此举非常不满,他满脸不悦问道:“我唯一之太子,你为何欲将我舍弃?是否我做下令你不满意之事?若如此,你讲明后我尽量不再如此行事。”


太子则回答说:“你对我非常尽心尽意,无有任何不足之处,别人也未对我加以伤害,只是我自己因惧怕死亡才会有这种念头。死亡人人无法直面,因此我才作出出家抉择。”太子随即又将死亡过患详细说与父王。


国王愈发不解:“你自己都云死亡恐怖无法避免,那你前往森林又有何用?难道死亡会因你躲在林中就不再近身相催吗?仙人是否能于林中修得长生不死之法?既然呆在林中亦难免一死,你舍俗出家、欲于森林中苦行即为无用。”


太子解释说:“呆在寂静地或家中行持正法或者非法都会死亡,这点可谓无有差别。但有一点却大为不同:于寂静森林中有行持佛法之机会,如此行持之人临终之时无有痛苦,死后也能转生安乐净土;


而在家中则会遭遇违缘,很难修持正法。既如此,广行非法之人,死到临头之日必有大痛苦,死后亦难免堕落地狱。”


太子随即又将有关情况广述一番,国王最后终于答应他出家请求。



铁室将众人羡慕之国王境界、状况如丢弃杂草一般舍弃后,终至森林中一寂静地苦行修法。他不断修习四禅定与四无量心,并让世人也修持此等法门。铁室死后即转生梵天天界。


由此可见,禅定境界以不贪世间妙欲之道而得成就,所以我们应不贪执世法,一人独自前往寂静地苦修方为至关重要之事。


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一受国王恭敬之婆罗门,财富广大,赢得世人如对天人一般之欢喜心并常常为其举行天人般盛大仪式。


他广闻博学,名贯四方,且因前世宿缘而不喜在家生活,一直欲往寂静地出家求道。他最终终于剃除须发、喜着袈裟、正式出家,而妻子也一同出家并准备跟他同行。


婆罗门此时则对妻子说道:“你于森林中岂能苦行修法,另外地方有女众出家者,你最好与她们为伍。”


婆罗门将此话连说三遍,但妻子因对他有信心故而一直跟他同行。两人来至寂静地后发现一悦意森林,安住下来后便开始坐禅。


一日下午,当尊者(指出家之婆罗门)正修禅定之时,却见那拥有美妙色身之女人正于不远处也在按教言坐禅。而当地国王恰好于春日前往林中赏玩,见到尊者后便来至其前与他欢喜交谈。


当国王坐在离尊者不远处见到那艳丽女人后,贪心顿时滋长起来。国王心想:这女人想必是仙人妻子,应将她抢夺过来。不过尊者是否具有苦行功夫,我还需观察一番。


若他真有功德,我怎敢对他妄加轻毁;如其贪执众生,那即说明他缺乏苦行功夫。他若对众生不贪执,对此女人当然就能舍弃、置之不理。


左思右想过后,国王就对尊者说:“嗟!出家尊者,于此世上多有狡诈、野蛮之徒。在这寂静森林中,如有人强行夺取你妻子,你会如何处置?你若生嗔恨心则与佛法相违背,故而你应将她舍弃。我不明白,你为何不将她置于家中?”


婆罗门尊者回答道:“你所言不差。若真出现此种情况,我自有应对措施,请听我道来:若骄慢之人不经观察即轻易加害我时,那就如土块必被雨水冲走、不会逃脱此种命运一样,这类人亦会被我折服。只要我尚有一口气,就绝不轻易放过他。”


国王闻言不禁暗想:看来此人对妻子非常贪执,应无多少苦行功德。国王马上对尊者就生起轻毁之意,并欲将女人带回王宫。


那已出家之美女则边哭泣边哽咽呼唤“大尊者”,尽管非常不情愿,但还是被国王拽上马车。婆罗门尊者虽目睹全过程,但他以妙观察智早已彻底摧毁自己嗔心,因此心态始终平易、温和,他竟在一旁自顾自缝补起粪扫衣来。


国王好生纳闷,他问尊者:“你刚才还在说绝不放过伤害你之人,那我既如此抢夺你妻子,你为何还要保持沉默?你是无能,还是缺乏力量采取行动?你这样行事有何作用?如有本事,就请与我相斗,若非如此,你刚才为何还要叫嚣不已、口出狂言?这岂非自不量力!”


婆罗门尊者说:“我并未失毁我所说话语,你理应记得:刚才我说若有人损害到我,只要我活着就绝不能让此种人得逞,我会如水没土块般亲自将此人湮没,此即为我当时所立誓言。”


国王闻言知其有苦行功德,自己并未真正了达他说话之意,于是他就向大尊者询问道:“你只要一息尚存就不能让任何人损害你,那对你而言何为真正损害?如雨水冲毁土块一般,你到底要将何物、何人湮没?”


尊者对他解释:“生嗔善不显,未生则显现,明知我未生,害我之嗔心。”


国王这才明白尊者所要力克者乃为嗔心,于是对尊者所言甚为满意。他急忙向尊者忏悔,又向出家女人忏悔,并将其释放,还亲口答应愿做婆罗门尊者弟子。


如是嗔恨心、报复心均应得到调伏,如此一来,怨敌也可被调伏;若嗔恨心增盛,怨敌当然也会增上。无贪无嗔之人一定能感受到无垢禅定心之妙味。



未完待续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111)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110)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109)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108)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107)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106)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105)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104)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103)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102)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101)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100)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99)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98)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97)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96)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95)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94)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93)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92 )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91 )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90 )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89 )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88 )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87 )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86 )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85 )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84 )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83 )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82)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81)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80)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79)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78)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77)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76)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75)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74)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迦牟尼佛广传 (73)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72)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71)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70)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69)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68)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67)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66)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65)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64)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63)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62)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61)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60)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59)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58)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57)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56)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55)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54)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53)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52)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51)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50 )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49)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48)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47)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46)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45)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44)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43)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42)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41)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40)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39)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38)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37)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36)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35)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34)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33)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32)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31)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30)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29)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29)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28)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27)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26)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25)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24)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23)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22)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21)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20)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19)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18)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17)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16)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15)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14)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13)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12)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11)

●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10)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9)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8)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7)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6)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5)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菩提誓愿(4)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4)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菩提誓愿(3)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3)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菩提誓愿(2)

●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2)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菩提誓愿(1)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1)







释·迦·牟·尼·佛·足·迹


佛在将入涅槃之前,站在大方石上回头对阿难说:“这是我最后望着金刚座和王舍城方向所留下的足迹了。

于是在大方石上留下我们眼前这双足迹。这和见到佛是一样的。他脚上的纹饰更让人相信佛有不可思议的神通智慧。

佛的脚趾上的“卐”字纹象征火和光明;双鱼象征解脱;宝瓶象征智慧;海螺象征布道;三钴象征护法,足掌心还有千辐轮相。这些都是佛的功德所感,自然而有的。

今天你打卡阅读了吗?

跟随大德的足迹,愿我们早日找到自己真正解脱之路!

欢迎大家在文章下面积极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一个传记圆满刊登结束后,我们将选出3名最积极的读者,送出精美殊胜礼物一份。




此福已得一切智

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
愿度有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