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如何看待死亡
到今天为止,国际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死亡标准。到底什么是死亡?法律上和医学上到现在都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临床认为的死亡标准有几个,比如说呼吸停止、血液循环停止、心脏停止跳动、瞳孔扩散、脑细胞死亡等等。就是当人没有呼吸,没有心脏的跳动,这些都没有了,超过八分钟左右,基本上就可以说这个人死了。
新闻播报过哈尔滨的一个男子,医学上的这些死亡标准他全部有了,心脏跳动停止,呼吸停止,但是半个小时过后又活过来了。半个小时,甚至几个小时以后活过来的,这样子的例子很多。所以大家都不知道,到底人的死亡是什么,发生了什么?医学上到现在也没有一个非常公认的标准,只是大家都认为脑细胞死,但脑细胞死彻底的是什么时候?就是刚才讲的,一般来讲是七分钟,但不是七分,有些时候半个小时,几个小时以后也会活过来。所以学术界也没有一个死亡的标准。
佛教认为死亡是一个周期性的生命活动,只是一个生命的活动而已,根本就不是生命的结束。物理学讲物质不灭,比如说把一支遥控激光笔毁掉了以后,我们的肉眼看,认为这个遥控激光笔没了,毁掉了。但是物质不灭,它的原子分子是灭不掉的,可能一个月、两个月、五个月以后,今天这个东西的原子分子,以另外一个东西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它有可能是一台电脑,有可能是一部手机,有可能就是一张桌子或者是椅子这样子的形式。
但我们根本不知道,现在的这张桌子,是过去的物质毁掉了以后,它的原子和分子构成的。我们以为过去的这个物质没了,今天这里有一个新的东西诞生,我们的想法是这样。但是实际上过去的这个物质,跟现在我们拥有的这个东西之间,只是形式上发生了变化,它的本质没有变,这叫做物质不灭。
佛教讲人的意识不灭,就是说当一个人死了,他的身体归了尘土以后,我们认为一切都结束了。但是我们没有看到的,就是他的意识跟另外一个物质相结合,有可能两年五年以后,以另外的生命形式出现,有可能是一个人,有可能是一个动物,再一次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但是我们不知道,我们认为过去的人不存在,现在又诞生了一个新的生命。我们对生命和物质的看法是一样的,我们在物质的理解上也犯了这样的错误,那生命更深层次的东西我们更不了解,我们认为都结束了,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所以叫作周期性的生命活动。
比如说宇宙当中的任何一个天体,它有它的轨道,轨道有非常确定的数据,也会周期性发生一些事情,比如说日食、月食。这些都是不同天体之间产生的一些变化,但它也有一些周期,比如日食一般都是农历或藏历的三十的时候会出现,十五的时候它永远都不会出现。月食永远都是农历或藏历的十五的时候会出现,永远不会在三十号的时候出现,原因就是它有这样的周期,很多天体都有它自己的活动,这是外在大自然的活动。
我们内在的生命,也有这样子的周期性的活动。所以佛教就认为死亡,就是生命的一个周期性的活动,并不是一个生命的结束,也不是一个生命的诞生,而是生命的一个活动。那么这个活动在一定的时间当中就会出现一次,就像日食月食一样,所以叫做周期性的,这是佛教对死亡的定义。
那么这个死亡的过程当中,它到底发生了什么呢?我们把死亡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就是人的死亡,呼吸、心脏全部停止了以后,在一段时间内有些人的头脑非常非常地清醒,外面所有人讲的话及周边所有事情,他听得清清楚楚、看得清清楚楚,但他不是用他的耳朵来听,不是用他的眼睛去看,是用他另外一个感官来知道周边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
曾经有一个医生,她有过这样子的经历,现在她就给身边所有的同事说,人死了以后千万千万不要立即处理他的身体,其实他根本没有死。她在那个时候,就死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在这一个小时之间,从医学上看她真的是死了,所有这些死亡的标准都有。但是她周围发生的事,一切都是听得清清楚楚的,最后她还是活过来了,有些人会是这样子。
但是多数真正死亡的人,呼吸停止了以后,他就会进入一个非常深度的昏迷状态当中。这个时候,他的意识还在他的身体里面,是非常非常细微的意识,能判断、能分析的这种意识不存在了,在佛教中叫做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所有精神层面当中,最深的、最细微的那个部分,阿赖耶识还在他的身体当中。但是因为它特别细微、微弱,所以它不能让人有呼吸、有心跳,但是这个人的意识还在,在一个昏迷的状态当中。
在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后台,
回复“慧灯之光”领取,全套《慧灯之光》电子书
回复“有声书”获得,全套《慧灯之光》有声书
平台导读
点击下图二维码,即可请购法宝。↓
(图片来自网络,若涉及版权,请与平台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