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零散收录 >> 《极乐愿文》 略释 || 最主要的、最精华的东西一定要抓得紧紧的。 返回

《极乐愿文》 略释 || 最主要的、最精华的东西一定要抓得紧紧的。

知幻园 2022-11-21
 

《极乐愿文》

略释 06

 



01



我们往生极乐世界有四个大因,四个大因里面前面是讲了两个因,第三个因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在 《极乐愿文》的颂词当中,已经间接地说明了,没有直接地说。但实际上,喇拉曲智仁波切也是说了,我们讲加行发心殊胜的时候也讲过发菩提心,也可以包括在加行里面,也可以包括在我们讲七支供的时候,这种善根回向一切众生。

也就是说这次我们修往生法不是单单自己获得解脱,应该是利益一切众生。最终的目的就是利益众生,并不是利益自己,以这样的这种发心来发愿、回向,这就是所谓的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我们每天早上念仪轨的时候也是喇拉曲智仁波切,他在《极乐愿文》当中也是简单地提了一下,简单的所提的内容,我们每天早上所念的发心仪轨也已经讲了,这样的这种菩提心的功德是非常大的。


极乐愿文注疏里面也引用了《慧海请问经》当中是这样说:“以诸十方妙珍宝,供养无数俱胝佛,生起一次菩提心,前者不可比此福……”,意思就是说我们们十方所有的善妙的珍宝,就供养十方无数的这种佛陀面前的功德当然是非常大。但是如果有人生起一次菩提心,“前者不可比此福”。意思就是说有些人十方遍满金银财宝珍宝,供养十方的佛陀的功德是非常非常大;这个功德和有些人在心的相续当中生起一刹那的菩提心,这个菩提心的功德远远超过前者的功德。


所以我们依靠《慧海请问经》的这个教证,大家还是一方面好好地记住,另一方面应该想一想,我们自己修行过程当中,很多人认为在世俗当中的表面上,我们看得到摸得着的有些善根,认为是这个功德相当大,整天都是奔波于这些方面,比说供养一些上师或者是供养一些佛陀,当然这些也是有漏的的善法当中,我们不是富人,说是没有功德,一定是有很大功德。有关佛经当中供养一朵鲜花的,像《妙法莲华经》里面所讲的一样的,对佛像面前供养一朵鲜花的功德也是不可思议。但是从了义、最究竟的角度来讲,菩提心的功德远远都是超过他们的。


我们经常也是这样讲的,有一些金刚弟子,他们认为是世俗当中的一些比如说,自己的房屋、财产,这些供养上师和一些诸佛菩萨,自己认为这个功德应该是相当大的。因为自己在生存的这些财产、房屋全部供养给某某上师,认为是功德很大的。当然如果这位上师就是具相的上师,恐怕这个功德很大的,如果不是具相的上师不一定功德很大。但是我们的菩提心在心的相续当中当中生起来的话,不管是怎么样,凡是一刹那间生起以后,它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再加上,比如说我们的心的相续当中,如果乃至菩提心存在,乃至菩提心存在的时候,这个人就叫做是菩萨。我们这种发愿没有退失也叫作菩萨。


我们这个《入菩萨行论》里,当然理论上大家都非常懂,但是真正实际行动当中,我想有些人会不会懂呢,比如说今天早上我发了菩提心,我的心的相续当中有利他的这种心,有利他的心的这个时候,所谓的菩萨就是这个,所谓的佛也可以说是这个。因为当时你的心的状态就是已经迁移,可以说是原来的这种凡夫的状态,完全的已经时过境迁,可以说是已经没有了。为什么?因为原来是你的凡夫的心,是自私自利的心,就是为了自己的这种自私自利的一颗心。那么现在的话,就是我的这种心态完全变成利他的心,利他的心乃至存在多长时间,这个时候就称之为是菩萨。


因此,如果你对众生真正能够生起大慈大悲心的时候,你自己也是感觉,虽然你现在还有烦恼,这些种子和习气都没有断掉,这个自己也是明明知道的。但是你当时的心态,当时的这种身体完全的已经成了《入菩萨行论》和《华严经》当中所讲的一样的,菩萨的这种身相,因此发菩提心非常重要。






02



希望我们在学习佛法的过程当中,最主要的、最精华的东西一定要抓得紧紧的。因为释迦牟尼佛的佛法八万四千法门非常非常多,短暂的一辈子当中全部融会贯通的话,这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是有些真正的前世因缘成熟的,有些大德以外,我们末法时代的时候根基也是差,时间也是这么,违缘也是重重的,在这样的时候是不可能的。


但是最主要的就是我们显宗当中的出离心,出离心并不是口头上,自己心里真正生起所有的三界轮回就没有什么多大的意义 ,从这个当中一定要获得解脱。这样的心我想每一个人都应该能发的出来的,这个不是很困难的事情。


一讲到大乘菩萨的时候,就是在自己的相续当中要生起一个利他的心,这个是老年人也好,年轻人也好,什么样的人呢?一方面是也很容易能发得出来,一方面这个是必不可少的东西一定要发。


然后菩提心和出离心过了以后,就是无二慧。所谓的无二慧,当然如果我们抉择中观,就是以抉择中观的理论来最后通达一切万法是无有任何实质的空性。如果是你通达无上大圆满,通过根本上师的窍诀,然后认识自己心的本体,赤裸裸的通澈觉性,认识以后,安住在本原当中,那么这个就是所谓的觉性。所以,为什么是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论》中说,所有的释迦牟尼佛的八万四千法门归纳为三句话,就是需要出离心、菩提心和无二慧。


我们上师如意宝的《胜利道歌·天鼓妙音》当中,在这个基础上加上两句,最后就是往生极乐世界,前面加上一个贤良的人格局,需要一个人格,稳重的人格。实际上宗喀巴大师和我们上师如意宝所讲的的窍诀方面没有任何差别,只不过我们弟子的话,不知道自己心相续当中真正感受到没有。


一定要感受,佛法如果你没有感受,光是你参加这种行列,或者是就像我们参加一个文艺活动一样,当时看一看,外表上参加的话,没有多大的意义。你的心一定要就是通达这些道理,其实我们真正通达的话,它有很殊胜的这种教义。所以我们前面第一个问题,大家一定要想菩提心的功德。如果没有知道菩提心它的功德,那就不一定发心。


为什么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论》里面第一品着重宣说了菩提心的功德的原因就是这样的。比如说我们如果知道珍宝是很好的,这样我们愿意去买珍宝去;如果我们觉得这个珍宝用不上,我们不会买。所以一般的有些搞生意的,非常聪明的、有智慧的人,首先要知道物质的价值是怎么样,他去观察这方面,判断这方面。因此现在我们所有的四众弟子也是发菩提心的时候,发菩提心非常重要。






03



有些人认为是我即生当中什么都修不来,我特别笨,来到FO学院也修不来,回去也修不来,我什么修法都不懂。什么修法不懂可以,这个没有什么的;你什么修法都不懂,但是你无常心和菩提心应该能懂吧?就是这么简单。如果你菩提心和无常,就一切万法都是无常的,这两个应该是能修的来。如果这两个能修,其他的什么法都不修也可以的。


所有的历代的噶当派的这些高僧大德们,全部是依靠菩提心、无常、人身难得,这些简单的修法而成就的。因此我看有些人就真的有点可怜,他们认为我是特别特别笨,我一定要观想什么什么,像时轮金刚一样特别复杂的这种身相,观不起来的话可能不能成佛;或者是我现在特别笨,我在《中观》和《俱舍》里面的都很多道理不通达的话,我不会成佛,很多人都有这种担忧。但我觉得,希望你们好好地翻开有关大成就者的著书,这样很容易很明白,就不一定要你非常通达。


尤其是有些老年人,有些愚笨的人,你们也不要担心,“我现在特别笨,我好像来学院已经住了这么长的时间,但是我现在一点都修不来,特别特别伤心……”但是你没有必要伤心昏厥,应该是振作精神,自己要有信心。没有信心的话,什么事情都是做不出来。


因此《入菩萨行论》里面讲三大懒惰的时候,就是说是自己不要轻辱自己,应该有自信,做任何一件事情,世间法也是这样的,出世间法也是这样的。哪怕你是临死的时候,自己应该有一个自信,应该要坚强,这个时候你可以获得成就。


我看有些老年人或者是有些这样的人,你的一心一意地念阿弥陀佛,就这一点没有什么修不来。不管是你藏文的也好,汉文的也好,南无阿弥陀佛,我看念不来的就没有。然后就观一观,前面观想一个阿弥陀佛,就阿弥陀佛和一切眷属来观想,但是他的具体的有些身相,然后是他的一些具体的一些详细的话,你观不来也是不要紧的。


我们《极乐愿文》当中不是有吧,原来是一个炉霍地方,可能是我的家乡,当时是可能比较笨的一个人吧,连极乐世界的什么阿弥陀佛都观不来,认为是它是一个蓝色的本尊,后来真正是蓝色的阿弥陀佛的身相来迎接他往生极乐世界。因此,本来是从表面上看,就是阿弥陀佛不是一个蓝色的佛像,应该观错了。但是实际上,只要我们心清净的话,诸佛菩萨的这种身相可以说是瞬息万变,没有实质性。因此,随着你的信心他可以前来迎接。


这样我想有些老年人就应该是,在晚年的时候遇到这么好的上师,一心一意地念佛,念佛的同时就要发心。不要整天都是勾心斗角,就旁边的人这个生嫉妒心那个生嗔恨心,路上看见一块石头就用脚来踢,“你看这个石头的是不是欺负我”,就像我昨天的心情一样,这种人就没有往生的机会。我相信你们很多人应该是表面上看来还是很慈祥的,应该往生极乐世界是寄有厚望就是,他们说的(师笑)。


所以,大家还是应该往生极乐世界,一定要有一种信心,也没有什么观不来的。轮回当中一切都是苦的,我现在利益一切众生一定要发菩提心。发菩提心的同时,一定要一心一意地念阿弥陀佛名号,就这样日日夜夜精进地念诵,然后心里面也是经常观想,这一点应该是很重要的。因此,不管是藏传佛教、汉传佛教,你只要心清净的话,没有什么修不来的。这个问题我觉得比较重要,就是出离心、菩提心。




04



菩提心在这个颂词当中是没有广说,但是大家还是不管是做什么善事,早上起来的时候也应该发菩提心;然后晚上睡觉的时候也应该发菩提心;平时我们对周围人一些接触的过程当中,也应该表面上看起来“哎,这是真的发菩提心的人”。


现在我们康定有一个藏文学校,全部是国家的学校,以前是僧藏校,本来是世间的一般的大学,也可以说是僧大学。但是他们的老师全部是信仰佛教的,而且很多老师都是有些是出家人,有些是在家人,他们里面培养出来的有一些学生,对上师三宝很有信心的,虽然他们毕业以后到各个单位里面去,但是在单位里面跟其他的世间的一些高等学校完全都是不相同的,他们接触任何一个人的时候愿意帮助。比如说看见一个老年人他走不动的时候马上要帮助他;看见一个可怜的众生的时候,马上对他们生起悲心。这就是我们菩提心的外相,里面有菩提心,外面还是会帮助。并不是说稍微说一句就马上生气,别人谁都接受不了,不会这样的。内在当中真正有菩提心的话,就像无著菩萨一样的,不管是你的名气再大,人们这么样赞叹,实际上你还是对一般的普普通通的一个僧人的角度来利益众生的。


因此,希望我们FO学院出来的这些人,应该从行为当中有利他的行为,在外面也出现。然后内心当中也应该有一个无二慧和出离心和菩提心,这样的修行人,外面没有神通也不要紧,外面没有什么特别稀有的一些神变变化,我觉得应该是可以的。


所谓的成就,并不是真的要你在天空当中像老鹰一样飞来飞去,也并不是像鲸鱼一样的潜入海中,就不是这个。所谓的神变,在自心当中完全就是原来的凡夫的这种烦恼改变为智慧,这就是所谓的智慧。因此,我这里也希望大家发菩提心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时时地提醒大家。没有提醒自己的话,凡夫人的心的状态随着外境转的,很容易转变。







敬摘录《极乐愿文》略释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