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 遍知的佛陀为什么有时面对提问而保持沉默 返回

遍知的佛陀为什么有时面对提问而保持沉默

慈诚罗珠堪布平台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2018-10-29



点击关注平台
回复“佛说稻秆经
获得已连载合集
从此,学习路上不掉队


亦不分别现在之有


这样的分别也不会有,为什么呢?为什么没有呢?从胜义的角度讲,七十多亿人也好,更多的众生也好,都没有自我,只有我们现在的五蕴,没有自我。从世俗的角度讲,当然有我、有他,所以我们七十亿人一定会走到下一世,下一世走到什么样的地方呢?以每一个人自己的业力来决定。


这个之前讲过了,三个业:善、恶、不动,这三个业决定去什么样的地方。这样以后,我们对现世也要建立一个这样中立的,不走两个极端,或者用我们佛教的话讲,不堕两边的人生观。这样以后,这个观点就解决了我们对现世的这些疑问。这些疑问解决了以后,我们对现世也没有分别念。


“亦不分别现在之有”,“有”就是我们现在的这个轮回。这样以后,对过去、对未来、对现在这三世,每一个都有两个观点,一共是六个极端的人生观。我们现在否定这六个不正确的人生观,然后建立对过去、未来、现在三个中立的人生观,我们学了《佛说稻秆经》以后,就建立了一个非常正确的人生观,这个就是我们学《佛说稻秆经》的结果、结论,就是这样。


还有一个,不但自己能够建立这样的观点,而且可以否定其他人各种各样的观点。其他人什么样的观点呢?



复能灭于世间沙门婆罗门不同诸见


灭就是否定,能够否定,否定什么呢?“世间沙门”,沙门是什么意思?沙门就是修行的出家人。佛教有出家人,外道也有出家人,每一个宗教都有他们自己的修行人和出家人,这些都叫作沙门。所以有佛教的,也有外道的,各种各样都有。世间沙门就不是出世间的,是没有证悟的凡夫的修行人。还有“婆罗门”,就是印度教,印度教的前身就是婆罗门教。“诸见”,他们有各种各样不一样的见解,千差万别的见解。


所谓我见


在这个地方讲了几个代表性的见解,各种各样见解当中有代表性的,第一个是我见,我见就是认为有自我存在的见解。


众生见


就是说众生都是真实不虚的。


寿者见


寿者刚才讲过了,也是自我的,还有万事万物都有寿命的这种见。


人见


就是人是真实不虚的这种见。


希有见


希有见就是世俗的,比如说像哲学、艺术,还有各种各样的手艺,比如说绘画,还有各种各样世俗的这些艺术,对哲学、艺术方面的各种各样的见解,这叫作希有见。



吉祥见


吉祥见就是比如说看风水选日子等等,就是这方面的。帮别人看风水、选吉祥的日子,有关这方面的各种各样的见解。


前面有关艺术、技术方面,还有哲学方面的见解,希有见、吉祥见、还有开合见。


开合之见


当年外道向释迦牟尼佛问了四个问题,这四个问题一一展开延伸,每个都变成四个问题,这样一共有十六个问题,这十六个疑问在佛教里面叫作十六个无记疑问。无记是什么呢?有些时候不善不恶的叫作无记,它既不是善又不是恶,也叫作无记。那这个地方的无记是什么呢?不回答的、保持沉默的问题叫作无记。就是不明显地讲,为什么不明显地讲?佛为什么这个时候不回答呢?因为这十六个问题都是建立在有自我的基础上。


他们认为有自我,比如他说:“人、自我和这个世界,到底有没有终极?亦有,亦无,非有,非无,”这四个。然后说:“佛圆寂之后会不会再出现?有、无、亦有、非有,”这四个。这样有四四一十六个疑问。这些疑问佛可以回答,但是那个时候不回答,不回答的原因是什么呢?



因为佛知道这些外道的出发点不对,他认为有自我,有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和自我都是真实不虚的,在这个基础上问的问题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佛说自我和世界有始有终,这样讲就已经承认了自我的存在,这不对,不符合事实,佛不能这样说。如果这个时候说,你的问题的出发点,提问题的方式不对,为什么呢?根本不存在自我。不存在自我的话,更何况它的始、终。实际上应该这样回答,但是这样回答他们不能理解,他没办法接受,因为他认为有自我,如果这个时候突然间给他讲没有自我,他根本接受不了,所以佛先暂时什么都不说。


佛如果直接回答可以这样回答,但是佛回答一个人的问题,或者佛给大家讲法,佛不是以他自己的观点来讲,而看对方能接受多少就讲多少。如果他不能接受,佛保持沉默,先暂时不讲,到他能够接受的时候,佛再给他回答。现在给他回答,他不但不能接受,而且他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然后会诽谤,产生邪见,然后造罪,都有可能。


比如说直接给他讲,怎么可能有自我呢?自我根本不存在,都是空性,都是无我。这样他一定接受不了,他一定会否定,然后他的心里一定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烦恼,所以佛就保持沉默。因为佛保持沉默不回答,外道提问题的人就觉得这些佛都回答不了,佛不是遍知。佛教说正因为佛是遍知,所以保持沉默,为什么呢?因为佛知道对方的想法、观点,佛也知道这样回答的结果,所以佛就保持沉默。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后台,

回复“慧灯之光”领取,全套《慧灯之光》电子书

回复“有声书”获得,全套《慧灯之光》有声书



平台导读

中立的人生观

科学家也越来越相信有一个东西在人死之后继续存在

我于过去而有生耶,而无生耶。

慈诚罗珠堪布官方法宝平台法宝请购指南

“慧灯育苗“ 赠书长期开放(点击详情)


点击下图二维码,即可请购法宝。↓



(图片来自网络,若涉及版权,请与平台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