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零散收录 >> 中观根本慧论讲记 (下)(13) 返回

中观根本慧论讲记 (下)(13)

慈诚罗珠堪布讲授 菩提如意宝珠 2017-07-21

中观根本慧论讲记

龙树菩萨 造颂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 译

慈诚罗珠堪布 讲授

 

 

顶礼圣智妙吉祥童子!

 

为度化一切如母众生,请大家一起发誓成佛;为了成佛,现在开始讲习《中论》。

(接上文)


中观修法       

在藏文的《丹珠尔》里,讲述了很多的中观修法。但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一是寂止的修法,二是胜观的修法。

其具体的修法是:首先将一切杂务做完,然后在安静的地方,以毗卢七法端坐于平垫之上。首先皈依、发心,然后开始进入正式的修习。

所谓寂止的修法,即心既不往外散乱,也不往内昏沉,而是很清净地专注于一个所缘境,这样的清净心称为寂止。如果没有寂止的基础,则禅定、中观等等都不容易修起来。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再修无我、无常、不净观等等,就能成为真正的禅定。所以,在修习中观的前期,首先应当奠定好寂止的基础。

寂止有很多修法,一般的修法是与生起次第的前期修法一样:在自己面前放一尊释迦牟尼佛像,两眼以及内心都同时专注于佛像。当心往外散乱时,要思维人身无常、暇满难得等道理,从而生起紧迫之感;当生起贪心时,应观世间万法的刹那无常与无有实义,从而了知世间万法的过失,而不往外驰求;当心昏沉疲倦时,就应心无旁骛、全神贯注地凝视佛像,一一思维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好之功德,同时思维佛陀一生当中的十二种事业等等。还有一种消除昏沉的方法,是观想自己的体内、体外都是光明,这样反复再三地将心专注于作为所缘境的佛像与光明,心就可以逐渐安静下来。当内心安静下来的时候,就可以说修成了寂止。在修好寂止以后,就可以进行观察。

所谓观察,就是依靠本论所讲的意义,以不同的推理方式,从各个角度来进行推论。首先将所谓的我抉择为空性,在审慎周密地思维以后,就可以得到一种坚定不移的无我空性之念。这时,尽量不作意于其它法,而将心专注于空性的信念当中,能坚持多久就坚持多久。在生起其它念头时,又再次重新进行观察。无论观察自己、他人或者外面的山河大地都可以,在观察以后,就可以得到一切万法为空性、无我、无实的体会,专注于这种信念,尽量不让这种信念消散,能坚持多久就坚持多久。

我们还可以用唯识宗万法唯心造的道理来作为切入点。其实,万法唯心造并不是唯识论典所专有的,通过推理,我们也能抉择出一切万法唯心所造的结论。再进一步思维:创造一切万法的心本身,其来处、住处、去处究竟在何方?心的颜色、形状究竟如何?心有没有边际与中央如果这一切都不成立,那么离开了这一切的心之本体又是怎样的法呢?它究竟是一种存在的法还是没有的法呢?这样反复观察以后,就一定会得到心无自性的感受。这种感受,就称为中观见、修、果三者中的见解。令这种见解持续而不消散,就叫做修行。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其他的东西可以称作修行。


如此反复观察,越观察就越能坚定信念,越坚定信念就越能减少执着。随着执着的递减,贪嗔痴就会慢慢削弱,当贪嗔痴减少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不但不会再造作恶业,同时还可以深切地意识到:虽然一切万法的本性是如梦如幻,但天下所有的众生却因不知空性、未证空性,从而以自己的幻相,制造了六道轮回的痛苦之因,并由自己去承受这些苦果。这时,就会对愚痴众生生起不可抑制的大悲心。这种既能证悟空性,又能生起大悲的人,就可以称之为菩萨。

因为证悟了诸法的无实与如梦如幻,所以对亲方既不会生起世俗的贪心,对敌方也不会生起嗔心,一切众生都成为平等。在这种如梦如幻的境界中,无论学道、行善还是做任何事,都成为三轮清净之法,都成为殊胜解脱之因。虽然还不能避免肉体上的痛苦,但也可以通过修菩提心与空性来减少痛苦;在遭遇常人所不能承受的心灵折磨时,也能通过修行来一一化解,因而也不会感受到太大的痛苦。又因为对解脱有了一定的把握,所以能真正体悟到法喜充满的境界。这就是中观的修法与利益。

起座之前,我们应当提醒自己,虽然刚才通过入定修空性,已经感知到在胜义谛中诸法本性既无恶也无善,远离一切戏论的境界。但在起定后得的名言之中,乃至能取、所取尚未消散前,善恶虽然是如梦如幻的假相,但却有假相的果报,这种假相的果报对我们自身还是有影响的。所以,在后得之时,我们也应该如梦如幻地行善断恶、积累资粮。

这样思维以后,就可以起座,起座时念诵《普贤行愿品》,并观想将一切善根回向众生。

这是中观初期的修法,中观后期还有另外一种修法。但在修行之初,掌握这种修法就已经足够。如果能时时刻刻这样思维,并抓紧一切时间进行修习,这种修习与思维相结合的方式,具有意想不到的强大功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家就会获得梦寐以求的境界。以上简述了中观的见解、修法和行为。

四无量心和发菩提心的修法,以及中观的修法和推理方式,都是相当重要的,我们千万不能将这些修法视为一般的前行修法。如果想解脱成佛,必须从这些法入手。如果没有以这些法作为铺垫,想通过投机取巧的方式去证悟大圆满,就只能乘兴而去,败兴而归。希望大家能踏踏实实、精勤不倦地修行。


(圆满)


更多慈师堪布开示文章:↓↓

慧灯之光全集

慈城罗珠堪布:我们遇到的任何人事都是来成就我们的!

慈诚罗珠堪布:每天有四个时刻,距离成佛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