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胎是门技术活---修行人是怎么投胎的
投胎是门技术活
---修行人是怎么投胎的
一段堪布开示:窥基大师的投胎
---摘自《堪布:学佛是一门技术活》
比如三车和尚,他是唐玄奘的一个弟子,后称窥基大师。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当时玄奘到印度取经的路上,在一个地方遇到了一个修行人,这个修行人多年闭关,头上开始长草,草上面有鸟窝,因为他根本不动。刚开始玄奘以为是尸体,后来摸他胸口的时候,发现还有一点点温度,他是进入了一个非常深的禅定---三昧耶定当中。唐僧就慢慢敲他,让他从定中苏醒过来。苏醒过后他就问:“现在是什么时候?你是谁?你要到哪里去?”唐僧说:“我叫玄奘,准备去印度取经,你在这里做什么?”他说:“我在这里等释迦牟尼佛出世。”玄奘说:“释迦牟尼佛已经出世,并且已经圆寂了。你入定时间太长了。”他说:“那我要等弥勒佛出世。”“弥勒佛出世还有很长很长的时间,我建议你还是出定投胎吧。等我从印度回来的时候,我们一起弘法,好不好?”然后他勉强答应了。
当时要求他到王宫去投胎,给他讲了一些标记,房瓦是黄色的等等。然后玄奘就去印度了,19年后才回来。玄奘去问皇帝有没有一个19岁的皇子,皇帝说没有---那个修行人当时投错了胎,好像是投到宰相还是什么大臣家里了。玄奘后来找到了他,但因为胎障,他已经完全忘了。玄奘让他出家,他不愿意。最后他提了个要求:如果我出家的话,我需要酒肉一车、金银财宝一车、美女一车,满足这个条件的话我可以到寺院去。玄奘说不管他需要什么都满足他。大家都觉得特别奇怪,这样的出家人在寺院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结果接近寺院的时候,听到寺院里面古钟的声音,他就苏醒了自己的前世,然后三车都不需要了。但人们还是称他为三车和尚,他出家后成了玄奘晚年弘法最得意的弟子。虽然别人说他出家的时候送了三车,但是窥基自己到了晚年的时候并不承认,好像在自传里面也说不承认---也许后来他变成了大和尚的时候有点不好意思吧。
我觉得这个故事有几个方面很值得我们思维:第一个,像他这样的老和尚,入定这么多年,入了母胎之后就把前世所有的记忆忘得一干二净,而且到了19岁还没有完全苏醒过来。的确胎障很厉害的,中阴法门当中都讲了胎障,一旦入胎,除了极少数,十万分之一这样的人也许能想起自己的前世,其他的话,胎障已经完全让你迷惑。通过这个公案,我们应该知道,像窥基大师前世这么了不起、修行这么长时间的人,都没能如期想起自己的前世,而我们有些人:啊,前世有的话,我为什么想不起来?我为什么一点都没有记忆?……这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传喜法师开示
为什么?想明白了没有?
所以现在要记住了,掐一下自己,告诉自己:这不是梦话。
所以菩萨和有修行的人都宁愿选择出生在贫困的家庭,去体验人间的疾苦、经历轮回的苦难,这样才有机会去体解佛陀所讲的真实义,把生命践行在三宝的修行中,这样的人身才叫“人身宝”。
如果不是这样,一个人的人身用来吃喝嫖赌、用来享受的话,那有什么宝贝的呢?享福就是消福,人身消福是很快的。轮回里修得一个人身是非常困难的,一个人如果把自己宝贵的人身只用来享受的话,是最吃亏、最可怜的事情。
很多修行人发愿要生在穷人家,除了他自己能够体验到世间的疾苦从而快速地驱入、受用佛法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他还要以佛法来救度众生。
因为他受过苦,他才知道众生的苦,这个大家了解吗?
一个菩萨要想度众生,他要选择与众生感同身受,他要与众生同业同行、同苦同乐,深刻地去体会众生之苦。对于一个菩萨来说,这是一种宝贵的生命感受,他不愿意放弃这种感受,不愿意放弃这种生命体验。因为有了这种感同身受,他对众生的悲心也因此而更深刻、更彻底。
菩萨成佛的动力就来源于对众生疾苦的不忍。所以成就佛果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利益众生而成佛啊 —— 为了一切如母有情都能够出离苦海,所以我要成佛!
----摘录自传喜法师开示
◆ ◆ ◆ ◆ ◆
唤醒迷梦 早证菩提!
相逢很短 关注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