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菩萨行论》生西法师笔录*第72课
《入行论》第72课笔录
原文作者:寂天菩萨
本文作者:生西法师
下面开始学习第二个科判:
庚二(遮破嗔彼)分二:一、遮破于令遭不幸者生嗔;二、遮破于障碍所欲者生嗔。
一是要遮止对令自己遭受不幸的人生嗔心;二是遮破于障碍所欲者所生的嗔心,对此前面也分析了生嗔的两大因素(强行我不欲或挠吾所欲)。
辛一(遮破于令遭不幸者生嗔)分三:一、破嗔于我造四罪者;二、破嗔于亲友造四罪者;三、破嗔于怨敌作四善者。
第一是对我造四种罪或者造四种违缘(就是“历苦遭轻蔑,闻受粗鄙语”)。第二是对我的亲友制造和前面相同的四种违缘。第三是“破嗔于怨敌作四善者”,就是对我的怨敌作出让他感受安乐等四类事情,对于这些情况要修安忍。
壬一(破嗔于我造四罪者)分二:一、破嗔令我痛苦者;二、破嗔轻侮我等三者。
癸一(破嗔令我痛苦者)分三:一、忍受痛苦之安忍;二、定思正法之安忍;三、忍耐作害者之安忍。
令我痛苦者也分了三类情况:第一是让我痛苦、忍受痛苦;第二是定思正法,思维正法如是甚深的安忍;第三是忍耐作害怨敌的安忍。
第一个科判是“忍受痛苦之安忍”,分四个不同的侧面:
子一(忍受痛苦之安忍)分四:一、作意轮回之自性;二、作意出离之因;三、以修习观察安忍;四、作意功德。
首先,作意“轮回的自性是痛苦”,如是而安忍;第二,作意“苦是出离轮回的因”,如是而安忍;第三,通过不断串习来观察安忍;第四,思维作意安忍的功德,如是而修持安忍。
首先讲第一个科判:
丑一、作意轮回之自性:
乐因何其微,苦因极繁多
这个颂词就是让我们了知轮回的自性。一般说来,谁令我痛苦,我就容易产生嗔心——“嗔令我痛苦者”。既然要忍受痛苦,就要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观察:其实,痛苦就是轮回的自性,在轮回中没有痛苦是绝对不可能的。
谁给我们造成了痛苦?很多情况之下,我们会说张三让我痛苦、李四让我痛苦,或者是某个团体让我痛苦……我们很容易把生起痛苦之因推到其他有情身上。当然,从某种角度来讲,他们也是其中的一个因,但绝对不是主因,主因就是我们自己造了流转轮回的业,从而导致了自己在轮回中流转,这是总业,至于在轮回当中我伤害了张三、伤害了李四,由此引得他对我作出打击等令我痛苦的事情,这是差别业。如此分析前因后果之后,就会发现很多痛苦都是自己的因素造成的。但这并非分析的重点,我们主要分析轮回的自性。
轮回到底有什么样的自性呢?“乐因何其微,苦因极繁多。”乐因很少、苦因很多。什么是乐因?什么是苦因?从浅层次的标准来看,乐因无外乎就是拥有资具:诸如钱财、房产等等;苦因就是贫穷,没有粮食没有衣服等等。引起苦乐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善业和恶业。真正来讲,乐因少是因为我们的善业很少,苦因多是因为我们的恶业很多。从漂流轮回的整个过程来看,我们所造善业微乎其微,因此感受的安乐就少;所造罪业则极其繁多,因此感受痛苦就多,程度就重。既然乐因很少、苦因很多,就已经决定了轮回的自性,轮回一定是苦多乐少,在轮回中感受痛苦是必然的。
在这种状况下,如果不再多加精进努力,还是一如既往,想修持善法、获得解脱是非常困难的。其实这也是轮回的自性。我们为什么会养成这种不断流转的自性呢?就是因为流转的因缘太容易具足了,我们已经习惯了流转的方式。相续中本来就具足很多烦恼的种子,再加上自身还具有意乐。由于无始以来就串习造作恶业,所以就会觉得戒杀难而杀生易、戒盗难而偷盗易、戒淫难而邪淫易……作恶业很顺利,反之作善业就觉得有很多障碍。
此外,就整个社会环境而言,造作恶业、同流合污的人多,客观上导致作恶业容易遇到顺缘,很容易被赞叹,而修持善法反而要受到别人的讽刺、挖苦、误解和白眼。内外种种因缘,致使众生乐因很少、苦因很多。身处轮回,必然要感受很多痛苦,这是轮回的自然规律。了知之后就应该安忍;要出离轮回,必须付出很多努力。
轮回是随顺我们的习性和惯性思维的,如同顺水行舟,不加什么功用而自然趋于下流。修持善法则正好相反:由于众生相续中坚固的烦恼习气和种子很多,善法种子很少——虽有些通过修持重新开始积聚,但力量很弱,要对抗我们无始以来养成的巨大轮回惯性,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修善法对治烦恼相当于逆水行舟,要付出很大的功用而且还不能放松,一放松马上就顺流而下了。轮回是顺着习气来的,修解脱道是逆着习气走的。
无苦无出离,故心应坚忍。
苦行伽那巴,无端忍烧割,
苦行伽那巴,无端忍烧割
丑三(以修习观察安忍)分三:一、略说;二、广说;三、摄义。
寅一、略说:
久习不成易,此事定非有,
渐习小害故,大难亦能忍。
这里从摄义的角度、以总说的方式告诉我们:其实很多东西我们不能忍受,主要是因为没有习惯。如果通过很长时间的串习习惯之后,则我们的忍受力可以提高很多。心的本性具有巨大的潜力,心量可以非常之大,我们可以把心力拓展得很完美。现在我们觉得忍受不了,主要是未曾训练的缘故。如果经过训练,最终我们也可以像忍辱仙人一样:即便歌利王来割截身体,不但不生嗔心,反而生起无比强烈的慈悲心。这种境界,其实我们经过长时间坚持反复串习也是能够达到的,不串习当然没办法达到。
这个道理也可用世间的经验来说明:世间人做事也是熟能生巧,最后能把事情做得非常随心所欲。从难转易的原因就在于长久串习。世间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说法,“状元”指的是在行业中出类拔萃的佼佼者,每一行都可以做得很好。比如说学当木匠,刚开始你可能连锯子都不懂怎么拿,很难把木板整齐地锯下来,但只要跟师傅学,不放弃,长期串习熟练之后,做木匠就会得心应手了。
下面讲第二广说。
寅二、广说:
蛇及蚊虻噬,饥渴等苦受,
乃至疥疮等,岂非见惯耶?
此外,诸如被蛇、蚊虻叮咬等等世间小苦,习惯了最后就可以忍受。以忍受饥渴为例:一般来说,如果一顿或者一天不吃饭,我们就会觉得忍受不了,但是,如果在某种环境当中为形势所迫,那么从最初一顿不吃、两顿不吃,乃至后来几天不吃,也会觉得可以忍受。同理,我们也可以逐渐忍受炎热、寒冷。
再以忍受疼痛为例:生病的时候,开始会觉得连疥疮这类的小病痛都无法忍耐,然而如果病的时间很长了,对疼痛的忍受力也会由弱变强,最后很强的疼痛也可以忍受,原因就在于已经司空见惯了。
这一段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最初觉得很可怕的东西,如果经过长时间的接触,就可以接受、忍受。我们修习忍辱、安忍也是如此,刚开始的时候一些小小的痛苦都忍受不了,但如果习惯之后,大的痛苦也可以忍受。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我们对于蛇、蚊虻乃至于饥渴、疥疮等等没有意义的痛苦尚且能够忍受,那么对于修习安忍这种具有意义的痛苦就更加应该忍受,而且通过串习最后也确实能够忍受。
现在的世间人生活压力都很大。要赚钱养家,还有小孩子要上学;要贷款买房,然后拼命赚钱还房贷等等,看起来压力确实大。其实,如果习惯以后,压力虽未减弱,但忍受力却慢慢提高了。既然这些轮回痛苦我们都能忍受,那么,对于修习安忍的痛苦也逐渐可以习惯忍受。何况安忍的修法和忍受世间的压力,本质上完全不同:一个有巨大的意义,一个则没有什么实义。如果对于世间的痛苦都能够忍受,那么对于更有意义的出世间的修法,为什么不能够忍受呢?应该去忍受,而且也可以忍受。
故于寒暑风,病缚捶打等,
不宜太娇弱,若娇反增苦。
因此,当我们面对寒、暑、风、疾病、束缚、捶打等痛苦的时候,不能够过于怯弱,过于怯弱反而增加痛苦。这里告诉我们,能否忍受痛苦的关键在于心力的强弱,如果心力很弱,随之而来的痛苦感觉就会加强;如果心力很强,面对同样的困难、痛苦,也会觉得可以忍受,没什么大不了的。
做生意的人要起早贪黑;工人要忍受生产环境的高温;农民要忍受严寒酷暑;有些人会遭遇疾病、束缚、殴打等危难。当面对这些痛苦的时候,首先我们的心不能软弱。这些情况出现的时候,本身就对我们的身心造成了痛苦,如果心再软弱的话,虽然客观上痛苦并未增强,但在感受中痛苦就更为强大了,自己更没办法战胜了。所以对于痛苦,我们不能过于娇弱。只要心是强壮的,忍受力是很强的,不管是寒冷、捶打都可以忍受。世间中锻炼身体的人,一方面固然是通过锻炼令身体免疫力增加,在锻炼过程中,心的承受力同时也在增加。由于身心的抵抗力都增加了,所以对于寒暑等恶劣条件就可以去接受。我们在修行佛法的过程中也是一样的,遇到逆境、违缘的时候,心不能怯弱。
凡夫人修行必然会有这样那样的违缘障碍,关键是我们的心要坚强,要想到诸佛菩萨曾这样修持,想到坚持下去就可以最终战胜种种烦恼,可以获得很多安乐。这样如理思维清楚之后,我们就逐渐愿意去面对、去串习,渐渐地遇到痛苦就不会感觉非常难以忍受。
其实,很多修行人,即使还没有得到圣者果位,但是只要串习了很长时间的安忍再回头与刚开始学佛相比,就会发现忍受痛苦的能力大大加强了。的确如此,我们通过训练、通过串习,安忍就逐渐变得容易起来。这说明我们心的忍受力在不断地增强,我们的修行在不断地进步。这样的修行下去,最终我们可以到达三地——安忍波若蜜多到彼岸的果位。那时安忍的违缘、违品就不可能战胜它了,到成佛的时候,安忍的功德就彻彻底底到达了圆满。我们通过不断地串习、慢慢去做了之后,这些功德也是可以得到的。如果了知了这个功德,却因为畏难等原因而不肯去做,那么最后还是没办法前进,没办法获得真实的觉悟,只能沉溺在轮回中忍受痛苦。
真正观察之后就会发现,修行正法所经历的痛苦和漂流轮回的痛苦根本无法相比。轮回有地狱的痛苦、饿鬼的痛苦、旁生的痛苦、生老病死的痛苦……痛苦是非常多的。修持正法的痛苦有多少呢?虽然也有一些,但是和轮回痛苦相比较起来,修法所生的痛苦时间短、状况轻。按理来说,我们是可以忍受修法痛苦的,但有时众生因不明事理,反而觉得修法痛苦而选择放弃修法。这实在是不明智的选择,我们学习安忍品之后就会有清醒的认识。相信通过学习佛菩萨所宣讲的智慧,经过理性的观察,最终会坚强我们修习安忍的决心。
本课就讲到这里。
(第七十二课辅导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