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 中观|梦中的AI 返回

中观|梦中的AI

五论论文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2019-12-18

在这个科技改变一切的时代,对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所引发的思考、讨论一直颇多,但其中从佛教角度切入的,尚还较少。此文结合唯识宗的观点,简单地对机器的智能与有情的心识,作一些对比分析。机器如何超胜了人?人又如何面对机器?许多人类正在面临的困惑,也许能从佛法的智慧中,得到一些启发。


关键词: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唯识宗;八识聚


在和AlphaGo对局之前,李世石估计自己会以五比零或四比一取得胜利。他说:我只用注意不输掉那唯一一局就好了,但开局后他用尽全力,也只在三连败后,赢了艰难的一局。而且,因为AlphaGo快速的学习能力,下一局李世石又难以招架了,他终以一比四惨败。


这倒不是人类第一次输给人工智能。在国际象棋领域,IBM的深蓝早在1997年已打败了人类冠军,但AlphaGo和深蓝的“智能”还有区别。深蓝完全按照程序员的预设去执行指令,依靠计算能力赢得胜利。而AlphaGo仅得到了一个简单的学习规则,剩下的都靠它自己去学。在对大量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后,AlphaGo拥有了远远高于人类的下棋能力,而且它还可以通过和自己对局来不断提升,从而把人类越甩越远。


面对人工智能飞跃式的发展,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非常悲观,他说:“我担心人工智能可能将全面取代人类。如果有人能设计出计算机病毒,那么就会有人设计出能提升并复制自己的人工智能。这就会带来一种能够超越人类的全新生命形式。”但与此同时,1997年那位被深蓝打败的国际象棋冠军卡斯帕罗夫却乐观地表示,尽管“被自动化机器或是被一段看不见的算法挑战、超越甚至取代的感觉,正在成为我们社会的一个标准组成部分”,但“人类劳动逐渐被人类的发明取代,正是文明的历史。几个世纪以来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和人权的改善都与此有关。


这一切究竟是人类自我毁灭的序幕,还是社会进步的福音?面对这个问题,让我们首先对机器的智能和人类的智识作一些观察。


01

机器的智与有情的识

1

神经网络与唯识宗

新一代的AI系统之所以前所未有地强大,是因为它模拟了人类神经元网络的工作方法。AlphaGo的创造者之一,DeepMind的CEO戴密斯·哈萨比斯说:“我们的目标,是从根本上理解人类的智能,然后用机器去模拟它的运作。”采用了神经网络算法的AI可以通过深度学习,不断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它们是自己在学习,所以它们能超越我们,学会我们这些编写程序的人都不知道的东西。”正因如此,对于AI可能产生自我意识、成为一种生命、乃至威胁人类的恐惧,才会萦绕在霍金心头。


那么,是否只要复制了生物大脑神经元的运作方式,就能创造出具有生命性质的精神内涵呢?


佛教对于这个问题,有另一种思考。《中观庄严论》随同唯识宗承许名言,全知麦彭仁波切对此赞叹道:“安立名言堪为顶峰的非唯识宗莫属。”在此宗中,对于心识的构成、特性,生命体与非生命体的区别,以及内心与外境的关系等,有着非常详尽的叙述。所以,下文将从唯识宗的观点入手,看一看机器的“”和生命体的“”之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

八识聚

如果我们反观自己的心,这个恒时感知、思维、爱憎的心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唯识宗把心识分为八识聚的架构,以八种识的分工诠解心的运作方式。


1. 五根识

八识中,前五识就是直接了知外境的心识。眼识依眼根,认识色境。耳识依耳根,认识声境。鼻识依鼻根,认识香境。舌识依舌根,认识味境。身识依身根,认识所触境。


从这些方面,机器似乎比较容易直接模拟有情。比如,用镜头和光电耦合元件模拟眼根与眼识后,摄像头可以得到转化为电信号的明暗与色彩信息。不仅如此,因为对某类信号的接收范围大于普通人类,机器也在很多领域有更出色的表现力,比如红外夜视、超声波探测等。


但值得一提的是,机器对环境信息的采集,只局限在有情共业显现的有限范围内。而佛教中对外境世界的安立,绝不仅仅局限于一类众生(人类)一个阶段(五浊恶世)的普通共同认知(观现世量)。一代代的修行者在自己的实践中证明,心变得清净以后,就会显发出无碍的神通,见到这个世界本来的广阔无边。《广大游戏经》中说:三千大千世界人天二趣众生,极其稀少,远远不及一具足五通的外道离欲仙人,以神通所见一车轮范围内的众生;离欲仙人于三千大千世界所见所有众生,极其稀少,远远不及声闻罗汉以天眼所见一车轮范围内的众生;声闻罗汉于三千大千世界所见所有众生,极其稀少,远远不及独觉罗汉以天眼所见一车轮范围内的众生;独觉罗汉于三千大千世界所见所有众生,极其稀少,远远不及菩萨以天眼所见一车轮范围内的众生;菩萨于三千大千世界所见所有众生,极其稀少,远远不及佛陀以天眼所见一车轮范围内的众生,极多无量。有情识具有的这样难以想象的潜力,难道是机器可以企及的吗?


2. 第六意识

获取到外部环境的信息后,我们下一步会做的,是分析、判断它,相应自己的好恶做出取舍等。唯识宗对此安立了第六意识。《唯识方隅》中总结道:“第六意识,以第七末那识为所依根,以一切法为境。此所谓法,乃过去、现在、未来、有为、无为等一切法也。通途所谓思虑分别,皆是此识之作用。”也就是说,第六识依第七识而生,它缘一切法为对境,思虑、分别都是它的作用。


第六意识如何起现,是往昔习气、业力、当下暂时的因缘等,聚合决定的。比如,之前我遇到此境时,会以颠倒业习生起贪心,后来我闻思了苦集二谛的法理,种下了新的习气。再次遇到此境,我也许还会生贪,也许提起正知正念如理思维,就生起了厌离心。


而模拟神经网络在进行深度学习时,也有一个类似的通过经验而自我改变的过程。在大量的重复尝试中,它会不断弱化自己在失败案例中的行为模式,强化成功的行为模式,从而自我提高。比如,科学家造了一台用四个机械脚行走的智能机器人。当它学会走路后,实验人员突然毁掉了它的一只脚,顿时它站都站不起来了。但每次失败,它都在改进,经过多次努力,很快它就能熟练地用三只脚,再次完成行走的任务了。


所以,似乎AI越来越会像人那样“思考”并“成长”了。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如果因为我这样想,就证明有我存在,那机器会思考的话,它不也有“”了吗?这是许多人推测,机器能成为另一种智能生命的依据。但若深入观察,两者的“思考方式”仍然大不相同。


首先,从硬件载体的角度,计算机是以硬件的两种物理状态来记载0和1,在此基础上,用二进制进行运算。虽然AI可以做出智能决策,但这只是电路信号的运行,抛开芯片,机器并没有独立的“灵魂”。而生命体的思维活动,虽然一般也要脑组织等物质所依作为增上缘,但这并不是必需的。医学界不乏这样的案例:完全没有或只有一点点脑组织的人,却拥有正常的智力和情感,和常人一样生活。相反,如果一台电脑完全没有、或只有一点点残缺的CPU,它还能正常运行吗?所以实际上,生命体的精神并不是源于并依于物质的身躯才存在的。相反,唯识宗认为,外境是心所生,并没有独立于心外存在的境。万法唯识是此宗最核心的观点,后文还会再谈。


其次,从运作的推动力来看,一台机器为什么要去思考某个问题呢?其实计算机自己的基础语言只有0和1,也就是硬件的两种物理状态,所以要让它能完成复杂的任务:第一步,人们需要设计层层递进的计算机低级语言和高级语言,建立起一套和机器沟通的逻辑系统;第二步,程序员使用高级语言编写程序,安排好机器处理指令的一套方法;最后,使用者输入指令到程序,程序就完成相应的运作。所以,机器的“思维”只是相应人类的操作而呈现机械的反应而已。


而第六意识生起的所依,则是第七末那识(此处先只谈凡夫位的情况)。济群法师在讲解《唯识三十论》时说:“我们的行为具有两个特点,一是著相,一是以自我为中心。虽然行为是由意识所决定的,但这两重过失却都是在第七识的影响下产生的。”比如,身根触境,随着触受不同,第六意识就忽舍、忽贪、忽嗔。这是因为对境上有应贪、应嗔的自性吗?不,“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因为第七识以为有“”,第六识才会对利“”的贪,不利“”的嗔。这就是第六识的运作方式。


第三,若从复杂的程度上对比,机器的运作其实相对是非常简单的。人类还没有做出自己也无法了解的机器,但众生心识的微妙,却唯有佛陀才彻底证知。若反观自己的第六意识,就会发现它有从粗大到微细、从逻辑到混乱等无数呈现方式。一般我们说,伴随第六识心王的有五十一种心所。但这样说,并不是因为心所只有五十一种。堪布益西彭措在《百法明门论直解讲记》中说:“本来弥勒菩萨宣说了八万四千法蕴,考虑到人类无法受持那么多的法,为了方便忆持就减略至六百六十法,因此人间出现了《瑜伽师地论》。对于现代浊世根机钝劣的众生来说,六百六十个法还是很难受持,所以,这里天亲菩萨再缩减至一百个法。”此百法中,就有五十一种心所法。可见,心的奥妙如果展开来谈,是深广难测的。


第四,计算机的一切运作,都是依靠0和1的对立而建立的逻辑取舍;而第六意识并非依赖逻辑才能起现,超越逻辑的灵感与创造力,是人类心灵的财富。虽然科研人员已经研发出了会写诗、会画画、会谱曲的AI,但它们也只是用算法模拟人类已有的结果,不是真正灵感激发的艺术创作。


这样的差异还可以列举很多,但是相信以上这些,已经可以打破认为“模拟了神经网络就能造出大脑的思维”这一误解。


3. 第七末那识

第七末那识的法相,是缘第八识的见分执着为我,所以它就是一般人说的“自我意识”。这里不得不提那个经典问题:AI会产生自我觉醒吗?虽然艺术家们对此“可能到来的时刻”,已创造出太多小说、电影等,引发了大众无尽的想象。不过,客观地说,这一天并不会到来。佛教的因明等论典中,对这一点早有详尽的论证:心识的因只能是上一刹那的同类心识,无情法是不可能生出新的识的。所以这一点也归因于有情和无情法的性质不同,这会在下文“本质差异”中深入说明。


不过,如同孤独地狱的众生因业力将无情法执为自己的身体,我们也不排除有一些众生心识附在智能机器上,执着“此为我身”的可能性。乃至如果有鬼魔等外力操控,也可显现出机器似乎“活了”的现象。但AI将成为一种新的生命体的想法,实乃杞人忧天。总之,机器的智能不具相似于第七识的任何功能。


但值得一提的是,第七识所执着的真实唯一的“”,其实并不存在。每个人身心的这个聚合体,其实和AI系统一样,只是依因缘而显现,虽纷繁万象,却虚伪无我。何时真正明白这一点,就是佛教说的“解脱”。


4. 第八阿赖耶识

如果和心理学相对照,可以说第七和第八识都属于潜意识的范畴。而第八识,是这颗心最为深细难知的领域,它简单的定义是“以能依所依的方式受持习气之识”。玄奘法师在《八识规矩颂》中解释道:“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境为风,受熏持种根身器……”也就是说,浩浩然的阿赖耶识,有能藏、所藏、我爱执藏三层“”义。它的渊深不可穷尽,如海,前七转识为其波浪,依境风而扬起。它受前七识熏入种子,执持此诸种子,种子成熟时现作根身器界,是它的相分。


从这些描述不难看出,第八识是任何机械都难以模拟的。首先,从它含藏诸种的“仓库”作用上,虽然电脑的硬盘也有类似之处,但是阿赖耶识的“”是无有边界的,无论多少种子熏入,它也没有装满的一天,机器硬件的空间,相较之下却小得可怜。那为什么一般人大脑中的信息量,却远远不如电脑呢?这是因为第八识的大部分内容,对普通人都是隐蔽的,我们不知道这些信息的存在。用催眠术等方法,能稍稍揭露一点,这些不为人知的库藏。


其次,八种识各自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第八识如海,前七识如浪,不可分割。因此,佛教中达到一定境界的修行人,可以六根互用,一些普通人也有类似的能力,科学家把这称为联觉。AI系统却不同,它的每块构造只实现相应的功能,如果单独拿出一块,没有其他部件配合, 就无法正常工作。


最后,从本质上,现似存在于外的机器,和一切山河大地一样,其实只是我们第八识上的一个相分。这一点下文再详述。


3

本质差异

其实,我们和机器的根本不同是:具有心识,才是有生命的众生,没有心识,称为无情法,机器没有心。什么是心识呢?全知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严论释》中写道:“任何识只有遣除了车、墙等无有明觉的无情法自性,具有明觉法相的识方能得以产生,凡是非无情法的自性,这就称为自身识或者自明自证。”也就是说,“明觉”“自证”的才是心识,因为它,众生才有感受、思考、爱憎的能力。


回到“我思故我在”,假如我不知道自己在思考,又怎么会生起“我存在”的想法呢?机器无法自明自知,所以无论它多会下棋,它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又怎么可能生起“我赢了”的执着呢?


02

唯物与唯识

在辨清有情与无情法的基础上,唯识宗认为:此二者中起到根本和决定作用的,不是外境,而是这颗心。相反,当代社会的普遍认知是:物质产生意识,外境主宰内心。正因为人们认为思想只是脑电波的活动,“机器足够精巧后,从中就能产生智慧”的理论才会盛行。


其实,主导传统科学界的唯物理念,正在被许多事实所挑战。在量子物理著名的单粒子双缝干涉实验中,一旦实验人员用仪器观测光粒子,它就以“粒子形式”运动,形成两条光束,而一旦不观测它,它就以波的形式运动,形成波干涉的条纹——难道光知道自己有没有在被观察?科学家们为此震惊并感到困惑。


对此,物理学家波尔认为,我们不得不承认在量子层面,被观测到的结果和外界观测的行为,是不可分割的。也就是说,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光,当没被观测时,就是波,一旦观测,就变成了粒子。爱因斯坦不愿意接纳这个非常“唯心”的理论,他问波尔:“你是否真的相信,当没有人看月亮的时候,月亮就不存在?”波尔反问他:“那你能证明月亮还存在吗?


两人对这个问题辩论多年,究竟谁对,科学界至今也没有一个公认的定论。但人们的思考没有停止,时至今日,乃至“生物中心主义”这样的理念,也成了科学界热门的话题。


科学家们一代又一代地探索,似乎在逐步接近世界的真相,但每一步新的发现,往往也让他们看见了一片更大的未知领域、更多的待解之谜。而佛教在承许万法唯识时,从理论上,主要依靠明知因和俱缘定因等进行抉择,从实践上,则有历代修行人用自己的证量去亲身验证。证悟之时,真相就是这样,亘古不变。所以佛法永远不需要任何改进,而只会被不断地印证。


那么佛教如何承许万法唯识呢?


首先,佛教并不是唯心主义,堪布慈城罗珠在《怎样抉择外境是心的现象》中写道:“实相唯识的一小部分见解与西方唯心主义哲学的贝克莱经验论在表面上某些地方有点相似,实际上佛教既不是唯心论,也不是唯物论……佛教已经远远超越了它们。”堪布详细解释了,佛教究竟如何抉择外境与心的关系。本文限于篇幅,只归纳一点。简单地说,唯识宗认为,并没有离开心而独立存在于外的物质,我们感觉有,只是一种错觉。这个错觉中的外境的本质,是第八阿赖耶识上的一个相分。


全知麦彭仁波切这样解释道:“以无始时来久经熏染的习气作为缘,造成心识显现为身体、受用、住处等千状万态的事物,然而愚痴凡夫全然不知这实际上就是自心的本性,反而认为外境在那边,内心在这边,所取能取各自分开、互相隔离、真实成立,其实这并非事物的本相,完全是一种遍计妄执或错乱幻觉,好似不了知梦中的大象为自现而执为外界真正的大象一样。


所以,如果要定义AI究竟是什么,唯识宗说,AI只是人类梦中的一个幻象。


03

选择

1

何去何从

堪布索达吉仁波切在2017年的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上说:“我们人类到了21 世纪的今天,现在想回去的话,回不去了。每一个人,都是在机器人的统治和机器人的控制下生活着。”只用看看遍布街头的低头族们,我们就不得不承认的确如此。同时,AI正在一步步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企业依靠它作出决策、完成工作。比如,日本的出租车司机用AI预测去哪里会载到客人,载客量因此大大提升。乃至在国家的政治决策上,AI都在成为最有力的工具。虽然AI会出错,但人们并不知道它哪一次会错,相反,他们见证了AI太多次不可思议的成功。可以预见,未来,AI将越来越成为人类的引导者,用它们输出的结果,塑造我们的人生。


不仅如此,牛津大学2013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评估了不同职业者在未来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概率,报告表明,在未来一二十年内,美国约有47%的工作岗位,很可能会由AI占据,而在中国,这个比例是77%。


2018年10月在纽约,一家拍卖行以约三百万人民币的高价,卖出了一幅由AI绘制的肖像画。同场拍卖会也有很多毕加索、马蒂斯、杜尚、安迪·沃霍尔等名家的作品,但它们绝大多数的成交价,都低于这幅AI画作。虽然艺术品的价格不能直接对应它的优劣,但这个结果,也能表明人们对AI画作的欣赏和肯定。设想在未来,当你想要欣赏一幅画或者一首歌曲子时,只用花很少的钱,向电脑输入要求,稍等一会,一批样品就出来了,不满意还可以再换。既然在艺术领域中,机器也能代替人力,其他行业就更不用说了。


不可否认,AI的盛行,也会同时创造新的工作岗位给人类。但这种机会,应该也局限在AI无法替代人的范围,那时,大批缺少学历、技术的底层工作者,恐怕找不到出路。堪布也说:“如果人工智能真的取代很多人的工作岗位,那可能很多人就连吃的、穿的、金钱都没有…… 那个时候,不管怎么样,这些人还是很痛苦的。


虽然AI只是梦,但对很多人而言,它可能会成为一场恶梦。


2

迷与悟

确实,AI能完成太多人脑无法完成的任务。但是,机器最擅长的,只是高速的大量运算,而人的心智,却拥有远远比这深广的潜力。既然这样,为什么人类还是会输给机器,乃至被机器控制、取代呢?


其实,唯识宗宣讲八识的缘起,辨明万法唯识,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从这个梦中醒来。若迷在梦里,梦的情节,就会掌控我们的喜怒哀乐,做梦的心,也被妄想分别束缚,本有的潜能,无法展露。如同大力士烂醉得躺倒在地时,狗都可以欺负他,迷于梦境的心,笨得连一台电脑也比不过。


《华严经》中说:“如来以无障碍清净智眼,普观法界一切众生而作是言:‘奇哉!奇哉!此诸众生云何具有如来智慧,愚痴迷惑,不知不见?我当教以圣道,令其永离妄想执著,自于身中得见如来广大智慧与佛无异。’”一切众生,本都圆满具足与佛无别的智慧功德。唯识宗说,通过修行,凡夫的八种识,就会转成佛陀的四种智慧。所以,不管是谁,只要他愿意从梦中醒来,他就能成为“觉者”,他就能成佛。


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哪怕AI再学习无量亿年,也不可能在任何一个方面,赶上佛的智慧,更不用说取代了。


已经醒来的人,还会被梦境束缚吗?


04

结语

《入行论》云:“若不知此心,奥秘法中尊,求乐或避苦,无义终漂泊。”追逐外在的得失,永远没有尽头,反求自心的宝藏,却可以终结所有的希忧。是继续被幻相控制,还是主动完结这个已经太漫长的梦?


我们也许无法改变时代的进程,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