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動物樂傳心 >> 有声读物《苦才是人生》三十一 | 索达吉堪布开示录 返回

有声读物《苦才是人生》三十一 | 索达吉堪布开示录



微信:athenatang1001

公众号: 動物樂傳心




索达吉堪布



/////////////////////

针对现代人的内心困惑,本书特摘录了一些常见问题,以飨读者。

/////////////////////



01


随      缘





问:什么叫随缘?如果把它放在学业上或事业上,应该怎么理解?

 

堪布答:“随缘”这个词,禅宗里也经常讲,时间人也经常说,但不少人都误解了它的定义,以为随缘就是什么都不用做,只等老天来安排一切,这样的话,你就会错过许多机会。真正的随缘,是需要全心全力的付出,但对结果却不太在意。


比如,你想得到一份特别满意的工作,在一番努力之后,却没有被录取,这时候你心里若有“随缘”的概念,面对失败就不会特别痛苦。包括你们对自己的感情,也应抱着种种态度。假如刚开始希望特别大,最后却没有像预期那样美好,也用不着痛不欲生、万念俱灰,甚至想不开非要自杀。在这个时候,你应该要懂得随缘。


要知道,在这个世上,凡事不可能都一帆风顺、尽如人意,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背后都有着错综复杂的因缘。这一点,上学的课本里几乎没讲,但你如果学了佛教的《俱舍论》《百业经》,就会明白自己这辈子的成败,不但有今生的原因,也有前世的原因。若能懂得这个道理,就很容易想得开、放得下,以坦然的心态面对一切,这就是一种积极的随缘。


问:我常劝周围的人在遇到困难时,祈请诸佛菩萨加持。但他们却嗤之以鼻,说:“如果事情变顺利了,你们会说是佛菩萨的加持;如果还不成功,就说是我无始以来的业力。你们佛教就是这样,说什么、做什么都有两面。”对此,我不知道该怎解释。



堪布答:其实这个很简单,我们世间上也是如此。比如一个人犯了错误,家人托关系、找领导的话,若能把他放出来,就会说是领导的功劳;但如果实在不行,领导也帮不上忙,就会认为他犯的错误太严重了。所以,用这个比喻也很容易解释佛菩萨的加持。


实际上佛陀在有关经典中也讲了,一些特别无缘的众生,纵然佛陀的妙手也无法救护,因此这并不是佛教的过失。



问:佛教中告诉我们,人要有感恩之心、满足之心。但我身为一个大学生,经常和老师做些课题研究时,要有一颗不满足的心,才可以继续坚持下去,往更深的科学领域发展。请问, 一个要满足,一个要不满足,这二者的矛盾该如何平衡?

 

堪布答:佛教所提倡的有满足之心,是指减少一些没有意义的欲望,比如对钱财、对享受, 这方面要少欲知足。但在求学方面,是不需要满足的。藏地特别伟大的萨迦班智达,在格言中也说过:即便汇集百川之水,大海也不厌其多,同样,即便学习再多的知识,智者也不会有满足的时候。


所以,你们现在学习知识、研究科学,包括学习佛法,这些方面都不应该满足,不要认为大学毕业就像成佛了一样,从此什么都不用学了,再也不用看书了。其实,时间上一些有意义的知识,越学越对自他有利,所以求学方面不要有满足,这是我们佛教的观点,也是探索科学不可缺少的一种态度。




02


佛      理






问:请问宗教信仰和迷信有什么区别?


堪布答:信仰任何一种宗教,不管是基督教、道教、儒教或是佛教,假如你不懂它的道理, 只是流于表面形式,这很容易变成迷信。比如,有些人为了升官发财,就到寺院了烧香拜佛, 这虽然也算一种信仰,但你若不知道这样做到底有什么作用、佛和神有什么差别,只是把佛陀当成求财工具,这就成了一种迷信。



如今很多寺院里,天天都有人拜佛,我虽不敢说所有的人都是如此,但有些人确实带有迷信色彩。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连自己为何要拜佛都弄不清楚。


真正的信佛,是通过自己的智慧,看一些前辈大德的文章或书籍,知道释迦牟尼佛曾来过这个世界,他所说的一切符合真理,对解除自他痛苦、解决人生问题有不可磨灭的作用,然后从心坎深处对他诚信不疑,这才是真正的信仰。反之,假如只是表面上信佛,实际上迷迷糊糊的,并不明白其中道理,那就算你是个佛教徒,也仍是一种迷信。


所以,烧香拜佛不一定是真正信佛,若不知道它的功德,单单是外在的一种崇拜,有些人为了打渔也会这样做。我以前去南方时,就看见很多老百姓出海打渔前,都会去庙里烧香, 让佛保佑他多捕一些鱼,此举完全是一种迷信。


梁启超曾在一本书中也讲了迷信与正信之间的差别,说佛教的信仰是智信而非迷信。但你不懂佛理的话,就很可能不是智信,而是迷信了。



问:佛法浩如烟海、广大无边,您可否用三个字来概括它的真谛? 


堪布答:戒、定、慧!


问:在佛教中,佛陀规定犯了什么戒条,就要惩罚多少多少劫,请问这该怎么理解?

 

堪布答:佛教中之所以制定戒律,并不是非要去惩罚人,表面上它是一种约束,但实际上, 这为每个人趋往解脱之路提供了方便。



就像马路上的绿灯、红灯,有了它的话,开车者似乎不太自在,但这却能极大保证他的生命安全。佛教中的戒律也是如此,通过强制性地规定行持善法、断除恶业,就能让众生顺利获得解脱,到达彼岸。



问:藏传佛教的净土,与我们汉传中提倡念阿弥陀佛去西方极乐世界,有没有什么区别?

 

堪布答: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的净土法门,究竟目标完全相同,可以说是殊途同归。藏传净土主要讲发菩提心、念佛号、积累资粮,最终能往生极乐世界;而往生极乐世界的主因,则是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如此依靠自力和他力往生,汉传净土也是这样提倡,只不过个别传承上师教言的侧重点不同而已。




问:佛教里有很多密咒,比如六字大明咒、金刚萨埵百字明、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佛说每个咒都有很大很大功德,要念多少多少万遍。那我在修行的时候,该选择什么样的密咒呢?

 

堪布答:我对密咒从小就有信心,只是现在比较忙,念的时间比较少了。我们藏地有句俗话:“孩子会叫妈妈的时候,就会念观音心咒——嗡玛尼贝美吽”。基本上每个藏族孩子都是如此,只不过现在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好多孩子到了外面的学校、城市以后,就不是特别争气了。


密咒的功德,佛陀在不同的经典、续部中都有阐述,至于你该选择哪一个,可能要分两种情况:一、这个密咒与你的传承上师、某些灌顶修法有密切关系,然后你应该发愿念诵。二、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比如造业比较多,觉得业力深重,就念百字明和金刚萨埵心咒;如果要开智慧,想生生世世具足智慧、利益众生,就念文殊菩萨心咒;若想遣除一切魔众违缘, 就念莲花生大士心咒 你觉得哪个咒语对自己非常重要,就可以选择这个咒语去念。



念咒语方面,藏地很多修行人确实与众不同。前段时间,我们学院有个老出家人圆寂了, 他一辈子念了六亿咒语。而我的上师法王如意宝没有圆寂之前,曾把一生所念的咒语都统计出来,有些咒语像“啊”、“吽”只有一两个字,有些咒语长达十几个字,这些长咒和短咒全部加起来,总共有九亿。上师是 72 岁时圆寂的,在此之前,他一辈子都手持念珠不断在念。


通常来讲,藏地的修行人随时随地都手不离念珠,不管是坐车也好、放牦牛也好、到农田去也好,甚至很多知识分子、干部在办公室里,也是拿着念珠,被领导看到还会挨骂。不过现在比较方便了,那个计数器一直在念,领导也发现不了。



其实,念咒语不说长远的功德,仅仅是暂时利益的话,分别妄念、痛苦烦恼也会依此而消除,让心安住于清净的状态中。所以,念咒语是非常有意义的!




- 未完待续 -

—— 动物乐传心 ——

随喜大家转发

图文|网络

编辑|向日葵

以上内容以公益分享为主,文中内容、图片、音乐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后感


★启动线上读书计划


学习内容:《你在忙什么》、《八万四千问》、《修行百颂》等著作


我们的希望:每位参加学习的小伙伴在学完一本书后,能够发表200字以上的心得体会


我们的奖励:参加阅读3本书及以上者,奖励精美佛像一尊。参加阅读1-2本书者,奖励平安结或金刚结一个。以上加持品均会请高僧大德进行加持


大家可邀朋友一起参加,加持品有限,请快快行动哟

 

❤每天学习一点点,为自己的心灵充充电、减减压。



随喜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