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求学足迹 >> 教言精髓(4) 返回

教言精髓(4)

求学足迹 2020-12-04


编者按

亲爱的粉丝们:


正如上师曾在2018年1月4日的微博这样写道:自己所需诸论典,每日之中记一句,如同蜂蜜及蚁窝,不久即将成智者。——《萨迦格言》


我们特别推出新的专题栏目——“智慧相约”来共同学习上师的经典课程,每次音频十分钟左右,通过这样的学习,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让你将学习进行到底。


同时,还有配套的课堂笔录、相关拓展资料,让我们一次学习就深入到底!


只要你圆满学习一次课程,就可以在文章末点赞。让我们在虚拟的时空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传法时间:2016年8月12号







犹如镜中影像之鬼神,
利益抑或损害皆相宜,
自之迷现切勿思为敌,
愿能勤修殊胜之佛法。


镜子里显现影像,影像实实在在存在,并非没有,但虽然显现,毕竟是镜中的影像,不是真实的。同样,日常生活中,有时候会出现天神、本尊或空行,赐予悉地、对我们帮助,或者在修行中出现感应获得利益;有时候又好像出现妖魔鬼怪、邪魔外道的形象,对我们损害。

平时也会遇到,有些人说:“我见到了本尊”;或者来依止善知识时,说:“我是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派来的,一定要见到你。”这是天神来指挥,对你生活有利益的。还有些说:“我现在身上有附体,有人天天跟我说话,我晚上做噩梦,平时有一些魔鬼缠绕着我……”等等。

实际上,这些都是自己的分别念迷乱的一种现象,是自心没有证悟所导致的。就像我们学断法时所讲,如果没有证悟,没有通达自心,外面会出现一些好的和不好的显现。好的显现当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天神,为你带来帮助和利益;不好的显现会带来一些违缘。这些都只是自心的显现,你不要把他当作外面的怨敌。真正的怨敌就是我们自心,我们不要把自心当作外面真实的存在,愿能修持真正殊胜的佛法。

拓展内容

断法所要降伏的妖魔鬼怪,其实并不在外界,而在内心,也即并非外在特别可怕、有头有尾的凶恶鬼神,而是内心的我执。实际上,这才是最严重、最可怕的魔鬼——断法的所断对境。

 

外境错觉显现为鬼神的形象,乃至让我们感受痛苦和快乐,也都是由没有根除我执、我所执的傲慢而产生的。

 

玛吉拉准空行母说:“有碍无碍魔,喜乐傲慢魔,其根为慢魔。”所谓有碍魔,就是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显现的鬼神、地水火风、疾病等灾难。所谓无碍魔,就是我们内心的贪嗔痴等八万四千烦恼,虽然它们没有形体,但却具有极大的危害性。所谓喜乐魔,就是自认为自己的修行、上师等各方面都是最好的,从而生起欢喜的执著。所以,不要天天对自己的修行验相沾沾自喜、到处宣扬,否则容易着魔。藏地俗话也说:“笑得太开心的小孩,很快就会哭起来。”所以,我们对上师、佛法的信心等,也没有必要到各个地方都宣扬,自己了知就可以了。所谓傲慢魔,就是我执,比如觉得自己如何如何了不起等。但四魔的根本,就是内心的我执傲慢魔。这在《前行备忘录》里面也讲过。

 

空行母还这样说过:“众魔为意识,凶魔乃我执,野魔即分别,断彼称断者。”为什么说“众魔为意识”呢?因为众生的意识无穷无尽,一会儿产生这个分别念,一会儿产生那个分别念;而且有时意识特别可怕,实际上根本没有任何违缘和障碍,它却天马行空地胡思乱想,比如“一切人和事都是魔王的化现,包括上师和道友”、“你看柱子上面的文殊菩萨拿着宝剑要砍断我的头,这不是魔王是什么”,因此,分别意识就是特别可怕、多不胜数的魔。而凶魔就是我执,野魔就是分别。若我们断了这些魔,就是真正的断法者。

 

所以,所谓的断法者,并不一定非要手里拿着一个手鼓,咚咚咚地摇。当然,我们也不能对这些行为生邪见,认为这样做完全是邪法。比如尸陀林里的天葬师,该念修的断法仪轨还是要如法念修,而且智悲光尊者等高僧大德也专门撰著了这方面的仪轨。

 

但我们大家,尤其是持别解脱戒的出家人,也没有必要无论到哪里天天手里都拿着托巴和人骨号,显得怪怪的,让人特别害怕。虽然这是密宗里面的特殊行为,但也要秘密而行,要懂得它的甚深意义。有些人特别喜欢到尸陀林里去拍照,有些人认为拥有人骨很好,去年我看到很多居士抢着买一串人骨念珠,有人出三千,有人出五千……这没有必要。

 

米拉日巴尊者也曾对岩罗刹女说过:“比你更厉之魔是我执,比你更多之魔是意识,比你更纵之魔是分别。”意思是,比你更厉害的魔是我执,比你更多的魔是意识,比你更放纵的魔是分别。可见,我执才是真正的大魔。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因此,在修行过程中不要特别希望见到本尊、上师,作一个好梦就高兴得不得了,第二天到处宣传;作一些不好的梦又开始担心痛苦,跑到念经处去念经——“我昨天做了一个噩梦,今天身体不太舒服。”其实一个修行人对这些不会特别在意。

当然,鬼神是实实在在的,这些显而无自性的东西是存在的,并不像唯物论所说的那样:“一切都是物质的,从来没有鬼神。”不过,那些口口声声说无神论的人,自己做噩梦的时候也很害怕,也会经常求别人保佑。生活中,鬼神的确存在;但在修行过程中,既不要对天神的帮助太执著,也不要对饿鬼、罗刹或恶魔的损害太在意,因为这些都是自心的显现。

《密勒日巴传记》记载,有一次一位罗刹女告诉尊者:“如果你没有证悟自心,不仅是我,还有无数的罗刹女会来干扰你;如果你证悟自心,所谓罗刹女就不复存在了。” 密勒日巴尊者回想起来:“原来我的大恩上师玛尔巴罗扎曾告诉过我:‘显现皆是自心,自心远离一切戏论。’我应该安住在自己的心性当中,所有的鬼神就不会有了。”在他安住的当下,所有外在的迷乱显现全都消失无余了。

有些修行人由于没有好好修空性,没有好好学习佛法的相关道理,对生活中的一些相特别执著,不断地欢喜和担忧。实际上,欢喜和担忧都是违缘。

所以大家在生活中,出现一些好的显现,不要太在乎;出现一些不好的显现,也不要特意去执著。应该比较放松地安住,该修行的法要不断地修。



犹如空谷声之迷乱语,
中听抑或刺耳皆相宜,
当以三宝自心而作证,
愿能勤修殊胜之佛法。


你在山谷中发出什么声音,山谷就会传出同样的声音。同样,你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各种迷乱的话语,有些赞叹你、有些诽谤你、有些故意揭露你的过失。遇到赞叹的话语,你就觉得很动听,会想:“我愿意听到,很欢喜。别人知道了我的功德。”遇到刺耳、诽谤攻击的语言,你就觉得特别讨厌。但其实,这些声音都像空谷声一样。

赞叹的声音像空谷声一样,听到了,也不要高兴得脸上都乐滋滋的:“是不是赞叹我呀,那还可以,我自己也觉得比较不错,应该赞叹我的。”刺耳的语言也像空谷声一样,无论背后或当面,听到一点点时,也不要特别伤心。这些行为都没有必要,因为它们都是一样的。

最重要的是,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要以三宝作证,因为三宝随时都是见证者。佛三时观察我们的心,我们心清不清净,佛是知道的;佛所说的法也堪以作证,看我们的心与法相不相应;佛的随顺者僧众(包括我们的同行道友也可以叫僧众),他们也是我的证人;还有我的自心作证。如果别人说我做得不好,我没有必要痛苦,因为我有三宝作证,而且我问心无愧。如果以自心和三宝作证,那别人赞叹我也罢、诽谤我也罢,刺耳也好、动听也好,都没有什么。这一点很重要。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因为一点点小事,最后都受不了了。有些人自杀的理由很简单,但却没办法控制。前一段时间我听到一个年轻人说:我最近听到的声音太多了,实在没办法忍受,我要去一个没有任何人的地方。如果任何人都没有,他肯定活不了的。有些年轻人想得非常非常简单,也不知道他所谓的“没有任何人的地方”是什么样的地方。

没有境界的话,生活中一件很小的事情,甚至别人说一句话,也能让人崩溃。有些年轻人只要别人说一句,就马上生气,或者行为变得特别恶劣、很浮躁,这是心太脆弱了。如果心稍微坚定一点,即使别人说得再严重,你也不会特别痛苦。就像《入行论》所讲的那样,如果自己有过失,别人说我也是理所当然的;如果我没有这个过失,就像我本来是白色的,别人说我是黑色的也没啥,因为不符合实际。所以用这种境界来对付世间的语言很重要,或者把它当成空谷声一样。

拓展内容

若有人毁我,赞誉何足喜?

若有人赞我,讥毁何足忧?

——《入行论》


学院有一个堪布,我不说他的名字,别人赞叹他的时候,他说:啊,是空谷声一样的,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别人说:很多人说你讲得不好啊。他也说:哎,是空谷声一样的,没有什么好痛苦的。他经常用空谷声来看待,可能这对他的修行也有所帮助。

虽然这只是一个比喻,但因为语言对心灵有比较大的作用,所以如果我们真的知道别人的语言如空谷声一样,自己不去在乎的话,那我们会很开心。不过,心脏不好的人,一般睡觉之前不愿意听一些不好听的语言,不然晚上睡不着。


犹如鹿角无利诸学问,
了达抑或蒙昧皆相宜,
切莫恒时勤学苦钻研,
愿能勤修殊胜之佛法。


鹿的角一般自己用不上,最后长得特别巨大,你们也许在照片上看到过。到了秋天,鹿一直想把它卸下来,就开始撞树,觉得没有角最好。猎人也经常利用鹿角而将它猎杀。世间有些学问也像鹿角一样,没有任何利益。有些人是双重博士、三重博士,学这个专业、学那个专业,包括天文、地理、哲学等,但最后一个都用不上。当然这是从最究竟的解脱来讲的,从暂时的生活和养家糊口的角度讲,也许是有用的。

对于一个修行人来讲,像鹿角般的学问是没有用的。天文、地理、逻辑、哲学、量子物理、数学、技术,这些通达也可以;即使不通达,什么都不懂,连手机发短信都不会,这样也可以,只要修行好就可以。

“切莫恒时勤学苦钻研”,不要天天像专家一样一直钻、钻、钻,最后自己也不知道钻到什么地方去了。因为真正的修行人到一定的时候,不会特别地钻研。如果一直强调学术钻研,可能在短暂的人生中,修行都没有了。所以这里讲,愿我们能够修持真正的佛法。

我可能也有这种毛病,我很想在短暂的人生当中学很多知识,但是这样做的话,可能会影响自己真正的实修。所以愿能修持真正殊胜的佛法。



END




往期推荐


《修行教言》(上)

《修行教言》(中)

《修行教言》(下)

   教言精髓(1)

   教言精髓(2)

   教言精髓(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