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 日 背 诵
365颗钻石
7月14日 佛历2564年
【第118颗钻石】
མི་ཕམ་རིན་པོ་ཆེས།རིག་པ་ནམ་མཁའ་འདྲ་བའི་དོན་རྟོགས་ན།།བརྗེད་པའི་གོ་སྐབས་ཤིན་ཏུ་ཉུང་བར་འགྱུར།།ཞེས་གསུངས།
麦彭仁波切:
若证虚空般觉性,遗忘之事极鲜少。
证悟空性
大乘菩萨通过精进修持,证悟空性之后,能够看破一切,远离贪惧二边,对轮回中的色声香味、五欲六尘,不会像凡夫俗子那样贪执,也不会像声闻缘觉那样恐惧。
菩萨依靠大智慧和大悲心,虽住于三界以各种形象利益众生,却不会像声闻一样堕入寂灭边,中断了利他的相续;也不会像世间人一样堕入有边,沉溺在轮回的惑网中,不能自拔。
对大乘菩萨来说,虽已了知万法皆空,但不会因此舍弃救度众生的事业,这即是证悟了空性的结果。没有证悟空性的话,会像声闻一样,认为轮回火坑特别可怕,度化众生难如登天,一想到凡夫人的污言秽语、邪见如山,他们唯恐避之不及,宁愿独自一人趋入安乐的涅槃。然而菩萨不会这样,他们虽住于世间,但以胜义空性的加持,于世间不断救度有情,而不会为轮回烦恼所染。
如《华严经》云:“犹如莲华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莲华生长在淤泥里,却纯洁无垢,出淤泥而不染;日月住在虚空中,但能自在洒脱地运行,不滞于任何一处。
又云:“不离于世间,亦不著世间,行世无障碍,如风游虚空。”菩萨不会离开世间,也不会耽著世间,他的一切所行毫无障碍,犹如空中的风。
所以,证悟空性的大乘菩萨,在智悲力推动下,永远不会舍弃众生,如地藏菩萨所发之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乃至轮回未空之前一直住于轮回。
既然如此,那菩萨会不会有痛苦烦恼呢?
绝对不会。因为他已证得了远离四边八戏的胜义大空性,并通达世俗万法犹如幻化八喻,如梦、如幻、如阳焰等,有了这样的境界,即使入于地狱,也像逛花园般自在快乐,没有丝毫痛苦。
弥勒菩萨云:“观法如知幻,观生如入苑,若成若不成,惑苦皆无怖。”了悟诸法如幻的圣者,在恶趣中流转投生,也像入于花园一样快乐,纵遇兴盛衰败,也不会被烦恼染污。
智悲光尊者在《功德藏》中说:“好如凡夫吵闹缠,其心不随顺逆转,仿佛空谷之谷声,此等行人定无居。”证悟空性的圣者,无论遇到什么环境,都把它当成空谷传出之声,不会随之而起贪嗔痴烦恼。
就像有些证悟空性的大智者,表面上看是凡夫人,被嘈杂、热闹束缚着身心,在人群中搞世间八法,但因为证悟了空性的缘故,不会被逆境、顺境所转。他的存在就是为了利益众生,只要有利益众生的机会,任何地方皆可随遇而安,犹如日月不住空。
反之,假如对空性一无所知,即使你做的善法极其广大,但因为有强烈的实执,抛不开自私自利,最终也无法成为无漏的善根。
学习空性
因此,从长远利益来看,学习空性对自己的解脱很有帮助,而且断除了自私自利、离开执著束缚之后,度化众生也很容易、很方便。
否则,抱着一个大大的“我”去帮助众生,可能有点不太现实。就像现在有个别领导,口口声声说为“人民”服务,但实际上一直是为“我”服务,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利益他人相当困难。
因此,我们一定要修持空性,如果你连一根头发都空不了,想度化众生无疑是天方夜谭。
空性不仅可以成办二利,还能对治成佛路上最大的障碍——烦恼障和所知障。这两大障碍如同黑暗,般若空慧如同阳光,黑暗唯一要靠日光来遣除,而对治二障的唯一武器,即是般若空慧。
【温故而知新】
4、一直爱,不容易
5、是宝贝,不是包袱
6、不是神话,是智慧
排版 | 一心一意
图片 | 嘉黛
约好一起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