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乐愿文大疏释》09 * 阅读参考
1
世亲论师示现圆寂的密义
有一次世亲论师看到一位出家人在耕地,还带了个酒瓶(这两件事都是出家僧人所不允许做的),他看到这个景象时感到佛法的确已经到了衰败的阶段,心里面生起厌离心,就示现圆寂了。
虽然很多众生刚强难化,但是世亲论师座下有很多弟子在如法修行,为什么尊者“轻易地”舍弃了众生和自己的事业,而趋入涅槃(示现圆寂)呢?表面上似乎是因为尊者看到一个行为特别不如法的出家人而如此示现,实际上尊者弘法利生的事业已经达到圆满,该度化的众生已经度化,就像佛陀到了因缘成熟的时候也会示现涅槃一样,我们不能缘于这个显现而评判尊者的悲心。
2
安慧论师的公案启示
①莫为懒惰找理由。
有时我们看到一个精通三藏、辩才无碍、非常有智慧的法师,就会觉得他肯定是菩萨再来、是高僧大德的转世。这种想法无形中就给自己找了一个理由——因为我不是高僧大德,我前世也没有这样励力串习,所以对于自己这一世的修行肯定不能期许太高。其实这是自轻凌、懒惰,自己给自己找理由,某个角度来看好像还比较谦卑,实际上只是为了让自己有理由懒惰而已,用“我怎么可能像这些大菩萨一样去修行”的话来隐藏自己的懈怠之心,或者把自己实际上对正法、三宝不具信的心念隐藏起来。安慧论师具有如是超胜智慧和功德,也是从一个鸽身转生而来(鸽子以听到般若的因缘,后世成为了高僧大德),我们以后不要再给自己的懒惰找理由。
②修法要有信心。
一只鸽子缘于般若,在后世都可以转成安慧论师这样的具智者,这就说明旁生哪怕在无记的心态当中耳闻法音,一点都不懂法义,佛法对它都会有非常殊胜、不可思议的加持力。那么对于我们这些值遇正法,已经有因缘自在地修行,听闻法音之后还会在心里面去思维并且付诸行动去实修之人,会获得远远超过以无记心态而缘法的功德,来世的际遇必定是光明的,大家要对佛法有信心!
3
青蛙闻法的公案启示
①避免生起嗔心。
不管什么情况,缘于正法千万不要生起嗔恨心、“早知道这样我就不来了”的后悔心和一些不高兴的心态。这只青蛙听到法音的时候是很痛苦的状态,它完全可以放声大叫,或者在相续中生起嗔恨心,但是青蛙真的很有善根,它在一种闻法的欢喜心中步入后世。本来需要修行十善才能够转生到天界当中,旁生也基本没有可以修行十善的机会,青蛙无意中听到了佛法,即使它没有闻法的意乐,缘于它临命终时特别清净的心和佛法的力量,命终后马上转生到四大天王的天界当中。从中可以思维:不管遇到了什么样的际遇,我们都应该遮止自相续生起严重嗔心,这一点对修行人重要。
②修行不是把对世间法的执著转移到佛法上。
佛教强调调柔、安忍等,学习佛法后,有些道友的执著点就从以前的一些世间法转移到了上师、三宝、修行等方面,在其他情况下相续还比较平静,但是在这些方面就会执为我所有,产生“这是我现在所要修行的,我现在想要在这条路上走”的心念,在这些问题上,他的包容性不一定有那么好,一旦有人触恼他,他就容易发脾气、生嗔恨。大乘修道的原则并不是要我们完全放弃世间法,大乘行人的心胸应该是特别开阔的,不会让心始终处在很紧张的状态,不会用一种比较偏激的方式去呵护自己。
③修行人应学会掌控这颗心。
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际遇,我们一定要学会掌控这颗心。公案中的青蛙在迦叶佛时期是一位修禅的比丘,由于被周围比丘的声音弄得忍无可忍而对比丘们破口大骂,以此而感召转为旁生的果报。
我们修行人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自己正在修禅、闻思、念佛,别人来打扰时就认为别人在干扰自己,心里特别不舒服,时间长了,会对他产生愤恨。这些情绪属于烦恼,在相续当中起现时一定会遮障自己的智慧和福报。作为大乘修行人,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地看:我们平时发愿是度化众生,有时我们只管自己的修行,只顾自己的因缘,没有考虑其他众生,这也是一种缺失;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违缘,都要遮止自己恶口。
④面对违缘要把握分寸、妥善处理。
面对违缘并不是只能忍,其实我们可以通过和平的方式跟对方交涉,用如理如法的方式去处理,利用善巧方便解决问题,对于自己产生的烦恼也要去调整。修行人并不是要修得像个木头一样没有感觉——人家骂也不吭气,人家打也没关系,把这种行为放在布袋和尚的境界当中,这就是修行者高深的行为;如果放在连真正大乘的知见还没有搞清楚的初学者境界中,这种行为就变成了愚痴。
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心,减轻自相续的情绪和烦恼,这叫做修行。我们要慢慢地学会对治自己以前习惯性的思路和想法,学会用修行人的眼光去看待周围所发生的一切,虽然还是在正常地工作生活,但内心从来没有远离过修行。
4
修行人要有正确的修行态度
①不应只在外相上缘取。
如果念十万遍佛号能够让自相续烦恼减轻、相续调柔,遇到种种违缘时,都能以修行人的状态面对,那绝对可以承认这是个修行到位的好修行人。有些修行人在家里念佛的时候很清净、很欢喜、非常有意乐,可以像一尊佛一样坐在那,但是一出去跟人打交道就生烦恼,觉得自己又被染污了,这说明念佛并没有念出效果来。不要觉得坐在家里每天念上十万佛号才叫修行,念佛其实可以起到让自相续烦恼减轻、相续堪能的作用,能以坦然、自在的心去面对和消化种种违缘,把它们变成滋养自己慧命的资粮。通过念佛我们的烦恼减轻了,这才是修行增上的真实验相。
②舍弃“听不懂法就要放弃听闻”的心态。
A.这一世的聪慧与往昔的业力有关。
有的人上学期间聪明伶俐、学习起来毫不费劲,考试成绩好,工作之后智慧力也非常不错,其实这种智者的果与他往昔听闻过佛法有关。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样的说法太绝对——世间聪明人那么多,怎么能说聪明人往昔都听闻过佛法?对于这些疑惑,反过来我们也可以问——有什么理由说明这些人往昔从来都没有获得过佛法?其实解决这些疑惑最好的回答就是由于他还在轮回中流转,说明他什么都会遇到,做过六道众生,同样也值遇过三宝,只不过由于这一世因缘没有成熟,所以显现上好像与佛法无缘,这与他的善根业力也有一定关系。
B.应努力缘取法义。
听不懂法义可能是由于前世没有好好在法上缘取,如果对自己目前的状态感到沮丧、心灰意冷,那这一世就更应该好好听闻,由于这些法本来就很难听懂,才更应多去缘取,而不是轻易就产生想放弃的念头。要知道,旁生在无意当中听闻佛法后都能获得巨大的功德,我们若能好好听闻,缘于今世的努力,法一定会给我们带来不可思议的殊胜功德,来世会永远远离愚痴的相状,并且肯定能够变成一个智者。另外,我们学佛不只是为自己,还为众生而学,自己付出努力学到了多少都无需与其他人比较,只需要坚持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一点一滴去学习、积累。
③闻法要有真正的意乐和信心。
修行人对法是否很有意乐和信心,还要看五年、十年之后,对于曾经听过多遍的法是否还有意乐去听闻。如果再有机会听闻时,依然有这样的意乐,这确确实实是非常好的闻法行为,也是修行人应该具有的正确心态。在一些高僧大德的传记中,就能看到他们表现出来的对法的信心和恭敬心——即便对方讲得非常简要与拙劣,他们都能以谦卑的方式认认真真地听闻,这一点上我们要随学高僧大德。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文字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