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智慧之法 >> 《俱舍论》讲记 第14课 返回

《俱舍论》讲记 第14课

智慧之法 2021-02-02

 虽然《俱舍论》属于一部小乘的论典,但是里面有些共同的意义,作为大乘的菩萨也必须要修学某些小乘的观点,比如别解脱戒律、人无我空性、出离心等等。大乘中也有眼根、耳根……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概念,这些和小乘《俱舍论》中讲的蕴、界、处的概念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学习小乘的观点,对我们进一步修学更加高深了义的大乘教法有很大的帮助。

现在我们学习的是《俱舍论》八品内容的第二品分别根,即对根不单单宣讲,还要辨别二十二根相关的很多内容,比如有为法如何产生、心所法的本体、不相应行法、以及几因生几果的关系等等。

丙三、观待本体之分类

“本体”属于善法、不善法,还是无记法?或者属于欲界、色界,还是无色界所摄?主要是通过这些方面观察认证的。

善法八根意苦根,

即有善与不善二,

意余四受具三种,

其余唯是无记法。

学习过第一品和第二品前面的内容之后,我们对于善恶无记以及根的概念,也是越来越熟悉。刚开始学习的时候,觉得《俱舍论》中的很多术语非常生涩。其实前面的内容和后面颂词的意义有很大的关联。这个颂词的意义在前面已经讲完了,我们只需要分配一下哪些属于善法、不善法和无记法。

“善法八根”,所谓的善法有八根。二十二根中最后三根[0]毫无疑问是善法,也是无漏法。信进念定慧五根也属于善法,只不过在资粮道、加行道,尤其是在加行道中暖、顶、忍、世第一法时属于有漏;而在无漏三根中属于无漏,但是不管有漏还是无漏,都是善法的本体。分别时有些属于善,有些属于有为,有些属于无漏,五根是善法,也有有漏和无漏,此处只是讲善和不善的差别。以上讲了善法有八根。

“意苦根,即有善与不善二”,意苦根既有善法的,也有不善法的。在二十二根中有心苦受,在汉译当中讲忧,此处讲意苦根,或者意苦受根。意苦根有善和不善两种。首先善的方面是什么呢?比如对于恶业、不善法内心很不欢喜,那么本体属于善。意苦根是一种忧、不欢喜的状态,如果是对恶业不欢喜,那么这种心态属于善法的本体。如果某个有情对于放生、闻思修等善法不高兴,就是属于不善。所以所谓的意苦根主要看针对什么不高兴,如果针对恶业不高兴,那么本体是善法;如果针对善法不高兴,本体变成了不善。所以意苦根就是善和不善,没有无记,要么是善法,要么是不善法。

“意余四受具三种”,“意”是意根,“余四受”就是意苦根之外的其余四种受,有身体的苦乐——身苦受、身乐受,心的快乐——心乐受,再加上舍受,意与其他四种受具有三种。因为意根是心王的本体,既可以和善法、不善法相应,也可以和无记法相应,所以意根可以具有三种。其他的四种受属于心所法,心所法可以相应善、相应恶业,或与无记相应。

“其余唯是无记法”,善法的八根、五种受,还有意根去掉了之后,剩下的都属于无记。剩下什么法呢?眼耳鼻舌身五根,再加上男根、女根、命根,这八种属于无记。命根一向都是无记的法,有色根是色法的本体,属于无记的。

下面学习的是二十二根分别属于三界当中的哪一界。

除无垢根属欲界,

男根女根苦根外,

属于色界有色根,

乐根亦除属无色。

讲三界的时候,用的是减法,二十二根首先减掉什么根,然后属于哪个界。

总体来讲是二十二根,“除无垢根”,最后三根是无垢无漏的本体。我们要记住,所有的无漏法绝对不是任何界所摄,不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所摄,超出了三界,三界都要除掉无垢根。

大恩上师在注释当中讲到,虽然无漏三根不属于三界,但是修行者可以是欲界、色界的身份,也可以属于无色界。修行者没有真正获得无余涅槃,灰身灭智之前,身份可能是三界所摄的。可以在欲界中以欲界的身份。佛陀示现的化身是在欲界的南瞻部洲,所以这些阿罗汉,如舍利子、目犍连等,他们都是以欲界人的身份获证阿罗汉,有些是欲界的天人身份上获得见道、第二果、第三果,有些通过色界、无色界的身份获得阿罗汉的果位。所以身份可以是三界所摄,但是内心中的无漏根,不管是未知当知,还是已知根、具知根,不是任何界所摄,是超越三界的。

既然无漏法超越三界,首先“除无垢根”,因为无垢根不是三界所摄的本体,所以三界当中不存在。

“属欲界”,就是二十二根把三个无垢无漏的根减掉,剩下十九种根都是属于欲界的。欲界中有哪些根呢?减掉三个无漏根之后,都是属于欲界所摄,眼根、耳根、鼻根等,乃至于五受、男女根、命根、意根,还有信进念定慧五种善法根等等,这些在欲界身份上都有,所以“除无垢根属欲界”。

色界要减什么呢?“男根女根苦根外,属于色界”这些属于色界所摄。前面已经去掉三个无漏根,在十九根的基础上,色界还要去哪些呢?首先去掉男根、女根。色界没有男根、女根。虽然有些经典当中讲,色界属于天子的身份,有时候讲有天女,有时候讲没有天女,色界当中就是男人的形象,是丈夫相。既然没有男根、女根,怎样区别丈夫相呢?有些注释中讲,色界的男子不是以男根女根辨别的,而是具备男性的很多特征、优点,比如心识比较勇猛精进等,和女性不共的本体上可以体现出来。

色界没有男根、女根的理由在各大注释中都讲的很清楚。第一个,色界必须要断除淫欲心。如果要获得初禅、二禅等等,贪欲、嗔恚、昏沉、掉举、怀疑等五盖必须要压制住。如果没有压制住五盖,想获得初禅以上的禅定是不可能的。

戒律中有一个大妄语的戒条,如果你说了上人法妄语,就会破妄语的根本戒。说上人法妄语的标准之一是你说自己是阿罗汉、佛菩萨化身等很离谱的妄语。还有一个标准,就是说自己远离了欲界贪欲,已经远离了五盖,获得了初禅。因为已经没有欲界的贪心等粗重的烦恼,所以属于上人法。如果你没有获得上人法,而说“我获得了上人法”,就会犯妄语根本戒。

从很多地方可以知道,色界不会有五盖,绝对不会有淫欲,有淫欲心就会一直流转欲界。一定要远离了淫欲的心和行为才会转生到色界,所以在色界中不会有男根女根。

还有一种说法,男根女根很不庄严,而色界的身份特别庄严,因此在色界天人庄严的身体上,不可能有非常不庄严的男根和女根。在色界当中存在眼耳鼻舌身等有色根,但是没有男根女根。

苦根也没有。苦根分了两类,一种叫身苦,一种叫意苦。身苦没有,意苦也没有。首先没有身体的苦,注释当中是通过因和缘两方面进行安立的。

第一、没有因。因为色界当中没有杀生、偷盗等不善业,所以也不会因为这些而感受身体上的痛苦。还有身体上面的这些受很多是观待于外面的因缘[1],比如受到外面的打击,可以在身体上面引发苦受。

第二、没有苦受的缘,因为色界的身体不像欲界的身体这么粗重,没有血肉之躯。色界的身体是光明的自性,很透彻。

有时候我们觉得证悟光明身是不是一定就是成就了佛果、虹身?这不一定,为什么不一定呢?所谓光明身也有很多种情况,只要转生到色界,都是光明身。如果是色界的光明身,都属于有漏,他内心当中的烦恼障、所知障一点都没断,还是标准的凡夫人,只不过通过修持殊胜的善法生在色界中,身根通过以前的善业,是光明的自性。注释当中也讲到,身体如光芒一般透彻。有些是身体放光叫做光明身,有些是因为很透彻,称为光明身。如果通过修持幻化身、大圆满等修法灭掉了内心当中所有烦恼障、所知障的种子,那么这种的虹光身、光明身的自性是非常了不起的,也是完全出三界的,是恭敬顶礼、皈依的对境。色界的身体是光明身的自性,还是属于业惑,因为是通过色界的烦恼转生于色界。虽然压制了欲界的烦恼,但是色界的烦恼在色界的身份上还是在不断地增长,缘自己的五根、宫殿等方面还会产生贪欲,而且对禅定本身也会产生贪欲,所以虽然欲界的烦恼压制了,暂时没有现行,但是色界九品烦恼[2]一点都没有断。

他们没有受身苦的因和缘,没有打击身体导致身苦的外缘,也没有粗重的血肉之躯的内缘,而是属于光芒的自性。前面说过犹如光芒一样的身根不是所断。和此处有点类似,很多痛苦的所依就是因为有粗重的血肉之躯,如果他的身体已经改造了,或者转变成光芒的自性,就没有受粗大痛苦的基础,所依就不存在。从这个角度来讲,不会有身的痛苦。

在色界当中也没有心的痛苦,因为远离了嗔心,只有远离了嗔心才能转生色界,断五盖之一就是没有嗔心。前面讲修断见断时也讲过这个问题,欲界当中十种根本烦恼是全的,而色界无色界要减嗔,有贪欲心,但是没有淫欲心。我们前面讲色界没有贪心是指没有淫欲心。

此处所讲到了九种害心[3]是没有的。因为自己没有嗔恨的缘故,所以对我伤害、正在伤害的嗔心不会产生。再加上在色界中大家也不会互相争论,比如这是你的宫殿,这是我的宫殿而争论。而欲界三十三天和阿修罗之间,为了争夺如意树,或者天女等受用,会发生战争,有互相嗔恨的情况。色界不会有这个问题,不可能因为这些方面发生争论。比如因为妨碍了自己的地产、房子,色界天人甲对色界天人乙产生了嗔恨心,是不可能的,不会因为这些因缘产生嗔心,本身嗔心已经断了,也没有外在可以引发嗔心的因缘。

还有一个原因,色界的天人恒时住在悦意的禅悦[4]状态中,虽然不是时时刻刻住在禅定,但是很多时候都是安住禅定,只要一内观就安住禅定了。他们经常安住在禅悦当中,不会有意苦,不会有嗔心,也不会有很多的痛苦产生,所以色界的天人没有身体的痛苦,也没有意的痛苦。

因为《俱舍论》讲的不是小范围的人道中,比如中国人的烦恼是什么,如何断烦恼,或者你是做什么职业的,平常很劳累,心里很烦,应该怎么去舒缓。

《俱舍论》的格局很大,从欲界讲到色界,再到无色界,不单单是针对自己身边欲界的事情,而是通过宏观的层面介绍了三界的情况。我们学习了之后,就知道三界是怎样的。当看到色界没有苦根的时候,我们再观察自己,因为有粗重的身体,也有外在的争论,所以身体上有痛苦;因为有嗔心的对境,自己也有嗔心的烦恼,经常性地产生嗔心;因为没有得到细微禅定的缘故,所以内心经常很不快乐。虽然我们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但即便是凡夫中的色界已经远远超胜我们了。平常在其他教法中,对于欲界天人的快乐学习得比较多,但是色界的情况我们学习得很少,而在《俱舍论》当中,对于色界禅定的本体,各自的情况都介绍得比较详细。如果好好地学习,可以了知当前的状态和整个三界的情况,令我们远离傲慢。

为什么出离心必须要远离对于后世的执著?因为我们对今生当中的痛苦,比如经常生病、不悦意,或者张三李四今天又找自己的麻烦。每天不是自己的麻烦,就是家里其他人的麻烦,很不舒服。觉得我后世如果转生到欲界天、色界就没有这些问题了。我们也要了解,如果只是想从当前的状况中出离,这种出离不究竟。比如我们想要从现在欲界人的身份出离,到欲界天,或者从欲界天出离到色界。其实不管你是转到色界,还是无色界,都是属于有漏的自性、轮回的自性。当你得到了又怎么样?非想非非想天是三界的有顶,通过修持殊胜的禅定、不动业之后,可以转到非想与非非想,在这样的状态中可以安住八万四千大劫,时间非常长。人间的几十年在他们的八万四千大劫中连一眨眼都不到,非常的短暂。但是当他的业用尽之后,还会下来,继续流转轮回,没有什么可靠的。我们只有把这些问题了知得很清楚,最后才能从其中出离,否则我们会把解脱和色界、无色界、欲界天人划等号,好像只要自己脱离当前的状态就可以了。解脱了当前的状态,到了欲界、色界、无色界,又怎么样?有时候我们解脱的目标很模糊。

学了《俱舍论》以后,知道我们要出离的对境到底是哪些,这里讲到了欲界、色界、无色界都需要出离。后面的比较困难,因为欲界和色界对比的时候,尤其是人间和色界的差距特别大,所以我们看到色界这么好,没有身体的痛苦,也没有心的痛苦,而且经常安住在禅定当中,我们本身可能也很喜欢禅定,如果经常安住在这个状态中,是非常欢喜,非常舒服的。但是这些都不可靠,还是属于有漏。我们要知道,虽然观待于欲界,比较善妙、悦意,但是观待于整个三界来讲,还是需要出离。

出离苦苦很容易,但是如果我们哪一天通过自己的因缘,去了一趟三十三天,回来之后可能对于三十三天非常执著了。就像难陀尊者一样,去了之后,天天观察往生三十三天的因缘到底是什么?哪些是必须要注意的,可能会非常清净地去守持戒律。因为他看到之后,觉得远远超胜现在的境界,有可能对这些特别的高兴。

有些人修禅定之后,有可能得到一禅二禅。因为禅悦非常的深细,他在里面出不来,开始耽著,把它当成正行,天天去安住,觉得非常舒适。如果没有学习过整个宏观的菩提道次第,不了知修道的次第,非常容易在里面迷失,他觉得这是最好的。如果从下到上的修法次第都学习得比较好,虽然现在没有达到这样的程度,但是大概从见解上面知道这些不能耽著。即便有一天通过因缘到了天界,看到了天宫、天女,自己内心当中还是会有一种认知,不管怎么样,这些都是属于无常有漏的本体,并不是解脱道。

总之,色界是没有身苦、心苦的状态。把男根、女根和两种苦根去掉之后,剩下的在色界当中都可以有。

“有色根,乐根亦除属无色”,无色界还要减。二十二根减三个无漏,剩下的是欲界,色界把男根、女根和苦根减掉。无色界还要减,因为无色界没有色,既然是无色的,有色根要去掉,眼耳鼻舌身是绝对没有的。男女根前面已经去掉了,不需要重新去。

“乐根亦除”,因为在无色界当中只有舍受,没有乐受等其他受,所以必须要把乐根去掉,不管是身体上面的乐,还是心上面的乐。剩下的是无色界可以有的,信进念定慧五善根、舍受根、意根和命根可以有,而有色根和乐根没有了。

欲界拥有的根相对来讲是最多的,色界少一些,无色界最少。这是就一般的情况来讲,后面还有以欲界的身份得到无漏的果,这种情况下还要分析。我们只是通过原则性分一下类,今天所讲的内容不是很复杂。

丙四、观待所断之分类

“观待所断之分类”有见断、修断和非所断三种。前面我们在学习分别界品的时候也接触过,大概知道见断、修断,和非所断的概念,此处主要从见断、修断和非所断三方面进行观察。

意三受根具三种,

见修所断意苦根,

九根修断信五根,

非为所断然三非。

二十二根当中一个一个安立。首先是“意三受根”,“意”是意根。“三受根”是心乐受、意乐受和舍受。乐受有身体方面的乐受,心方面的乐受,因为此处观待见断修断,所以把心乐受放在里面,而有时候身体方面的乐受也需要去观察,有些地方也可以放,否则后面都只是心乐受,身乐受就没有放的地方了。

所谓乐受,因为在汉译当中,乐是包括两种,身乐叫乐,还有第三禅心的快乐也叫乐。注释中所谓的心乐受、意乐受都属于心的乐受,本体是心识方面的乐,都是心识上面安立的,只不过第三禅的心属于心乐受,其他的属于意乐受。

意根、心乐受、意乐受,还有舍受根有见断、修断,也有非所断。如果意根、心乐受、意乐受和舍受和见断相应,属于见断,获得见道的时候,和见断相属的这些都要断掉;如果和修断相应,就属于修断;如果属于无漏法,比如在三无漏根当中的意根、心乐受、意乐受和舍受,就是非所断,不是所断,因为是无漏的自性。

“见修所断意苦根”,意苦根属于见道或修道,没有非所断。意苦受根如果和见断相应,就属于见断;如果和修断相应,就属于修断。

“九根修断”,还有其他九根是修断的自性。七种有色根[5]再加上命根和身苦受根为九根。因为它们属于有漏法,是所断,但不属于见断。如果是色法,肯定不属于见断。不是第六意识所生的都属于非见断,下面有个颂词会专门讲到这个问题。因此七种有色根属于色法,然后命根不属于第六意识,也不是第六意识所生,属于不相应行。苦受是身体上面的一种受,它和身识等五识相应,但不是第六意识的本体,不是第六识之所生。以上九种根属于修断。

“信五根”,就是信进念定慧五根,“非为所断”。“非为所断”和后面的“然”表达了两种意思。如果信进念定慧属于三无漏根,就是非为所断。如果“然”不在无漏的部分,而是属于凡夫有漏部分,那么信进念定慧还是属于所断当中的修断所摄。

“三非”,所谓的“三”,就是最后三无漏根——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和具知根。“非”是非所断,不是所断,不是见断,也不是修断,因为它的本体是无漏的。

二十二根当中把这些进行分别,一一安立。

这里心乐受根需要观察一下。心乐受根包不包括身乐受?如果不包括身乐受,下面在见断、修断、非所断当中都找不到。所以乐受当中理应有身乐受,但是在安立的时候,或是心乐受中包含乐受,或是同属一个词——乐受。心乐受是三禅的心,包含在无漏根中比较方便一点。

乙四、根之得舍 分二:一、得根之理;二、舍根之理。

得的情况是怎样的,最初的时候得到几种?死亡的时候,最后舍弃的根是什么,就是“根之得舍”。这些根哪些是新得的,灭的时候哪些是次第灭,哪些是同时灭的。讲的就是这些问题。

丙一、得根之理

“得根之理”有一个前提。比如转生的时候,要结生,当下一世结生的时候,所谓的重新得到几种根是指,重新得到的根中属于异熟本体的有几种。把范围缩小了,并不是真正结生的时候是几种根,而是指在结生的时候,有哪几种属于异熟性。通过前世的善恶,今生当中既不是善法,也不是染污性、烦恼性的,这种异熟性的根在最初的时候得到几种。这个前提我们首先必须要了解,否则下面在分析的时候会产生疑惑。

欲界初得二异熟,

化生并非是如此,

彼得六根或七八,

色界六根无色一。

慢慢来看,里面也不是特别复杂。所谓得根的情况也分为三界。欲界最初结生的时候,异熟的几种根,在色界、无色界是几种。

“欲界初得二异熟”,在欲界最初结生,即入胎的时候。异熟的因是善恶,本体是无记法,我们要把这些原则性的东西记住。在欲界投生的时候,最初得到两种属于异熟的根——身根和命根。

命根肯定是要有的,因为已经结生了,前面讲二十二根的时候,有部的观点说命根是可以结生的。前一世的生命终结了,今世可以通过命根结生。

此处的身根,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受精卵,在结生的时候相当于名色中的身体。这时候有没有眼根、耳根?还没有,因为首先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之后才是六触,所以眼根等要在入胎之后,在母胎当中待一段时间,这些眼根、耳根才会慢慢长出来。所以在刚刚结生的时候,他没有眼根、耳根,但是身根和命根可以有。欲界的胎生是次第的。

意根难道没有吗?前面讲意根也是结生的自性,还有一个舍受根,虽然没有其他的受,但是和意根同时的舍受根应该有。虽然在入胎的时候有意根,而且主要是意根[6]入胎,但是不能包括在里面,为什么不能包括呢?因为不是异熟的自性。在入胎的时候,转世结生的意根是带有烦恼性的。后面讲第三品的时候,会讲到欲界入胎,男人会对母亲产生贪欲,对父亲产生嗔恨;女人会对父亲产生贪欲,对母亲产生排斥。舍受根也是受到了染污,具有烦恼性的缘故,不是异熟。异熟一定是无记的。所以在结生的时候,虽然有意根和舍受根,但是因为是非异熟,不包括在这里。只有两种最初得到的属于异熟本体的根。

“化生并非是如此”,化生并不是这样的。

欲界中也有化生,讲第三品的时候,还会提到胎、卵、湿、化四生,在人道当中是几种,在旁生当中,比如龙等,是几种,饿鬼有几种生等。化生的根都是同时得的,不会次第得。比如欲界的天人一转生欲界的时候,因为是化生的缘故,眼根、耳根等诸根一个时间当中就都得到了,不会通过入胎慢慢生长。

如果是化生,“彼得六根或七八”,“六根”的情况是眼耳鼻舌身根和命根同时得。前面只有身根,眼根、耳根没有,此处因为是化生的缘故,前面的五种色根和命根可以同时获得。意根和舍受根和前面一样,属于烦恼性的缘故,不是异熟的。

为什么没有男根、女根呢?如果他是化生,男根、女根应该可以同时获得。在化生的时候并没有男根、女根。比如劫初的时候,还不是胎生,都是属于化生的自性。在第三品后面还要讲到什么时候开始出现成住坏空。首先是有器世界,后来光音天的天人下来玩耍,慢慢开始耽著地上的一些美味,逐渐身体沉重飞不回去了。随着福报的衰减,很细的饮食消失了,出现了比较粗的饮食,食用以后要排泄,就开始出现排泄道,之后慢慢产生淫欲心,就有了男根、女根的出现,通过这样的次第出现的。最初的人都是化生,没有男根、女根。

有些是七根,比如欲界的天人有男根、女根。如果化生为欲界的天子,就是男根;如果化生为欲界的天女,那就是女根。加一个男根或者女根,六根加一就是七根了。

为什么会有八根呢?有两性人,即在一个身体上面同时具足男根女根。这里就有了一个辩论,我们要了解。现在在很多新闻、图片中可以看到很多两性人。在人道当中,毕竟是胎生,出现了两性,虽然大家很稀奇,但是也没觉得不行。化生在四生中是最殊胜的,怎么可能在化生当中同时出现男根女根的情况呢?在善趣中的确不存在,比如转生到天界,在三十三天中同时具有男根女根的情况是没有的。因为一个人身上出现两种根属于恶业,这是一种不好的果报的体现,所以在欲界天当中不可能出现。但是恶趣中也有很多化生的,比如饿鬼、地狱众生的化生,恶趣的身体上可以同时出现两个根。

这是从欲界的角度来讲,欲界也有化生,化生当中有比较高档的,比如欲界的天人;也有比较低档的,比如地狱、饿鬼等也有化生的情况,有可能具有两根。在六根的基础上加二,就变成八根。如果化生同时得到的异熟性的,欲界中最多有八种根可以同时获得。

“色界六根无色一”,在色界当中同时可以获得六种根,因为色界属于化生的缘故,眼耳鼻舌身根和命根是一个时间获得的,属于异熟的本体,也是同时获得的。前面讲了色界没有男女根,所以化生不可能出现比六根还多的情况。

无色界没有有色根,无色界必须要把有色根去掉,再把染污性的根去掉,最后只是剩下一个根,就是命根。命根是在转生无色界的时候重新获得的。意根、舍受根等投生的时候因为是具有染污性的,不是异熟,所以必须要减掉的。当转生无色界的时候,重新获得的根只有一个,即命根。

丙二、舍根之理

“舍根”,即死亡的时候哪些根要灭尽的。

无色界中死亡时,

命意舍根同时灭,

色界之中八根灭,

欲界十根或九八,

次第而死四根灭,

善心中亡加五根。

这里也分了无色界、色界、欲界中灭根的情况,以及顿时死和次第死,还有烦恼心、无记心和善心中死的情况。

“无色界中死亡时,命意舍根同时灭”,在无色界当中,死亡的时候,命根、意根和舍根是同时灭的。如果是化生,根得的时候是同时得,舍的时候也是同时舍。比如化生极乐世界或欲界天,一转生所有的根在一个时间就会全部圆满。

在无色界当中,虽然得的时候,属于异熟性的只有命根[7],但是舍(死亡)的时候可以把意根和舍根加进来,命根、意根和身根同时灭。

“色界之中八根灭”,色界之中八根同时灭尽。八根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命根,再加上意根和舍受根。

“欲界十根或九八”,在欲界当中,如果具有两性,那么在八根的基础上再加上男根女根,共有十根;如果是一性,就是九种根;如果是无性,即没有男根,没有女根,就是八种根。最初的人并没有男根女根,灭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情况。还有一些众生,因为某种业,即便是胎生,也有没有男根女根的情况,因为本来就没有,灭的时候也就不会有。以上是十根、九根或者八根的情况。

以上属于顿时死亡的,一个时间当中突然死了,比如遭遇车祸等横死,如果一下子死掉了,几种根就同时灭掉了。

“次第而死四根灭”,如果是次第而死,则有四根灭。比如生病最后慢慢死掉了,叫做次第死。次第的死亡有身根、命根、意根和舍受根这四种根灭尽了。(此处要除去化生的情况,主要讲其他三生,观待于我们来讲,以胎生为主。)

身根肯定要灭掉,眼根等已经没有功用了。《大圆满前行》讲收摄次第的时候讲到,死亡之前的人眼识越来越模糊,耳根慢慢听不到了,跟他讲什么也听不到了,必须要大声地在他耳边吼,提醒他安住正念才有点作用。眼根、耳根、鼻根、舌根的作用都消失了,提前就没有了,只剩下身根、命根、意根和舍受根。次第死是最后灭四种根。如果在烦恼心或在无记中死,最后也是在舍心当中灭尽。

“善心中亡加五根”,如果最后是在善心当中死,要加上信进念定慧五根,最后同时灭尽。在善心当中死不单单是欲界的情况,无色界当中也要加。比如如果无色界在善心中死,命根、意根、舍根的基础上要再加五根,即八根同时灭。如果是色界,则八根加五根,即十三根灭。如果是欲界,则十根、九根、八根分别加五根。以上都要加上信进念定慧五根。

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

                     
                     


[0] 即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具知根。
[1] 前面讲到引发身体苦乐的因缘要观待外缘,心方面主要是观待分别念,而舍受不需要分别。
[2] 四禅每一禅都有九品的烦恼。
[3] 对我曾经加害、正在加害以及即将加害三种,对我的亲友曾经加害、正在加害、将要加害三种,对我的怨敌曾经饶益、正在饶益、未来饶益三种。在《入菩萨行论》中也讲过。
[4] 禅定的快乐是很细的。
[5] 即眼等五根、男根、女根。
[6] 如果承许八识,就是八识的本体。如果不承许八识,就是第六意识。
[7] 其实命根、意根和舍根三个根同时得。


扫码下载原文及音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