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智悲德育 >> 轻一点,再轻一点 返回

轻一点,再轻一点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缓揭帘,勿有声”:古代的门上都有竹帘,所以在掀开这个帘子时,动作要轻柔缓慢,不要特别粗鲁,否则会发出很大声响。

我们现在很少有竹帘,通常都是用布做的门帘、窗帘。拉这些帘子时,同样不能太粗暴,要轻轻地拉。如果用力很猛,窗帘上的钩环就会被拽下来。

这是在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轻柔。如果你很大声,动作很大,不管是自己的东西,还是别人的东西,一下子就弄坏了,那谁都不敢接近你,更不敢把东西借给你。比如,我有个照相机,行为寂静的人若想看一下,我会放心地交给他;但若是个大大咧咧的人,那我就不敢借了,甚至连碰也不敢让他碰,因为他一接触,可能就打烂了、弄坏了。


所以,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老师就应该这样教育,让他有一种柔和的行为,否则,长大后很难纠正过来。现在很多父母除了关注孩子的成绩,别的什么都不管,其实若能让他明白一些生活细节,比如怎么吃饭,吃完后怎么洗碗……对他会有很大帮助。这种行为虽说只管一生,不像学佛、发菩提心,对生生世世都有利益,可如果懂得一辈子该怎么做人,在生活中能起到很大作用。

父母若让孩子明白这些道理,胜过留给他万贯家财。为什么呢?因为光是留给他钱财,却不教他如何做人,他花天酒地乱花一通,一下子就没了。而如果让他通达为人处世的道理,那无论在什么群体中,都能与大家处得好,即便是出了家,在僧团中也会谁都看得惯。


“宽转弯,勿触棱”:走路拐弯的时候,角度要大一些,不要碰着棱角,以防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走路是如此,开车碰到拐角转弯,更要注意。去年有个司机,他平时技术不错,但行为比较急躁。有次他开一位上师的车,不知道怎么回事,可能有点情绪吧,过桥转弯时没有转过来,直接就冲到下面去了。幸好下面有块田,不然就飞到河里了。
所以,我们平时开门、走路等,尽量要小心谨慎、动作轻柔。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中也说:“移座勿随意,至发大音声,开门勿粗暴,常喜寂静行。”假如行为非常野蛮,如搬动桌椅板凳时,发出巨大声响,移过来、移过去,就会影响周围的人。
我附近有一个喇嘛,他开门、关门特别响。每次我看书的时候,他“砰”一声就出去了;过一会儿,“砰”一声又回来了。我心里很不舒服,想跟他私下谈一谈,但一直不好意思,拖了很长时间。过段时间,我还是想找个机会,跟他好好谈谈。虽然这不是“国际谈判”,但对我个人来讲,看书、修行或者休息的时候,旁边人若行为粗暴,确实影响比较大。

很多道友可能也有这种体会:邻居如果很寂静,平时交往不复杂,来了客人也很小声,就像他家没人住一样,自己一点也不受干扰。但如果隔壁的声音特别大,自己修行就会受影响。尤其他半夜三更回来时,门使劲一开一关,自己的房子都在震动,让人害怕——“是不是来地震了?”所以,调柔的行为很重要。


当然,有些人从小没受过这种教育,要他注意也很困难。北京有一位大学教授,他有次讲课时,让一个学生起来回答问题。结果这个学生没有复习,根本答不上来,教授只好让他坐下。没想到,这个学生骂骂咧咧,反而对教授特别不满。教授瞪了他一眼,也没批评什么。他却气势汹汹地站起来,在所有师生的诧异目光中,甩门离开了教室。下课后,教授非常失望地说:“现在的大学生,完全不懂尊师重道,以前读书的时候,老师可能也没教过。按理讲,他没有复习功课,应该向老师认错、道歉,可他却反过来对老师发脾气,用力关门以示不满。”所以,如今受高等教育的很多学生,德行差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倘若让道德再这样滑下去,以后真的无法想象。

一个人如果没有德行,本事再大也没有用。据《史记》记载,商朝最后一位国君——纣王,并不是无能之辈。他能文能武,才思敏捷,勇力过人,尤其是颇有辩才,“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即智力足以反驳一切意见,辩才足以掩饰一切过错。但他荒淫无道、暴虐成性,稍不高兴就杀人,甚至用成百上千的人作祭祀,把他们活活烧死,以致民怨沸腾,众叛亲离。后来周文王、武王兴仁义之师,联合附近八国讨伐商纣。最终,在牧野之战中,不到一上午的时间,商纣就全军溃败。纣王见大势已去,便在鹿台上点火,带着他的锦衣珠玉自焚而死,商朝也从此灭亡。周朝建立之后,周王为谋求天下的长治久安,吸取商朝灭亡的经验教训,确定了“以德治国”的施政纲领,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了德的重要性。

然而现在,失去了德的教育,尤其是一些知识分子的行为,越来越让人看不下去。有个台湾人跟李敖有点像,对许多现象骂得很厉害。他说现在大学生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尤其清华和北大,是两个“大垃圾场”,从教授到学生都是白痴,不了解自己真正的历史,里面没出一个人才……对此观点,我不是很赞同,毕竟任何事情都要一分为二地分析。这两所学校里,很多老师、学生对人类的贡献不可小觑,不过,也确实有相当一部分人缺“德”。一个人如果没有德行,又该如何立足于世呢?


总之,我们的行为举止,若能按佛经所讲的那样去行持,当然非常好;即便做不到,也应以古人的传统礼节来约束自己,千万不能随随便便,什么事都不在意!



作者:索达吉堪布

来源:《弟子规另解》第十课



推荐阅读

上善若水

花丛

谁是世上最穷的人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