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次第花开 >> 你觉得上师对你不好冷落你,其实这是自心傲慢的投影 返回

你觉得上师对你不好冷落你,其实这是自心傲慢的投影

希阿荣博堪布 次第花开 2020-09-21


| 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 |

依止上师

节选,标题为方便阅读所加

上师没有如预期的对我们表现出格外的热情,甚至还略显冷淡,一个聪明的弟子会意识到这是自己内心傲慢的投影。


在米拉日巴尊者的弟子中,冈波巴大师是被称为如太阳般夺目的上首大弟子。可就连他,当年初次拜见米拉日巴尊者也示现了我慢呢。 

他寻师路上遇到很多困难,最后到达目的地见到上师前,与上师的其他弟子交谈才得知自己路上一病不起、险些送命时,是上师以三昧力加持才帮他脱离了厄难,于是心中感激,不免又想道:“原来上师早知我会来此,一路关照,足见我是一个具有宿根和因缘的弟子。”这样想着,心中稍微起了一点点傲慢。

米拉日巴尊者立即知悉,为了消除冈波巴大师的我慢,没有立即召见他,而是让人带上一些柴、水和炊具把他领到一个崖洞,请他在里面住下来。

一天,两天,十五天过去,没有任何召见的消息传来。

你想,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找到上师,却连上师的面也见不到,一个人住在山洞里等待,这是一种什么滋味?

这十五天的冷落却帮助消磨掉了冈波巴大师心中的自以为是,他不再认为自己与上师的因缘比别人更近,或者说,他不再认为上师理所应当对他表现出特别的热情和关照

直到这时,米拉日巴尊者才开许他过去拜见。 

我们很多人也会像冈波巴大师示现的那样,认为自己是不同寻常的弟子,上师理应另眼相待(或者反过来,受到上师的某种关照,便认为那必定是因为自己的特殊)。

而跟冈波巴大师不一样的是,我们很可能不会在受到上师冷落时反省,从而看到自己身上的傲慢。

按照我们根深蒂固的习气,感到委屈时我们看到的总是别人的“傲慢”和“不公平”。你会觉得上师对自己不够好,对有的人则比对自己更好

这种感受像不断扩大的霉点,慢慢侵蚀你初见上师、学习佛法的热情,使你的注意力总是集中到自己心里的不舒服感觉上。除了更强悍的自我外,这还会带来什么呢?


我总认为,在修学佛法的整个过程中而不仅仅是初始阶段,我们都应该时时反省自己的发心——我到底是为了什么学习佛法的?

不要一讲到发心,就开始背书——“出离心”,厌离轮回、寻求解脱的心;“菩提心”,上求佛果、下化众生的心。定义是这样的,没错。如果这是考试,你答对了。可结合自身呢?

在你日常生活的细节里,在你具体的闻思修里,怎样是出离?什么是轮回?慈悲喜舍都长什么样?这些可不是佛学名词而已,比背出它们的定义更重要的是,你知道自己当下的言行动念是轮回是出离,可是你知道吗?察觉不到自己心里的轮回,又何谈出离?没有出离心,哪来的菩提心?

曾有人问我:“生起出离心,是有厌离轮回、寻求解脱的想法就算,还是需要有实际出离的行动?”

我想,提出这样的疑问,主要原因是没有认识到出离心是相对于轮回心而言的,即在轮回的身语意生起时,反其道而行,并不是在轮回模式之外另建一套出离模式。

换言之,不是把每个当下的身语意活动撇在一边,不察觉,不对治,而单独去发一个出离的愿,说我多么强烈地渴望解脱轮回,甚至不只是发愿,还有一整套理论和行为,只不过这些愿望、学问、行为等更多的是用来塑造了一个“佛教徒”的形象,而不是用来对治自己的烦恼。

所以一方面,你会成为越来越娴熟的佛教徒,懂的越来越多,越来越“渴望解脱”,另一方面你内心的痛苦、烦恼依旧。可是我不知道,除了解脱自己内心的痛苦、烦恼,还有什么别的解脱。 


如前面所说,你自认为是根器、因缘更好更特别的弟子,这种想法虽然看上去自然无害,但如果你能意识到比较之心的背后是五毒烦恼之一的傲慢,并用恭敬心对治,你便能在烦恼初生、力量微弱时息灭它。

否则,它会迅速衍生出许许多多其他烦恼,像织起一张网把你层层包裹其中:


你认为自己比别人更好,紧随其后的便是你认为上师应该对你更好,不然你就觉得很委屈,会想上师不公平,然后你开始跟别人比赛,要表现得更突出,做一个更好的佛教徒,然后如果上师依旧没有对你另眼相待,你的失落和怨恨便会进一步加深,然后你开始不那么起劲地学习,你开始在心里远离上师,去寻找别的也许能对你更好的上师,然后你找到另一位上师,这位上师如果还像前一位上师那样冷淡你,你会再经历一次之前的种种,如果如你所愿,新上师对你很青睐,你会更加觉得自己比别人优越,傲慢心于是更强烈。什么是轮回?这就是。 

从头到尾,你都是在我执里打转,依止上师也是为了强化自我。你高兴、不高兴、满意、失落、勤奋、懈怠,都是因为自我。无论出现哪种情况,结果都是一样的——自我越来越大,痛苦越来越多。 

上师难做。对你不够好,自不用说,你会失望、失落、懈怠;对你够好,别以为你就会不痛苦了,你只会更执著自己。 

当我们带着满身烦恼习气来到上师面前,可能最醒目的就是这种无论什么都能拿来强化自我的习惯,所以上师会帮我们指出来:不要把依止上师变成一种证明自己更出色更厉害的比赛,不论是向自己证明还是向他人证明。 

上师没有如预期的对我们表现出格外的热情,甚至还略显冷淡,一个聪明的弟子会意识到这是自己内心傲慢的投影

因为心里有傲慢,认为自己理应得到更多赞许,所以才会失望,才会认为对方傲慢或者不公平

大家总希望上师能为自己直指心性,可是有没有想过,一次次当上师为我们指出身上的烦恼、毛病时,我们全无反应或不以为然,这样又怎能期待上师直指心性,即使直指了,我们能反应过来吗?

什么都是习惯,领受上师的调教也得靠习惯。


——希阿荣博堪布

《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




往期推荐



谁是和你有宿缘的上师?

老师,感谢一路有您

希阿荣博上师

“上师,我没有妈妈了。”一句话,我已泣不成声。

祈祷上师吧!一生中都不应间断的修法

上师如此关键?功德之源

上师说的,你都信么?



动动手,把我们【设为星标
不要走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