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幸运的人》二十七 | 喜悦的智慧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微信:athenatang1001
公众号: 動物樂傳心
交替使用不同的方法
几年前,我在纽约住过一段很长的时间,遇到一位男士想要学习禅修。他最好的朋友前一阵子过世,于是,他因为悲伤、沮丧和一直对自己的死亡很恐惧而感到痛苦。
在数星期内连续几次的个别会面中,我教他运用形体和其他的感官对 境 来 辅 助 禅 修 ,我 还 给 他 增 进 感 官 禅 修 的 特 别 功 课 。
后来 ,在一次公开教学中,他学到运用念头和情绪作为禅修的辅助。那次公开教学不久之后,他请求另一次个别会面。“我没有办法看着念头和情绪,” 他 坦 白 地 说 , “太可怕了,就像看着迎面而来的海啸。”我大概知道他的背景,我觉得他描述情绪的画面还蛮有趣的。
我告诉他:“我忘了你主要的工作是什么?”“我是职业冲浪选手。” 他小声地说。“对 了 ,我想起来了。” 我 回 答 , “那么,你对于大浪的感觉如何?”“噢 !我喜欢大浪 !”他说。
我点点头。“备 诉 我 你 是 怎 么 学 冲 浪 的 ,你以前喜欢海浪吗?”这位男士解释,刚开始,他有几位很迷冲浪的朋友鼓励他 。他 们 花 了 有 蛮 长 一 段 时 间 才 说 服 他 ,因为 他 之 前 觉 得 ,连小海浪都看起来很危险,就 像 “海啸”— 他用同样的字眼形容情绪。
“但 是 ,因 为朋友的鼓励,我 强 迫 自 己 克 服 恐 惧 。现在我很喜爱海浪,我可以跟海浪玩耍,利用海浪玩耍。大浪就是挑战,而且推动我更进一步增进技巧。其实,冲浪是我现在的收入来源,我 参 加 比 赛 而 且 得 过 奖 ,你 也 可 以 说 ,” 他兴奋地补充说,“海浪是我的生命。”
我等他说完他的故事,欣赏着他谈到工作时绽露的笑容 。然后,我告诉他:“你 的 念 头 和 情 绪 就 像 海 浪 ,乘浪就像看着念头和情绪。所以,就像你所说的,你知道如何运用海浪,那么你也会知道如何乘着念头和情绪。”
然后,我给他一些功课。我 请 他 从小的情绪开始,慢慢去禅修他的念头和情绪,就像他第一次去冲浪一样。“修持就像你的朋友,” 我 说 ,“修持的目的是要鼓励你,帮助你面对念头和情绪的海浪,就像是你可以一起玩耍的对象。你无法停止海浪的生起,不是吗?但 是 ,你可以学习如何乘浪。”
隔年我没有见到这位男士,但 当 我 再 次 见 到 他 时 ,他的脸上堆满笑容。“您记得我告诉您,海浪是我的生命吗?”他说道。“我当然记得。” 我回答。“现在念头和情绪是我的生命了!您 是 对 的 ,那就像冲浪一样。”“你是用什么方法呢?” 我问。“全部的方法。” 他 说 , “有时候我会交替使用,就像我会交替使用不同的方法冲浪。像 是 有 时 候 用长板或短板、崩溃点漂浮、转弯和下浪花。”
因 为 我 不 是 职 业 冲 浪 手 ,他 说 的 这 些 名 词 我 完 全 不 懂 。但是 ,我可以抓到他的重点:交替方法的重要性。就像早期我的老师说,转移焦点是很重要的,无论是禅修的方法和禅修的对境都是如此。为了保持禅修的清新,你要不时地转移焦点。如 果 你 选 定 一 个 对 象 或 方 法 太 久 ,你 会 渐 渐 觉 得 无聊 、模糊和筋疲力尽。我遇过一些人失去对修持的热情,那是因为他们修持对他们有效的特定方法太久。
前一阵子我遇到一位男士,多年来他只用专注呼吸作为平静自心的练习以及观修无常的方法。“第 一 年 很 棒 他 告 诉 我 ,“但 是 ,之 后 的 几 年 ,我就没有感受 到 同 样 的 效 果 。
我不觉得我有进步。当我忙碌的时候,有很多想法生起,专注呼吸曾经很快让我平静下来,但 是 ,现在完全不奏效了。”我们交谈时,我知道了他只学过一个技巧。所 以 ,我建议他找一些别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我在几天内教他专注力、观禅和慈悲修持的基本步骤。我更进一步地建议他,每隔一阵子就交替禅修的方法。后 来 ,只 要 我 们 见 到 面 ,他 都 感 谢 我 打 开 他 的 视 野 ,让他看到许多禅修自心的方法。“你不用感谢我。” 我 告 诉 他 , “谢 谢 那 些 前 辈 ,我 的 老 师 、他们的老师、古 代 的 佛 教 大 师 们 。”
他 们 了 解 :情绪的产生以及支撑情绪的佛性障碍,基本上都是感知的习气,在我们出生时就出现了,而且随着成长,变得愈来愈强烈和根深蒂固。这五种佛性 障 碍 ,把我们锁在特定身份中,我们用这个身份与自己和别人互 动 ,然 而 ,这种方式是最具干扰性和破坏性的。
当 我 们 运 用 不 同 方 法 对 治 时 ,会 了 解 这 些 障 碍 对 我 们 的 影响 ,因 此 会 认 出 自 心 的 力 量 和 潜 能 。这 就 是 佛 法 修 持 真 正 的 基础 :了解我们的心,就能够创造它自己想要的现实。
脆 弱 与 不 完 美 的 感 觉 之 中 ,蕴 含 着 了 悟 自 身 真 正 力 量 的 关键 。如果我们能面对生命中的烦恼和难题,就会找到内心与外在的安乐。
如果我没有面对我大部分年轻时的恐慌和焦虑,就不会有现在的成就。我永远不会有勇气或心力搭飞机和环游世界,并坐在一群陌生人前传达智慧。这智慧不只是来自于我的体验,也是我的指导老师们— 那些真正伟大成就者的体验。我们都是佛,只是没有认出来。
文 化 熏 陶 、家 庭 教 育 、个人经 历 ,以及靠神经元记忆库,去分辨和评估当下体验及未来希望与恐惧的基本生理倾向等等,局限了我们看待自己和周遭世界的观点。
一旦你承诺要开展自身佛性的觉察力,你一定会开始看到你每天的体验都在转变。本 来 会 困 扰 你 的 事 情 ,逐 渐 失 去 影 响 力 。你 会 更 直 观 、更 放 松 和 更 真 诚 。你 会 开 始 了 解 障 碍 是 成 长 的 机会 。
当局限和脆弱的幻觉逐渐消失的时候,你会发现内心深处真正伟大的自己。最棒的是,当你看到自己的潜能,你也会开始认识身边每个人的潜能。佛性不是少数幸运者才能拥有的特质。
真正认识佛性的时候,你会发现它是如此平凡— 你会知道所有生命体都有佛性 ,只是并非每位众生都能认出佛性就在自身中。所 以 ,当有人对 你 咆 哮 或 用 其 他 方 法 伤 害 你 ,你 不 会 紧 闭 心 门 ,反 而更为开敞。
你 知 道 他 们 不 是 “无 聊 分 子 ”,而是如你一般想要快乐和平静的人。他们做出无聊的行为,是因为他们没有认出自己的真实本 性 ,而且被脆弱和恐惧弄得不知所措。你可以先从简单的发愿开始,发 愿自己会修持得更好,以更大的觉察与洞见去面对一切,并且对他人更敞开你的心胸。决定你是痛苦或平静的唯一因素,就是动机。
智慧与悲心是同步进展的。当你愈专注,愈深入检视对境,会 更 容 易 生 起 悲 心 ;当你为别人更敞开自心,你所有的行持就会更有智慧和更专注。在任何时刻,你 可 以 选 择 追 随 强 化 “我 自 己 是 脆 弱 而 受 限的” 那些念头、情绪和感觉;或 者 ,你可以忆持自己的真实本性是清 净 、无限和不会受伤的。你 可 以 一 直 沉 溺 在 无 明 的 昏 睡 中 ,或 者 ,你可以忆持自己一直是觉醒的。
无 论 是 哪一种选择,你都在表达真实本性的无限本性。无 明 、脆 弱 、恐 惧 、生气和欲望都是佛性无限潜力的表达,无论选择什么都没有对错。佛法修持的成 果 ,纯粹就是认识所有的烦恼只不过是我们的不同选择,因为我们的真正本质是无限的。我 们 选 择 无 明 是 “自己的选择”,我 们 选 择 觉 醒 也 是 “自己的选择”。
轮 回 与 涅 槃 纯 粹 是 不 同 的 观 点 ,端视我们选择要如何检视并认定我们的体验。涅槃并不神秘,轮回也没什么不好。如果 你 决 定 要 根 据 过 去 经 验 去 认 定 自 己 是 有 限 、忧 虑 、脆弱或害怕 ,你只要了解那是你自己的选择。用不同方式去体验自己的机会 ,一直都在。
大 体上,佛教的修行之道,提 供 了 “熟悉” 与 “实 用 ” 两种选 择 :维持熟悉的念头和行为习性,当然会很舒适和稳定;如果要跨出舒适熟悉的领域,必须走向可怕和不熟悉的领域— 那不舒服的灰色地带,就像我在闭关时的体验,你不知道是该回去熟悉但令人害怕的地方,还是直接走向纯粹只是因为不熟悉而心生恐惧的地方。
当你选择要认出自己的潜能,心中会有不确定感。好几位学生告诉我,那就像要结束一段折磨的关系。放 下 这 段 关 系 ,会有不舍与失败的感觉。
割舍一段折磨的关系,与 进 人 佛 法 修 持 之 道 的 主 要 不 同 是 ,当你进人佛法修持之道,你 等 于 是 结 束 了 跟 “你自己” 的折磨关系。选择要认出自己真正的潜能时,你会发现自己不再像过去那么经常地轻视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会更积极与光明磊落,你是那么自信和庆幸自己是活着的啊!同时,你开始了解周围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潜能,无论他们自己是否知道。你不会视他们为威胁或敌人,你能感同身受他们的恐惧和不快乐。你会自然地着重替他们解决问题,而不是着重在问题本身。
终 究 ,喜 悦 的 智 慧 来 自 于 你 选 择 “觉 察 烦 恼 ” 引起的不安 ,还 是 选 择 “被烦恼控制” 的不安。如 果 你 单 纯 安 住 在 觉 察 念 头 、感觉和感官知觉之中,并了解它们是你身心交互作用的产物,我不能保证你会永远地快乐。
相 反 的 ,你用这种方式看自己还有可能会非常不愉悦。这种情况同样会发生在新事情上,像 是 到 健 身 房 、开始新工作或节食。开始的前几个月总是困难的。你为了掌握新工作而需要学习所有的技能,是 很辛苦的;你要激励自 己 去 运 动 ,是非常费力的;每天要吃得很健康,是相当不易的。
但 是 ,一阵子过后,愈来愈容易了。你开始觉得很愉快、很 有 成 就 感 ,整个自我的感觉开始改变。禅修也是一样。前几天也许会觉得不错,但 是 ,可能一个星期之 后 ,修持成了折磨。你找不到时间修持,禅 坐 并 不 舒 服 ,你无法专心,内心倦怠。
你 面 临 瓶 颈 ,就 像 跑 者 想 要 多 跑 半 英 里 ,身体说:“我办不到。”但心里却说:“我应该要这么做。” 两种声音都令人不愉快,我们无法满足两种要求。佛 教 通 常 会 提 到 “中道”,它 提 供 了 第 三 种 选 择 。
如果你连一 秒 钟 都 无 法 专 注 在 声 音 或 烛 火 ,那 么 你 无 论 如 何 就 应 该 停 下来 ,否 则 ,禅修就成了苦差事。你 最 后 会 想 :“喚 !不 会 吧 !现在是七点十五分,我 必须 坐 下 来 培 养 觉 性 。” 用这种心态修持是不会进步的。不 过 ,如果你可以再继续一两分钟,那么就继续下去 ,你会有惊人的发现。
你会察觉在抗拒的时候,你不想承认的念头和感觉就会出现,或 者 ,你会发现安住自心的时间超出了预期 ,光是这样就让你对自己更有信心。
但 是 ,最棒的是,无论禅修时间的长短,无论选择哪一种方法 ,佛教禅修中的每个技巧终究是在增长悲心。每当你看着自己的心,你就不可能看不见周遭人跟你的相似之处;当你发现自己渴望快乐,你就不可能看不见别人也有同样的渴望;当你清楚看到自己的恐惧、瞋恨或厌恶,你就不可能看不到周遭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恐惧、瞋恨和厌恶。这就是智慧— 这不是从书本上学到的,而是从自心的觉醒而 来 ,也就是认识到我们跟他人的关系以及喜悦之路。
-END-
—— 动物乐传心 ——
随喜大家转发
图文|网络
编辑|七筒
以上内容以公益分享为主,文中内容、图片、音乐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随喜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