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零散收录 >> 宗萨钦哲仁波切:你真的应该对慈悲做投资,那远胜于怜悯心! 返回

宗萨钦哲仁波切:你真的应该对慈悲做投资,那远胜于怜悯心!

宗萨钦哲仁波切


作者简介:

当今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佛教上师之一,公认具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仁波切,曾引发中国知识分子学佛热潮。



我宁愿一个人


“祈愿一切众生获得快乐”自称佛教徒


而不希望他因吃素、持咒、禅定而自称佛教徒


本期阅读引导






命运是受到制约的,而因缘的主宰即是个人本身──你能创造自己的命运,你的选择,就是你的命运。


我们现在是谁、我们现在过得如何,取决于我们过去是谁、我们过去如何。我们未来是谁、我们未来会如何,取决于我们现在是谁和如何作为。


伟大的印度学者寂天菩萨曾说,在我们生命的所有层面中,只要是需要依赖他物的,就是痛苦。


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非常重要,特别是我们这个时代。换言之,慈悲,你真的应该对慈悲做投资,那远胜于怜悯心。


我们的慈悲永远不应该是骄慢,我们的慈悲必须是基于明白我们身为人类或有情众生的平等性。我们人生的愿景,如果是伴随着慈悲,这愿景就不会出错。


你能问我的唯一的有效问题是,难道想要,希求达成证悟不也是一种欲望吗?寂天菩萨说,为了驱除修行者的苦,他们可以被允许有一个愿望,一种无明。


这个无明就是认为证悟是存在的,有这样的心念就能驱使你到那里。一旦你到达那里,实际上并没有轮回。


诚如龙树菩萨所说"我礼敬佛,佛从来没有教导说,抛弃轮回之后会有涅槃,而是说轮回的不存在即为涅槃"。


让心灵宁静根本不是佛教的目的,佛教的目的是了解实相。这才是最重要的。一个佛教老师宁可你有一个动荡但看到实相的心,而不是一个长久平静却见不到实相的心。


当佛陀在传法时,他的功德令到人们产生了不同的理解。这真是不可思议。比如说,当佛陀教授四圣谛时,当他说到轮回是苦,苦的根源是情绪的时候,五位比丘如是听闻。


而在场的持明们,那些密乘的行者们,他们所听到的则完全相反。他们听到的是:轮回是大乐,烦恼即智慧,而他们听到的都是对的,并非他们走入歧途。


不管怎样,佛陀的众多教法都是教授给不同根基的人的,其美妙之处在于它们全都看似矛盾却并不对立。


它们相辅相成,有些教法可以欣赏、包含所有其他的方法,有些则不能。


你应该思维死亡和无常为一,我们大概都知道自己不免一死,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想到死亡的不确定性,这会让你很困扰。它随时随地可能发生,不会给我们留下太多机会去考虑。











添加个人微信




         宗萨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