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零散收录 >> 前行第49课学习笔记和思考题 返回

前行第49课学习笔记和思考题

仰望虚空 2023-05-26

前行第49课学习笔记












  


《前行广释》第49课学习笔记:脉络&难点

发心师兄:定解B17,定解B18

审核师兄:定解B06,定解B07


简略分析


戊四(人类之苦)分二:一、三大根本苦;二、八支分苦。

己一(三大根本苦)分三:一、变苦;二、苦苦;三、行苦。

课前开示

一、科判解释

二、劝诫:应细致思维

(一)总说:应细致思维

(二)分说:

三、补充:唯有佛法才能治疗三苦

(一)了知道理:唯有佛法才能遣除三苦

(二)应如何做:

庚一、变苦:

一、快乐自身角度:所有的快乐必将灭尽

(一)什么是变苦

(二)变苦的周遍性(所有的快乐必将灭尽)

二、痛苦众多角度:快乐会被各种苦中断

(一)正说:快乐时也许被怨敌赶走了家畜、大火烧毁了房屋、病魔缠身、听到别人恶语中伤等

(二)例说:汶川大地震(侧重于根本想不到会发生何种苦)

(三)结论:

三、了知道理后如何做:生出离心

(一)正说:应对轮回生起出离心

(二)劝诫:

庚二、苦苦:

一、什么是苦苦

(一)定义:所谓苦苦,指前面的痛苦还未烟消云散,后面的打击又接踵而来

(二)例说;

(三)补充:汉地慧远大师对苦苦的解释

二、苦苦的周遍性/如何做

庚三、行苦:

一、什么是行苦

(一)定义:看起来好像没有亲身受苦,但实际上没有摆脱痛苦之因

(二)补充及劝诫:

二、举例说明

(一)总说:以茶叶和糌粑为例,说明行苦之理

(二)分说:茶叶

1、茶叶的角度

2、兑换物的角度


展开分析


戊四(人类之苦)分二:一、三大根本苦;二、八支分苦。

己一(三大根本苦)分三:一、变苦;二、苦苦;三、行苦。

课前开示

一、科判解释

二、劝诫:应细致思维

(一)总说:应细致思维

(二)分说:

1、低标准:稍加思维会认同佛陀所说

2、高标准:真正思维修行并非轻而易举

三、补充:唯有佛法才能治疗三苦

(一)了知道理:唯有佛法才能遣除三苦

(二)应如何做:

1、上师:很想将佛法教义,传播到每个人心里

2、弟子:

1)正面说:有能力应分享给有缘众生

2)反面说:若自己未成熟不急于度化

3)结论:既要想到利益众生也要保护自己

庚一、变苦:

一、快乐自身角度:所有的快乐必将灭尽

(一)什么是变苦

1、定义:拥有的片刻快乐转眼就会变成痛苦

2、例说:

1)古代公案:《金色童子因缘经》中的妙耳商主

2)现代案例:家中变故,带孩子四处流浪的女人

(二)变苦的周遍性(所有的快乐必将灭尽)

1、正说:变苦是每个人无法摆脱的规律(教证/例说)

2、消归自心:

1)外在:一切都会灭尽

2)内在:

①、佛教徒:能坦然接受

②、世间人:会怨天尤人

二、痛苦众多角度:快乐会被各种苦中断

(一)正说:快乐时也许被怨敌赶走了家畜、大火烧毁了房屋、病魔缠身、听到别人恶语中伤等

(二)例说:汶川大地震(侧重于根本想不到会发生何种苦)

(三)结论:

1、正说:暂时拥有的安乐幸福没有丝毫恒常稳固(终究离不开痛苦)

2、教证/例说:

1)教证:道歌/《正法念处经》

2)例说:富豪/地产大亨投资失败自杀

3、劝诫/必要:

1)劝诫:应思维以上道理真正体会人间痛苦

2)必要:生起体会的必要(正面说/反面说)

三、了知道理后如何做:生出离心

(一)正说:应对轮回生起出离心

补充生起出离心之因:《四百论》云:“于此大苦海,毕竟无边际,愚夫沉此中,云何不生畏?”

(二)劝诫:

1、世间人:有些对无意义的生活有所领悟/ 有些人无动于衷

2、佛教徒:应好好思维轮回痛苦,发自内心有所认识

庚二、苦苦:

一、什么是苦苦

(一)定义:所谓苦苦,指前面的痛苦还未烟消云散,后面的打击又接踵而来

(二)例说;

1、现代案例:东北一户人家连遭横祸

2、古代公案:《贤愚经》中的微妙比丘尼

1)内容:微妙比丘尼在家时先后失去了所有家人

2)消归自心/劝诫:我们平时能感受很多,认同后比较好面对

(三)补充:汉地慧远大师对苦苦的解释

二、苦苦的周遍性/如何做

庚三、行苦:

一、什么是行苦

(一)定义:看起来好像没有亲身受苦,但实际上没有摆脱痛苦之因

(二)补充及劝诫:

1、补充:

1)解释:行苦的其他解释方法

2)特点:行苦很难体会

2、劝诫:

1)教证:生老死对应三大痛苦

2)劝诫:应经常观察这些道理,切实了解“轮回皆苦”

二、举例说明

(一)总说:以茶叶和糌粑为例,说明行苦之理

(二)分说:茶叶

1、茶叶的角度

1)各个环节隐藏的痛苦罪业

①、种植环节的痛苦和罪业

补充:茶是生活一部分,看起来美好(看不出罪恶)

A、反面说:现在上市的茶叶名不副实

B、正面说:阿底峡尊者进藏时享受茶的美好

②、运输环节的痛苦和罪业(人/畜)

补充:相比古代,现代运输先进,但造的罪业并未减少,只是省略了有些过程

③、经销环节的痛苦和罪业

2)了知道理后如何做

①、了知道理:

A、总说:仔细分析后,要了知一切快乐的背后有无数痛苦或痛苦之因

B、分说:

a、痛苦:迁流变化即是痛苦(教证)

b、痛苦之因:加工厂,市场可以感受到痛苦之因

②、应如何做:

A、应舍之行为:修行差的原因是不思维这些道理

B、应取之行为:要对起心动念、所作所为的涉及的人和物多观察

2、兑换物的角度

1)总说:茶叶要用绵羊毛、羊羔皮兑换

2)分说:

①、绵羊毛背后隐藏的痛苦和罪业

②、羊羔皮背后隐藏的痛苦和罪业

3)结论和补充

①、结论:喝一口茶也成了恶趣之因

②、补充:现在用的是钱来买茶叶,要分析钱的来源


本课难点:

人生没有赢家

变苦是人生三大根本苦之一。所谓的变苦,是指快乐并不可靠,转眼就会变成痛苦。想必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本来好好的生活突然间被各种倒霉事打乱的状况,所以对于变苦,没什么不能认同的。

但是更深的意义并不止于此。

承认快乐会转瞬变成痛苦,这并不稀奇。重要的是,是否仔细思维过它的决定性,周遍性。也就是“快乐必定变成痛苦”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没有意外,没有侥幸,必定发生。彻底的死心。

本课中上师特意谈到了这两个问题。看到别人身上发生了变苦,我们会觉得他可真倒霉,但潜意识中往往认为自己不会这样,通过我怎样怎样的努力和规避,调整心态,可以一直维持着快乐,躲避痛苦。可是从古至今,未曾有一例试验成功的,你确定自己就是那个幸运儿?

第一、所有的快乐,它自己就会消失,就像手中的沙无法驻留。享受美食的快乐,吃完立即消失,转而被肠胃负担、体重增加的痛苦代替;考上大学的快乐,转眼就被新的挑战带来的压力代替;更不要说健康的身体,必将被衰老疾病代替;再好的亲友相聚,终究会被各种方式的离开而代替……而这些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变苦,更不要说那些猛烈的,突如其来的想都想不到的意外灾祸,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现打乱你的生活。

第二、幸福只有一种,而痛苦却有千万种。归纳而言,幸福的感觉总是相似的,身心快乐。身心快乐其实很难达到,需要你的身体,家庭,工作,钱财,孩子,饮食……等等诸多因素都没有出现问题时你会感受到那么一些些的快乐。而毁掉这种快乐的事情却多如牛毛,让你防不胜防,甚至无法算得清能被多少种倒霉事打断。看起来一切都很好,可是一杯烫口的咖啡,一句不得当的话,一只蜜蜂的叮咬,突如其来的一个电话,就足以毁了整个快乐。可是人啊,终其一生都在孜孜不倦的按下各种葫芦各种瓢,为了那达到平衡的一瞬间快乐倾其一生的努力,最终却还是要舍弃一切独自离去。

那些“目前看起来还好”的人们,被定义为人生赢家——眼下他们没有被痛苦追上,仅此而已。比如富豪,他有没有实现财务自由?既然钱多的几辈子都花不完,为何还会资产缩水,卧轨自杀或者锒铛入狱?那么有钱的人都有可能保不住自己,你又为何以为追求到财务自由就是终身保障呢?

对人生的基本认知如果错了,整个方向就错了。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向你兜售“如何保持快乐”的秘诀,诸如“如何保持和伴侣的新鲜感?”“不服老的新潮奶奶”此类的话题,也许这些是你爱听的。可是只有佛陀,唯有佛陀,告诉你苦才是人生,告诉你那么多人走的路前提就是错误的,告诉你其实还有另一条路可选,而真正接纳、并懂得的人寥寥无几。有多少人生赢家,认为佛法是说给倒霉蛋听的,自己是登上了人生巅峰的胜利者,不需要这个。可是所有的自以为是,终会被变苦的滚滚洪流所淹没。

细致思维变苦的决定性和周遍性,有助于我们打破任何侥幸,舍弃整个幻想,彻底关闭轮回世界的大门。其实我们失去的,仅仅是错误的观念,一错再错的恶性循环带来的恶果;而得到的,却是崭新的,前所未有的人生。

难以领会的行苦

如果说变苦让我们知道所有的快乐就像蓝布上的小白点,终究摆脱不了痛苦的底色,那么学习了行苦,就彻底打碎了仅存的那点安乐幻想。为什么看起来清净美好的事物全部是痛苦的本性?本课从两个角度阐述。

主要的角度是从快乐是痛苦之因来说的,这个角度相对于另一个更容易理解。杀生吃肉表面是快乐的,但是所造的罪业足以让自己感受五百次被杀的痛苦,这个谁都明白;但是即使是吃素的,所享用的素食也并非清净无染,所以本课举了一个茶叶的例子。

茶,清香美好,养身养心,谁也不会把它和罪业联系起来。可是仔细分析后确实发现,无论是茶叶的种植、运输、销售的整个环节,都充斥着痛苦和罪业;包括买茶的钱,也掺杂着无数痛苦罪业。我们享用的每一杯茶,都和这些罪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样的世界上,谁也不可能独善其身,我们仅有的那点快乐,反而成了罪业痛苦之因,想想是不是太悲催了呢。

另一个角度理解起来更难一些。“只要是变动迁流的事物,即是一种痛苦。”《入中论》说:“见‘众生犹如动水月’”,从而对其产生悲心。what?我这样结实的一百多斤,怎么会是水中的月影,毫无实质?如果没有空性理论的基础,不太容易理解这样甚深的观点。但如果有了一定的领会,哪怕并没有证悟,也会不由自主的对众生生起悲心。

行苦在圣者看来就像眼中的毛发一样,痛苦十分明显;而在凡夫眼中,就像手上的毛发一样毫无知觉。在目前阶段,我们其实并不能真正领会行苦的意义,但是尽可能的理解快乐背后隐藏的种种痛苦罪恶,并推知一切美好均是如此,是眼下能够做到的。细细思维后,你忽然明白,整个轮回中,连针尖大小的下脚的地方都没有,一心想彻底逃离,这个时候你会更加懂得了出离心的含义。

“诸受皆苦”,将其转为道用最有意义

通过学习三根本苦,我们更加深切地懂得了,在有漏的轮回中,不论生于何处,都会感受一个接一个的痛苦,甚至连一刹那的安稳、快乐的机会都没有;诚如《法华经》所说的一样:“我等以三苦故,于生死中受诸热恼。”表面看,有些人可能拥有暂时片刻的安宁与快乐,因为是有漏的有为法,所以处处隐藏着靠不住的无常,可谓瞬息万变,就能将这份安宁转眼变成痛苦。观注新闻的人,应能看到近期一名很年轻的台湾艺人,在拍摄现场因过劳而瘁死于录制现场,包括他及他家人在内,在事故的前一天绝不会相信,他这一去将会奔赴黄泉路,感受失去生命及亲人的痛苦。曾经有名誉光环、曾经的财富地位、曾经拥有那么多粉丝的喜爱,在面对人生中的生老病死时,又是那么地无能为力,可是当它光临时又有谁能坦然接受它呢?

作为修行人倘若你从内心深处能真正认识到三界轮回的真相时,理应“以诸法药,救疗三苦。”应从佛法究竟的意义上去寻求解脱痛苦的方法,学会看破世间的一切荣华富贵、权财地位、包括自己的美貌青春,无有一处是可以给你带来幸福的,唯有学会放下,才能获得自由;然而作为学习大乘佛法的我们而言,除了看破放下表面绚丽多彩的事物,接受不断来袭的挫折和变化,并在自己遭受痛苦时更应发愿:“愿众生的所有痛苦都加于我身上,以此善根,消除一切众生的痛苦。”这是将痛苦转为道用最有意义的方法!


【档案编号B03049-定解B06-001】

《前行广释》第49课学习笔记:名词&教证

发心师兄:定解B23,定解B30审核师兄:定解B06


本课名词:

献新

在饮食前用指拈少许向空弹撒敬神。 《藏汉佛学词典》


本课教证:

1、《法华经》:“我等以三苦故,于生死中受诸热恼。”3册P64

【我们这些众生以苦苦、变苦、行苦,在生死轮回中受尽了折磨。】


2、《无量寿经》:“以诸法药,救疗三苦。”3册P64

【对有信心、智慧、善根、因缘的人而言,佛法不可不学,因为它能治疗人类的三大痛苦】


3、《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世间诸乐,必归坏尽,缘合缠忧,俱名坏苦。”3册P66

世间的所有快乐,最终还是归于一种痛苦状态当中。

——49课视频


4、道歌:“美色,宛如夏天的鲜花;财富,好似秋天的白云。”3册P67


[秋天的白云]三界无常迁变就如秋天的白云。……这些云瞬间就出现了,瞬间又消失了。

——前行广释第32课


5、道歌:“安乐如毛发般细微、脆弱,什么时候断掉,谁也无法确定。”3册P67


6、《正法念处经》:“于生死中,多诸过患,无坚无常,变易破坏。”3册P67

【轮回中的痛苦、不顺多之又多,安乐、幸福、愉悦却少之又少,就算偶尔有一点,也是不坚固的,刹那间就会变成痛苦。】


生死轮回中财富、快乐、美好、庄严等,没有一个经得起考验,就如空中鲜花或阳焰水一样现而不实,瞬间即逝。

——亲友书讲记 第15课


7、《维摩义记》:“从苦生苦,故名苦苦。”“苦上加苦,故名苦苦。”3册P71

【一个人在众多业力的激发下,种种痛苦层出不穷,从苦中又产生苦,或者苦上又加苦,此即为苦苦。】


8、《修心七要》:“当我遭受痛苦时,愿众生的所有痛苦都加于我身上,以此善根,但愿消除一切众生的痛苦。”3册P71


9、《入中论》:“众生犹如动水月”3册P72

【众生像水中月影般动摇不定、毫无实质,不由自主地随因缘变化,不可能有真实的快乐,所以要对其生起悲心。】


10、《菩提道次第广论》:“又如热痈,俱未触会二触之时,有漏舍受,为诸粗重之所随逐,故名行苦。”3册P72

【就像生了疮没有去碰它一样,当时虽然没有感觉,但只要这个东西在,痛苦就会随时到来。因此,行苦虽然暂时没有表现出来,但它始终以一种隐藏的方式存在着。】


11、《心经幽赞》:“诸有漏法,性堕迁流,逼迫不安,皆名行苦。”3册P75

【有漏法不离迁流变化,这就是行苦】


【档案编号B03049-定解B06-003】



《前行广释》49课学习笔记:本课窍诀

发心师兄:定解B18

审核师兄:定解B06


三根本苦唯有佛法妙药能遣除

《法华经》云:“我等以三苦故,于生死中受诸热恼。”我们这些众生以苦苦、变苦、行苦,在生死轮回中受尽了折磨。那么,依靠什么方法才能遣除这三苦呢?唯有依赖于佛法甘露。世人都想趋吉避凶、离苦得乐,为此有人寻找灵丹妙药,有人追求钱财,有人渴望感情,有人寻求地位……可是真正能让我们快乐的,只有依靠佛教精神。如果佛法融入于心,则定可解除一切痛苦,就好比重病缠身的患者,必须依止妙手回春的良医,病痛才会彻底消除。

学法容易修行难,难在哪里?

所以,平时思维相当重要,这次大家共同修加行,不能只从文字上划下去。虽说这些内容很简单,只要你粗通佛理、懂得专用名词,就会明白它的意思,不过真正去思维、去修行,却不是那么容易的。就像看一两本书并不难,但把书中内容通过再三串习,让它自然在心里浮现出来,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就不是那么轻而易举了。因此,古大德一再强调“学法容易修行难”,原因也在这里。

既要想到利益众生,也要学会保护自己

在当今时代,要想断除人们内心的剧苦,佛法是必不可少的妙药。因此,已发大乘菩提心的你们,不应对旁边的人置之不理,只顾自己独享佛法美味。一旦你有了能力、智慧、悲心,就应分享给有缘众生。当然这也需要一个过程,倘若你自己还没成熟,就贸然跑到城市里度化众生,很容易被环境所染污,结果不但度不了别人,反而自己也卷进去了。

真正认识到苦的本性,修行才能成功

倘若你能从心坎深处认识到“世间一切不离痛苦,没有一个安乐永恒不变”,从而熄灭对世间万法的贪著,乃至对整个轮回都生起恐怖心、厌离心,那你的修行肯定会成功。否则,不了解三界轮回的真相,只是表面上用些高深莫测的术语维护自己、安慰自己、赞叹自己,恐怕没有多大意义。

当痛苦出现时我们该如何做?

人间的这些痛苦,我们不但要从文字上了解,观修时也要有所体会,了知轮回中无论生于什么地方,都会一个痛苦接着一个痛苦,这个痛苦还没消失,那个痛苦又出现了,连一刹那安安稳稳、快快乐乐的机会也没有。此时,我们应当祈祷上师三宝,发愿代受所有众生的痛苦。就像《修心七要》中所言:“当我遭受痛苦时,愿众生的所有痛苦都加于我身上,以此善根,但愿消除一切众生的痛苦。”这是将痛苦转为道用的最好方法!

居士经商应尽量不打妄语

现在很多居士经商,觉得不打妄语没办法做生意,不做生意,就没办法生活,他们为此非常苦恼。这个问题,是佛教因果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我们也找不到两全其美的方法,只能回答:“尽量真实一点,别的办法可能也没有了。”

要经常对自身所涉及的人和物做观察

我们平时修行比较差,原因也是从不思维这些道理。比如住在一所房子里,从来不想房子的来源是什么?用着信众的血汗钱,从来不想有没有对不起众生?一天换一件漂亮衣服,什么白的、红的、黑的、绿的、花的、上白下黑……虽然特别快乐,却从不想它的背后是什么?甚至只吃一顿简单的饭,也从不想这些柴米从哪里来?其实,思维这些就是修行,若能经常这样串习,即是很好的修行人。所以,我们平时要对起心动念、所作所为涉及的人和物多作观察,否则,像精神病人那样只顾自己,对眼前、未来、过去的一切从不分析,那对修行不会有任何帮助。


【档案编号B03049-定解B06-004】

随堂小测2018版 |《前行广释》第49课

发心师兄:定解B07,定解B11,定解G19,定解B29,定解B33

审核师兄:定解B06


一、题干选项:

1、什么是三大根本苦?(单选)

A、苦瓜、黄连、莲子;

B、感冒、发烧、流鼻涕;

C、变苦、苦苦、行苦;

D、失业、失恋、失眠。

2、依靠什么方法才能遣除三苦呢?(单选)

A、灵丹妙药; 

B、佛法甘露;

C、有钱有权;

D、世间名医。

3、正如有首道歌中所唱:“美色,宛如夏天的鲜花;财富,好似秋天的白云。”属于哪一种苦?(单选)   

A、变苦;

B、不苦;

C、苦苦;

D、无常苦。

4、俗话说的“屋漏偏逢连夜雨,迟船又遇打头风”属于哪种苦?(单选)

A、行苦;

B、苦苦;

C、身心俱苦;

D、宝宝心里苦。

5、如诗中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属于哪一种苦?(单选)

A、真苦;

B、辛苦;

C、相当苦;

D、行苦。

二、标准答案:

1、什么是三大根本苦?(单选)

参考答案:

C、变苦、苦苦、行苦;

【出处:《前行广释》第49课  戊四(人类之苦)分二:

解析:己一(三大根本苦)分三:一、变苦;二、苦苦;三、行苦。】 

2、依靠什么方法才能遣除三苦呢?(单选)

参考答案:

B、佛法甘露;

【出处:《前行广释》第49课  己一(三大根本苦)分三:

解析:其实,下面所讲的三大根本苦,在日常生活中并不难发现。《法华经》云:“我等以三苦故,于生死中受诸热恼。”我们这些众生以苦苦、变苦、行苦,在生死轮回中受尽了折磨。那么,依靠什么方法才能遣除这三苦呢?唯有依赖于佛法甘露。】 

3、正如有首道歌中所唱:“美色,宛如夏天的鲜花;财富,好似秋天的白云。”属于哪一种苦?(单选)

参考答案:

A、变苦;

【出处:《前行广释》第49课  庚一、变苦:

解析:在座的很多人,如今虽然身体完好无损,家里比较快乐幸福,修行等方面也不错,但我们毕竟转生于有漏的轮回中,总有一天,这一切都会灭尽的。正如有首道歌中所唱:“美色,宛如夏天的鲜花;财富,好似秋天的白云。”因此,表面上绚丽多彩的事物,实际上禁不起风吹雨打,很快就会毁坏无余。当然,学过大乘佛法的人,对于任何挫折、变化都能理解,也能坦然接受。而没有学过佛的人,面对这一切时,总会觉得老天对他不公、社会对他不公,以致怨天尤人。】

4、俗话说的“屋漏偏逢连夜雨,迟船又遇打头风”属于哪种苦?(单选)

参考答案:

B、苦苦;

【出处:《前行广释》第49课  庚二、苦苦:

解析:所谓苦苦,指前面的痛苦还未烟消云散,后面的打击又接踵而来,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比如说,麻风病还没有痊愈又生毒痈,毒痈还没好转又生脓疮;父亲不幸逝世,紧接着母亲也撒手离去,被怨敌抢劫一空又加上心爱之人命归黄泉。】


5、如诗中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属于哪一种苦?(单选)

参考答案:

D、行苦。

【出处:《前行广释》第49课  庚三、行苦:

解析:其实有漏法不离迁流变化,这就是行苦,如《心经幽赞》云:“诸有漏法,性堕迁流,逼迫不安,皆名行苦。”所以,你觉得喝茶快乐,但它也是变化的,背后隐藏着诸多痛苦;你觉得吃饭很享受,但它仍离不开行苦,如诗中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档案编号B03049-定解B06-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