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30):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三十课2
(接上文)
第二,圣者的无常和众生的死是两回事。所以,我们不要认为即便我修成了佛最后我还是要死。那样我们会认为,修佛法就可以让我们不死,其实并非如此。现在我们是通过业缘、烦恼和罪业引发而投生轮回。我们是无自在投生轮回,我们死亡的时候,也是无自在的。
然而,圣者们已经完全超越了这样的业惑,他们投生不是通过业惑推动的,而是通过大悲心和自在的证悟,为度化众生而投生的。他们投生之后,中间安住在世间中,也是纯粹利益众生,最后因缘到了,或者为了给众生某种最后的启示,给众生最后的教法的缘故,示现入灭。他们示现入灭,也并非不自在,而是完全自在的。
因此,当我们证悟之后,也可以在轮回中如此游戏生死。我们通过这样一种教育,鞭策自己修无常后获得无死的果位,我也会像圣者一样,在其他众生面前示现出生、修行、然后度化众生、最后入灭。这每一个步骤,都是能够利益有情的。
所以,佛陀当年也要入灭,入灭的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化身就一定是相应于当时的有情的情况,佛陀选择成佛的时间是人寿百岁,因此佛陀住世一般不会超过这个年龄。佛陀选择的时间段,观察好人寿百岁的时候降临在这个世界中。
其次,所化众生本身具有明显的、粗大的生老病死的现象,针对于这种有生老病死现象的化身,佛陀也会示现生老病死的现象。所以,佛陀示现在世间中,也是为了利益众生,最后即便是劝请了佛陀住世,佛陀也不会长住(比如当年阿难尊者劝请佛陀住世),这就是世间的规律。佛陀选择了人寿百岁降生,他的寿命一定不会离此太远,不会太离谱。即便发生了什么,佛陀最后也会入灭。
佛陀入灭是什么样呢?佛陀考虑到,如果他的色身长久住在世间中,有些懈怠的比丘就会想:反正佛陀会常住,我什么时候去求法,什么时候学习都可以。他没有认为:我的寿命是无常的,我很快就会死亡。很多懈怠的比丘根本没有想到这个问题,这样就会蹉跎时光、浪费光阴,最后导致于死亡的时候一无所获。
所以,一方面,佛陀在世间要教化众生的数量已经满了,他以前结过缘的,能够被佛陀的色身摄受的数量已经够了。一方面,还要以他的入灭来做最后的教诲,把他自己的入灭作为教法本身的一部分,这就是无常。连三无数劫圆满资粮的佛陀都要无常,何况是这些凡夫众生?也绝对会死亡的。
佛一入灭之后,很多懈怠的比丘,一下子就醒悟了。佛陀这样的金刚身,都入灭了,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死呢?我们也会死的。然后,有很多佛在世的时候没有精进的比丘,一下子就特别的精进,相当于掀起了一股成就潮。通过佛陀的入灭,也让很多修行者获得圣果,这也非常多。但是佛陀入灭的当时,也让很多人觉悟了。他的作用不仅仅是那一点点。
佛陀入灭之事本身,延续到现在仍然在发挥利益有情的作用。我们会想:我们现在在学佛陀,佛陀为了打破众生的常执,也入灭了……所以我们要精进修行。如果佛陀不入灭的话,很多这些就没办法安立,很多众生就会产生懈怠、耽著等等。而且,没有福报的众生会想:佛陀到底是什么样的呀?是不是一个什么妖怪呀?为什么一直不死呢?众生就是这样的。如果修行者、很厉害的高僧大德太早去世,他会说;如果他们很长寿,他也会说。但是佛陀因为观察到了入灭的利大于弊,于是就入灭。通过这样的方式,做一个最后的示现。
“此外,在印度圣地,曾经出世具足地道功德、众多神通、无碍神变、结集经教的五百阿罗汉”,在印度圣地,佛陀入灭之后,也出世过很多具有地道功德,也就是具有五道、十地等功德,具足很多神通、无碍神变的集结经教的五百阿罗汉。
佛陀入灭后的一段时间比较混乱。因为佛陀和大弟子都入灭了,没有人去系统性地集结教法、弘扬佛法,所以整个显现就比较混乱。那个时候,天人就在天空中,以各种各样的偈颂来讥讽世间的遗教弟子们,这其实也是一种督促。
后来,现存的高僧大德们觉得,有必要把佛陀讲的教言集结起来,所以就集结了五百阿罗汉,就是在现在印度的王舍城旁边的一个七叶窟。这个地方就是五百阿罗汉第一次集结之处。第一次集结也只是把佛陀讲过的经律论念一遍,那个时候还没有写成文字(第三次集结的时候才写成文字)。就请阿难尊者、优婆离尊者、迦叶尊者等等上法座把佛陀讲过的这些复述一次、念诵一遍。下面的阿罗汉来认可佛陀的确是这样讲的。认可之后就确定下来这个就是圣教。然后通过念诵和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播。以前老师带弟子就是让他背,没有书可看的。老师念弟子背,背完之后让弟子自己去观修。很长时间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传授。所以后面就是这样口耳相传,由于没有文字记载的缘故,慢慢就乱了。
出现混乱之后就出现了第二次结集,好像阿难尊者入灭也是和这个有关的。因为一个沙弥念诵的时候念错了,他纠正之后,第二天好像师父就说,阿难尊者老了记不清楚了,我的这个还是对的。阿难尊者听了之后,显现上生厌离心,就在恒河的中间入灭了。当年,集结经教的住世的五百阿罗汉,他们的智慧、神通、神变是首屈一指的。
还有“二胜六庄严”,大恩上师的讲记中讲的很清楚。二胜和六庄严的说法,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讲法。
一般而言,六庄严中的龙树菩萨和胜天菩萨,是中观方面的造论者和造论解释者。无著菩萨和世亲论师,是属于对法方面的,有些时候说是唯识方面的。然后是因明方面的陈那论师和法称论师。无著菩萨是开宗者,世亲论师造论解释、弘扬;陈那论师是因明的开宗派,法称论师开始弘扬。这六位圣者叫六庄严。
二胜就是戒律方面的功德光和释迦光,对弘扬戒律方面有非常大的贡献。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二胜是龙树菩萨和无著菩萨,功德光和释迦光列入六庄严之中。还有些地方称“二大稀有盛世”,是指月官论师和寂天菩萨。
总之,出现了很多这样殊胜的菩萨们。我们现在学的中论,以及现在我们学了很多的《四百论》,这些都和他们有关。还有《释量论》,以及学习的无著菩萨的很多殊胜的论典。
这些殊胜的菩萨对于大乘佛法的弘扬,的确是功德和证悟都很圆满,而且这些都是佛陀在经典中授记的。佛陀在《文殊根本续》中,对于龙树菩萨、世亲菩萨等,都有授记。《布顿佛教史》中也有佛陀授记的前辈大德出世情况的记载。包括龙树菩萨的传记、世亲论师的传记、胜天论师的传记等等,以及佛陀在《文殊根本续》中曾经授记的前辈们出世的情况。
八十大成就者主要是密宗的成就者。二胜六庄严,一般来说是以菩萨的身份出现在世间中的。但他们很多也是密法庄严的,比如龙树菩萨和无著菩萨也是修密宗本尊的。平常看来他们都是显宗的造论者、弘扬者,但其实他们也是依靠密宗修行成就的,这方面在传记中非常清楚。我们现在通过传记可以了知,很多时候八十大成就者显现上的行为非常下劣,或者外表很肮脏、很污秽,但其实内在是安住于密宗证悟境界的,这些传记也是非常的精彩。
“然而,如今已无一人在世,现在仅有记载他们出世情况的传记留在人间”,也就是说,集结经教的五百阿罗汉已经入灭了,二胜六庄严入灭了,八十大成就者也入灭了,没有一个人在世。现在仅有记载他们出世情况的传记留在人间,像八十大成就者的传记,还有二胜六庄严的传记等等。大恩上师翻译的《藏密佛教史》里面,也有佛陀出世以及这些集结和二胜六庄严,这些简单的传记。《布顿佛教史》中也有一些这样的传记。通过这些还留在人间的传记,我们就可以瞻仰,了知他们曾经出世,对佛法做了如此大的贡献,现在也已经入灭了。那么我们是凡夫俗子,肯定会死的。
在藏地雪域,邬金第二大佛陀广转成熟解脱法轮时,出世了君臣二十五大成就者、耶瓦八十大成就者等,
印度之后,接下来是藏地。在藏地雪域,当年赤松德赞国王祈请莲花生大士——邬金第二大佛陀,来到藏地加持并修建桑耶寺,给很多有缘的弟子广转法轮。这里说的是广转成熟解脱法轮。很多时候,成熟一词即指灌顶,因为要通过灌顶来让弟子的相续根基成熟。“解脱”就是解脱的窍诀,即密法。莲花生大士在藏地的时候,灌了很多殊胜的顶,也传了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大圆满等等很多殊胜的教法。
莲花生大士出世广转法轮之时,也出现了很多成就者,比较著名的是君臣二十五大成就者。有很多这样的图片,图中莲花生大士坐于中间,周围是二十五大弟子层层围绕等等。现在宁玛派中,很多持教的上师们,或为莲花生大士的转世,或为二十五大弟子的转世。
总之,当时是为了弘扬佛法,后来也是为了教法的弘扬,不断地化身在各个法脉中,教化弟子,这样的情况非常多。法王如意宝是二十五大弟子中的多杰登炯(降魔金刚)的转世,门措空行母是益西措嘉的转世。这些都是大家公认的。
然后还有耶瓦八十大成就者。在拉萨的附近有一个地方叫扎耶巴,有地方翻译成耶瓦。扎耶巴就是莲花生大士转法轮之地,那里也曾出现西藏的八十大成就者。那里面有很多山洞,很多道友朝拜过,就在离拉萨郊区不远的地方,是很多以前的大德修行成就的地方,涌现了八十大成就者。
之后又涌现了旧派的索宿努三师、新派的玛尔米塔三师等不可思议的智者及成就者。
后来又涌现了宁玛派的索宿努,他们在宁玛派中的证悟、智慧,都非常的超胜。就像这个宿儿,在大恩上师翻译的《藏密佛教史》中就说三个宿儿,大宿、小宿等等,他们在宁玛派证悟的功德非常圆满。
新派中就是玛尔米塔,此处新派是噶举派。玛尔巴、米拉日巴和塔布瓦尊者三师。三师有些地方解释为玛尔巴译师,米拉布衣师(米拉日巴中的日巴就是布衣的意思),还有冈波巴塔波医师(他是一位医生)。“玛尔米塔三师等不可思议的智者及成就者”,的确,我们看到这些智者的传记,玛尔巴尊者的传记,米拉日巴尊者的传记,冈波巴大师的功德传记,他们的智慧、证悟、悲心、事业,真的是不可思议,是无可争议的智者和成就者。
他们大多数都已经证得成就果位,可以自由自在地驾驭四大,示现有实变为无实、无实变为有实等离奇之神变,火不能焚、水不能溺、土不能压、不堕险地,完全远离了四大的损害。
不可思议的智者和成就者,他们大多数都已经证得成就果位(佛果),可以自在地驾驭地、水、火、风四大。像我们一般的众生,遇到地、水、火、风时就没法驾驭,会受到伤害,比如地震、水灾、火烧等等。但这些成就者们已经能够完全自在驾驭四大,四大不能伤害他们。
他们也可以示现有实变无实,无实变有实等等这些离奇的神变。一般而言,世间中的有实法,是属于质碍的。比如我们面前的桌子、墙壁、岩石,这些是有实的、有体积的,因此有质碍。放在这个地方其他东西不能放了,或者它放在这里你就不能走过去了,这叫有实。
为什么可以把有实变无实呢?因为有实法的本性,也不是实有的本性,只不过一般的凡夫众生相续中有实法的习气很重。众生认为有实法就是实实在在的,就是不能穿过去的东西,是能够阻碍的。众生的分别习气比较稳固,执著很重时便把这些东西执著为“就是不能穿过去”。
但其实,这些桌子、墙壁、岩石等等,它们的本性是无自性的,是空性的。圣者证悟了有实法是空性的时候,所谓的东西不能够穿越,他是质碍的本性,这个世俗中所谓的法相,在证悟的成就者面前其实并不成立,所以他就可以示现有实为无实。你说这个岩石是坚固的,他就能在这个岩石里面穿来穿去。岩石怎么能穿来穿去?墙壁怎么能穿来穿去?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他就可以把有实变为无实。
米拉日巴尊者和一个法相师辩论的时候就是这样的。他们辩论道:岩石是有实法,是质碍法,既然岩石是质碍法,那你怎么解释这个现象呢?于是米拉日巴尊者就从岩石里面穿来穿去。你认为岩石是有实法、质碍法,是实有的自性,但对证悟者来讲,它并不存在。
又比如说坚硬的岩石(很多地方的寺院和深山里面)上面就有成就者们的手印和脚印,有的时候也有用手指在石头上写心咒等等。如果说它真正有实的话,根本没办法做到这些,但是他已经证悟了有实法是空性的,他可以把有实变为无实。
所谓的有实变无实,只不过针对我们这些凡夫人所谓的变,在成就者面前这些东西都是不存在的。他没有有实和无实的概念,只不过是我们认为的有实他变为无实。以前是有质碍的,现在突然没有质碍了,不就是有实变无实了吗?所以,是在我们面前,我们认为是有实变无实,在他面前就是空性的,就是永远不变的本性。所以,他已经现证了自性并安住其中的时候,就可以有实变无实。众生大惊小怪,但是对于证悟者来说就很正常,因为它的本性本来就是虚幻的。所以,在月称菩萨的传记中也曾经也提到过,月称菩萨可以把手放在柱子中间划来划去,就好像在空中一样自由,柱子没办法阻止他的手,而且他可以在画出来的奶牛像上挤牛奶!这在很多时候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他们已经完完全全证悟了一切无实有的缘故,这一切都变得没有什么固定的东西了,真正来讲这一切皆有可能了。正因为一切都是因缘法,如果证悟了空性,就完全可以左右,可以改变这样的因缘,所以可以有实变为无实。
然后无实变为有实:米拉日巴尊者和这位法相师辩论的时候,问虚空是什么法相?法相师说:虚空是无碍法的法相。米拉日巴尊者就安住在某种禅定中,把法相师周围的虚空变成了有碍法(有实法),法相师没办法动弹了。像这样,他就把本来是无实、无碍的状态,通过他的证悟就会变为有实。这些方面在米拉日巴尊者的诗歌集中都有记载。
“火不能焚”,下面就讲这个。
例如,米拉日巴尊者在尼泊尔的尼祥嘎达雅山洞中禁语而住,当时来了许多猎人。他们问:“你是人还是鬼?”尊者一言不发,一直端坐着凝视虚空。
尊者修行的地方靠近尼泊尔的边境,有时在弟子这边修,有时在尼泊尔那边修。在尼泊尔的尼祥嘎达雅山洞中修禁语时,当时来了很多猎人,他们看到米拉日巴尊者,一直是这种形象(传记中说米拉日巴尊者饮食很差,有时找不到吃的,就吃荨麻,身上就长绿毛,所以一般不知道情况的人就会怀疑)。他们就问尊者:“你是人还是鬼?”尊者不说话,因为他正在禁语而住,正在修法,一直端坐着凝视虚空,安住他的心性。
于是乎这些猎人开始向尊者放射大量的毒箭,然而都没有能够射中,
这些猎人没有修过佛法,也不懂得尊重修行者,这是业障很深重的表现。看到尊者不理他,就一起向尊者射大量的毒箭,但就是没有射中。证悟的功德就是这样。
大恩上师在讲记中也提到,在《藏密佛教史》中也有一个罗婆师(氆氇士),他也是安住在他自己的境界中的时候,很多外面的损害也害不了他。当年在他住的地方也有好多的空行母(有外道的空行母,也有内道的空行母),当时他不知道,不注意的时候接受了一些外道空行母献的鲜花,他回去之后,内道空行母警告他说,你今天不应接受外道空行母的花,如果你接受了,那你生命会有危险,你会跟着她们走。回去之后他就回到自己的禅房打坐,到了晚上,外道空行母在虚空中降下很多大的岩石要把他砸死。他自己就安住在生起次第的境界中,观想着护轮,因为他观想的成就很圆满,他的修法也很高,观护轮时那些岩石就砸在护轮上面弹飞了,一点踪迹都找不到,根本没有办法伤害他。他当时就想,生起次第的力量就这么大,那我安住在圆满次第上力量可能会更大。于是他就开始安住在一切法界圆满的次第中。在石头降下的时候,因为他安住在圆满次第中的缘故,石头就全部停在虚空中,没办法降下来。据说现在有的石头还停留在半空中,也有这样的说法。
所以,有这样一种证悟,当他安住在境界中的时候,这些外在的东西没办法对他们作伤害。初地菩萨入定的时候,能不能伤害他们呢?他们如果能安住在那么甚深的根本慧定中,那么外在的东西是没办法对他们做伤害的。
米拉日巴尊者也是一样的。这些人对他射大量的毒箭,因为他安住在自己的境界中的缘故,没法射中。就像释迦牟尼佛当时在金刚座下示现成佛的时候,这么多的魔军,无量的毒箭射向佛陀,佛陀安住在四无量心中,所有的箭都变成了鲜花,纷纷地飘落。
接着他们又将尊者拖到水中、丢下深渊,可是尊者却纵身向上依然返回到原地安坐。
他们看射箭射不到了,把尊者丢到水中,之后尊者又返回原地;把尊者丢到山崖中,尊者又返回到原地。
最后猎人们在尊者的身上堆积木柴点火,火却怎样也烧不起来。
最后他们想点火把尊者烧死,但是火怎么样都烧不起来。所以说,如果这些尊者、证悟者们要显示证悟功德的话,没有一个有情能够奈何得了他们。
证悟者的功德和力量是不可思议的。有的时候,上师们会组织一些护寺主。以前法王如意宝在世的时候,有藏地的或汉地的护寺主。真正的护寺主,主要是圆满我们自己的资粮。因为我们觉得晚上值夜班是在保护上师们的安全。其实,证悟者、大成就者,他们自身的证悟都已经不得了了,自己保护不了自己的情况是没有的。还有很多护法神也是,影子一像跟着的。我们在外面象征性的拿着棍子走一走,看一下,墙壁上趴着人吗?那地方有没有什么啊?这样做的话可能会圆满一些资粮,遣除一些障碍。那是不是法王或者上师真正地需要我们去保护呢?肯定不是这个意思。所以通过传记我们就知道这些真实的证悟者,一旦内证的功德现前了,这种功德不得了。如果我们通过修法,现证了这种功德也是一样的道理。所以米拉日巴尊者也就示现了这样一种圆满殊胜的功德。
尽管曾经出世这样的大成就者委实不乏其数,但最终他们都显示了无常的本性,现在仅有传记留存而已。
前面讲了这些佛陀的丰功伟绩和殊胜的证悟。但我们这里讲的主要是修无常。尽管曾经出现了这么多的成就者,咱们这一篇所讲的很少,如果翻看《藏密佛教史》、《宁玛派的源流》,还有《青史》、《红史》等很多历史,汉地的《传灯录》等很多高僧传,会发现记载了很多成就者,没记载的成就者更加多的不可思议。
这么多的成就者都出世了,但最终还是显示了无常的本性,现在仅有传记流传而已。他们无一例外都示现了无常的本性。大恩上师在讲记中也讲了很多汉地的高僧大德们的事迹,他们示现无常的经过等等。都对我们有某种启发,这么多的成就其实是生死自在的。
但是一方面来讲,成就者要以上师的身份留存在世间,这一定是有其必要性的。上师有所化的弟子,而且弟子也能够听他的调化,那么上师留在世间中的因缘也就聚合了。如果所要度化的弟子已经圆满了,或者说虽然不圆满但是弟子不配合上师的调化,上师就会显现生病或者圆寂。
因此从这方面来讲他们的内心是完全自在的。大成就者必定是为了利益众生而在我们面前示现了一个化身,观待我们的因素是很明显的。因为我们自己的分别念很强大,有生老病死等等,所以在我们面前示现的善知识也会遵循这个规律。大成就者虽然生死自在,但是他在这一期度化众生,一定是和他有缘的弟子根基成熟了,因此他就显现成他们的上师。这些人听到他的名号之后自然生起信心,在他跟前学习佛法。等到事业圆满他会开始入灭,在其他地方再示现一个化身,继续利益众生。
所以不管怎么样,成就者们都会示现无常的本性。前面讲佛陀示现无常有其必要性,是为了让懈怠懒惰的人精进起来。这些高僧大德们也是有这样的必要性,这是为了让后面的人都知道,虽然是证悟的人,但是也要进入无常的本性。所以现在仅有传记留下来,而有些大德根本就没有传记留下来。
我们这些人以往昔恶业为因,被恶缘之风所吹,由恶劣习气相连,心相续依靠四大假合的不净肉身,无法确定这一虚假的身体于何时何地毁灭,因此从现在起三门应当策励行善修福。一边这样观想一边修行。
我们要这样想,因为前面观察到了思维殊胜正士的情况,然后把这种情况和自己的情况连接起来进行观修。我们这些人也没有证悟,不像这些成就者一样,他们的烦恼障、所知障、种子、习气等等这些都已经消尽了,在世间中纯粹游戏人间度化众生而已。而我们是以以前的恶业为因,被恶缘的风所吹,由恶劣的习气相连,这些都属于不好的轮回的习气。
“心相续依靠四大假合的不净肉身”现在我们的心识,是依靠四大假合这个不净的肉身。一方面是假合的就没办法恒常,因为是因缘法;另一方面是不净的,因为我们的业不是清净的业,所以说我们的身体也不会显现清净的身体。虽然天天打扮,穿好看的衣服,给人们一种干净的假象,但你真正走进去分析,从表皮到里面没有一个是干净的,非常的肮脏的自性。
“无法确定这个虚假的身体于何时何地毁灭”,死是一定要死的,高僧大德、殊胜善知识也要无常,那么死是已确定的。但是到底什么时候我们这个身体会毁灭呢?我们不像圣者那样,圣者是观待众生的必要性,他们实际上是有自由自在的本性。
但我们就没办法自主,虽然每个众生都想长命百岁、永远年轻。萨迦班智达也讲了,众生想长寿又想年轻这就是一种矛盾。你要想年轻就没办法长寿,长寿的意思就是要七八十岁,九十岁,一百岁。一方面想长寿,一方面也不想衰老,这个是不可能的。如果想年轻就长寿不了,想长寿就肯定没办法年轻。我们现在的身体也是这样的,虽然每个众生都想长命百岁永远年轻,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前面讲了因、缘、还有这些业联系的都是不清净的,我们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我们这个身体一定要死,而且什么时候死没办法确定。
既然没办法确定,“从现在开始,身、语、意三门就应当策励行善修福”,认认真真地把用我们的身体、语言和心安住在善法上面。我们的身体可以经常去听法、顶礼、转绕,还有做放生等等福德;语言就是去念咒、念佛、念经,或者给别人讲有意义的教言;然后意——心安住在慈悲心、出离心、空性等等这样的心中。
“一边这样观想一边修行”,一边按照前面的引导去观想:圣者也会入灭,那么我也一定会死亡,他们的死亡和我的死亡不一样。他们的死亡就是属于功德圆满之后换一个环境,换一个身体而已,很自在。而我死了之后很有可能依靠以前的恶业堕恶趣了,根本没有任何可以选择的余地。如果想让自己可以选择,就要修成像他们那样,虽然示现无常,但是内心是自在的;或者我修到有一种把握,可以让自己自主,可以死了之后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或者下一世一定可以继续转个人身修持殊胜教法。要得到这种把握也来自于修行,如果不修行这种把握是没办法得到的。所以我们一边这样观想,一边这样去修行,这是很重要的。今天的课就讲到这个地方。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备注: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听闻辅导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