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宗萨钦哲教言 >> 这个生命的背后是否另有一些东西呢? 返回

这个生命的背后是否另有一些东西呢?

宗萨钦哲教言 2023-11-22

有个问题,无论有意、无意,已经被问过很多次了,那就是“这个生命是什么”?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以便谋生。但谋什么“生”呢?到底是为工作而生活、还是为生活而工作?

这个生命的背后是否另有一些东西呢?这个生命到底是如何开始的?有些聪明的人曾想过这个问题,很多人则试着去解答。不只是佛教,许多其他的宗教亦然。

比如基督教或印度教,他们也尝试回答这样的问题。他们认为,这些全是上帝的创造,我们的目的就是来侍奉上帝。

如果你违背上帝的意旨,你就是罪人;如果上帝高兴,你就被允许进入天堂。但你还是不能成为上帝,你仍然比上帝还低层。

最有意思的是,他们认为一切都是上帝的创造,很多人都相信这样的理论,一切都是上帝的创造,生命是上帝的创造,但佛教徒并不相信这一点。

比如,在印度,佛教有四种不同教派,“说一切有部”、“经量部”两者属于小乘,另外还有“唯识”和“中观”理论。

我们应该是属于中观派,但事实上我们连第一个“说一切有部”都不了解,而它其实应该属于佛教最基本层次的理论。事实上,研究“说一切有部”十分有趣。

近来在西方,比如芝加哥大学、波士顿大学,他们现在对最基层的教派非常有兴趣,因为“说一切有部”这种最基层的教派是非常科学的,他们甚至还跟印度教有许多辩论。

他们说他们不相信上帝创造了这所有的一切,谁是上帝呢?你说的“上帝”是什么意思?要成为上帝,至少要有三种特质。

他必须要有无所不知的智慧,如果他没有这个的话,他就跟我们一样了;他必须要对众生有平等的慈悲,不管是敌是友,都要有同样的慈悲;他必须要有帮助别人的能力。

拥有这三种特质,才能被称为上帝。“说一切有部”说,如果上帝创造了我们,难道他不晓得我们在痛苦吗?他若有智慧,就应该知道。


好吧,如果他知道,难道他对我们没有慈悲吗?他有能力呀,他若有创造我们的能力,如果如同印度教和基督教所说的,上帝真有这种创造我们的能力。

我相信他应该有能力让我们停止痛苦、把我们带上天堂,那为什么他不这么做呢?难道他喜欢看到我们在这里痛苦?像这一类的辩论有许多许多。

佛教徒并不相信上帝的存在,所以我们会这么问道:我们不相信有上帝,但是谁创造所有这些生命呢?谁创造这些山川、河流、种种?对此他们有两个答案。

他们说创造者有两个,一个创造者是个很小很小的原子,由它而创造出各种物体的形状、颜色等。各位看,这是非常科学的讲法。

这种原子是这么的小,无法再被碎裂;而在某些特定因缘之下,几个原子聚集起来,成为一个大东西,这是客观的创造者。

科学家相信这一点,他们也相信,我们的心也是从非常非常小而无限的心所创造,他们相信这样的理论。

今天是以概论来谈佛教,所以就不多说“经量部”这个派别,因为他们讲的与“说一切有部”讲的几乎完全一样。

接着是“唯识宗”,他们认为这两个基层教派讲得不够好。他们觉得,不相信上帝是创造者,这一点做得不错,但这两派也犯了一个错误。

我们根本不相信有个最小的原子,那是你们的幻想,因为形状大小之分是个幻想。当有这个东西和那个东西时,自然有一个较大、另一个较小。

可是当有个更小的东西时,原本较小的就变成较大的了。因此大小并非绝对,而是随着情况而改变。所以我们并不相信有最小的原子,但我们相信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从心所造。

这是个很高等的哲学,“唯识”是佛教最伟大的派别之一。如果我们知道这些,就开始能了解一些佛法。接着我们问道,为什么一切由心造?他们有一个答案。


他们说,任何一个物体、任何一种现象,都可分为二种来说,一者客体、一者主体,一切客体和主体都是同时出现,所以一切由心造。

这点很难理解,我做个比喻来说明。各位有些人以前没看过我,有些人甚至十年前也没听过我的名字。我这个人、我的逻辑、我的哲学,那时并不存在你的世界。

直到你看到这个人、听到这个人,此时这个人的外表和声音才存在于你心中。不过这时,你会想,他应该二十年前就已经存在了,因为你把现在投射到以前,你可以想像二十年前,他一定还是个婴儿。

你也可以将现在投射到未来,他就成了老人。另一个例子是,比如说他吧,对他的父亲来说,他是个可爱的小儿子;对他的太太来说,他是个唠叨的丈夫。

对他的女朋友来说,他是个帅哥;对他的儿子来说,他是个亲爱的爸爸;对他女儿来说,他是个严格的父亲。

因此你就能够了解,一个人──爸爸、儿子、丈夫,通通都是。一个人怎么会是这样呢?然而,因为别人的不同投射而美妙地产生了这些变化,由此来看,一切由心造。

还有一个例子,比如说他吧,一定会有些人喜欢他,对喜欢他的人来说,他漂亮、真是个好人。

对那些不喜欢他的人来说,不管他做什么事,他的外表、发型、走路的样子,都使这些不喜欢他的人生气,即使他都不动也一样。

这就表示,世界上的美丑、好坏,都是我们的心所造。大小、形状、颜色、一切都是。因此“唯识宗”相信,一切由心造,心是唯一真正而究竟存在的东西。

最后我们要谈的是中观派,中观派认为,甚至连心都不存在。一切都是空性。究竟上,一切都是空。然而相对上,一切都能呈现,但并非它以某一种方式呈现,就表示它以那种方式存在。

比如说一杯水,对我们来说它是一杯水,对吧?如果你放一条小鱼在里面。然后问它,“这是什么?”你认为呢?


我不认为它会说这是水,这必然是它们的家,在里面可以游泳、睡觉等,所以它们必定有不同的想法。

我们人类认为这是水,但对鱼来说这应是它的家,因此哪一个才真正存在,家还是水?哪一个?人类是很自私的,我们向来都说我们是对的。所以依我们来看,水一定是对的,鱼想的才是错的。

这是我们的想法,但这正是我们所错之处。我们没有理由、甚至没有证据可以证明,这水并非鱼的家,我们不能证明水就是水,我们只是相信这样,对吧?

如果真有一场人与鱼的争论,一方说这是它的家,一方说这是水,这可很难断定。你要用投票的方式吗?那么我们一定会输,因为鱼比人还多。

所以最好的是说,在实相上,杯中的东西既非水也不是家。那是什么?空就是一物也没有。里面什么都没有。但在相对上,它可以是任何东西。

因为它可以是任何东西,因此金刚乘能把水当成灌顶的所依物,把水当作甘露。所以对金刚乘的人来说这是甘露,对鱼来说这是家,因此是这个心在断定。

现在我们来讲一些灌顶的事情,一般来说,灌顶几乎就像是加持,但若以我们刚刚所说的这些逻辑来谈,灌顶便有奇妙的作用,它超越加持,它是一种引介。

如果你不认识某个人,你的朋友介绍你们认识,因此你就多了一个认识。就像这样,你不太了解许多事,比如说你并不了解水,因为你被自己定义的水所困住。

水可以是很灵活的,因此为了要将水的灵活性引介给你,金刚乘把水当作一种所依物。因此这传达给你什么?它将生命经验的真实自性引介给你。

它告诉了你什么?从无始劫以来,我们即有无明,从无明而有五种不同的情绪,贪嗔痴慢疑。当这五种情绪增长、成熟时,它就成了五蕴。

接着我们便有贪欲,对自身非常执着,我们认为自己的身体是如此珍贵。我们不仅对自己的身体执着,有时对别人的身体也执着,即使它充斥着粪便与血脓。


如果我们把身体解剖开来,其实是没什么东西可执着。我们执着身体的哪一部份呢?这个身体其实本来就不漂亮,如果你都不管它,它会变脏、变臭、变得恶心。

然而我们真的有很多执着,我们变成身体的奴隶。当它冷了,我们会找东西来盖;当它饿了,我们会去吃点东西;如果有人敲你一下,你就生气。

特别是,如果有人敲你,你就期待那个敲你的人要说抱歉,如果他没说,你就会很生气。

如果那个人向你道歉,即使他把你打得很重,就这么几个字的抱歉,便把你刚才所有的痛苦都带走了,我们的心就像小婴孩的心一样。也许事实是,你以为某人敲你,对吧?而你期待那个人要说抱歉。

但也许他不知道他打到你,也许他说了抱歉可是你没听到,也许他认为是你该说抱歉。所有这些情况、状况使得生活变得非常非常复杂,这一切都因为我们有执着。

再举个例子,如果你的头撞到墙,你通常会怪罪哪一方呢?我们通常会责备这个墙怎么这么硬、怎么不会动,我们从来不责备自己,也不会骂自己的头怎么这么软。

头撞到墙的这个痛,如果没有这个头,就不会撞到墙,也就不会痛了,所以你要负部份的责任,因为你有这个头。

而我们从来不这么想,我们都是责备别的东西,然后感到生气。对墙来说这不会怎样,但如果是对众生,情况就比较困难了。

我们刚刚提到五蕴,以上所说为色身,讲这些会令人想睡觉,所以我不打算通通讲。五蕴的其中之一为识蕴,识蕴也很无明,所以我们必须要清净它,我们必须要清洗它,就像洗衣服一样。

但是当你要洗衣服时,你洗的是什么?不是洗这些衣服,而是洗脏东西。衣服怎么可能被洗呢?你只是洗掉脏东西而已,你不想要这些暂时的脏东西。

就像这样,你净化识蕴,而不是清洗识蕴,你把这些识蕴的脏东西洗掉。以喜金刚的传统来说,识蕴的脏东西就是愤怒,愤怒必须要被洗掉。


要用哪种肥皂和水呢?阿毗佛,不过此时你是无明的众生,你不能说:“喂,阿毗佛,你来帮我清洗我的愤怒吧!”

既然一切都是心,你便创造一个阿毗佛的模样,蓝色、具足一切佛的功德。除此之外,你也把它转化成一个宝瓶,有一些水,因为你认为水能清洗东西。

所以金刚乘是用这个方法,接着你喝下去,它会洗掉这些脏东西,这会变成什么呢?当你洗衣服的时候,你把脏东西洗掉;脏东西被洗掉以后,这衣服变干净了吗?是这样吗?不,衣服从不会变干净。

因为,我说过,衣服从未脏过,脏东西不是衣服,脏东西是脏东西,衣服是衣服,脏东西和衣服是分开来的。

正因为脏东西和衣服是分开来的,所以才有可能把脏东西洗掉;如果脏东西是衣服,就不可能洗掉它。

由于衣服从来没有脏过,衣服怎么可能变干净呢?因此最后,你领悟到衣服就是衣服,领悟到识蕴就是阿毗佛,这个佛的能量就是镜子一般的智慧。

五蕴、五方佛、五种智慧、五种情绪,五种法饰、比如莲花,五色,所有这些五个、五个凑在一起,你就了解什么是灌顶。不要认为这些东西是在外面,这些都在你里面,这是有关灌顶的简介。

接着简单说到禅定。禅定是“觉”的连续,禅定并不表示要像我们所做的那样,打直、盘腿、闭眼好几个钟头。你必须要专注,这是你首先该要有的。

如果没有专注,什么都做不成,现在,你们有些人似乎很专注听讲,所以你以为你的心并不散乱。一般来说我们的心十分松懈,但当我们开始要禅定时,我们有越来越多的干扰。

比如说,现在大家都专注于我,不要散漫,就这么几秒钟。你开始散漫,你开始更清晰地听到噪音,为什么?这并非刚出现的念头,我们以为静坐时才开始出现妄念。

事实并非如此,你只是这才知道有妄念而已。因此我向来都跟学生说:“你所认知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我们有个散漫的心。”



公众号推荐

公众号名称:宗萨钦哲教言

公众号域名:zongsaqinzhe

更多佛学添加个人微信:CRNMSS

(欢迎点击上方名片关注)



愿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修行中的感受

还有佛教的教言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