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次第花开 >> 《国企》人文读书:慈悲心是从内心温柔中生起 返回

《国企》人文读书:慈悲心是从内心温柔中生起

希阿荣博堪布 次第花开 2019-05-28

《国企》2019年3月 · NO.07 · 总第249期



迎面走来的人,男女老少,喜欢的、讨厌的,他们都和我们一样渴望幸福安乐,只是追求幸福的手段或许很笨拙,这样地想,我们会很自然地生起同情、宽容之心。




文 / 希阿荣博堪布




冷漠往往不是因为缺乏爱的能力,而是因为不相信自己敞开心胸的能力。培养慈心也可以看作是培养爱的能力,学习以真诚和善意去对待众生、与外界相处。


倾尽全力去追求的名利对生命来说,其实没有太大意义。与之相比,内心的平和富足、亲情友情、慈善助人等对自己更有帮助,更容易产生幸福感。


或许我们遇到的大多数人不求出离轮回,只求眼前离苦得乐,但我们还是应该尽己所能地提供帮助,让贫穷的免于匮乏,让生病的得到照料,让孤独的得到关爱,让被蔑视的得到尊重,让受冤的感到被理解,这是菩提心的一部分。

 

当人们遭受痛苦尤其是受到伤害时,心量会变得狭小,最好整个人都缩进一个桃核里,以为有坚硬的外壳保护会安全些,而实际上这只会使内心更加压抑和僵硬。



善良的人都心软,心太软则容易受伤害。的确,没人愿意受苦、受伤害,但放眼看看周围,我们会发现就算用铁石心肠把自己武装保护起来,也照样免不了痛苦的侵袭,所以,佛教的修行者选择开放,把一颗柔软的心完全向外界开放。


在经历痛苦时,努力保持住觉察,看到情绪的变化,看到自己的反应,看到脆弱、怨恨和惊慌,同时尽量把心敞开,让自己暴露在痛苦中,让强烈的感受去瓦解心里根深蒂固的观念和习惯。这时,我们的本心,或者它折射出来的慈悲心、出离心、世俗菩提心才会有机会显现。



痛苦让我们放下骄傲,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并透过自己的感受,体念到他人的恐惧、伤痛和烦忧。


不要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去可怜那些境况不佳的人,那样我们非但不能经验、分担他们的痛苦,反而会给他们造成新的伤害。被人怜悯的滋味不好受,人在困境中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平等的沟通。


谦卑到任人践踏也是不可取的。把自己放得太高或太低都无法实现顺利的沟通。慈悲是真心希望所有众生都得到安乐、远离痛苦,有时一味退让只会助长他人的侵略性和执着,却不能使他们快乐或免于痛苦。

 


看到苦难的景象,不要马上把头扭开,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内,去体验其中的痛苦,并尽己所能地伸出援手。流浪的动物、街边的乞丐、受灾的人群,都可以成为修悲心的对境。


心生同情时,不要让这一念同情匆匆滑过,而是留住它、延长它,并试着把浅层的同情转化成深刻的悲心,让这一点悲心逐渐延伸、扩展到更多人、更多众生,最后对一切众生都生起真诚平等的悲心。


《国企》2019年3月 · NO.07 · 总第249期




希阿荣博堪布

1963年出生,幼年即随家乡寺院的高僧大德修学佛法,16岁开始系统完整的闻思修,21岁进入喇荣五明佛学院,依止藏地佛法再弘期宁玛派最伟大的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继续修学,24岁获堪布学位,开始在学院传讲诸多显密法要。著有《次第花开》《寂静之道》《生命这出戏》《透过佛法看世界》《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等畅销书。





点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