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求学足迹 >> 大圆满心性休息71 | 法宝分为教法与正法,教法又分因法与果法 返回

大圆满心性休息71 | 法宝分为教法与正法,教法又分因法与果法

求学之足迹 求学足迹 2021-05-08


传讲时间:2015. 7 .21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祈祷遍知无垢光尊者:
刚热托噶仁钦年布格    托嘎雪山宝藏颈
云丹根作嘎威杰察德    圆诸功德喜乐园
多尼酿波威比纳玖瓦    二义精藏瑜伽士
龙钦饶将桑波所瓦得    祈祷龙钦绕绛贤
祈祷全知麦彭仁波切:
玛威桑给钦热酿拉夏    心显文殊师利智
根德桑布门蓝纳巴央    勤学普贤行愿义
这吉嘉威春蕾怎匝巴    持佛佛子事业者
将央拉弥雅拉所瓦得    祈祷文殊上师足
上师瑜伽速赐加持: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    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    文殊加持入心者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    证悟意传求加持
劝众听法偈:
拉耶嘎当勒当诺因嘎    天龙夜叉鸠槃荼
哲温达当摩耶嘎南当    乃至人与非人等
卓瓦根杰扎南杰赞巴    所有一切众生语
檀嘉嘎德达给丘丹多    悉以诸音而说法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今天我们讲的是皈依三宝,前面讲了因皈依和果皈依之间的差别,今天特别宣说因皈依境。

丁二(别说因皈依境)分三:一、总说三宝;二、别说法宝;三、别说僧宝。

戊一、总说三宝:





有缘三宝因皈依,佛为化身相好饰,

一切佛法分二种,其中无垢之教法,
种种经续乘之义,显现经典文字相。





我们在座的人,除了极个别的以外都是皈依三宝的。大家都会说:“我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但是,到底佛是什么样的、法是什么样的、僧是什么样的?这一点可能有些人比较清楚,有些人不一定清楚。所以趁这个机会,大家至少也是懂得了:“噢,原来我皈依的是这些,而不是其他非常神圣的东西。”

有缘三宝因皈依,因皈依的时候,对境是存在的,有缘的三宝即是因皈依的对境。

那么,因皈依当中有哪三种皈依境呢?

佛为化身相好饰,首先是皈依佛。一般来讲,佛是像释迦牟尼佛、药师佛、毗卢遮那佛等那样,显现三十二相、八十随好的非常圆满、庄严的身相。佛在我们所化众生面前显现的就是化身佛,即具有相好的佛。

一切佛法分二种,一切佛法分为两种:一种是教法,一种是证法。

关于教法和证法,世亲论师也说过:“佛之妙法有二种,教法证法之体性,持教法者唯讲经,持证法者唯修行。”佛法可以分两种,一种是教法,要通过讲经说法来了知。我们要受持教法,就要听经、闻法;要弘扬教法,就要给别人讲述佛教的道理,这个很重要。

我那天也讲了,我们学院当中出来的一些法师,包括尼众当中也有一些法师……今天有一个在学院待过很长时间的尼众,说是在外面讲经说法,我忘了问有多少眷属,可能不是很多,但是不管有多少,至少为他们介绍三宝、业因果应该是可以的。

现在有些出家人,经常有很多居士跟着,居士跟着也是可以的,给你带包也好、拿手杖也好——有些拿着大包、小包,有些拿着你的鞋,有些扶着你,怎么样都可以的。但最重要的是,你对你的随顺者、跟随者、粉丝应该有教法的传递,这个很重要。

否则,你让这些徒弟天天给你带东西、做饭,就有点对不起他们了。虽然你穿了僧衣,但是你如果没有给他们讲一些佛教的道理,他们连基本的皈依三宝也不懂、发菩提心也不懂,那不合理的。

当然有些人可能害怕自己没有资格传法,但实际上,你只要是真心真意的,不是为了钱财和名声,就是以很真诚的心态为他们教授的话,不会有很大的过失。

所以,受持教法和证法,实际上应该这样来理解。

其中无垢之教法,种种经续乘之义,显现经典文字相。其中无垢的教法是什么呢?教法包括各种各样的经典,下面也会讲的,有显宗里面大乘小乘的经典,还有密宗的续部,这些意义显现为经典文字的相。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文字相都是教法,汉文、藏文、英文、蒙古文、韩文、日文,不管是什么文字相,经典和续部里面的意义都可以通过它显现,这个是真正的教法。

我们先了解总法——总的皈依三宝的时候,首先把佛当作所依。《大乘义章》里面也说过:“依佛为师,故曰归佛。凭法为药,故称归法。依僧为友,故名归僧。”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三者,把佛当作你的依靠,法当作你的妙药,僧众当作你的伴侣,也就是说在菩提道当中,僧众是不可缺少的。

我希望佛教徒应该懂得什么是三宝,一定要原原本本地按照经典和论典所讲的那样去解释三宝。现在有些人连三宝的概念也是乱解释、胡说八道,有时候根本没有解释其中的意义,自己在凭想象去说,对它的教义根本不懂。

那什么是佛宝呢?佛宝就是相好庄严的佛陀。他显现成什么呢?就是现在的一些佛像,即使是木头做的。就像《亲友书》开头所说:是智者的话,即使木头做的佛像也会顶礼的。这里面有甚深的意义。


拓展内容

《亲友书》:“佛像纵然以木雕,无论如何智者供,如是我诗虽拙劣,依妙法说勿轻蔑。”


因此我们要知道什么是佛宝、法宝和僧宝,这个很重要的。以上是总说三宝,下面是别说法宝。

戊二(别说法宝)分二:一、教法;二、证法。

己一(教法)分二:一、因法;二、果法。

“皈依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藏文中说:“喇嘛拉嘉森且奥,桑杰拉嘉森且奥,却拉嘉森且奥,根登拉嘉森且奥。”这个我们都会念。那“皈依师”到底是什么意思?“桑杰拉嘉森且奥”中的“桑杰”,即“皈依佛”中的“佛”,指的是什么?“却拉嘉森且奥”,“皈依法”中的“法”到底是什么呢?在这里已经讲了,法指的是教法和证法。下面会讲,教法有因法和果法,这些概念作为佛教徒一定要明白,这次讲得很系统的。

庚一、因法:

皈依法当中,法有教法和证法,教法有因法和果法两种,科判和颂词一定要对应好。首先是讲因法。





彼即经典十二部,契经应颂记讽诵,

自说因缘喻本事,本生方广希论议。





彼即经典十二部,皈依法的时候,我们经常讲,法是三藏十二部经。

其实现在有些学显宗的佛教徒,只懂得皈依教法里面的因法,而对果法——密宗的部分不懂。所以,只学显宗、不学密宗的话,其实皈依三宝当中的皈依法宝就不是很齐全的。

你们学过理论的人应该是非常清楚的,这里讲到的显宗十二部经,并不是指《华严经》《楞严经》《涅槃经》等十二部经典。而是说,佛陀在宣说佛经真理的时候使用了不同的方式,当然本来是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或形式,但总的来讲有十二种。就像藏文化当中的诗学,要么是长行文、要么是颂文,要么是长行文和颂词结合在一起,这叫做诗学的三种文采形式。同样的道理,十二部经典是说有十二种不同的描述方式。什么样的描述方式呢?这里根据《月灯经》来讲述。

拓展内容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月灯经》中云:“契经、应颂、记别、讽诵、自说、因缘、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法、论议称为经部。”


契经,首先是契经,契经一般是长行文、散文形式的。

比如说,有些经典里面基本上没有颂词,全是长行文的形式。像《大般涅槃经》《毗奈耶经》等很多经典,除了极少数的颂文以外,全是长行的散文,这叫做契经。

应颂,应颂基本上都是又有长行文、又有颂文。

佛陀先讲一部分长行文,就像《普贤行愿品》,前面有一部分长行文,后面有一些颂词;《普门品》后面也以一些颂词来介绍。这叫做应颂。
,然后是记别。佛陀在有些经典中,已经对大乘、小乘的圣者将来出现于世、转falun等进行了授记。

比如说《文殊根本续》里面,专门授记了很多印度和藏地的大德来到这个世界,包括龙猛菩萨、静命菩萨、寂天菩萨、月称菩萨、无著菩萨等。有些小乘经典当中也讲,在某个时代当中出现什么样的佛。这些关于授记方面的经典叫做授记经,也就是记别。

讽诵整个经文全都是颂词,没有长行文。

像《法句经》等个别经文,全是以颂文方式来宣说,没有别的方式。

自说佛陀根据因缘的成熟,自己宣说佛经——前面没有什么因缘,也没有什么祈请者,佛陀直接讲。

像《阿弥陀经》等有些经典,就是佛陀直接宣说的。

因缘还有一些叫做因缘。佛经的前面有不同因缘的描述,说明了为什么要讲这部佛经。

像《观经》的前面就讲了一些因缘,即频婆娑罗王的整个经历,通过这个因缘,后来这部经典出现于世。

”,这些经典里面讲了很多譬喻。像《杂譬喻经》,就是用很多比喻来说明一些事实。

本事是宣讲佛陀弟子的一些经历、教言等,这些都讲得比较清楚的。比如说,《法华经》中的《药王品》,就讲述了药王菩萨的一些功德。

本生还有本生经,就像《白莲花论》里面的公案一样,实际上是佛陀自己描述“我在某个时代当中变成了什么样的众生,那个时候我为众生布施头目脑髓”等,讲述了这些经历。

方广宣讲大乘佛教非常甚深、极其广大的一些道理。大乘的很多经典叫做“方广什么”,如《方广大庄严经》。

还有希法。佛陀在宣说佛经的时候,有时出现大地震动;有时佛陀的眉间放出光芒,遍于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再收回于自己的白毫处,等等。

论议最后一个叫做论议,即通过问答、论证的方式宣说甚深的道理。就像《四谛经》中,有些甚深的道理,是佛陀和弟子以问答的方式或者是进一步宣说的方式来阐明的。

所以,我们以上所讲到的这些经典,实际上就是佛陀以不同形式来宣讲佛法。凡是以十二种形式为主而成文的经典,我们都应该皈依,因为这里讲皈依的对境是三藏十二部经。

当别人问“十二部经是什么”的时候,大家不要说:“噢,十二部经就是《华严经》《涅槃经》《金刚经》……”就像把噶玛巴红帽和黑帽算在十八种地狱里面一样,这样也很不好的。

前一段时间有一个人,别人问他:“三宝是什么?”他说:“是红宝石、蓝宝石……”那还不如说七宝好一点,《阿弥陀经》里面不是讲七宝吗?

以上是因法,下面讲果法。

庚二、果法:

刚才讲了,教法当中一种是因法,一种是果法。因法就是十二部所摄的所有经典。虽然只说了十二部经,没有直接说论,但是间接来讲,论典实际上也不离开这十二种形式,所以间接也说明了论典的形式。





一切续部分六种,事行瑜伽苦行续,

智慧方便及无二,父续母续无二续,
即是内密大瑜伽,彼字书籍等果法。





一切续部分六种,这里主要讲的是密法,果法实际上是密法。果法的一切续部归纳起来有六种,包括外续和内续。

事行瑜伽苦行续,外续有事续、行续、瑜伽续三种,这叫做苦行续。因为它是通过苦行——清洁、沐浴等来修行,非常着重身体的清洁和外在的形式,所以叫做苦行续。

智慧方便及无二,父续母续无二续,即是内密大瑜伽,内续有父续、母续、无二续这三种。按照格鲁派的一些讲法,有《密集金刚》《时轮金刚》《喜金刚》等,是这样来分的。按照宁玛巴的分法,密法分为玛哈约嘎、阿努约嘎、阿底约嘎这三种。玛哈约嘎以方便为主,阿努约嘎以智慧为主,阿底约嘎以无二为主。这个道理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后面的第九品、第十品当中也会涉及到。

“方便”“智慧”“无二”,分别为父续、母续和无二续,这是内续部的分类,这三种续叫做内密瑜伽,刚才前面讲的叫做外密瑜伽。内密瑜伽不需要特别大的苦行,通过内在智慧和方便的观修就能获得成就。

现在所谓的“藏密”,大多数讲的都是内密当中的一些修行方法;唐密是外密,即事续和行续里面的一些密法。

彼字书籍等果法。所有外密和内密的内容也叫做六大续,六大续的内容显现为文字相和书籍相。

比如说藏传佛教当中的论典《七宝藏》,续部里面有十七大续部或者是宁玛大续,《大藏经》当中也有很多很多的续部,包括汉地的密藏里面也有特别多的续部。有些汉地的续部没有直接称为“续”,像《苏悉地经》等都称为“经”,但实际上也可以属于续部的。这些叫做果法。

以前有些学汉传佛教、不懂藏传佛教的人说:“啊,密法是非法,不要学密法、不要学密法!”这是直接排斥果法。排斥果法的话,实际上他自己确实非常危险的,是谤法罪,大家都知道。

所以我们应该先精通理论,这非常重要。否则,有些佛教徒可能认为“我只学显宗的经典就可以了”,这样有可能成为井中之蛙,非常可笑的——你只是学过显宗,从此以后再也没有看到其他法的话,到最后可能确实容易诽谤一些教法。

因此,我们这次懂得了这个法之后,要明白你皈依的是什么——皈依的是显宗法和密宗法。有些人说:“我只皈依显宗,不皈依密宗。”那这样不好分吧?我们说的是皈依三宝,如果你说:“我皈依法宝的时候,只是皈依一部分法宝,即显宗的法宝;皈依僧宝的时候,也只是皈依一些显宗的僧众……”我们后面还会讲,皈依僧的时候,僧众也包括很多瑜伽和空行圣众,这些不一定是显宗的圣者。皈依佛宝的时候,虽然密宗的佛和显宗的佛本体上是一样的,但显现上也有不同,比如说释迦牟尼佛有寂静相,还有很多大忿怒相,如果佛陀的大忿怒相你全部排斥的话,那你皈依的三宝就是不全的!

所以大家也应该好好思维一下,我们皈依的三宝到底指哪些佛、哪些法、哪些僧?这个很重要。以上是讲教法里面的果法。



颂词背诵打卡


有缘三宝因皈依,佛为化身相好饰,

一切佛法分二种,其中无垢之教法,

种种经续乘之义,显现经典文字相。

彼即经典十二部,契经应颂记讽诵,

自说因缘喻本事,本生方广希论议。

一切续部分六种,事行瑜伽苦行续,

智慧方便及无二,父续母续无二续,

即是内密大瑜伽,彼字书籍等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