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 超体日记 | VOL.3 赞叹是心的“本能” 返回

超体日记 | VOL.3 赞叹是心的“本能”

你是超体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2016-11-22





超体日记 VOL.3

 赞叹是心的“本能”




『听,寂静的声音』


两千五百年前,佛陀在菩提树下证得心性。两千五百年后,当人们想起佛陀时,脑海中却只闪过佛殿里那尊沉默不语的金像。


这种认识未免过于狭隘。如我们一般,悉达多太子也曾面临生命中的种种痛苦。然而,通过抛弃对生命固有的偏执与妄想,开显出内心本具的功德与潜能,最终他成为了觉者,纯然地回归到生命本身。这场证悟之旅,才是佛陀给我们的真正启示。




『赞叹是心的“本能”』


久远劫前,释迦牟尼佛和弥勒菩萨在弗沙佛座下修行。


有一次,弗沙佛观察释迦牟尼的心后发现,其利他功德已经具足,但自利功德却不具足。弥勒菩萨则恰好相反。弗沙佛心想:一人之心,可以速化,但众人之心,却难迅速调治,于是决定先让释迦牟尼速疾成佛。作了这一决定后,弗沙佛在雪山宝窟中入于“火光三昧”之定,等待着释迦牟尼的到来。当释迦牟尼上山采药时,他见弗沙佛于宝窟中大发光明,随即心生欢喜,合掌向佛,一心谛观,连续七日七夜用一赞偈赞佛。以此赞佛的功德,释迦牟尼比弥勒菩萨提前圆满九劫的资粮而成佛。


听完这个故事,有人会觉得是不是因为释迦牟尼赞叹弗沙佛,弗沙佛一高兴就以神力赐予了释迦牟尼解脱呢?


并非如此。


赞叹,是对于生命本质无尽慈悲、智慧的认可。释迦牟尼之所以能看到弗沙佛的庄严法相,是因为自心已和这种本性有所契合。借由赞叹,让心进一步与之交融。它是一种提醒,帮助我们更好地意念心性。





『你的“感觉”欺骗了你』


看到这幅图,你的第一感觉是A桌子长,还是B桌子长?


从公屏的反馈上看,大部分人觉得A桌子更长一些。实际上,两张桌子是一样长的,但由于眼睛给予的错觉,我们的判断出现了错误。虽然我们已经习惯了眼见为实的想法,但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感官具有欺骗性,这种想法不一定正确。



『从“关注丑”到“发现美”』


根登群佩大师曾说:“修持圣道的目的,在于了解一个未曾经验过的未知世界。但是,我们自以为认识到的「超世间法」,却是以此岸世界,尤其是以人类本身的经验为模式创造出来的。比如说,我们喜好珠宝,所以密严刹土中的宫殿,也被各种奇异的珠宝所装饰。”这句话说明,凡夫因为习惯于给外在世界贴标签,时常被经验主义所限, 所以无法真正感受到修道的境界。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赞美的习惯尤为重要。当我们发现美好事物时,心上也会随之种下美善的种子。渐渐地,当有一天“发现美”代替了“关注丑”,生命运行的方式便会发生变化,心中本具的善也将得以茁壮成长。


这不是自欺,这是正能量的串习。





文字来源

【你是超体】潜能课-称赞如来篇-第3节

听,生命之美

http://pan.baidu.com/s/1cpC7CU



往期回顾 To review ⬇

VOL.1 露西与佛陀

VOL.2 扔掉你的“佛法放大镜”




点击阅读原文收听完整录音



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

开放|包容|求真|利他


官方网站

http://www.wybuddhist.com 

• 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u/3573842014

• 脸书账号

www.facebook.com/wybs2011

• 联系我们

wybuddhis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