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缘起则无机可乘 |《缘起赞》06
在正理面前,有智慧的人就会服从。以前根登曲佩说过:越来越接近真理时,有智慧的人越来越无话可说。
——索达吉堪布《缘起赞讲记》第5课
// 为何说外道无机可乘
世间人们为了无有实义的地位、名声、权利等而奋斗,实际上这些得到以后,对将来或来世也不一定有用。如果我们真正通达了缘起空性之理,对每个人来讲是非常有用的。
如果我们懂得缘起空性之理,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外道、任何一位不信宗教的人士,用理证来攻破我们的真理都无机可乘。
为什么这样讲呢?
因为您对我们现量能见到的很多因生果之类的道理,以及我们不能现量见到的甚深空性意义等,即见和未见的所有万法的真理,已凭借自己的智慧作了宣说。宣说以后,任何有智慧、有学识、有能力的人都没办法破斥,或者说毁坏您的宗派,也就是说已经远离了所有增损。
“所谓增益,指本来都不存在,但却添枝加叶地在上面增加许多虚妄之理。比如,在整个世界上本来没有所谓的万法制造者,但你却偏偏认为存在,这就是一种增益。本来前世后世、善恶报应等在名言中是存在的,但你却抹杀它们,这叫损减。”
如果真正懂得缘起空性之理,所有损减、增益或常边、断边等邪说邪理全部都会消失。或者说,以这个正理我们可以知道,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是真正的量士夫,他是这个世界上唯一正确无误的导师。
// 缘起空性具四种无畏
有些注释则讲,佛陀所讲的缘起空性具有四种无畏。
第一是障碍无畏,即佛陀在任何众生前宣说“缘起空性的障碍是烦恼障和所知障”时,谁都不可对抗。
第二是出离无畏,也就是说,在断除烦恼、通达无我后,可以从轮回中获得出离或得到解脱。
第三是断德无畏,指远离一切障碍、烦恼,获得法身的果位。
第四是证德无畏,指证悟无我境界后,在众生前随机示现调伏种种众生。
因为佛陀已经宣说了四无畏的真理,所以在整个世界上,只要讲正理,谁都无法对抗、谁都无法胜伏。
// 有智慧的人会服从正理
在历史上,不仅印度、藏地如此,汉地也是这样。我看到陕西社科院胡义成先生在《元代全真教〈西游记〉形成的文化背景》一文中,讲述了一些汉地道教与佛教之间的辩论。
在公元1255年,蒙哥皇帝命令佛教的福裕与道教的李志常以各自的教为量进行辩论,后来道教失败,皇帝下令清查《道藏》伪经,这是第一次。
第二次在公元1258年,当时皇帝忽必烈下令由佛教代表福裕与道教代表张志敬在国王和大臣面前进行公开辩论,此次裁决者是八思巴。通过辩论,道教再次失败,当时参加辩论的17个道士剃发入于佛教,有200多个道观改为佛寺。
第三次在公元1281年,此次由皇上亲自裁决,最后下令除《道德经》外,所有《道藏》全部焚毁,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至元毁藏”。他通过历史考证,讲述了元代佛道之间这些辩论的历史。
以前我去五台山时,有一本蓝皮封面的《汉地佛教史》,这是贡布杰用藏文写的。里面讲了很多道教与佛教互相辩论的历史,不管是以神通,还是以正理进行辩论,佛教都获得了胜利。
在正理面前,有智慧的人就会服从。以前根登曲佩说过:越来越接近真理时,有智慧的人越来越无话可说。我觉得这种说法很对。虽然不讲道理的人,会凭自己的浅见胡言乱语,但懂正理的人,不管是其他宗教还是佛教,大家都无话可说。
// 眼泪并不可靠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后,一定要以正理来认识佛教。现在很多人都讲正见和正信,虽然说是这样说,但自己相续到底有没有正信和正见,大家一定要思考。
现在很多佛教徒都是迷迷糊糊的,为什么这么讲呢?比如问他:你为什么要皈依三宝?他说:听说三宝很殊胜。其实,任何宗教都觉得自己的教主很殊胜,而且光是一个很殊胜、很庄严、很寂静,谁都可以编得出来。
以前根登曲佩在印度时,在一个外道圣尊像前一直合掌祈祷,后来眼泪自然而然就流出来了。所以他说:有时候,人的哭泣并没什么可靠。因为,哪怕是外道圣尊像,你使劲祈祷,最后也会哭起来。这是一种莫名其妙的流泪,并没什么价值。
有些佛教徒看见一位上师时,就哇哇哇地哭起来了,说是前世的缘分,但我觉得不一定是前世的缘分,可能只是一种感官的反应。当然,有些经里也说,如果你为众生或在上师三宝前流出一滴眼泪,也有很多功德,这是从其他角度来讲的。
从了知真理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必须要知道佛陀是怎么伟大的。若能了知在这个世界上佛陀是唯一宣说真理者,就能知道行持佛法的僧众是随顺真理者,而迷乱的世人靠近真理、皈依真理也是合理的。
一位国外的大德在讲皈依三宝时,没有用原汁原味的佛教术语,他用西方人特别喜欢的词婉转而说:所谓皈依三宝,就是皈依三个真理……我很喜欢这种说法,因为法也是真理、佛也是真理、僧也是真理。
所以在这里大家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要知道佛陀是唯一无与伦比的救护者的原因就在于此,要生起这样的定解。
——索达吉堪布 《缘起赞讲记》
上期回顾
- 未完待续 -
此福已得一切智
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
愿度有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