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零散收录 >> 楞严经第6卷~通过耳根圆通法门而开悟 返回

楞严经第6卷~通过耳根圆通法门而开悟

如意宝恩师 利众堪玛 2023-11-19

这次的讲ke世间是11.09日,大恩老师讲传,我方团队发心整理,整理大经大论不易,愿大家仔细阅读,得法受益,阿弥陀佛!如有错别字向大家忏悔。


这里的圆通,也是这个样子。所以,这里的闻心,有些也问,到底这个闻心是什么?实际上,闻心是听到外在的声音。但是,我们凡夫人是随着外面的声而转的。而文殊菩萨和观音菩萨,当他听到的这个时候,不去在声上面去转,应该就是闻,反观自己。比如说,我听到某个声音的时候,我不去取声音是动听,不动听,好听还是不好听,我不去观它。听者,闻到底是什么样的?其实这是依靠耳根而听的,耳根到底是什么样?这样内观的时候,虽然在那个时候有一种我们现在从没有开悟的角度来讲,能观(的根或心)所观的外镜)也好,或者是能闻所闻,这样一种境界,但是在这个时候,不是在所闻上开悟的,应该是在能闻上,能闻的耳根上。能闻有两种,一个是耳根,一个是想听的这种作意。不是在作意上,也不是在外面的。我们因明当中,外面的声就是叫所缘缘,耳根叫增上缘,还有等无间缘,近取因,好多因缘在根识当中是可以算的。

在这里,主要是根上已经开悟,根上已经通达了,不随外境转的。从耳根它自己上面去转的时候,耳根无所得,耳根的对境,声音无所得。那么,听者想听的心,也是在当下开悟,这样叫做内观,这个就是明心见性。我们经常提到见性,其实见性,有些是依靠心观心得到的,有些是用心观耳根而得到的,有些是用心观鼻根而获得的。所以,这里主要是依靠耳根得到的,但是,这个也是一种见性。如果你没有见性,其他的很多行持佛法,也并不是很究竟。

所以,达摩祖师的《血脉论》当中也说,见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有益处见性就是见佛,我们说明心见性,明心见佛。如果你没有见性,不管是念佛也好,诵经也好,还有吃斋,持戒,这些都是没有意义的。比如说念佛,实际上,也是只能得到一些善的报应而已;诵经,是让你聪慧,聪明;斋和持戒,能让你获得人天的;做布施,就增长一些福德而已。除此之外,不能真正成佛。因此,我们平时的修行也很重要,不管转绕也好,念咒也好,这个很重要的。最关键的是,我们要认识心的本来面目。这个心,如果从广义上讲,那就是六识也好,阿赖耶识也好,很多都可以说是心。但从直接来讲,依靠一种方式来认识自己心的本性,这个是非常重要。这里,圆通识也是这样通达的。

“此是微尘佛,一路涅槃门,过去诸如来,斯门已成就”通过耳根而成佛,耳根而开悟,这不仅仅是观音菩萨和其他的圣者,而且也是过去微尘数的佛,有非常非常多的,大地上有那么多的微尘,那么多的微尘数佛,实际上,一路涅槃门他们唯一的途径,都是依靠耳根来成佛的。我那天不是也讲了,我们现在很多的大德成佛,其实耳根而成佛应该是很多的。包括我们大圆满的这些祖师们,每一个前面的这些持明者,讲了这个法以后,那么,下面的人马上得到开悟。

显宗当中也是这样的,当时佛陀给大家讲经说法,每一次讲经说法的时候,都有多少多少人开悟。未来大多数,实际上就是通过听闻佛法,听闻来证悟。这是唯一的一个路径。虽然有些人是示现神通的,有些人可能有各种,作为一种表示方法,但不一定所有的人,或者说大多数的钝根者不一定开悟。所以,以前这种“门”,实际上是微尘数佛的唯一途径,唯一的涅槃的法门,也是这个。

过去诸如来,斯门已成就”,过去所有的微尘数如来,依靠耳根圆通的这个法门而成就,所以这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大家都知道,虽然其他二十四位成就者不是耳根而成就的,但是,我们未来的希望,也应该通过听闻佛法,才能有希望证悟。为什么我们的上师为主的很多人,对讲经说法和听闻经法是那么的重视,有一定的密意。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当以如是法,我也从中证,非惟观世音。那么就是过去是这样的,现在的所有的这些大菩萨们,今天就是各自独自自己来入于自己的圆明。那么这个的话,也是这个耳根是非常重要的,当场有很多的菩萨,当下有很多的这种菩萨,因为佛没有说,佛已经开悟了,再没有什么可开悟的。凡夫,可能当下就是真正能获得圆通的话,可能有点困难,就是变成了未来。所以现在这些各个菩萨,他们也是正在进入圆镜妙明的这种境界,真心当中去趋入的。然后未来末法时代的众生也好,包括我们今天听课的,在座的这些修学人的话,也是依靠这样的耳根圆通的法门来会获得的。所以如是法,未来在这里面,”是应该的意思,未来的这些修行人的话,还是要希望着重的放在耳根圆通的这个法门上面。从中证,那么文殊菩萨的话,他也是这样说的,其实他的证悟途径也应该有很多的,但是最主要的话,也是从耳根圆通,从这个法门当中获得开悟的。

所以说通过以上的这样的一个总结,或者是分析的话观世音。我们二十一个圆通法门当中的代表性的尊者,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这样来分析耳根圆通的话,不仅是观世音菩萨,还有文殊菩萨,我也是依靠这样来的。那不仅是文殊菩萨,将来的包括阿难在内的很多的话,也是依靠这个法门而获得开悟的。因此我们也是可能将来也是依靠听法闻经,以这种方式来开悟。当我们听的时候,也时时都要观察自己的心态,很有可能听着听着当下就开悟了,有这个可能性的。那么诚如佛师尊询我”,这以上的话主要是讲,劝我们大家要修耳根圆通的这个法门。

然后下面的话,主要讲,因为佛陀前面已经给文殊菩萨以提问的方式来劝请他讲的,所以下面对佛陀的一个回答。询我诸方便,以救诸末劫,求出世间人成就涅槃心,观世音为最”那么下面,佛陀前面已经询问我,在所有的这些方便法门当中的话,对救护浊世的这些众生最方便的法门,最容易成就的法门到底是什么?何方便法门得以成就,好像前面给文殊菩萨,佛陀讲的时候,他说我们这么多的方便法门当中,哪一个是比较容易的?哪一个对浊世的众生,阿难和浊世众生是比较有用的?那么以浊世的这些众生,末劫的这些众生 求出世间的这些人容易获得了成就涅槃的心呢?他的回答,这就是观音菩萨的圆通法门是最好的。 

有些注释是有点不同的,有些注释当中把佛陀问的问题,说佛陀问所有的方便法门当中,以救浊世众生是哪一个很好?然后文殊菩萨他回答说,将来求出世间的这些人们,要想成就涅槃心的话,都是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是最好的。有些注释解释前面都讲询问佛陀的问题,然后后面的最后一句,观世音菩萨,观世音为最,那么这个来作为回答,但意思应该是一样。意思就是说,佛陀前面提到的这些事情的话,我觉得文殊菩萨说,我认为实际上二十四个法门当中的话,未来的这些众生,确实是耳根圆通的话,这个是应该是非常有希望的,这是最好的,最方便的,最殊胜的,最容易的。

“自余诸方便,皆是佛威神,即事舍尘劳,非是修学,浅深同说法。前面就是像自余,除了这个以外其他的这些二十四个方便方法的话,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好用。那么这些个二十四方便方法,为什么是上面有那么多的二十四位尊者已经成就呢?其实这些都是佛的威神力。这个主要是,一方面是当然他们自己的一种修行,这个是肯定离不开的。但另一方面,佛陀当时特殊的这种加持力,然后这个因缘具足以后,即事舍尘劳,那么当时他们依靠各种因缘,各种方法,然后同时舍弃自己的无始以来的烦恼障和所知障的这种尘劳。就依靠佛的威力,还有各自施的方法,舍弃了他们自己的尘劳,或者说是自己的相续当中的这些障碍。

“非是常修学,浅深同说法。”而并不是所有的普通人或者是所有的初学者常常都可以修学的,并不是所有的,这些二十四位尊者,他是一种比较典型的、也是特殊的一种人物,他们的证悟依靠佛陀的加持,依靠他们自身的一种努力,也比较特殊的,而并不是说所有的普通人,全部都是常常的这样修学的话他们都能获得到。

也并不是“深浅同说法”, 深就是深法位的、浅就是浅法位的,或者说是利根者和顿根者。因为利根者对甚深的法门感兴趣,然后顿根者对比较浅显的法门都感兴趣的,那么这些并不是都非常适宜的。因为我们前面讲的,譬如说像普贤菩萨和曼慈,他们是以前无始劫以来自己的善根力,然后前面昨天也是讲了,然后还有比如说挲陀,挲陀是第一个,贪心很大的,他是通过白骨观来成就的,还有周利盘陀,他是依靠鼻根而成就的,其实他们的话就是比较根,就浅法,你看个白骨的话谁都可以看,但是佛的加持力使他们当场开悟的。周利盘陀也是,我们经常就闻到各种各样的味道,但是周利盘陀,他当时依靠特殊的因缘这样成就的,还有包括就是前面的这个富楼那尊者,因为他的明突然天眼打开。这些一个是这些尊者们他自己的一种特殊因缘,还有一个,应该是有一种佛陀的威神力,就是佛陀的加持力,真的是这个还是很重要,我们作为修学的话,就是要经常祈祷上师、祈祷佛、祈祷文殊菩萨,这样的话自己相续当中的很多改变,就是祈祷很重要,尤其是一种虔诚的信心,比如说你祈祷上师如意宝的话,就使劲地念诵他的祈祷文,然后心里也观想:您肯定是不会欺惑众生的,我只要祈祷的话,我有虔诚的信心,您的加持就一定会是现前的。或者是我们对释迦牟尼佛祈祷的时候,也是有这样的一种虔诚的心的话,他随着自己的虔诚的信心,也有一种非常猛烈的加持入于你的心如果佛有猛烈的加持,上师有猛烈的加持,但是你的信心一直是没有的话,虽然月光很明显,但是没有这个水器的话,就没办法如果有了水器但是你的这个水是浊的,那这样的话月影也不会现前的,可能得是一种模模糊糊的。所以有时候为什么有些人,就是不管修什么法开悟得很快,包括他的理解,各方面都是特别有这种感应的。有些人听了很多很多的,学了很多的,但是一点进步都是没有的,但这个原因的话当然一个是可能前世的业力有一定的关系,如果前世业力非常深重的话,你遇到佛法方面的时候,可能要么打瞌睡,要么心散乱,要么不感兴趣,要么身体不好,心情糟糕等等各种各样的负面的因缘纷至沓来。如果你前世的因缘很不错的话,那今生当中稍微碰一下,就瓜熟落地,马上能现前自己的本来面目或者是认识自己的本性。所以他这里也讲到了其他的二十四种法门,确实因为佛的特殊加持,这些因缘俱足而已,实际上并不适合所有的人。
   下面主要讲,一方面是求三宝加持,还有应该是对偈颂的一个总结,“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愿加被未来,于此门无惑,方便易成就。”文殊菩萨先顶礼如来藏和无漏不思议,有些论师把“如来”解释为佛宝,“藏”就是法宝,“无漏不思议”就是僧宝,是僧众,就是获得无漏果的圣者,不可思议的境界的这些僧众。所以顶礼三宝的意思,不是顶礼如来藏的意思,应该是如来和法藏,还有些的话“如来藏”有三宝的意思,“如来”是佛宝,“藏”有法宝和僧宝。然后无漏不可思议,三宝的功德就是无漏不可思议,也有这样的,但不管怎么样,它是顶礼三宝的意思,很多祖师解释的时候,顶礼三宝,顶礼三宝以后希望加持未来的这些众生,那么依靠这个法门,依靠观世音菩萨的圆通法门,不要有疑惑,实际上就是依靠这个法门产生信心,还有依靠这个法门能通达它的意义,是这个意思。方便易成就依靠这个法门产生信心后,很快的时间当中获得成就。意思就是说,求三宝加持,这个观音法门很殊胜的,希望众生对这个法门不要产生怀疑,如果产生怀疑,那就很容易断善根,就没办法进入经藏,所以就先不要产生怀疑。我们也经常这样想,也祈祷三宝,祈祷诸佛加持我们,我们相续中不要有很多的乱七八糟的怀疑啊、邪见啊、烦恼啊,各种各样的。应该相续中生起清净的,正确的见解,就是这样的。然后方便易成就”,我们所修的任何法,希望马上获得成就,不要有障碍。

“堪以教阿难,及末劫沉沦,但以此根修,圆通超余者,真实心如是”这个圆通法门实际不仅是观音菩萨依靠它而获得成就,还教诫阿难尊者,还特别适合五浊恶世沉溺在轮回当中的这些众生。这些众生仅仅是依靠耳根圆通的修法,会能圆通,他们都会得到。除了这个之外的其余的圆通,很难的。意思是这个修很有希望,其他也是难的,如果真正实修也可以。“真实心如是。”有些解释,就是我们要的这些真心,圆通心也只不过如是而已。有些说是,我们修学楞严八定,将来浊世的这些修学,求真心,也是应该这样的。就是依靠耳根圆通,这个法门获得真心,能找到自己真正的心,获得开悟。所以在这个偈颂中文殊菩萨主要介绍了前面二十四通,对初学者来说不合理,然后后面劝大家修学这样的耳根圆通法门。我们也是应该知道,以后可能其他的方法很难的,但是依靠这种传承上师们的声音,自己的努力,这样的话应该有这样的因缘,有证悟的可能性。因为我们听法其实很不容易,需要很多因缘的具足。现在很多真正的大德讲经说法不是那么容易的,但我们哪怕听个音频,也很有可能获得耳根圆通。因为有些通过这个录音啊,或者音频视频,这样的话,同样获得加持,同样获得利益。我不是讲过么,所谓获得利益,转变你的心,这就是加持,这就是一种传承,可以这么说的。所以,我们在未来所讲的法,一段时间中可能音频视频可以保留,但是长远来讲,只有法本可以保留。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可以争取一些前辈大德所讲到的一些文字上的记录,声音上的记录,我们现在可以用信心来谛听。其实我们现在学院的道友可能比较忙吧,不然汉地很多大德以前讲过楞严经,你听一下,比较一下,应该有新的收获。像我这样,用别的民族的文字,用别的语言来讲的话,毕竟表达、理解各方面有一定的差距。我们藏传佛教中,本来这部经也不是那么出名。章嘉国师也已经翻译这么多年了,但现在我们经常问那些堪布堪姆们,你听过楞严经没有,他们说没有听过。对这方面比较重视的人,知道大藏经中有这么一部经典。因为这部经的名字和《楞伽经》的名字也比较像,所以藏地很多人基本分不清楚《楞严经》和《楞伽经》。所以说,在藏传佛教中,这部经不出名,几乎没有听过历史上谁用藏语给别人传授过,基本上没有。念传承的时候,后面两品的传承在大藏经里面有,除此之外很少。所以说,我们依靠耳通开悟也有困难,但是这部经典讲的也是很好的。下面28:00)当时佛陀和文殊菩萨讲这个法的时候很多都当场就开悟了。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身心了然得大开示,观佛菩提及大涅槃,犹如有人因事远游未得归还,明了其家所归道路当时在场的阿难尊者和与会的大众他们都已经身心了然,应该是一种身心都觉得放松,明了,赤然。得大开示”,是他们都得到了佛的大开示,还有文殊菩萨的开示,然后观佛菩提及大涅槃”,怎么样观佛,怎么样将来趋向涅槃,怎么样获得这个成就。关于这方面,相当于有些人因为有些事情离开了自己的家乡,离乡背井去了很远的地方,但最后依靠其他人的支持,虽然当时不能回归原土,因为自己的故乡远的不能回来,但是已经明了其家所归道路。他已经完全明白了,如果自己要回去的话,什么时候回去都没有什么问题了。众生实际上因最初的无明,离开了我们自己的家。在久远劫以来,一直在轮回的他乡,现在终于依靠佛陀和文殊菩萨的开示,他就知道了,原来我的家在这里。就像现在有些被拐卖的儿童,有些孤儿不知道自己最初被骗到哪里去了,后来已经知道了,于是什么时候回家都可以。因为我知道原来这个家的地址,现在只要因缘具足,路费具足,就随时都可以回去一样。当时阿难尊者和与会的大众,通过佛的开示,大家应该都有这样的一种把握,或者胸有成竹吧。其实我们很多人通过这样的大乘法门也好,或者有些听密法的时候呢,大家都觉得这样我修行的话可能真的是有希望的。好像我们原来讲《大圆胜慧》, 还有《法界宝藏论》的时候,很多人当场依靠上师们和祖师们的这些加持,基本就明白了自己的心是怎么样迷惑到现在的。觉得好像只要我修心,现在只要在这样真正的状态当中,如果能安住的话可能不会在轮回里漂流很长时间,就有这样一种把握。他们当场的话就已经有了这样的一种境界。

普会大众,天龙八部,有学二乘,及诸一切新发心菩萨,其数凡有十恒河沙,皆得本心,远尘离垢,获法眼净。那么这里面普会大众,是所有参与的人天大众还有天龙八部,有学二乘,声闻和缘觉,还有这些新发菩提心,还有一地到十地的大菩萨摩诃萨,那么他们人数就是十个恒河沙数。有那么多的得到的心的本性,有些可能获得了阿罗汉的果位,有些获得了初学者的果位,有些获得了一地菩萨的果位,他们都远离了尘垢。比如小乘初果他的欲界的一些垢染已经遣除了,如果获得了一地菩萨的果位,他的违品障碍都清除了,最后他们通通得到了法眼,得到了对万法的本体照见无余的清净法眼。

性比丘尼闻说偈已,成阿罗汉”。性比丘尼”是我们前面的摩登伽女,藏文中翻译成苏醒种姓。大乘的一些有缘者有的虽然还没开悟,但也可以叫苏醒种姓。摩登是本性的意思。摩登伽女听到这个偈颂以后成就了阿罗汉果位,而阿难还没有成就。原来阿难认为自己戒律很清净,然后遇到违缘,这样的。我们前面第四卷摩登伽女已经获得了三果,现在已经获得了阿罗汉果位。所以现在《楞严经》在这里实际上也很感谢摩登伽女,因为摩登伽女她的开悟有很多种不同的境界。前面好像讲过吧,我去年翻译的,《摩登伽女经》,有翻译成藏文的。那部经里面讲到摩登伽女当时特别特别喜欢阿难,佛陀后来就问她,你喜欢阿难的什么?阿难的眼睛、鼻子还是口阿?然后佛陀说眼睛里面有眼屎,鼻子里面有鼻涕,耳朵里面有耳屎,口里面有口水,有什么可贪的,当下的话摩登伽女就有所了悟,也许当时是初果?所以说在佛教当中有些弟子可能是最调皮的,最坏的,贪嗔痴最严重的。前面讲的萨陀他是贪心最重的一个代表,难陀也是这样的,他贪执妻子那么严重。还有像指蔓王瞋心那么大的人,未生怨王也是这样。但是这些个个贪心,嗔心非常严重的人到后来就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果位。(35:00

所以在佛教的团体当中的话有时候确实也可能看不出来我们当场的摩登伽女应该不仅对阿难尊者制造了这么大的违缘,而且的话,当时可能整个佛教界中大家都是恨之骨的因为她的这种违缘惊动了佛陀然后惊动了文殊菩萨如果是当时在现场的话可能摩登伽女身边的这些人特别特别恨她因为她对阿难这样那么好的佛陀的起这样的染污心然后阿难无处可逃特别可怜管是在任何时候包括的母亲用各种咒语来开始控制他他自己都实在是非常困难

因此她这个场合当中如果当时佛陀身边的这些佛教弟子们的话一看到摩登伽女就说是魔女是特别制造这个违缘可能会这么说的但后来的话阿难还没有证悟的时候已经找到了门所以实际上是有些时候依靠一些佛陀的加持力我们看起来都是特别坏的 特别差的

以前我们在学院当中也有这样的。包括现在的有一些大法师这样的话我都产生过要不要开除的想法。有时候是行为很多方面就是不太如 但后来以某种因缘,契机 最后的话好像自己真正是已经有了不同的了悟,有这种情况所以当年摩登伽女如果没有出现的话可能这部甚深的《楞严经》也没办法问世也是这样的

其实法王如意在世的时候法王的作里面有个别的道歌,当时显现上法王是特别不开心然后个别的堪布作为对就开始拟成文字但后来看的话这些堪布实际上也没有受到什么损害现在的话法王已经圆寂二十年他们还是持戒非常好,成为大法师, 就是这样的然后当时依靠这种因缘法王还是留下了一些针对性非常强的教言。所以可能有一些调皮的弟子就是比较坏的一些人出现的话也许当场不管是这些善知识也好诸佛菩萨也好他们会针对跟他相同根基的人说一些非常有针对性的尖锐的窍诀会讲出来 所以以前的有一些大德也有这种说法我们这个听法的弟子当中的话如果全部是非常好的话上师们不一定说出一些特别有力的针对性非常强的针对烦恼非常重的这些人的教言。如果当中有一些特别刚强难化这样的话这些上师为了这些刚强难化的人说出了很多深的教言,后来流传于世的话刚强难化的众生法时代的刚强难化的众生看到了以后或者是听到以后的话对他们的相续是有利的也有这种说法

不管怎么样的话你看现在我们最重要的人物开头的时候大家都很害怕的摩登伽女的话听到上面的偈颂。我们好像听到偈颂的话也没有这么深的好像就这样的但是摩登伽女到了这个时候已经获得阿罗汉果位在那个时候拜拜阿难尊者,你好你现在怕不怕我 这样的然后无量众生”, 刚才是十个恒河沙数的众生已经得了然后无量众生的话实际上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他们都发了大乘的这种心特别特别多的那么这一段他们当场开悟的,就好快乐 

下面就讲到了 未来的众生如何修行主要在这方面就是讲的“阿难整衣服”,摩登伽女证悟了,他就整衣服也没用。然后人家已经获得阿罗汉果位。你还在那个,就是没有阿罗汉果位, 还在那就是点不好意思于大众当中合掌顶礼,圆明 交集欲益未来诸众生故, 稽首白佛:阿难尊者就开始整理一下自己的衣服然后在所有的大众当中他就合掌顶礼。他对摩登伽女也不管了 然后就向佛顶礼。然后顶礼的时候 他也心圆明心迹圆明实际上是心的路已经圆满明了就这个意思 意思就是说阿难当时找到了他的回家的路以后他也已经有感应了不是完全通摩登伽女在旁边已经获得了阿罗汉果位的时候他的心圆明 圆明是禅宗也经常用的意思就是他的心的轨迹心的所行的路已经觉悟了”。在这个时候交集”,的这种悲伤的心和欢喜的心交织而生就意思他又开心又悲伤 他为什么开心的话他自己已经获得了这么高的境界虽然没有完全获得最高的但是他又很欢喜然后又听到了佛陀和文殊菩萨的教言

他为什么是悲伤的呢?其实很多众生没有得到这些教言。我们有时候也是这样的,悲欣交集。我们有时候是自己获得这样的法呢,就是很开心的。然后旁边的很多人没有得到,也是很悲伤,也是很着急。还有这个悲欣交集的话,因为它当时很多人都已经开悟了,就是说现在的这些众生已经获得了这样开悟,他很欢喜的。但是未来的众生,到底能不能这样的开悟,所以也比较悲伤着急。所以他对自己和他人悲欣交集也可以讲,或者说是现在和未来的众生考虑,阿难他就心态有点复杂。我们有时候是又开心又伤心。你见到这个上师的话,我们有时候梦里面,梦到上师的时候,又特别特别的开心,又特别特别的伤心。或者是我们遇到了一些特别好的朋友,就中间失去一段时间,失踪一段时间,然后遇到他的话,又欢喜又悲伤又哭,就这样的。所以这个悲欣交集的话,很多大德也经常写上。我记得弘一大师,他圆寂前的三天,专门写这几个字,悲欣交集。所以他按照《观经》里面所讲到的,弥陀的极乐世界的所有的这些显现,提前地现前。在这个时候他也又欢喜,又可能有点悲伤,看到这些众生还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我们也确实是听法的过程当中有这样的感受,旁边的人一直救不了,很着急,自己获得了这么好的法,又特别的开心,好像很复杂,又欢喜又伤心。

欲益未来诸众生故”,阿难尊者为了未来的众生,向佛顶礼,这样的请求:大悲世尊我今已悟成佛法门,是中修行得无疑惑。”他说大慈大悲的释迦牟尼佛尊者,我今天已经了悟了,明白了。他这里开悟也不是很高的,可能还没有超越摩登伽女。所以我已经明白了成佛的法门,在中间修行的话,我就没有什么疑惑。因为确实阿难尊者,前面还是疑惑比较多,包括前面讲七处真心的时候,一会儿这个问题,一会儿那个问题。但我想阿难的这种分别念,他是广闻博学的人,多生累劫当中一直听闻的。后面他可能还要问的,他如果不问的话,说明他没有疑惑了。如果他还要问的话,我们就说差差差差差,差意思是你前面说是没有疑惑,现在怎么还有疑惑呢。他可能也会辩解说,没有,我现在是对修行法门是没有疑惑的,道理上可能有疑惑,他可能会辩解。他就在这里确定,自己说没有疑惑。然后常闻如来说如是言: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佛陀经常会给我们讲,如果自己还没有得度,先去度众生的话,这个叫做是菩萨发心。我们就像牧羊人的这种发心,最伟大的一种发心,这是一般来讲,智慧增长的这种发心。然后自觉已圆满,自己现在觉悟已经圆满了,然后再去度的话,这个就是自己先成佛,然后再度众生,像国王一样,这个是如来应世。你是菩萨的话,自己没有得度,去度众生,这叫做菩萨的发心,然后自己已经成佛了,再度众生的话,(是)如来的这个发心。你曾经也经常这样说过。我虽未度,愿度末劫一切众生。”现在摩登伽女已经开悟了,但是我还没有开悟,还没有完全的得度。但是我今天在佛陀面前,要承诺的一件事情,我愿意度化末劫的所有的众生。所以在这个时候,阿难显现上也是发了大乘的菩提心。

然后下面他就问末世的一些状况:世尊,此诸众生去佛渐远,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欲摄其心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场,远诸魔事,于菩提心得无退屈?”他说世尊,其实未来的这些浊世众生的话,佛陀就是越来越远离了。那个时候,邪师说法像恒河沙数一样,非常非常多的。这里就是说,末法的众生根基很劣。他这里说浊世众生。然后“去佛渐远”,在那个时候,佛陀已经涅槃以后,这个世间就是很浊世,因为佛已经远离了,很多圣者也已经离开了。逐渐逐渐的话,那这个世间就是末世,就是众生浊啊,烦恼浊啊,这些。然后“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这个环境很恶劣,就是烦恼很深重,在那个时候的环境的话,那邪知邪见的这些法师,说法的人是非常多,到处都是像恒河沙数一样的。所以汉地经常有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数,就是经常引用这个。我开始在佛教科学论也引用过这个。当时我的一些针对的方式,可能现在看来不一定是对的。

欲摄其心入三摩地”,那么在这样的时候,你看环境也不好,众生的根基也不好,世间也不好。在这个时候,如果想摄自己的心,能入于三摩地的话,怎么样令众生安立道场,远离魔事,在菩提心当中得不退转?也就是说,要想心入于三摩地,然后安立道场。在这样的境界当中,怎么样安立道场?安立道场的话,在藏文翻译里面, 就是抉择正法,意思就是说入于三摩地, 抉择诸法的实相。远离一切魔事, 然后在菩提心当中不退转的话, 我怎么才能做得好? 确实世的时候,像以前历代法宝当中也讲:当来之世,恶魔变身作沙门形,入于僧中。 (已校对。《佛藏经·净戒品》:当来之世,恶魔变身作沙门形,入于僧中种种邪说,令多众生入于邪见为说邪法,谓弥楼陀罗迦楼斗事、五分事、念念灭事、一切有事、有我事、有所得事。末法时代的时候,很多恶魔依靠沙门形相入于僧众当中,然后种种邪说令多众生入于邪道。他们以各种各样的邪说,让很多的众生入于邪道。在浊世的时候,如果你没有很好地去观察善知识的话,确实是有些是以法师形象说法的,有些就是以居士形象说法的,当然有些可能是确实不如法的,也有这种现象,当然这些不如法的所有的现象,也是情有可原的,佛陀时代的时候也有很多邪知邪见的,就是如恒河沙数这样的也有,那么更何况现在,现在的话好像世界人都说了,啊你们寺院里面都是做这样的,你们出家人当中都是做这样的,好像出家人的话,什么是一个完全是清静的一个,但是这个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清静的,但是在娑婆世界的众生当中,也不一定完全都是清净的吧。我们现在的世间人当中的话,也是比如说犯法的话,出家人犯法如何如何,其实也不一定的,党员当中也有犯法的,军队里面也有这样的,国安当中也有这样的,医生当中也有这样的,然后其他的宗教徒当中也有的,甚至有一些其他的宗教,他们所做的可能更严重,有各种祸国殃民的事都会做出来,所以更严重。当然我们不管怎么样,自己如果要修学的话一定要观察,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没有观察的话,就是依靠一种形象来然后接受的话,这是很危险的事。

记得《杂阿含经》里面有一个,当时波斯匿王有一次去见佛陀,有个短短的经典吧,然后当时就看到什么裸形外道的,什么常转梵天的,有很多七个人七个人很多的,然后当时这个波斯匿王的话,他就对他们当中非常起信心,然后他就合掌恭敬,我是波斯匿王,我是波斯匿王,说三遍。然后他们走了以后,佛陀说:“你为什么是对他们这么恭敬呢?”然后波斯匿王说:“我看到他们当中有三位阿罗汉。”然后佛陀说:“其实他们根本没有阿罗汉,你要观察别人的话,如果与智慧的人长期住在一起,才能观察得出这个人的心态,没有智慧的人,长期住在一起的话,也没办法的,包括自己的父母、亲人,他们也不一定观察出来。”后来佛陀说一个偈诵,好像有三四个偈诵。其中第一个偈诵: 不以见色而可观察之,若诸见人时,不可即辨心。所以说不应该见过,以貌取人、以色貌取人,应该要观察以后才知道,尤其是你刚刚见到一个人的时候,千万不能马上去信,我们有时候是看到以后,哇,对他很有这种信心,看到以后觉得这是邪师,非常讨厌,其实人的这种外的话,有一部分是可以能看见的,但一部分的话,你外面就是不一定能看得清楚,所以这个很有危险性的。所以这个偈诵,我觉得很重要——见色而可观察之。这个大家还是要好好的记一下,若诸见人时,不可即辨心54:26),就是这个《别译-杂阿含经》里面有这个公案。

那么这个时候,时世尊于大众中称赞阿难:善哉!善哉!那么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在所有的大众当中,称赞阿难善哉!善哉!为什么这样善哉善哉呢?第一个,他发了大乘的菩提心而善哉;第二个的话,他这样的提问对未来的众生非常有帮助。所以佛陀当面也是赞叹:“善哉!善哉!如汝所问,安立道场,救护众生末劫沉溺。(已校对,《楞严经卷第六他说你刚才所问的一样,这个安立道场,这个道理的话,其实就是安立这个心的道场,抉择正法的话,实际上就是能救护末世的很多很多的众生,你就这样提出这个问题的话,佛陀马上明天就开始回答了,所以你这样的问题的话,能救护很多的众生,非常棒!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阿难大众唯然奉教。(已校对,《楞严经卷第六佛陀说你现在好好的谛听,我为你们开始宣说。然后阿难和大家这个大众,就是与会的所有的这些大众,就是大众的话,大家都是恭恭敬敬地受持佛陀的教诲,大家也会依教奉行的。佛陀所说的这些道理,我们下一堂课给大家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