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智悲讲堂 >> 像云散日出一般——闻思修之喻 返回

像云散日出一般——闻思修之喻


《楞严经》中提到:

“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也就是说,

通过听闻、思维、修持法义,

我们才可以入于三摩地。

喇拉曲智仁波切也曾讲过,

佛教中没有比闻思修更重要的事。

 

无数的修行者都在日复一日地闻思修,

让我们用闻思修之喻,

来观察自己的修行,

以增上修行圆满。


对闻思修的整个过程,单巴桑吉尊者

有一些非常恰当的比喻:




寻求上师之教授时

应如母鹞寻觅食物一般

鹞鹰比鹰鹫小一点,它在捕捉小鸟时,没捉到之前,会一直不停地飞来飞去。不过,中间它会上下扑扇着翅膀,左右观察。以前,我们放牦牛时看到了,就说那是它在“打卦”。打好卦以后,它就飞向目标。同样的,在寻求上师教言时,我们首先应该寻找并观察上师,而一旦找到了,就不能随便跑了,应当如理依止,听受教言。



    闻法时  

要像野兽闻声一般

野兽听闻到琵琶的声音,就会驻足不动,呆呆地听着。闻法也是一样,一定要专心听受,而且要听受圆满。但有些人恰恰相反,一上来不观察,随便找个地方听;听的时候又断传承,这里跑、那里跑……是不是把比喻弄颠倒了?

 


    修行时   

要像哑人品味一样

不管修出离心,还是修空性,对于所修的道理,你自己一定要完全通达,要品尝到它的味道。



       闻思时      

要像北方人剪羊毛一样

北方人剪羊毛,是一根都不会剩的。思维也是这样,要一字一义都不漏地分析每一个道理。



    得果时   

要像云散日出一般

云散去以后,太阳就完全显露出来,它的光芒会无可阻挡地照耀一切。得果时也是一样,离开一切障碍,显现一切功德。

 

大家要好好品味这些比喻,然后,务必做到闻思修不相脱离。如无等塔波仁波切说:“闻思修行互不错乱、齐头并进,就是无误的要诀。”我觉得,每天既有闻思,又有修行,就这样修一辈子,就是很好的修行人。否则,听了一部论就去修,然后修了一阵又停了,最后不闻不修,成了世俗人,这样不好。但这样的人,在我的心目中,起码能数出“无数”个。当然,修行好、有成就的,也有“无数”个…

 

作为一个修行人,不管你学密还是学显,

都可划分为几种层次:




最上等的人

不但自己了达佛法精华义,而且还把它传授给别人,摄受别人,断除别人的邪见。


  中等人  

依靠自己的智慧,

对佛教完全了达,不为外境所转。

 

再下一等的人

虽然没有太高的智慧,但对佛教有非常虔诚的信心。我知道一个老居士,他的文化程度不高,但信心非常纯,觉得释迦牟尼佛说的百分之百正确,有些地方不懂的话,就发愿想通达它的意义。

 

 最差的人 

丝毫信心也没有,只是打着佛教的旗号骗人,做一些不如法的非理行为。

 

这四种人,名义上都是佛教徒,但实际上各自的所作所为、方向目标完全不同。

 

 

结 语


你是怎样闻思修的?

你又是哪一类修行人?

大家不妨好好观察一下。

 

 

恭录自

《前行广释》113课

《入行论》第163课


 

友情提醒

回复"1":招聘发心人员

回复"2":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略传

回复"3":门措上师略传

回复"4":堪布简介

回复"5":智悲讲堂闻法房间

回复"6":本周课程安排

回复"7":《放生仪轨甘露妙药》

回复"8":《转经轮的功德》

回复"9":《助念往生仪轨》

回复"0000":综合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