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晚有课......
同事的生日聚会去不去呢?
02
闹钟没响?
再睡一会, 共修下次再去吧。
03
法本死活看不进去…..
刷会手机放松一下吧。
04
上师昨天讲的……
怎么没有太多印象?
05
刚刚开始用功......
家人会抱怨,有这劲头早考上清华北大了!
生活中,这样的情形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在这样的末法时代,能够听闻佛法是人生当中最有意义的事情。如果我们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反而会因为持续的课程安排而心生烦恼、因贪恋冬季温暖的被窝而错过共修、因对听闻过的法义鲜有印象而望法生畏,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和缘分。我们是否想过,这或许正是缺乏福报的表现呢?
上师如意宝曾说过,“我们修行人特别特别需要福报!没有福报,做任何善事都不会成功。”
有些人很想为弘法利生做一些事情,但因没有福报,所以经常出现各种违缘:有时四大不调,有时内心烦恼涌现,有时受到恶友诱惑,这样就很有可能中断自己的发心;而有些人,他们很想在寂静处好好依止善知识闻思修行,但往往出现一些预料不到的违缘,最后也不得不离开,这些都是福报不够的原因所致。不要说成办出世间的事,就是做世间小事,没有福报也不可能成办,所以福报非常重要。
佛陀在《佛说国王五人经》中讲过一个故事,往昔有位国王,他有五个王子,个个具有特长:一个王子的智慧最高超,一个王子的工巧最精湛,一个王子的相貌最庄严,一个王子精进最超胜,一个王子的福报最为深厚。他们都自认为是最优秀的,因此常常争论不休。后来,福报第一的王子成为释迦牟尼佛,智慧第一的成为舍利子,工巧第一的成为阿那律,相貌第一的成为阿难……由此看来,福报确实最为重要。
福报既然如此重要,如何才能获得呢?诚如上师所说:世上的事物都由因缘造就,福报也不例外。而福报的因缘不在别处,就在心中——人心中种种贤善的品德,人一旦拥有这些品德,不仅今生快乐,来世也会幸福。
就好比三块地,农民花费同样的工夫去耕作,阳光、水分、空气等因缘也相同,但是一块地的庄稼生长茂盛,另一块地庄稼长势一般,还有一块地根本没有长出庄稼,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那就不得不观察一下种子,如果地里根本没有播下种子,那么即使肉眼可见的因缘都具足,也永远不可能出现果法。与此类似,每件事的因缘,除了肉眼可见的之外,还有看不见的深层因素。
说到修行的福报,不像中奖一下子就能发财,也不是大德一加持就有了,一定要依靠勤作,一点一点积累。怎样做才能迅速积累呢?供养布施,相信因果,施者即受。财施,法施,无畏施,你制造美好的缘起,因果将在当下未来回报你。
给予别人广大财富,你将生生世世受用圆满;放生动物,施予甘露经咒,使之回归自由,你将收获健康长寿和来世眷属;安慰失业失恋失婚的友伴,爱语劝解赐予无畏,悦意温暖的环境将与你为伴。
这些都是修行的助缘和福田资粮。藏地有种说法:“一福压百祸。”有了福德,便能遣除一切违缘。
布施的心和钱财很难同时具足,所以在有钱财时,应尽量供养三宝。有些人担心:如果经常作供养,自己的财产会不会很快耗尽?其实,就像佛经中讲的那样,布施可以得福,越作布施福报就会越大,所以这些人应该放下顾虑,趁有钱财时多作供养,
若能以菩提心摄持布施,则此布施即为圆满佛果之因,故其因即使很小但果决定很大,哪怕只布施很少的财物,此福报也会在未得佛果之间永远增长不尽。
财富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们在留有一定财富作为生活的保障后, 应力所能及供养三宝、布施众生,以积累轮回中的福慧资粮,切勿因吝啬而错失良机。
布施不一定非要用钱。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时间出时间。都没有,一句发自肺腑的“随喜赞叹”也将收获巨大的福德。即使对着鼻涕浓痰,残羹冷炙,掉落之食,也可持诵"唵嘛呢叭咪吽"六字大明咒,观想对境成为悦意之食供养饿鬼,使其饱腹满足。看到任何悦意之物,鲜花水果,蓝天白云,山川海洋,一日三餐,皆可尽心供养三宝,马上观想念诵“供养诸佛菩萨”,这种意幻供养的功德是相当大的,如此一来,自然而然就能圆满很多资粮。
当然,也并不是没有钱财,就绝对无法作供养。有些人觉得:我前世没有积累资粮,现在一点福报都没有,我是没有办法积福了!其实,只要自己有心,没有钱财还是可以积累福德。佛经中讲了七种不花钱而能获大果报的布施:
一、眼施,以和善的目光看别人;
二、和颜悦色施,以和蔼悦意的表情对待别人;
三、言辞施,对别人宣说柔和的语言;
四、身施,起立、迎送、礼拜父母师长,并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别人;
五、心施,以善良、恭敬之心对待别人;
六、床座施,为父母师长铺设座位,或者将自己的座位让给他人坐;
七、房舍施,将自己的房子提供给别人住。
《贤愚经》云:“莫想诸善微,无益而轻视,水滴若积聚,渐次满大器。”作为修行人,我们理应从小的善行开始做起。在任何地方、做任何事情,心缘善法,多做善事,勿轻视积少成多。
一次发心圆满的布施,即使点滴微小,也能累积无量福德资粮。
敲黑板,注意喽,布施时的内心独白是这样的:
不是处理不需要的东西,不是处理垃圾。
不是商人般的交换,不是因求而施。
不要报以施惠与人,居高临下的心态,我们并非他人的恩者。
选择适当的时机,在别人正需要时。
亲力亲为。
在心相续中断除竞争心、炫耀心、悭吝心,破除自己的贪执。
不执著所施之物和受施之人 。
以清净菩提心去摄持,内心愿意将自己财产性命功德修行善果,毫无保留施舍给众生,升起这种意乐,就圆满了布施度。
用空性三轮体空去摄持,将更为殊胜圆满。
及时作如理如法的回向发愿。
发心广大,对境殊胜,果报的增长无法形容,哪怕小小的一点布施都能累积广大资粮。布施时我们也应谨防发心不当的过患,这造成很多的善法没有转化成修行的福德资粮。
贫女年嘎姆用乞讨到的铜币供了一盏油灯在佛前,并发愿说:“今天我以小小的一盏灯供养佛,以此功德愿我将来具有智慧灯,并遣除一切众生的无明黑暗。”目犍连第二天发现所有的灯都灭了,贫女供养的灯依旧亮着,而且无法熄灭。
世尊看见后授记道:“年嘎姆未来将会成佛,佛号灯光如来。”我们千万不要轻视微小的布施,以为微小的布施没有福德。
诚如堪布所言:“最重要的财富是福报”。修行路上,真正障碍我们的不是亲友,不是手机,不是坏天气,而是——缺乏福报!没有积累福报之因,怎可能等到福报来“敲门”。成就者们都在努力地积累资粮,我们还等什么呢?
恭录自
《前行广释》
《藏传净土法》
《怎样变成有福报的人——华东师范大学演讲》
《二规教言论》浅释
友情提醒
回复"1":招聘发心人员
回复"2":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略传
回复"3":门措上师略传
回复"4":堪布简介
回复"5":智悲讲堂闻法房间
回复"6":本周课程安排
回复"7":《放生仪轨甘露妙药》
回复"8":《转经轮的功德》
回复"9":《助念往生仪轨》
回复"0000":综合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