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 · 心
来自RBQ大学演讲伏藏法的金刚语
健康之道
观察七
科学的负面效应
不可否认的是,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科学也带来了很多负面效应。
拿互联网来说,一方面它非常便利,许多事情上网就能完成;另一方面,它也戕害了不少年轻人。由于思想不成熟,缺乏抵制诱惑的能力,许多未成年人成天泡在网上,沉迷于网络游戏和色情网站,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鉴于此,不少有识之士甚至将网络比喻为“电子海洛因”。
通过上网,虽然可以学到一些知识,可是对网络的过度依赖,也使得人们无法像老一辈人那样,从生活中直接感悟真理。
谈起自己的成长经历,作家莫言这样说:“我小学五年级就被学校赶了出来。我牵着两头牛,一个人在田野里放牧。家太远,有时候中午也不回家吃饭,我就带一点干粮充饥。只有牛跟我在一起,我经常可以从牛的眼睛里看见自己的倒影……直到现在,我写作动用的依然是20岁以前积累的生活资源。”
我很赞同莫言的说法。不一定非要在大城市,不一定接受科班式的教育,不一定天天上网,才能培养出人才。有时候,到广阔的大自然中体验一番,或许更容易发现真理,这种直接源自生活的感悟是科学训练无法替代的。
生
活
观察八
无与伦比的内在科学
藏传佛教的思想,归根结底是什么呢?就是释迦牟尼佛提倡的“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这种思想对整个人类的意义不可小觑,尤其在内在科学方面,藏传佛教有着极大的贡献,并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高度认同。
美国哈佛大学的赫伯特·班森博士(Herbert Benson, M.D,1935-),就曾明确地说过:“西藏具有最卓越的内在科学文明,这即是藏传佛教。它对心智影响身体的潜力之了解,西方是望尘莫及的。”鉴于此,国外不少人都抛弃了自己的工作、抛弃了成功的事业,前往雪域高原钻研藏传佛教的教义。
而今在汉地,不管是汉传寺院,还是学佛的信徒,也都特别希求藏传佛教。在我所了解的范围内,汉地有数不胜数的知识分子,纷纷前往藏地求法。
我以前编过一部《智海浪花》,就讲述了125位知识分子学佛的心路历程,其中包括清华、北大等高校的教授和大学生。通过他们的学佛经历可以看出,现在相当多的人对藏传佛教极有信心。
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东西方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对物质的畸形发展已经生厌,转而对藏传佛教日益重视起来。哥伦比亚大学的罗伯·索曼博士(Robert A. F. Thurman,1941-)曾说:“藏人今日对世界的最大献礼,就是他们无与伦比的内在科学知识,以及由此推究出来的整套人类心智转化术。”
上个世纪70年代,著名的创巴仁波切(Chogyam Trungpa Rinpoche,1939-1987)将藏传佛教带到了美国,成为藏传佛教弘扬欧美的第一人。
他在美国创立了那若巴学院,使藏传佛教在该地迅速风靡。随后又以此为基地,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成立了两百多个禅修中心。1993年我曾去过那里,见到不少外国人都在学习佛法、研究佛法。这些中心的生活与修行方式皆不相同,上至美国总统府,下至吸毒的嬉皮士,当时都在那里学习,接受藏传佛教的教义。
后来第十六世噶玛巴也应创巴仁波切之邀,前往西方弘扬佛法。
所以,从公正、客观的角度来看,藏传佛教有许许多多使人内心健康、幸福、快乐的殊胜妙药,这些妙药从世间层面来讲,则被称为最先进的心理学。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寇曼博士(Daniel Goleman,1946-),也曾宣称:“在西藏佛教里,有整套富丽堂皇的内在科学。”“我确信在东方心理学中,西藏佛学是最优异的例子。”
上一篇:健康之道 | 值得吗?
文字整理 | 一心一意
排版 | 一心一意
图片 | 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