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看教育
仁波切曾说:
他没有别的伏藏法,
大学演讲系列就是他的伏藏法。
国学教育的重要
幸福≠财富
对缺衣少食之人来说,有了必需的财富,确实可以带来一定的幸福。然而,当基本生活得到满足后,财富的增长就不会带来幸福的持续增长了。
举例来说:从没有房子过渡到拥有一套房子,你的内心会有强烈的幸福感;此后,如果你不满足,继续购买第二套、第三套房子,甚至不满足于在国内有房子,又在加拿大、美国买房子,这些多余的房子就不会给你带来明显的幸福感了。
许多人轻率地认为:只要有了巨额财富,我一定会非常幸福。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现实当中,许多富人生活得并不幸福。好莱坞一代影后伊丽莎白·泰勒曾说:“我这一生,拥有财富、名声、成功、容貌,然而从来没拥有过幸福。”
有时候,过多的财富非但不会带来幸福,反而会带来痛苦。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原来你住平房,一旦搬进豪华别墅,物业管理等费用马上就增加了,原来你开一般的车,一旦换成高级轿车,保养等费用也随之增加了……随着开销的增加,压力和痛苦也会随之而来。
在佛法中,对财富的过患说得极为透彻:“财富首先有积累的痛苦,中间有守护的痛苦,最后有灭尽的痛苦。”世间的智者也说:“在这个世界上,80%的幸福与金钱无关,80%的痛苦却与金钱息息相关。”
认识到财富可能导致的过患后,有些聪明的人断然舍弃了过多的财富。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奥地利有一个叫阿伯德尔的百万富翁,因为有感于财富不仅没给自己带来快乐,反而让自己痛苦不堪,他把所有的财富捐给慈善机构,之后搬进一幢小木屋,过起了普通人的生活。
我接触过各阶层人士,通过反复观察他们的生活,我对佛陀所说的生活不堕二边之理生起了极大信心——在这个世上,如果什么条件都没有,生存下去确实有困难;但如果条件过于奢华,享受得太过分,不仅没有幸福可言,甚至会感觉非常无聊。
例如,刚入住五星级宾馆时,你可能感觉非常惬意,可是这股新鲜劲一过,就感觉和住在土房里没什么区别了,时间再一长,甚至会觉得一点意思都没有。
因此,对物质的追求应当适可而止,这一点相当重要。不幸的是,现代人一味盲求钱财,已经迷失了人生的方向。造成这种情况,我认为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现在的教育一味强调物质发展,鼓吹钱财越多越好,很少提及心灵的成长。但事实上,所谓的发展,绝不只是物质的增长,如果以心灵的堕落和道德的下滑为代价换取物质的增长,这非但不是发展,反而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倒退。
正因为如此,我才特别赞叹国学教育,也赞叹致力于国学教育的老师们,依靠他们的辛勤付出,在这个世风日下的时代,许多年轻人的心灵和智慧才有了提升的机会。在座的同学们也应该感恩这些老师,要尽量参加传统文化学习,虽然会付出一些时间和精力,但这种付出非常值得,它会给自己带来精神上的富足。
从总体上讲,与古人相比,现代人普遍缺乏内在的精神财富。古人虽然物质较为贫乏,内心却很富裕。现代人吃穿不愁,内心却极度空虚,非常可怜。
人生在世,应该活出点意义,不能为了活着而活着,否则就和禽兽没有区别了。禽兽除了白天觅食、晚上睡觉,再没有其他追求。如果人也如此,只知道吃吃喝喝,既不考虑心灵的塑造和道德的提升,也不考虑如何利益他众,和禽兽就相去不远了。
——节选自《幸福的根本是心》2012年10月24日上海交通大学演讲
如何改变信仰与道德的缺失?
问:怎样才能改变当前大学生信仰和道德缺失的现状?
答:作为一个藏族人,我从小接受的是佛学教育,没受过汉地的国学教育,不过后来接触到国学典籍后,我感觉非常殊胜。我经常想,如果年轻人都能学习国学,国家和社会就有希望,如果不重视国学,人心彻底变坏了,物质再发展也没有意义。
十年文革是一场浩劫,这场浩劫革了传统文化的命。在座各位都是这场运动的受害者,像《弟子规》、《三字经》、《论语》、《道德经》这些典籍,以前基本上没系统学过,确实很可惜。
怎样才能恢复传统文化?一方面教育部门要承担应有的责任,另一方面每个有心人也要努力,如此上下齐心,传统文化就会遍地开花,社会风气也会从根本上好转。
其实,仅从饶益自身来讲,我们也需要推广传统文化教育。再过20年,在座不少人都成了拄着拐杖的老人,如果现在不对儿女传递国学思想,等到那个时候,他们就不一定管你了。
弘扬传统文化不是说说就行了,必须有实际行动。如果你们做不了很大的事,可以从弘扬《弟子规》入手。《弟子规》非常简单,每个人都应该会讲,如果实在找不到听众,可以给自己的孩子讲。
——节选自 2012年10月24日上海交通大学问答
教育的方向——培养慈悲心
佛教常说“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不管在任何团体,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都需要慈悲心。缺乏慈悲心的人无视其他生命的感受,甚至对自己的父母、家人都漠不关心,这样的人相当可怕。
科学工作者尤其需要慈悲心,否则,科学不仅不会给人类带来利益,甚至会成为毁坏人类的利刃。
回顾过去,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造成如此悲剧,我认为原因有二:1.科学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冷兵器时代,战争不可能夺去如此多生命;2.运用科技的人没有慈悲心。
在座各位反躬自思,看自己有没有慈悲心。或许有人认为自己慈悲心不错,其实不然。人的相续非常隐蔽,只有真正遇到境界时,才会暴露你的真实面目。
慈悲心是衡量人的首要标准。如果一个人没有慈悲心,其他方面再优秀,也不值得称道。为了维护一己私利,他们不惮于损害他人。相反,如果有慈悲心,即便不太能干,也是值得信赖的好人。
在大乘佛教中,上师的法相有许多条件,所有条件均可包含于是否具足慈悲心。这个道理很简单:一个老师如果有慈悲心,他肯定会为学生负责,他会很努力地工作;如果老师没有慈悲心,那他只会考虑自己,即使水平再高,对学生也起不到作用。
现在的人找对象只看相貌、财产、地位、文凭,很少有考察人品的。这种择偶标准显然是错误的。有些人虽然外在条件优秀,内心却惨不忍睹,连基本的善心都没有,到了关键时刻,连最亲密的人也会抛弃。如果和这种人成了家,不后悔是不可能的。
从我们自身来讲,如果想获得快乐,也要有慈悲心。斯坦福大学一位博士在《慈悲与科学》一书中说:“虽然美国掌握了全球25﹪的资源,许多美国人依然孤独、焦虑、抑郁……因此美国人的痛苦不在于物质匮乏,而在于缺乏慈悲和爱。”
此外,熟悉大乘佛教的人知道,大乘的心要是菩提心,而菩提心有三种因——无二慧、大悲心和大慈心,因此,如果我们有了慈悲心,就具足了大乘的根本。
既然慈悲心如此重要,我们就应想方设法推广慈悲的理念,最好是从娃娃开始抓起。孩子的心随大人而转,有些孩子之所以没有信仰,就是因为父母师长没有信仰。所以,如果家庭和学校给予足够的重视,孩子们肯定能生起慈悲心。
在这方面,藏区的学校做得比较不错。我去过不少藏区学校,在我的感觉中,藏族学生慈悲心普遍较重,看见病人、乞丐,他们会为之恻然,看到遭杀的动物,他们会立即设法营救。
而在别的地方,由于教育理念的偏颇,遑论慈悲一切众生了,学生们甚至认为动物生来就该被人类利用——肉可吃、皮可穿……
这种杀气腾腾的观念实在可怕,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也许将来除了人类,地球上再不会有其他生命了。那个时候,甚至可能上演人吃人的惨剧!
不管站在哪个角度,教育的基本方向都应该是培养慈悲心。2009年佛诞日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了这样一番话:“我们所有的人都要学习佛陀的大悲精神,他的永恒教言可以帮助我们驾驭许多当今面临的全球性问题。”
他说到了问题的关键。慈悲心不是奢侈品,而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不是古人需要慈悲,现代人不需要,也不是一个地方的人需要慈悲,其他地方的人不需要,人人都需要这种善心。
回顾人类历史,为什么一再上演互相残害的悲剧?究其根本,就是因为缺乏慈悲心。如果有了慈悲心的滋润,人的内心自然会调柔平和,如此一来,大到国家、民族间的战争,小到家庭、团体内部的争斗,都会从根本上平息。
——节选自《慧悟人生 荷担科学未来》2012年10月27日山东理工大学演讲
排版 | 一心一意
图片 | Any
求学足迹
分享上师的金刚语
愿您得到殊胜的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