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零散收录 >>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上师瑜伽速赐加持1 返回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上师瑜伽速赐加持1

智诚堪布 菩提如意宝珠 2017-03-14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上师瑜伽速赐加持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法王如意宝的上师瑜伽。

学习上师瑜伽,一方面是学习它的仪轨,另一方面是学习它的修法、原理和理念,这些方面都是我们需要了解的。上堂课我们学完了前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于为什么要学前行,它的一些基本结构等,我们要了知。为什么讲完这部分内容之后,我们要学习上师瑜伽呢?在《大圆满前行》中上师瑜伽的修法本身是比较靠后的,属于最后的修行内容。但是我们提前学习上师瑜伽,大恩上师这样安排,当然有很大的必要性。

第一个必要性是后面我们要修四加行的观修,修持暇满难得、寿命无常等等,在前行法的观修之前,按照修行的传统来讲,在每一座修行的时候,都要修一座上师瑜伽。比如我们修暇满难得的第一个修法,那在第一个修法之前,首先要修一座上师瑜伽。上师瑜伽的时间可以长一点,短一点也可以,但是无论如何都要修一座上师瑜伽。所以我们在修加行的时候,要修上师瑜伽;在修正行的时候,也要修上师瑜伽。在修法之前,修一座上师瑜伽,是以前的修行者、传承上师们的经验,或者说传统就是这样的。因为修了上师瑜伽,得到上师的加持之后,我们修持共同前行,修持不共前行,还是修持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空性。无论修什么法,在修法过程当中,都可以通过上师的加持,上师的指引,令我们行走在正确的道路上面,做正确的观修。

还有在观修的时候,可以得到上师的加持。第一个让我们不会误入歧途,或者让我们遣除魔障,还有使我们通过上师瑜伽圆满资粮,可以获得加持,与所修的法相应。能够让所修的法义,尽快地融入到自己的内心当中。

因为上师瑜伽对我们来讲非常重要,所以在修持共同加行之前,首先也要学习上师瑜伽的修法。因为下面我们就要进入到观修,在观修之前,修上师瑜伽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地方都讲过,在很多大修的仪轨之前,也有首先修持简略上师瑜伽修法的传统。以后我们在修行的时候,应该把上师瑜伽作为修行开始的一种修法,这方面非常重要。

我们千万不要认为上师瑜伽可有可无,觉得现在所观修的四加行很重要,观修的五加行很重要,上师瑜伽可以不修,不要这样想。就像我们在修法之前,要做皈依和发心一样,在整个修法之前,修上师瑜伽其实有非常大的必要性。经常性的观修,我们的心和上师的心会不分开,就会相应,这也是非常殊胜的窍诀,这是第一个必要性。

第二个必要性,为什么要在前行之前讲上师瑜伽呢?一般来讲,开始学习前行时候,五十万的加行也同时开始了。一方面如果按照真正严格的次第来讲,我们在修不共加行之前,首先要把共同加行的基础打好,然后再开始修持不共加行的顶礼等等。但是因为现在很多修行者的时间非常紧迫,如果真正按照次第,当我们学到不共加行的时候,再开始顶礼,这样的话,不一定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当中把加行圆满,所以就留了比较长的时间,来让我们修顶礼的法要。

在开始学前行的时候,顶礼的修行就开始了。在修顶礼的时候,前面我们讲过,有时候顶礼和皈依是一起修的,我们的身体做顶礼,然后嘴里念的是皈依偈,这种传统也有。还有和上师瑜伽一起修,既然我们现在要开始做顶礼,大恩上师是这次主要引导我们把顶礼的修法和上师瑜伽的修法放在一起,这样的传统也有。我们要修的上师瑜伽,大恩上师在前面也讲,在这堂课也提到过。大恩上师说,很早以前就希望法王如意宝的传承弟子,大恩上师的弟子,能够念法王的祈祷文,能够修法王的上师瑜伽,这有很大的必要性,这一点后面还要讲。我们既然在顶礼的时候,通过法王如意宝上师瑜伽的修法来做结合的话,就必须要学习上师瑜伽的修法,这是第二个必要。

为什么在前行之前,讲一下上师瑜伽的修行方法,这方面也有第二个大的必要。我们要懂得怎么样去观修,怎么样做祈祷,在这个过程当中,怎么样尽量的顶礼和上师瑜伽能够融合在一起的修行,到底怎么样做?这个问题很重要。

念诵仪轨只要是识字的人都没什么问题,念诵祈祷文也是很简单的事,做顶礼本身也很简单,只不过把动作熟练之后,不断的重复,这些都比较容易。比较不容易的是内心当中的恭敬心,内心当中的信心,这方面是不太容易的事情。

我们在修顶礼的时候也好,修上师瑜伽的时候也好,里面的核心是什么?最重要的核心就是一种信心,对于佛法的信心,对于自己能够成就的信心,这方面在修行过程当中,都要逐渐逐渐生起,然后它的违缘,比如罪业、我慢等等,在修行当中,要逐渐的减少。有这种必要性的缘故,我们来学习上师瑜伽。

在学习上师瑜伽的仪轨之前,大恩上师也是讲了一下修持上师瑜伽的必要性,修持上师瑜伽的理念、原理等等。上师也讲了,对于每一个修行者来讲,必须要获得一种特殊的加持,如果没有相信,或者自己没有通过特殊的加持来修佛法,佛法是很难修成的。当然佛法第一个需要一种信心,佛法是修心之道,信心也是一种心的状态。我们在修心的时候,要把负面的心去掉,正面的善心、信心必须要生起来,不单单要生起来,而且要加深,要稳固,让它清静,这方面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在学习佛法的过程当中,完全不学习理论,只是凭着自己的信心,这是不够的。这样的话,佛法当中到底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顶礼?为什么要这样观修?为什么是空性的等等,完全没有理论,有时候我们是比较茫然的。这种信心比较容易堕到迷信的状态当中,所以教理方面还是要尽量地学习。

还有一些人太过于偏重教理,觉得反正佛法就是理论知识,只要把理论知识掌握之后,就可以了。他完全没有通过祈祷,没有通过信心来相应,这就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所以佛法的修持,任何时候都是讲中道,不要走极端,不要偏堕于一方。既不能够完全的说什么都不需要学,什么理论都不要,只要我不停的打坐,不停的实践就可以了,这样有时候比较容易偏堕一个极端。

第二个极端是,什么都是完全的理论,天天辩论,天天是字面上的意思怎么样理解。完全没有顾及内心的修行,没有内心相应的方面,而且对于通过自己能力以外的佛的加持,上师的加持,这方面不是完全的相信,他也没有重视这样的修行,这就偏堕于另外一个方面去了。所以修行要进入中道的话,在中道的状态当中修行。第一个必要的教理,必须要学习。当然大圆满前行当中也讲,佛陀所宣讲的教义,世间所有的知识浩如烟海。我们现在的智力,我们的时间精力,对于所有的佛法,都要圆满的学习,完全的精通,对有些众生来讲不太现实。如果是智慧很高的智者、班智达,他们可以在很短的一生当中,完全通达所有的学问,所有的智慧都可以生起来,这种情况也有。在我们面前,有很多大德也是这样示现的。

但是绝大多数的一般人来讲,要在短短的一生当中,掌握所有佛法的知识,是比较困难的。一方面我们要对于自己应该修学的部分,必须认认真真的去修学,认认真真地去闻思,该闻思的一定要闻思,我们必须要修行的方面,一定要把修行的方式,搞得特别清楚,这是一方面。我们在修学的过程当中,必要的教理,还是要学习的。

另外一部分,我们在学习佛法的过程中,还是要很重视佛法的实践。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呢?学习一定为了修行服务的。首先我们要学习怎么修,知道了之后,我们要去修,这方面一定是有两个过程的。不能离开修行之外,单单地去研究佛学,这方面不是求解脱者,不是真正的佛弟子应该做的事情。我们不能偏堕于两边,如果完全偏在了理论方面,就成为一个学术研究了。学术研究对求解脱的人来讲,在今生当中要起一个很大的调心作用很困难,他并没有想把佛法用来调心,只是把佛法本身作为一种学问的研究。他的心不在修行解脱道上面,不在调伏内心上面,这样的理论就完全成为一种学术了。当然并不是说没有意义,反正缘佛经的意义,一个字,两个字,一句话,两句话,都是有很大的功德。但是在今生当中,在现世当中,在可见的未来当中,要让它成为调伏自心的一种方式比较困难。在以后的以后一定会成熟,但现在短期当中要成熟,非常的困难。

还有一种,如果前世有比较深厚的善根,今生当中的有些大德没怎么学习,他也证悟了,这个也有,这是很少很少的特例。针对一般人来讲,既要适量的学习一些佛法的知识,然后也要经常性的去观修,调伏自己的心,这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在修行过程当中,一方面修行有两个层次或者两个方法。一种方式是靠自己的精进,对于佛法的教理通达了,然后自己必须要去观修,这个没人替你做,必须要自己做。反正你打坐,能不能够相应啊?你在修寂止的时候,能不能入禅定啊?或怎么怎么样,这些你必须要去摸索,自己必须要经过失败失败再失败的阶段,然后自己慢慢慢慢对禅定有感应了,对修持四加行有感应了,这个方面自己必须要去做的。

我们不能说反正上师一定会给我加持的,我自己啥都不做,这是不行的。这一部分我们自己必须要去做,必须要经过非常枯燥的修行过程。我们闻思的时候生起定解,也是很困难;打坐的时候,也是很困难。不管怎么样,这些都是要经过的。通过不断的修行,不断地观修,我们的心就和法义逐渐逐渐磨合之后,逐渐逐渐相融,逐渐逐渐相应,这是自己必须要付出的努力。

除了自己必须要付出的努力之外,还要经由上师的加持,佛菩萨的加持,需要这个外力。前面我们讲了自力,自力方面必须要付出的,一定要付出的,这是绕不过去的。第二个方面除了自力之外,还要通过他力。有些修行者完全凭他力,不管怎么样,自己不想努力,反正把自己的一切交给上师三宝,觉得好像只要依止了上师三宝之后,自己只是依止而已,只是做一个皈依,所有的事情全部交给上师三宝去办,似乎好像很有信心,但是有的时候信心有点过头,这方面也是不对的。

还有一些人完全过度的相信自己的能力,反正什么事情自己都能搞定,根本不祈祷上师,也不祈祷上师三宝加持,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去修学,这也很困难。一方面我们讲自己的修行一定要做,第二个祈祷上师,上师的加持也一定要去祈祷,要去得到上师三宝的加持。如果有了自力,自己该有的精进,该有的修行的意乐,这个也有了,再加上也有了外力的加持,内外都在努力。自己也在努力,上师也在加持我们,这时候成就就快得多,两方面我们都要知道。如果我们没有去观修、去祈祷,单单凭学术的研究,真正要马上获得解脱,或者很快的解脱,是比较困难的。

在所有的修行当中,或者在祈祷加持的过程当中,修上师瑜伽是最迅速的。因为现在我们说佛的加持很大,本尊的加持很大,但是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修上师呢?修上师的原因、必要性在哪里?一方面来讲佛菩萨的加持力的确很大,但是我们在修行过程当中,一方面真实来讲,现在我们见不到佛,见不到菩萨,也见不到本尊,所以我们自己只有在上师面前去闻法,依止上师之后,祈祷上师的加持,这方面上师在我们面前以一位善知识引导者,一位做加持者的身份存在着。

我们修上师瑜伽,依止上师,因为上师在我们跟前是完全可以现前的,完全可以给我们讲解教言,断除我们的疑惑,赐予我们加持,这方面我们要祈祷上师。

还有上师和我们这一世的因缘最近,非常非常近。我们在很多世当中,不断的积累资粮,不断的净障,不断的祈祷,发愿的结果,今生当中在我们的善缘当中,就显现了上师的形象,做为我们发愿回向祈祷的一种回应,佛菩萨就会显现上师、善知识的形象在我们跟前,我们可以依止他。在依止上师的过程中,其实上师瑜伽是依止上师的一个部分。一方面在观修的时候,我们要修上师相应,瑜伽就是相应的意思,就是我们要修上师相应法。

还有一个是除了在座上修上师瑜伽之外,在座下平常的日常修行过程当中,也要善巧的依止上师善知识。其实依止上师善知识的过程,就是要一心一意地依教奉行,对上师的教言尽量的去做。虽然完完全全地依教奉行,对于初学的修行人来讲,还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我们要尽量地依教奉行。

尽量地依教奉行是什么样的一种理念呢?就是通过依止上师,慢慢慢慢的打破我们的我执,对于自己相应于轮回中的各种分别念,通过依教奉行的方式来打破。因为我们在依止上师的时候,上师会告诉我们很多以前没有听到过,没有经历过的修行的理念、修行的方法。包括让我们放下,让我们修出离心,让我们放弃自己,去观修利他,然后告诉我们空性的修法,每一个修法都和我们以前在轮回当中的思维不一样,完全都是颠覆性的。

为什么我们要依止上师呢?其实我们轮回当中种种的所思所想,种种行为,都是随顺于轮回的。如果还是按照自己的分别念、自己的感觉去走,走的还是轮回之道。我们依止上师,上师会告诉我们很多不同于以往的理念和修行方法。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上师告诉我们的修行方法,和我们相续当中固有的思维方法,会必然地产生一种矛盾,必然会有一种抵触。在这个过程当中怎么办呢?是按照我们自己的想法去做,还是按照上师的教言去做呢?哦,我们就知道了。如果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仍然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轮回。这时候只有按照智慧的教言,因为上师是佛菩萨的化现,是正法的代表,是解脱道的指引者。这时候我们就不能再依靠自己的想法,必须要依止上师的想法,这叫依教奉行。依教奉行的意义,就是打破我们无始以来在轮回当中固有的执著。如果不把这些放弃掉,不把这些打破掉,我们还是只有走轮回的老路。

在依止上师的过程当中,有一个核心的理念,就是舍自自在,随师而转。自己的自在是什么呢?自己想做这个,自己想做那个,这方面好像自己很自在一样,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就叫自己的自在。那么依止上师的时候,就是舍弃自己的自在,随师而转,跟随上师的教言而转,这样去做才能相应于殊胜的解脱道。所以我们在依止上师的时候,这是很重要的。然后在这个过程当中,上座的时候,修上师瑜伽是很重要的。

如果没有平时的依教奉行,我们即便修上师瑜伽也很困难。为什么呢?因为你在平常的时候,上师说这个,你就做那个;上师让你往东,你往西;上师让你出离,你还要继续享受世间的妙欲;上师让你修菩提心,让你修什么,你都不管的话。这就是在平常当中,自己的心和上师的希望,和上师告诉我们的修行理念,自己的想法和上师的想法完全不一样。平时总的当中都不一样,你说我坐下来修上师瑜伽相应,怎么相应呢?是没办法相应的。座上的相应,一定和平时对上师的教言尊重与否,是不是依教奉行这方面是相应的。只有以依教奉行的方式修上师瑜伽。

我们在日常修行、生活过程当中,能不能依教奉行,其实也是一种信心的表现。如果你有信心,觉得上师的教言是正确的;如果你没有信心,就觉得上师讲的是这个,我现在没有这样必要去做,这方面就说明对上师的引导还没有信心。如果缺少这种信心,你在座上修上师瑜伽,又怎么能够相应呢,是没办法相应的。我们在座上修上师相应,在平常修行、生活过程当中,遵照上师的教言去做,其实是很重要的,非常非常重要。

上师瑜伽的修法和平常依止上师,这两个方面其实有很多必然的关联。今天我们只是暂时介绍一下,以后在学习前行的过程当中,这方面我们还会一起来探讨,这个理念很重要。

我们现在打坐修行,主要是祈祷上师的加持,所有修行当中,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为什么我们要这样做呢?为什么首先需要上师的加持呢?这里上师也讲了,从功德上面而言,上师和诸佛没有差别,因为上师是佛的化现。上师是佛化现的缘故,佛陀在经典当中也讲了,以后佛涅槃之后,我会化现为善知识,在你们跟前,讲经说法引导你们等等,佛陀早就已经授记。而且在很多的续部,很多的上师教言当中也讲了,上师是佛陀的化现,也是三宝的总集,三根本的本体,这方面讲得特别多。

从这个角度来讲,上师的功德和佛没有差别,他只不过是显现了一种凡夫善知识的形象,在我们的跟前而已。虽然显现上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凡夫形象,其实他内证的功德安住在佛的功德,没有任何差别。所以上师和佛陀从功德上面来讲是完全一致的,这方面我们可以产生信心。上师并不是一般的人,不是和我一样的一个人,如果是和我一样的一个凡夫人,我们向他祈祷,我们向他呼唤,连他都在祈祷自己的上师加持,他又怎么可能给我加持呢?如果和我一样的一个人,我向他祈祷,向他发出呼唤,就没有什么大的必要。但是如果他本身是一个成就者,是一个佛,从他的功德方面就可以产生信心。

虽然他的内证和佛没有差别,但是从恩德角度来讲,上师是胜过一切诸佛的。为什么上师的恩德比佛还大呢?因为往昔有无数的佛在轮回当中救度众生,但是我都错过了,没有得到这些佛的教化,现在我得到了上师的摄受。得到了上师的摄受之后,上师在我们相续当中,播下了解脱的种子,告诉我们取舍之道,开显我们解脱之道。我们内心当中对佛法生起了信心,对解脱的方便产生了一些了解,现在在上师的加持之下,在修学佛法,这一切的一切都来自于上师的恩德。

虽然佛陀讲的经典还在这个地方,但是如果没有上师给我们讲解,凭着我们自己的能力想要去理解佛经的密义非常的困难,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没有上师的引导,没有上师的窍诀,这么多的经书,这么多的修行方法,凭着我们自己的能力很难去真实的了解,如果没有了解,怎么样修行呢?上师以这样的方式,直接显现在我们面前,告诉我们佛经论典的密义。这方面应该这样理解,或者应该那样去理解,告诉我们很多殊胜的方便和殊胜的窍诀,这一切都来自于上师。

除了给我们宣讲解脱道之外,上师还告诉我们很多窍诀,这个修法的窍诀关要在哪个地方?你应该怎么样去作意,应该怎么样去观想等等,这方面完全都是上师告诉我的。如果我们能够善巧的依止上师,其实就是善巧的依止佛陀。如果有信心的话,今生当中是完全可以证悟的,完全可以成就的。所以上师的功德等佛,恩德胜佛的道理,就是这样的。

我们在祈祷的时候,要把上师作为祈祷的对境。还有我们平常有自己的本尊,或者要我们经常性地祈祷佛,但是通过我们现在的状态、现在的境界,要直接得到本尊的传法,直接得到本尊的摄受,完全是做不到的。要得到本尊传法,首先我们要现见本尊,现见本尊之后,本尊现前然后给你讲法,我们要现见本尊,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事情。现在我们首先依止上师,上师在我们面前是可以显现的,是可以给我们传法的,实际上上师所传的法和本尊所传的法一模一样,没什么差别。

从这个角度来讲,为什么说上师的恩德比佛还大呢?原因就是这样。通过上师的加持,上师的引导,慢慢慢慢的修行,就可以现见本尊,见到本尊之后,逐渐逐渐得到成就,这方面都是上师对我们做的引导和加持的恩德而导致的。所以上师超胜一切,甚至于超过本尊的原因,就是这样的。

在上师讲记当中,讲到了一些例子,比如玛尔巴尊者和那若巴尊者的公案。玛尔巴尊者通过上师的加持,见到了喜金刚的坛城,见到坛城之后,玛尔巴尊者觉得上师很容易见到,但是本尊很难见到,所以他就首先顶礼了本尊,其实他不知道本尊坛城是上师化现的。平时我们可能也会有这样的想法,上师反正经常见得到,本尊就很难见到,所以我们就觉得本尊很稀有,怎么怎么样,有时信心比上师还大。我们不知道其实本尊也是上师的本体,上师的化现,这样会导致一些本来可以很快成就的因缘有的时候会消散掉,有的时候从法脉上面有关系。此处玛尔巴尊者示现,他首先选择向本尊顶礼的缘故,所以自己的法脉弟子传承很长很长,传到现在都是很清净的。子嗣的传承中断了,他的儿子达玛多德很早就夭折了,没有通过子系的传承,来弘扬佛法,利益众生,这就是对自己事业法脉的影响。

还有在莲花生大士的公案当中,曼达拉哇空行母在显现金刚橛坛城的时候,空行母也是选择了向本尊求悉地,没有向上师莲花生大师求灌顶,所以她没有得到意传加持,这方面也有这样一种示现。

其实玛尔巴尊者也好,空行母也好,他们本身已经证悟了,为什么要这样示现?就是为了告诉我们后代的弟子,如果他们没有这样示现的话,我们很难了解,所以他们就做了这样的示现。告诉我们说,其实这一切的坛城,都是上师的变现。显现上面好像是本尊的坛城,又发光啊,或者又怎么样,安住在虚空当中,我们觉得这很稀有,可能功德是很圆满的。而上师就显现坐在地上,好像也是血肉之躯,我们就觉得没有那么大的加持,没有那么大的功德。如果这时候信心退失,或者是不具有清净的信心,我们要直接得到加持摄受,还是有点困难的。

并不是说对本尊坛城,对佛像顶礼没有功德,这里我们讲是直接得加持,很快得成就的方法。只是种一个善根,或者其他方面,当然都是可以的。向本尊顶礼也好,向上师顶礼也好,从种善根角度来讲,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如果你要很快的得到证悟,如果有些因缘错过了之后,就说明内在的条件还不成熟,信心还不圆满。如果以不圆满不清净的信心,想要得到直接的加持是很困难的,主要是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成就和上师的加持分不开,任何的开悟、境界,都依靠上师的加持而获得,这方面我们必须要了解。

不单单是印度的佛教和藏地的佛教,其实汉地的佛教当中,把上师看做佛的教言,也是非常多的。《华严经》当中有依止九心,讲了很多应该把上师看做佛的教言。在汉传佛教当中,这方面也有很多。在四皈依当中,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当然在汉传佛教当中,并没有皈依上师这一条,只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的三皈依。在藏传佛教当中有四皈依,有些人对四皈依表示不理解,为什么要皈依上师?他觉得上师只是一个人而已,为什么要把皈依上师,放在皈依当中呢?而且还要把他排在首位,原因是什么?好像上师比佛的地位还高。其实并不是说上师比佛的地位还高,前面我们也讲了,从功德的角度来讲,上师和佛没有差别,然后从恩德的角度来讲,他比佛的恩德大,我们分析起来的确也是这样的。

虽然一切佛法来自于佛陀,但是从当前显现在我们面前,给我们讲法的侧面来讲,上师的恩德比佛的恩德大。从这方面讲的时候,因为上师他是三宝的总集,没有离开三宝单独呈现。如果所谓的皈依上师,上师是和佛法僧单独分开的,上师不是佛,不是法,不是僧,除了三宝之外,单独有一个上师,然后把上师放在三宝之前,这当然不合理。但是在真正的修行当中,在前行当中,在四皈依的理念当中,上师和三宝没有分别。他不是别别他体的,他只不过是三宝的总集,在我们面前总集的化现就是上师,其实我们皈依上师,就是皈依三宝。首先皈依上师,我们也知道上师的恩德比佛的恩德大,他是总集,而且从恩德角度来讲,他直接摄受我们,告诉我们解脱道,告诉我们修皈依等等,所以从恩德角度来讲,上师比佛的恩德还大。从这个角度来讲,把皈依上师放在前面的原因和根据是从这个方面来安立的。

这方面了解之后,我们就知道,不管是印度、藏地,还是汉地,其实都是这样的。如果依靠上师的教言,通过上师的加持,也是有证悟的可能性。有的时候我们说是一种加持,有的时候是某种表示,这方面进行证悟的也有。密宗当中上师瑜伽主要通过自己的信心,去观修、去祈祷上师的智慧融入自心,这里也主要通过清净的信心来体现的。在密宗当中,上师瑜伽的修法,其实也是从信心的体现,然后上师同弟子之间的耳传,表示等等,也是从信心的体现。

汉传佛教当中,也是以很多表示,很多加持的方式进行证悟的。很多禅宗的公案当中,也提到过很多通过表示而证悟的,比如六祖通过五祖的表示,在讲《金刚经》的时候,通过某种语言方面的表示完全证悟,超越了以前初级的证悟,达到了比较圆满的状态。

还有一些公案当中,也没有做什么事情。以前我看过一些禅宗祖师证悟的过程,有些弟子刚要进门的时候,师父使劲的把门一推,把他的腿压断了,这一刹那当中,他就证悟了。有时候弟子在上师家里面待到很晚了,准备回家的时候,外面很黑,上师给他一根蜡烛,让他去照路,他刚把蜡烛接到手上的时候,上师突然把蜡烛吹灭了,这样一下子他就证悟了。

这是什么情形呢?按照藏传佛教的说法,这是通过表示的方法进行证悟。表示的方法有很多,有的时候上师拿一个水晶给你看,通过水晶来观你的心,通过这样的方式,把加持传递给你。还有莲花生大士在依止西日桑哈的时候,西日桑哈尊者用契克印手指指向虚空当中,他说,一切显现不止,一切显现不止……说了三次之后,他就证悟了。

有通过语言的方式证悟的,有通过物品的方式证悟的,还有通过其他打骂的方式证悟的,这些有非常多。这说明什么?说明你的信心,福德到量了,通过什么样的方式,都有可能证悟。但是关键的前提是,你必须要有当下能够证悟的善根和因缘,或者要有很殊胜的信心。

通过表示证悟的公案,不管是哪一个地方都有。藏传也好,汉传也好,还是印度的佛法当中也好,都有这样殊胜的观点。这并不是藏传佛教当中的独特法门,其他佛教没有。只不过是方法不一样,文字不一样,仪轨不一样而已。有些直接通过观修的方式,大家普通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证悟,就是观修上师瑜伽。

原理前面也讲过了,因为上师是诸佛的化现,这样观修是最直接,最清净的。我们直接见佛很困难,但是通过佛陀化现的上师在我们跟前,行住坐卧传讲教言等等,通过身体、语言的表示和行为,逐渐逐渐引导我们的心走上正路。其实真正依止上师得加持、得成就的宗旨,倒没有什么差别,所以我们在修行的时候,要祈祷自己的上师,学什么宗派不要紧,反正主要是具有清净的信心,如果有清净的信心,自己就容易得到上师的加持而证悟,如果没有信心是非常困难的。(待续见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