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财富,内财富
如今的人们常常将财富跟金钱划等号,其实这不尽合理。财富有外内两种:外财富,指一个人拥有的钱财、轿车等外在物质,也是一般人所谓的福报;内财富,指一个人内在的涵养、造诣,诸如智慧、信心等素质。
绝大多数人总觉得有钱人就是有福人,没钱的人即便具有智慧等内在功德,也难以得到他人的敬重,他自己也缺乏自信。但实际上真正给人带来快乐的并非外财富,而是内财富——不可否认,外财富确实给生活带来种种便利,但如果仅仅拥有外财富,而缺乏心灵调节的能力,那么当内心起现苦恼时,必定是束手无策,只能深陷其中。比如有的人为了几百块钱起早摸黑地劳作,一旦没有得到就伤心难过,有的人为了几千块钱而奔波,还有人为了几万块钱,甚至几千万、几亿或几十亿而奋斗,没有达成所愿时同样会痛苦忧伤。因几百块而痛苦与因几十亿而痛苦,就痛苦的滋味而言,没有什么差别。
一切内外财富中最重要的是哪一种呢?有人认为是智慧,有人认为是精进,有人认为是技术,有人觉得相貌最为关键,还有人主张具有福报才是当务之急……种种观点不一而足。
佛陀在《佛说国王五人经》中讲过一个故事,往昔有位国王,他有五个王子,个个具有特长:一个王子的智慧最高超,一个王子的工巧最精湛,一个王子的相貌最庄严,一个王子精进最超胜,一个王子的福报最为深厚。他们都自认是最优秀的,因此常常争论不休。后来,福报第一的王子成为释迦牟尼佛,智慧第一的成为舍利子,工巧第一的成为阿那律,相貌第一的成为阿难……由此看来,福报确实最为重要。
福报并非仅仅凭借今生的勤奋就能完全获得,比如有的人一生辛苦拼搏,但却始终贫困潦倒、生活不顺,这就说明除了即生的努力,福报还有背后隐蔽的因缘。
是自己没福报吃热饭
很多人在工作中、家庭里常常抱怨,“这个人不对,那个人有错”,认为都是别人错了,而自己无可挑剔。这其实不合理。
我以前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法师曾经到一座寺院参学,那里的院长要求僧人每天念完经后才可以吃饭,虽然饭九点多就煮好了,却要等到十一点多才能吃,那时饭已经凉了,吃了凉饭导致很多人上吐下泻。
后来这位法师拜访广钦老和尚时,抱怨道:“我们那个院长总是让我们吃冷饭冷菜。”
结果广钦老和尚大喝:“住口。不要讲别人用冷饭给你吃,要说你没有福报吃热饭。”
表面上广钦老和尚说的好像不对,明明是别人让饭放冷了,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老和尚的话的确有道理。
生活中有些人看所有人都是坏人,这其实是自己戴了“这是坏人”的有色眼镜,导致眼睛已经不清净了,同时,也不能认为自己十全十美,什么烦恼、毛病都没有,如果真是这样当然好,但这样的人在现实中也难觅一二。
作者:索达吉堪布
来源:《 怎样变成有福报的人——华东师范大学演讲 》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