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 收藏!!《达摩血脉论》释义 返回

收藏!!《达摩血脉论》释义

慈诚罗珠堪布平台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2022-02-27


达摩血脉论一


禅宗的智慧不止会让我们获得解脱,也让我们过更有意义的生活

窍诀派与理论派的不同讲法方式

三界兴起,同归一心

了解了内心就了解了世界

前佛后佛,以心传心

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

所有语言行动都是“心”在操作

如果在心外寻找涅槃,那在本质上已经错了!

善心恶心,本性光明

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


达摩血脉论二


当有一点点证悟的时候,“佛性”就不再只是文字

佛无过患,众生颠倒,不觉不知自心是佛

证悟以后,就可以把证悟带到中阴世界

最殊胜的顶礼

如果不懂得区分胜义谛、世俗谛的话,永远没有办法了解佛经的内容

如未证悟,即使背诵十二部经,亦不免生死轮回

乃至成佛之间,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你真的懂达摩祖师的“放下”么?

物质生活满足了,精神生活呢?

若未悟解,须勤苦参学

什么样的罪业比毁坏佛像还严重?


达摩血脉论三


如何让自己下一世变成“富二代”

可以带到下一世的成就

证悟就是直接了解自己心的本性是什么

佛今在何处?

若不见性,因果等语,是外道法。

外道与佛教的差别

大圆满为什么前面要有一个“大”字?

佛不是佛

修行切莫堕入无记空!

你是否正确的理解了“无作”?

什么是行为上的无作


达摩血脉论四


见解不堕两边

无作可以作为禅修的基础,但最终一定要突破

既然佛性一直都现前,为什么我们看不到?

佛性一直都在,未曾改变!

理论随时有可能会动摇,但证悟不会有任何动摇

证悟不是逻辑推理出来的

悟是往里看,不是往外看;证悟是简单化,不是复杂化

吃喝玩乐、行走坐卧从未离开光明本性,但我们从来没有认出它!

证悟的时候才是真正的自由

作为佛教徒,闻思很重要!

是否因为密乘戒难守持清净,就该放弃修行密法呢?


达摩血脉论五


证悟以后,我们的烦恼就会越来越少

六道中,为什么获得人身的机会最珍贵?

为什么我们希望朋友过得好,却不希望朋友过得比自己好?

证悟以后,心有无穷妙用

佛眼如何看世界

一个粒子也是一个宇宙

别人的语言能否伤害到我们,取决于我们自己

但识自心,心外更无别佛

禅修时见到特殊的景象怎么办?

中阴修法的要诀

禅修时,不要执着任何现象

离一切相,即名诸佛


达摩血脉论六


佛教徒应理性,不要盲目崇拜自然现象

礼佛时不应对佛有执著

佛教不追求神通,但是可以把神通作为利生的条件和手段

“禅”包含了从一地菩萨到佛地的境界

见性是成佛的开始,彻底见性即是佛

认识语言的局限性!

常说空性和佛性不能用语言表达,这是否是一种回避?

我们不看这个宇宙的时候,它存不存在?

梦与中阴有什么关系?

如心中常常升起奇怪念头,需时时祈祷莲师

圣者在轮回以各种形象度化众生,自由自在

道友之间一定要团结友善


达摩血脉论七


佛教徒生活应有的两个原则

三怙主的三个面向

作为初学者,如因特殊梦境而心生恐惧该如何对治

这样的梦是证悟的预兆

好的坏的预兆都不执著,才不会障碍修行

三地菩萨尚需听闻佛法,更何况我们?

八地菩萨都要福慧双修,更何况我们?

凡夫的证悟

我们的业力决定了佛陀是否出现,以什么方式出现

你学佛用功用对了么?

证悟的智慧既是戒、又是定、也是慧


达摩血脉论八


无论什么法门,最后都要证悟空性

众生十二缘起的动力是无明,菩萨十二缘起的动力是菩提心

如果有人坚信自己心的本性是佛,或者众生即是佛,那么他很快就会成佛

如果没有证悟,就根本没有资格讲别人的境界

生活中的打击有时也是证悟的助缘

没有智慧的人,不会相信本性即佛

知心是空,名为见佛

只要见性,就不惧怕任何烦恼

密法中最重要的密乘誓言——法性誓言

守八关斋戒时,如果使用单位电脑看佛法的视频,算犯戒吗?


达摩血脉论九


如果我们学习的佛法即没用到实修中,也没用到生活中,那学得再多也没多大意义

胜义谛角度看不存在≠世俗谛角度看不存在;世俗谛当中存在≠胜义谛当中存在

若见性,屠夫亦得成佛

不论性别、种族、阶级,只要能证悟就能成佛

没有证悟就会有执著,有了执著就会造业,造业就会继续轮回

心的本性光明涵盖了所有众生的每一个念头

轮回的根源不在肉体上,而是在意识上

心的本性犹如虚空

达成这四个目标就可以算是有意义的人生

即便自己证悟了,也只继续默默修行,勿与他人讲体会

多一分智慧,就少一分烦恼、罪业、障碍


达摩血脉论十


心动了,气就会动;气动了,大脑或者其他的器官就会动

当下任何事情都存在,但实际上什么都不存在。

起风时,浪在动,海不动;心性亦复如是

烦恼为什么是菩提?

对于凡夫水可以喝,空性无法喝;但二者本无分别!

物质的微观世界,谁知道?显微镜知道;意识的微观世界,谁知道?用禅定的力量、证悟的智慧就会知道

学佛修行的意义,就是当自己烦恼的时候,能通过一种方法解决烦恼。

友伴不一定能帮我们解决问题,但证悟的智慧一定会让问题不再是问题!

不执着的前提是证悟空性!

达摩祖师来中国既不为开法会也不是来化缘;只为传大乘顿教法,救度迷茫众!

什么是经唯识与论唯识?唯识和中观是什么关系?


连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