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 日 背 诵
365颗钻石
6月17日 佛历2564年
【第92颗钻石】
ཚོམས་ལས།སྡིག་པ་ཆུང་ངུ་བྱས་པས་ཀྱང་།།འཇིག་རྟེན་ཕ་རོལ་འཇིགས་ཆེན་དང་།།ཕུང་ཁྲོལ་ཆེན་པོ་བྱེད་འགྱུར་ཏེ།།ཁོང་བར་སོང་བའི་དུག་བཞིན་ནོ།།ཞེས་གསུངས།
《因缘品》:
纵然造小恶,来世大恐怖,
并生诸祸患,犹如毒入腹。
业因果
大慈大悲的佛陀在《因果经》、《百业经》、《贤愚经》等大小乘的经典中,一再宣说了三恶趣的难忍漫长之苦全部来源于造作恶业——杀生、邪淫、偷盗等自性罪,违犯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的佛制罪。其果报就是三恶趣痛苦,这些因果过了千百万劫也不会错乱虚耗,只要造了不善业,则必定感受果报。
《宝鬘论》云:“不善生诸苦,投转诸恶趣,善业生善趣,世世享安乐。”造了不善业,就像种下了毒种子,定会转生到三恶道中,感受无量痛苦;造了善业的话,定会转生到三善趣中,生生世世享受无比的快乐。
佛经中说业因果绝对不虚,也不会互相错乱,没有造恶的人不会感受痛苦,佛陀以了知业报智力而明了一切善恶因果, 所以佛陀所说的这种道理,每个人应该深信不疑。
忏悔
假如造了罪业,果报会一直等在前面,永远不会摧毁,也不可能不感受,所以造了恶业的话,知道忏悔很重要。智者会励力忏悔,而愚者对忏悔没有多大兴趣,经云:“愚人造恶业,不知忏悔罪;智者忏悔罪,不与罪同住。”愚者只会造业,不会忏悔,就像有些人只会花钱、不会挣钱,特别可怜。而智者以前世的业力成熟,可能会造一些罪业,但造业的同时也知道惭愧,通过四对治力来忏除,自相续不会与罪业共住。
尤其是越有智慧的人,惭愧心就越强。以前上师如意宝每天都说:“我业力很深重,一定要好好忏悔!”有时候开“金刚萨埵法会”时,上师的精进让大家万分惭愧,他老人家的证悟境界, 是我们望尘莫及、无法想象的,但显现上也如是重视忏悔业障。
以前我寺院里有一位帝察活佛,真的让人非常非常佩服,他从小一直没有间断过闻思,“文革”期间也每天拿着经夹偷偷在看。但在晚年,他只要看见一个高僧大德,就祈请道:“我业力非常深重,虽然在不断地忏悔,但您可不可以经常加持我,千万不要让我堕入恶趣?太可怕了。”他真的从内心害怕堕入恶趣。
可是很多人经常说:“堕恶趣就堕恶趣吧,有什么了不起!”这样的想法非常愚痴。知道自己错了,应该有忏悔感,即使遇到生命危险也不造罪业,这一点非常重要,永不造罪是大乘佛子的殊胜行为。
富翁转生耗牛
从前,有一位阿罗汉在入定时,对面有个人牵着一头牦牛过来,阿罗汉见后情不自禁地说:“哎哟,怎么这样悲惨、可怜呢?”
弟子们问他什么原因,他说:“这头牦牛往昔是一位富翁,当时为了造佛塔而杀了众多生灵。尽管造佛塔是有善根,但因为杀生罪业非常严重,现在转生为这个旁生。”
旧酥油和新酥油
哲·白莲上师在藏传佛教中非常有名,一日他梦见很多眷属口中在燃火,便集中所有僧人问:“一定是造了恶业,你们究竟做什么了?”眷属们一个个都不承认。
上师再三观察,结果发现他们将自己食用的旧酥油换成了新酥油,而这些新酥油,原来是做酥油灯的原料。
这个果报非常可怕,上师马上要求他们想尽办法恢复新酥油。
所以,不管是享用僧众的财产,还是自己做任何事情,对因果务必要重视。噶当派的很多大德认为,面见本尊不是很重要, 重视因果更重要。
下等修行人起码也要相信因果。普穹瓦格西说:“我从小到老一直阅读《贤愚经》。”我们有些道友也对因果很重视,经常读《大圆满前行》以及因果方面的书,一件小事也不敢草率处理,生怕触犯因果,这说明对因果有畏惧感。而有些人却“无所谓,没事没事,你怎么享用都可以”,这种话很可怕,大家一定要注意!
【温故而知新】
4、一直爱,不容易
5、是宝贝,不是包袱
6、不是神话,是智慧
排版 | 一心一意
图片 | 嘉黛
约好一起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