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零散收录 >> 【每日一颂】《四百论》 第六品 返回

【每日一颂】《四百论》 第六品

知幻园 2024-01-13



中观四百论广释

句义明镜论








此《中观四百论广释》分三:


甲一、初义;甲二、正释论义;甲三、末义。

甲二、(正释论义)分二:一、总义;二、别义。


乙二、(别义)分二:一、明依世俗谛的道次第;二、胜义谛的道次第。

 

丙一、(明依世俗谛的道次第)分二:一、明由断除四颠倒门修习中士意乐发起愿菩提心之轨则;二、明发起行菩提心已而学菩萨行之轨则。

 

丁二、(明发起行菩提心已而学菩萨行之轨则)分四:一、正说菩萨行;二、明断菩萨行的障碍——烦恼之方便;三、明远离耽著烦恼所缘境的方便;四、明为成就道器而净治弟子身心的方便。


第六品 明断烦恼方便品




戊二、明断菩萨行的障碍——烦恼之方便    


己一、破许逼身苦行能断除业烦恼: 



由乐增长贪,由苦增长嗔,

若乐非苦行,苦何为苦行。



己二、明断烦恼之方便    

庚一、断现行烦恼之理    

辛一、总示断除三毒之理    

壬一、应知三毒的作业: 



贪业能摄集,嗔业起斗争,

痴业能增长,如风于大种。



壬二、必须断三毒的理由:  



不会故贪苦,无助故嗔苦,

无知故愚痴,由彼不达彼。


   

壬三、明贪嗔不同之喻: 



如现见痰病、胆病不俱起;

如是现见嗔,与贪不俱起。


   

壬四、摄受有贪嗔弟子之理:



役贪如奴仆,不爱治彼故;

敬嗔如事主,爱敬治彼故。


      

壬五、了知生烦恼的次第后依止对治:


初时愚痴生,中间起嗔恚,

末后生贪欲,每日三时起。



辛二、别说断三毒之理    

壬一、断贪之理    

癸一、贪虽似亲实无益故应断:



贪非亲似亲,汝于彼无畏,

人于无益亲,岂非特应离。



癸二、了知生贪的因缘差别后则应断除:   



贪有从因生,亦有从缘起,

从缘所起贪,易纠治非余。



壬二、断嗔之理:   



嗔恚极坚固,定恶作大罪,

知如是差别,当尽烦恼际。


 

壬三、断痴之理    

癸一、认识愚痴为烦恼的根本:



如身中身根,痴遍一切住,

故一切烦恼,由痴断随断。



癸二、认识能断愚痴的对治:



若见缘起理,愚痴则不生,

故此一切力,唯应说彼语。



辛三、分别阐述断贪嗔之理    

壬一、断贪之理    

癸一、具贪行者之相: 



常好歌舞等,舍受者洁净,

现见有贪人,有如是等相。



癸二、摄受具贪行者的方便:



佛教有贪者,衣食及住处,

一切离善妙,常依师长住。



壬二、广明断嗔之理    

癸一、思维嗔恚过患: 



无能而嗔恚,唯使自己丑;

有能亦无悲,说此最下等。


  

癸二、广说依嗔恚对治之理    

子一、对能尽自己恶果的缘不应起嗔:  


说不悦意声,能净昔作恶,

愚蒙不善士,不乐自清净。



子二、不悦意语自性非损恼故不应起嗔:  



所闻不悦意,自性无损恼,

故从分别生,妄执由他起。


 

子三、典章说应治罚毁骂者是颠倒: 



如对毁骂者,则说应治罚;

如是对赞者,何不说供养。


 

子四、对能遣除自己心境过患之语不应起嗔:   



汝不说可呵,若余亦知者,

不应嗔说者,况嗔不实说。



子五、对恶劣者说恶语不应起嗔:   



从诸恶劣人,非仅出恶语,

恶人发恶语,实属于少分。



癸三、破惩罚无故骂人者无过:    



损害于他人,于自无少德,

汝重无德嗔,唯属于妄执。



癸四、思维忍的功德后而破嗔  

子一、对骂者应当修忍:



若忍无劬劳,能得大福德,    

若于忍作障,有谁愚同彼。    



子二、对压伏卑弱者的嗔恚不应敬重: 


特对强力者,嗔恚则不起,

嗔唯凌羸弱,汝何敬重彼。



子三、思维修忍功德应生欢喜:  



若于嗔处忍,能生诸修德,

于德处云畏,汝唯是愚夫。


 

癸五、他人轻毁应当修忍: 



谁灭尽侮毁,而生于他世,

故思自作恶,受侮尤善哉。



庚二、断除烦恼种子而修习对治之理:


若谁能真知,内识住等相,

有此智慧者,烦恼终不住。





〖第六品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