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火的同时产生烟,为什么祖师大德没有钱?
关于现世福报和修行的关系,我们常用生火的同时产生烟来比喻,就是说,虽然你的目的并非求福报,但精进修行的同时自然会成熟福报。然而,一些祖师大德的示现却似乎并不是这样——
一无所有的米拉日巴尊者
“凄惨”的华智仁波切
他们的福报表现在哪里呢?
关于现世福报和修行的关系,我们常用生火的同时产生烟来比喻,就是说,虽然你的目的并非求福报,但精进修行的同时自然会成熟福报。然而,上述祖师大德的示现却似乎并不是这样,以世俗标准看,他们没钱没地位,得不到尊重,生活窘迫,好像没什么福报可言。如果说精进修行的同时自然成熟福报,那么他们的福报表现在哪里呢?
福报是很个人化的
实际上,人们对福报的定义是受到文化、传统、教育、时间等许多因素影响的,换句话说就是,什么是有福、什么是成功,人们对这些东西的观念是被培养出来的。比如,很多人都认为拥有财富、权力、地位、健康等是福报大的表现,但这并不代表拥有这些就一定过得好、没痛苦。有些人能利用手中的财富、权力去做善事,惠及自他;有些人却是去作恶,害人害己。可见,财富地位是福是祸没有绝对。大家都认为好的事,放你身上不一定好;都认为不好的,也许对你来说恰恰是你需要的那个“好”。
在某些地区,子女多被认为是有福气的;而在另一些人看来,子女多意味着负担或责任,而不是福气。某些人眼中,闲适是福气;另一些人眼中,忙碌是福气。
总之,福报其实是相当个人化的,并不像我们通常想当然认为的那样有个统一的标准——有福就是有福,没福就是没福,搁哪儿搁谁身上都一样。这是其一。
能帮助离苦得乐的,都是福报
其二,我们不妨再深入地思考一下:为什么人们会认为钱、权、地位、子女、享受等这些是有福报的表现而不是反之?这背后想必有其道理。轮回中芸芸众生虽各各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趋乐避苦,都想得到快乐、远离痛苦。
长期的生存实战、生活实践告诉大家,财富、地位、权力、团体、家庭这些东西能帮助解决问题,减少痛苦,得到快乐,于是大家都努力去拥有它们,拥有越多代表离苦得乐的机会越大。所谓福报,即是离苦得乐的机会。只不过后来人们的观念渐渐固化下来,以为财富地位这些本身就是福报,而忘记其实最初是因其有帮助人们离苦得乐的功能才受到推崇的。这里的关键是离苦得乐,所有能帮我们实现这一点的,都是福报,否则就不是。
修行者的大福报
其三,离苦得乐有程度之分。前面所讲世俗一般认可的这些福报,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帮我们解决问题、远离苦恼,是暂时、片面、不确定的,一个问题的解决意味着更多问题的产生,苦恼一个接一个前赴后继,单纯的安乐几乎片刻也没有,往往福报本身也会变成苦恼的因和缘。
因为看到这一点,佛法的修行者才不会刻意去追求所谓世间福报,有些像晋美林巴尊者这样坚定、有能力的行者,甚至会发愿说:不要让我的福报以此种方式显现出来。
从前,印度大成就者黑行大师有一次和众多眷属随从乘船渡海,场面非常隆重。被人前呼后拥的黑行大师不禁心想:“我的上师虽然是真正的成就者,但在世间的眷属受用等方面,我却还比他更胜一筹。”刚这么想着,他坐的船便沉入海中。他在水里大呼救命,并猛烈祈祷上师。上师果然现身,把他从海里救出来。上师说:“因为你生起了很大的傲慢心,所以得到这样的报应。我是没有追求眷属受用,否则,我的眷属之多、受用之丰足不会逊于你。”
大成就者不是没有福报(即离苦得乐的机会),他们当然有,而且是更持久、全面的离苦得乐。对修行者而言,福报的大小是以解脱苦因及苦果并证悟实相的机会来衡量的。
其实我们如果那么想求福报,不如勇敢一点,就求个大的——祈祷上师加持自己在这一生中证悟自性、成就佛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