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 轮回保险 返回

轮回保险

慈诚罗珠堪布平台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2021-11-25


前期回顾

到底为何而活?


本期

生存的意义是什么?关于生存的意义,虽然很多人有不同的观点,但最终的意义,就是要为解脱作一些准备。现在大城市的人都买了各种各样的保险—生病了,有医疗保险;年老了,有养老保险……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这些保险也能起到一些作用,但死了有没有保险呢?没有保险!真正大难临头的时候,很多人就没有任何保险了。当然,如果确定后世不存在,人死了就一切结束了,那么,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也就可以了,我们不需要为死亡以后考虑。但从人类有史以来到今天,任何一个哲学家,任何一个科学家,都不能真正推翻轮回学说,证明后世不存在;相反,轮回存在的如铁一般的证据却越来越多,这不是什么猜测,而是在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我们没有办法回避现实—后世一定存在,既然如此,那我们该怎么办,需不需要为后世考虑呢?当然更需要了。

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往解脱方面去想,通过轮回过患、死亡无常等修法来培养出离心,走上解脱道,就是生存的意义。因为真正能够走上解脱道,就彻底地解决了我们的生老病死。如果是大乘佛法的话,不但解决了自己的生老病死,而且也可以逐渐解决所有众生的生老病死,所以,我们要高瞻远瞩,不能只看到现实生活当中的一些蝇头小利,这样我们会彻底失败。很多人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充满悲伤、充满嗔恨地离开了人世,因为他们生前没有区分生存的意义和方式,所以导致了这些问题。如果我们现在仍然做不到的话,将来也会像他们一样。这种失败不像世俗间争权夺利的失败,那些失败是小失败,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但在我们一生结束的时候还是以失败而告终的话,那就是最大的失败。以后还有没有这样的机会来弥补呢?很难说。所以,现在我们一定要在行动上分清生存的方式和生存的意义。



修行的目的不是为了健康、顺利、发财,而是为了解脱。只有断除烦恼以后,才会获得解脱。虽然在三年、五年当中彻底断除烦恼不太现实,但减少烦恼没有?即使没有明显地减少,但往减少的方向走了没有?这也是一个问题。我们就从点点滴滴去做,没有必要谈佛的境界是什么,菩萨的境界是什么,《现观庄严论》讲什么,中观讲什么,月称菩萨说什么,龙树菩萨说什么;这些太多了,一生都说不完。寻根问底地去追究这些佛的境界、菩萨的境界没有用。

我也有这样的体会。我们学《现观庄严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讲菩提心,讲得非常复杂,每一个字上面都有很多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观点我都设法去掌握。比如说:菩提心有什么样的分类,分开以后有多少,归纳以后有多少;世俗菩提心是什么样,胜义菩提心是什么样等等,天天研究这些;对一个观点有支持的、有反对的,反对的人用什么样的逻辑、什么样的理论、什么样的教证去驳倒对方,对方又怎么样反驳等等,在菩提心上面花了很长的时间。几十年过去了,我还没有菩提心,这是多么令人汗颜的事啊!但有些人不是这样,他不管菩提心的若干观点,只是去修菩提心,结果人家修成了,我们却没有修成。




作为居士就更不能像我这样。本身居士就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短短的时间内,又去听这个法、听那个法;如果一个都不修的话,就像一个人吃东西,吃完了之后却不能消化,结果全部吐出来一样没有任何意思。


我这几年没有讲太多的逻辑,除了针对目前居士容易有怀疑的地方,或必须要说清楚的少数问题给了一些解释以外,其余都是真正的修法,但你们修了没有?当然,如果你们反过来问我,你修了没有?那我很惭愧,我也没有修。从现在起,我们都不能这样继续下去,大家要一起修,所有人都要修,我要修,你们也要修,这是最关键的。


我们在理论上早就知道什么是生存的方法,什么是生存的意义,但是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是跟没有学佛的人一样,还是把金钱当作生命的意义。从此以后,我们应该将二者区分开,把金钱看得淡一点儿,没有以前那么执著。实际上,“金钱”这两个字,包含了很多很多的内容,所有的身外之物,都可以用“金钱”两个字来代表。

我见过很多生意做得比较大的企业家。据他们说,他们的事业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扶贫,为了弘扬佛法等等;如果真的是这样,也不需要放弃金钱,只是内心不能那么执著。


我经常听到很多居士对我说,希望佛菩萨能给他加持,让他的生意做得更好,能挣更多的钱去供养三宝。虽然这个发心不错,但实际上我们不需要用钱来供养三宝。真正的佛菩萨不希望我们有更多的钱,他们更希望我们有出离心、菩提心。对佛菩萨来说,我们有钱没钱无所谓,他们希望我们的是,只要生存没有太大的困难,就一心一意去修行,竭尽全力地把握住自己的生死,这是我们目前的工作。


寂天菩萨在《集学论》中通过引用教证也阐述过一个观点:如果菩萨自己一个人到静处去修行,耽于减少烦恼的幸福、禅定的滋味,而不度化众生,这是菩萨的堕落。所以,如果有了菩提心,事情还是要照样去做,但做事情的目的就不一样了。


有一个比喻可以说明这一点。你们每个人肯定都知道飞蛾,但你们知不知道飞蛾为什么投火,挡都挡不了,冒着被烧死的危险,一定要投到火里面去,它是不是要故意自杀呢?不是,它就是很喜欢火,所以一定要投到火里面。


这不是上帝的安排,也不是无因无缘,蝴蝶对火就不那么敏感。也许从现代生物学或医学角度来说,有一些物质方面的解释—在飞蛾这种昆虫身上,有一些对火非常敏感的物质。现在的所有事情都是用科学来解释的,但最关键的原因却不是这个。

所有事情都有因缘,因缘有远的因缘和近的因缘,也叫做远因和近因。远因是很早以前造成的一种因,近因就是当下的因。现在我们从物质方面所作的所有解释都是近因,它的远因是什么呢?是飞蛾的上一世非常执著自己的相貌,或是非常喜欢漂亮的人,特别地执著色蕴;无论是男的女的,无论是对谁,下一世就会投生为飞蛾。飞蛾投火身亡的原因就是贪心。




在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后台


回复“慧灯之光”领取

全套《慧灯之光》电子书


回复“有声书”获得

全套《慧灯之光》有声书


往期回顾

头痛会有什么功德呢?

佛与菩萨既不生心也不灭心,只是看清心的本性

别样的星辰大海

什么是三殊胜?

心的本质是空性,本来就是这样,所以叫做自寂


长按二维码

感恩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