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法 | 究竟意义的离苦得乐
编者按:
上周与您分享了学诚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系列开示第十二讲第六节,法师谈到,我们要认识清楚自己在团体中扮演什么角色,认识自我。同时以师友作为自己的一种修行的参考,在和别人比较的过程中改变自己。
这周继续与您分享第十二讲第七节,法师谈到,佛法上说的离苦得乐,不是人的情绪,不是感官上的快乐,而是内心当中平静的状态。最究竟的离苦得乐,就是成佛。我们通过学法,提升智慧来弄清楚苦乐的境界,多种成佛的因,不去种堕落的因。
学诚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系列开示第十二讲·第8节
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做。如是次第。
──《大正藏》第31册,第855页
讲|学诚法师
我们常常讲,学佛法要离苦得乐。离苦得乐,不是说这个事情干得很苦那我就不愿意去干,那还得了?这都是一种情绪。这个事情干得不苦我就愿意去干,不是这样的意思。
离苦得乐,我们要离究竟苦,得究竟乐,究竟的乐到成佛才是。通常,一听到痛苦,我们就不愿意去沾边;一听到快乐,我们就愿意多沾一点、多得一点,这都是我们人的情绪、都是我们人内心的躁动。内心躁动怎么会有快乐可言呢?只有内心的平静、只有内心的寂静,才能够真正得到快乐。内心不寂静,肯定没有快乐,它有快乐也是感性的、感官的快乐,不是佛法上所讲的一种快乐。佛法所讲的一种快乐,就是内心上的一种平静、一种喜悦,内心上面的一种功夫,常常讲“禅悦为乐,禅悦为喜”,这样一种平静的状态。
如果不是这样子去认识,那我们离苦,苦的境界是什么?得到快乐,快乐的境界是什么?我们怎么来辨别?当然,究竟的意义上来讲是成佛,但我们现在还没有成佛,我们还在学法,才是从人到佛的过程中迈进。那么哪些因是导致成佛的,哪些因是导致痛苦的?导致成佛的因,我们都要去做、多做;导致轮回、痛苦、堕落的这些因就不能做。我们搞清楚了,搞明白了,我们就能够掌握了。
《百法明门论》,“明”就是破烦恼、生智慧;“门”是通达、开通无障碍、无壅滞。智慧生起来之后,对种种境界都能够开通,都能够通达;智慧生起来了,具足了,自然而然就能够让我们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从生死的此岸到涅槃的彼岸。这就是“明”跟“门”,没有明就没有智慧,没有智慧你的路就堵住了,要登堂入室,门没有打开。路堵死了,心的路堵死了;心的路堵死了,人就过不去了;过不去,怎么到达呢?
学诚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第十二讲第8节
讲于北京龙泉寺德尘居
2009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