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论广解》170课 * 小测
1
A师兄说“我”如同芭蕉树一样,一层一层寻找下去是不存在的。B师兄很困惑:“没有我的话,那谁在发心呢?谁来求解脱道呢?”对此你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解释呢?
A. 在身体上找不到实有的我,无论从皮肤、血肉一直到骨头、骨髓还是从眼识一直到意识、心识中也遍寻不到我;
B. 比如说,珠串是将众多不同珠粒执为一珠串而已。我们的心相续也一样,是将众多自相不同的刹那执为相续我。我并不存在任何实质,只是世人迷乱心识中的一种假相;
C. 所谓的一相续具体来讲,就是科学所发现的最小单位,也就是小乘所说的无分微尘;
D. “我”在胜义中不存在,但有名言中显现为我,在轮回中有个一相续的我在发心,修行着。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2
如果三界轮回的有情不存在的话,那么菩萨对谁发菩提心呢?
A. 发菩提心是从世俗角度来安立的,它并不是一种实有;在胜义中,无有任何生大悲的对境,也不存在发菩提心的菩萨;
B. 在众生迷乱心识前,以现相而言,轮回苦乐等诸法无欺地存在。如果众生能进佛教修道,会无欺地灭除一切痛苦,获得安乐。这是一种梦中除苦的方法,所以菩萨为利众生修大悲菩提心是非常重要;
C. 众生是真实存在的,发心的菩萨也是真实存在的,众生与菩萨的心识在轮回中一直存在的,菩萨因对众生修持菩提心而成就的;
D. 世俗中的苦乐众生是菩萨修悲心的对境,从胜义层次而言,这是一种痴心而假立的法,也是一种愚痴,最终也要舍弃。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3
我执是愚痴,需要遣除;悲心也是一种愚痴,是否也应遣除?
A. 从究竟实相而言,念佛、磕头、放生等也是一种执著,属于所知障,最终需要放弃,但在未得佛果之前,是对治轮回痛苦的一种善执;
B. 究竟上不执著,所以暂时也不用执著。善可以不执著,恶也不必执著,所以都应遣除;
C. 希求佛果的果痴,是为了息灭自他众生的如幻痛苦感受,所以暂时不应断除;如同我们在梦中饱受苦痛,理应精勤于醒梦之方便,梦中之方便尽管也是一种妄执,然而在梦醒之前,这些方便不应舍弃,只有从梦中完全苏醒,这一切才可彻底放弃;
D. 在轮回现象未彻底融入清净法界之前,绝不应舍弃。悲心如同渡河者未达彼岸之前,于激流中绝不能舍弃舟船一样。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4
有人问:希求菩提的果痴不能舍弃,那我执也不能舍弃吧?因为它们都愚痴的缘故嘛!你该如何解释呢?
A. 希求菩提虽然也是一种执著,但是它不但不会障碍我们解脱,而且是我们成佛的顺缘;所以在成佛之前,这样的执著是不能舍弃的;
B. 我们所遮止和舍弃是痛苦之因——我执。将五蕴聚合执为我的我慢,却是一切痛苦的来源,是行苦、变苦、苦苦的根本因;
C. 在抉择究竟空性时,不管什么样的执著都要去除,但没有达到这种境界之前成佛的顺缘——希求菩提的执著还不能舍弃的;
D. 我执是生起各种烦恼的主因,它是我们解脱的障碍,因此一定要断除。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相关内容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