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词回顾】《入_行_论》139(第八品)
#640
丑二(断除珍爱自己)分三:一、以意乐自我嫉妒;二、以行为代他苦;三、以心行置低位。
寅一、以意乐自我嫉妒(从内心中对自己继续修嫉妒心):
我乐他不乐,我高他卑下,
利己不顾人,何不反自妒?
这跟前面的内容基本上相同。作为一个修行人,看到引生烦恼的对境时,应该尽量对治烦恼。对治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寂天菩萨在这部论典中的窍诀非常尖锐锋利,可以把我们的烦恼一一穿破,摧毁无余。自古以来无数的高僧大德和大成就者,都是通过这样的窍诀调伏相续,最后获得了圆满果位。所以大家对此应该有信心,明白现在所学的教言正确无谬,具有相当殊胜的加持力和对治力。它的力量极为强大,我们的烦恼一遇到它,就像绒草遇到火一样,马上会烧尽无余,没有一个对治不了的,只不过有时候自己信心不够、有时候自己毅力不够而已。
#641
寅二、以行为代他苦:
吾当离安乐,甘代他人苦。
作为修学大乘佛法的人,光是口头上讲得天花乱坠肯定不行,行为上应该怎么去做呢?上师如意宝讲这个颂词时说,假如有能力,就应真实代受别人的痛苦;没有能力的话,心里观想代受无量众生的痛苦,功德和利益也不可言说。如果经常想:“我什么时候才能代受众生的痛苦啊?虽然我现在的自私自利特别强,还不能真实代受,但请诸佛菩萨加持,我一定要去慢慢串习。”有了这样的发心,即便是在凡夫位,心力强大的人也能代受众生之苦。
#642
寅三、以心行置低位:
时观念起处,细察己过失。
他虽犯大过,欣然吾顶替,
自过纵微小,众前诚忏悔。
我们从思想上、行为上要随时随地去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行举止到底是善心,还是恶念,或者是无记心?很多刚学习佛法的人,不一定听得懂“无记心”这些法语,所以学习佛法时一定要认真。我发现极个别的道友听了很多佛法,但平时没有注意佛法里的特殊语言,以致自己修行没有获得很大的利益。甚至外面有些道友在辅导的过程中,佛教的专用词用得不多,世间乱七八糟的语言却加在里面。
#643
显扬他令誉,以此匿己名,
役自如下仆,勤谋众人利。
我们要大力宣扬他人的功德、名誉、威德、力量,尽量埋没自己的名声,自己的功德隐含不露,当个默默无闻的修行人。并像奴仆一样役使自己,无条件地为众生做事。
敬摘录讲记146
更多精彩,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088-091
092-095
096-099
100-103
104-107
108-111
112-115
116-119
120-123
124-127
128-131
132-135
13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