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有亦非无 亦复非有无
如是观世间 心转证无我
7月25日(今晚),北京时间19:30-21:30,上师仁波切将传授佛学经典《宝性论》,道友们可以通过试用平台以及新浪、YY等平台闻法(详情请关注《今日课程》)。
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访问以下链接
http://zblive.ml
闻法二维码
温故知新
夏夜微风拂面,如来法身清凉
佛陀在人世间当中,无论智慧、悲心还是威力都是最超胜的。法宝能让我们远离相续中的一切欲望,如果远离了这些欲望,我们的解脱就无有任何困难。
一切烦恼的根本就是欲望,所以远离贪欲者实际上是由灭谛、道谛所摄的。我们一定要记住:灭谛所摄的三种功德是无思、无二、无别,道谛所摄的三种功德是清净、光明、对治。依靠次第,我们能完全了知这些功德,这是非常重要的。
正法确实能灭除我们相续中的痛苦和欲望,这就是它的力量。现在很多人无论有无财富或权利,都觉得生活非常无聊、整天郁郁寡欢,这都是没有认识到痛苦的本性和正法的力量的缘故。如果你真正认识正法,世间很多的痛苦和畏惧自然而然会全部泯灭的。所以说,离欲就是灭谛和道谛所摄的正法。如果我们真正懂得了灭谛和道谛所摄的正法,那世间的痛苦对我们来讲是无利无害的。
《大宝积经》云:“若知寂灭甘露者,能尽一切诸有相,是为真实如来子,寂灭能除世间畏。”如果我们真正懂得了如甘露一般的正法,世间上的很多相皆可以灭尽。当我们完全通达佛法的时候,正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那时候无论你形象如何,实际上你已经成为如来真正的长子,能灭除世间的各种畏惧和痛苦。
那么闻思和修行稍微好一些的人有没有痛苦呢,确实是有的。但是这种烦恼和痛苦,就像麦彭仁波切所说的“好像藏地春天的微风”一样,力量很薄弱。
我们修行佛法,先不讲来世获得佛果的快乐,就说现世,佛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真实利益也是不可思议的!我有时经常想,无论你生活中经历了怎样的特别痛苦的经历,只要你懂得了佛法,一定会对你有帮助的。有些不学佛、不修行的人,后来通过佛法来调伏自己相续,虽然生活中依然有生老病死等痛苦,但是面对痛苦的方式与其他人已经完全不同了。
若人闻法宝 则为诸佛护 渐次具诸地 得以成佛道
——《十住经》
菩萨摩诃萨 常乐寂静法 深入真实地 究竟住法界
——《华严经》
2
本课相关经文
大乘宝性论释·善说日光
觉囊全知朵洛瓦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续前)
己三(彼等对应广说)分四:一、广说证悟如所有之理;二、广说证悟尽所有之理;三、彼等亦说为清净;四、宣说一切中最殊胜皈依处。
庚一、广说证悟如所有之理:
证众寂法性,故为如所有,
彼亦自性净,烦恼本尽故。
以各别自证智慧现量证悟一切众生的心自性本来寂灭戏论的法性,因此称为如所有智。也就是因为证悟心自性完全清净光明的缘故及证悟客性的烦恼本来无生而灭尽的缘故。
庚二、广说证悟尽所有之理:
证所知究竟,慧见众生具,
遍知之法性,故为尽所有。
以证悟对境一切所知法及其究竟真如的出世间智慧了知一切,而以各别自证智慧现量见到尽所有的一切众生自性普遍具有遍知的法性如来藏的缘故, 是了知尽所有的有法之智。那种现见也是从一地起产生,因为证悟了法界普行(遍行)之义。
庚三、彼等亦说为清净:
如是证悟者,各别自智见,
无垢界无著,无碍故彼净。
这般以如所有智尽所有智证悟出世间道即是以与他不共圣者各别自证智慧见到的,也就是指,趋入周遍一切自性无垢法界而无有具贪著的烦恼障,由证悟周遍一切所知法而无有具质碍的所知障。为此,那两种智慧观待相似智慧所见也是极其清净。
庚四、宣说一切中最殊胜皈依处:
智见清净故,佛智无上故,
不退之圣者,众生皈依处。
以如所有智与尽所有智照见对境,清净贪著障与质碍障,因此与佛陀的无上智慧所见接近,为此现量见到法性、于圆满菩提不退转的圣者,成为救度一切有情脱离轮回苦受的皈依处。
丁二(安立三皈依之理)分三:一、观待必要安立三种之理;二、后两种非永久皈依处之理;三、抉择胜义皈依处。
戊一、观待必要安立三种之理:
依佛法弟子,信解于三乘,
及三作用众,安立三皈处。
因宣说究竟皈依处本师佛陀的功德之义见到佛陀的功德从而追求三乘中的大乘佛果;三种作用中, 信解佛陀作为二足尊,就此而言,三皈依处中佛陀安立为第一皈依处。以宣说佛教正法的功德见到其功德之义,缘觉乘者欲求自己证悟甚深缘起法;三种作用中,就信解法起到离贪尊作用,就此而言, 三皈依处中,法安立为第二皈依处。因宣说求学者僧众的功德而见到其功德,三乘之中,声闻乘者随从他人宣讲,欲求获得真如;三种作用中,信解僧众起到会众尊作用,就此而言,三皈依处中,僧众安立为第三皈依处。总之,以三种意义针对六种行人而安立三皈依处,这是为众生渐次趋入而宣说的。
戊二、后两种(法与僧)非永久皈依处之理:
舍欺有法故,无故有畏故,
二法及圣众,非胜永皈处。
宣说“暂时的法与僧并非究竟的皈依处”,名称、词句、文字组合归集的教法,是通达义共相的所依,但真实证道时,就像过了河的船一样是所舍的缘故。证法也有两种,其中能证的道法具有有为法的法相, 无常、不真实、如云相般是虚妄、欺惑的有法的缘故, 所证的灭法是究竟佛陀,但按照声闻的方式如同灯火相续中断一样仅是无有烦恼与痛苦的缘故,所谓僧,即便是灭尽有的阿罗汉也像撑着剑的刽子手一样畏惧诸行,而寻求从中出离,菩萨也是有所学, 因此没有到达无畏的最高境地,这一切是因有畏而皈依佛陀的缘故,教法与正法二法,以及佛陀以外的其他圣者僧众是暂时的皈依处,在获得究竟时它们也不是最殊胜的永久皈依处。
戊三、抉择胜义皈依处:
胜义诸众生,皈处唯一佛,
能仁法身故,僧究竟亦彼。
在胜义中成为救度无量众生离苦、无灭恒常的殊胜皈依处,就是唯一的圆满佛陀。然而法与僧说为暂时的皈依处是指,他们究竟就是佛陀,如前所述“无有初中末……”为特点的能仁具足清净二谛的法相、是究竟离贪之法身的缘故,三乘的僧众也以断证来分,究竟也是现前佛陀的法身。
(待续)
3
一起来上课吧
时间安排 :
19:30-20:00 课前念诵
20:00-20:20 念诵传承
20:20-21:10 讲解经文
21:10-21:25 善根回向
小编为您详细解读同步课程的每一个具体环节,让我们追随堪布的脚步,一起开始上课吧——
1
19:30-20:00 课前念诵
如果大家时间允许,每次上课,最好从七点半开始,并以藏音善始善终地念完课前念诵的内容,这些仪轨每一个都非常有加持。
念诵藏音的必要,是因为念诵仪轨中的很多内容,都是藏地著名的成就者造的,如果按藏音念诵,一方面会得到一种声音的传承加持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翻译不准确而与原文之间的差异。
如果有些人实在没时间,中间只是听一堂课也可以,但我希望诸位最好能圆满课前课后的念诵。即便不谈念诵的功德,就拿课前七点半到八点钟之间用半个小时转经轮来说,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功德。
2
20:00-20:20 念诵传承
课前念诵结束后,一般情况下堪布会用15到20分钟给我们念传承。如果因为听不懂藏文,就错过了这个环节,那你可就亏大了!
堪布说:“传讲任何一部法,传承都很重要。
学习的过程中,按照我们的闻法规律,最好不要断传承。不管你亲自在上师面前听受,还是通过光盘来听受,传法者的声音一个字也不能漏,听受的时候不能打瞌睡,也不能发出大的声音。
传承有特殊的加持,我们经常修的法、念的经,最好是得过传承的。有了传承而念修,加持、感应都是不同的。”
3
20:20-21:10 讲解经文
《菩萨藏》云:“有情由何转,二因即二缘,随顺他者声,如理观内缘。”其意是说:众生随着什么而转变呢?当然是内外二种因缘。所谓的外缘或外因,就是指我们所随顺的对象,也即他人所宣说的教言;所谓的内缘或内因,则指自己专注听闻并思维所闻之义。
如果心能专注于善知识的教言,内心自然会变得良善;若心专注于恶人的言论,内心就会变得恶劣。凡夫人的心没有自主的能力,它一直随着内外因缘而转,所以大家一定要创造一个好的因缘,也即长期依师闻法。同时,要想到,我今天听法,是为了利益天下无边的一切众生。这就是显宗广大意乐菩提心之发心。然后断除各种过失,如理如法专注听闻。
4
21:10-21:25 善根回向
现在我们到了共同回向的时间。既然闻法的功德那么大,那么我们一定要如理如法做回向,否则善根功德很容易失毁。
法王如意宝在讲《文殊大圆满》时说过:“我们的回向就是愿众生获得佛果,这是最究竟的目标,在此之前让众生获得各自所求,只是暂时的回向。诸佛菩萨的回向都可包括在《普贤行愿品》的十大愿当中,这十大愿归纳起来,就是愿佛法兴盛、众生获得快乐。此乃回向的所有内容。”
堪布说:“在所有善法当中,听法是非常大的善根。听法时,前后有念诵,中间是专注听闻,最后是回向,所以一堂课下来,当天就有意义了。就我个人而言,没课那天是轻松一点,但总有“空过”的感觉。有课就很充实,讲一堂课,再念一遍《普贤行愿品》,就觉着今天是有意义的,活着也是有意义的。”
4
下期课程预告
北京时间
7月26日 周五
19:30-21:30
内容
《宝性论》
了解课程最新信息和指南敬请关注
公众号:zhibeitb
【智悲同步教学】
公众号:zhibei_jt
【智悲讲堂】
友情提醒
回复"1":招聘发心人员
回复"2":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略传
回复"3":门措上师略传
回复"4":堪布简介
回复"5":智悲讲堂闻法房间
回复"6":本周课程安排
回复"7":《放生仪轨甘露妙药》
回复"8":《转经轮的功德》
回复"9":《助念往生仪轨》
回复"0000":综合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