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今日当精进 >> 教证解释|《佛子行》第3课 返回

教证解释|《佛子行》第3课

བྱང་ཆུབ་སེམས་མཆོག་རིན་པོ་ཆེ།།

菩提心妙宝

   མ་སྐྱེས་པ་རྣམས་སྐྱེ་གྱུར་ཅིག།

未生者当生

སྐྱེས་པ་ཉམས་པ་མེད་པར་ཡང་།།

已生勿退失

གོང་ནས་གོང་དུ་འཕེལ་བར་ཤོག།

辗转益增长




 教 证 和 教 言


教证1

《宝鬘论》云:“不善生诸苦,投转诸恶趣,善业生善趣,世世享安乐。”

意思是:造了不善业,就像种下了毒种子,定会转生到三恶道中,感受无量痛苦;造了善业的话,定会转生到三善趣中,生生世世享受无比的快乐。(出自《佛子行》讲记)


教证2

经云:“愚人造恶业,不知忏悔罪;智者忏悔罪,不与罪同住。”

意思是:愚者只会造业,不会忏悔,就像有些人只会花钱、不会挣钱,特别可怜。而智者以前世的业力成熟,可能会造一些罪业,但造业的同时也知道惭愧,通过四对治力来忏除,自相续不会与罪业共住。(出自《佛子行》讲记)


教证3

《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意思是:有为法犹如露水、闪电、梦幻、泡影,没有丝毫可靠性,但能懂得的人寥寥无几。(摘自《佛子行》讲记)


教证4

《入行论》云:“无苦无出离。”

意思是:没有痛苦就没有厌离心,没有厌离心就没有出离心,如此一来,别解脱戒等的戒体也很难以得到。(摘自《佛子行》讲记)


教证5

《入行论》云:“一切皆无常,谁贪无常法?”

意思是:自己希求解脱时,应对世间的万事万物看作监狱里的快乐一样,觉得没有稳固性,财富也好、名声也好,一切法都是无常的,有什么值得贪恋求呢?(摘自《佛子行》讲记)


教证6

《别解脱经》亦云:“财富如流水。”


教证7

《现观庄严论》云:“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

意思是:为了度化无边众生而发殊胜的菩提心,这才能成为真正的佛子。(摘自《佛子行》讲记)


教言8

阿底峡尊者说:“当修慈悲心,稳固菩提心。”

意思是:修心要先从慈心和悲心开始,然后再修持菩提心。(摘自《佛子行》讲记)


教证9

《入行论》云:“所有世间乐,悉从利他生;一切世间苦,咸由自利成。”

意思是:世间的所有痛苦,包括今天感冒了、心里不舒服,都是以前执著自己所生,而一切的快乐乃至圆满正等觉果位,都是利益众生而成。(摘自《佛子行》讲记)


教证10

《入行论》说:“何须更繁叙,凡愚求自利,牟尼唯利他,且观此二别。”

意思是:凡夫人唯求自己的利益,而佛陀不管是因地、果地,都在竭力地利益众生,两者的差别显而易见。(摘自《佛子行》讲记)


教言11

朗日塘巴格西在《修心八颂》中说:“愿我直接或间接,利乐敬献诸慈母,老母有情诸苦厄,自己默默而承受。”

意思是:无论是以直接还是间接的方法,我愿将一切利乐奉献给慈母众生,而如同老母的众有情之诸种苦难过患,我愿意暗中独自取受。(摘自KB.SDJ《修心八颂》讲解)


教言12

寂天菩萨说:“吾唯求解脱,无需利敬缚,宁今速死殁,不愿邪命活。”

意思是:我们是求解脱的,利养对解脱没有任何意义,如果以邪命养活,那不如早一点死了好。(摘自《佛子行》讲记)





 名词解释 


利养

以利益保养身体。【《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往期回顾

教证解释|《佛子行》第2课

教证解释|《佛子行》第1课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THE  END

明日死谁知  今日当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