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慧灯之光网站 >> 人类历史上伟大的赚钱秘密 返回

人类历史上伟大的赚钱秘密

HDZGGW 慧灯之光网站 2021-10-21



美国有五个顶尖的市场销售管理者,其中有一个人叫乔•维特尔。他写了一本书,书名叫《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赚钱秘密》。虽然书中洋洋洒洒地写了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诀窍,就是给予。

付出越多,得到的就越多,这是一个真正的赚钱秘密。作为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不能对待员工很吝啬,有钱的时候,就要分享。要知道,分享,就是回报的种子。只要真心地付出,该有的,到时候都会不请自来。


企业文化乃至企业经营管理,看似与佛教毫不相干,但如果细心挖掘,就会发现它们之间竟然存在着某种联系。在以往的文章中,我们介绍了把佛教六度思想与企业文化相结合的部分内容,今天将继续展开这场不同寻常的跨界之旅——谈谈布施与企业文化。期待佛教平等、慈悲的思想,能为企业生存与发展带来奇妙的化学反应。




关怀

虽然企业的目的,肯定都是为了利润、赚钱,但如果企业的宗旨单单就是追求利润,而没有其他成分,这个企业一定不会生存很久,因为其中缺少了爱心,就像只有硬件,而没有软件的电脑一样。

如果企业的高层管理者都唯利是图,员工心里装的也只是钱,所有人都仅仅是向钱看,大家就会变得非常自私。爱心缺失的结果,就会尔虞我诈、互相欺瞒,从而阻碍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需要凝聚力。而凝聚力,又产生于爱心与给予。生产企业能够给予社会的,就是给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行业能够给予的,是给顾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老板能够给予员工的,就是各种关怀与福利。


认同

作为刚刚起步的小型企业老板,不可能一下子给员工大把的钱,但至少应该对每个员工的工作给予认同,并尽可能地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这些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企业出现问题,也不一定源于经济问题,解决精神上的后顾之忧,也是发展与稳定的必要保障。实际上,在很多时候,精神的力量可以超出想象,制造出神奇的效果。


理解与宽容

作为企业老板,一定要学会理解、宽容。如果员工设计的方案失败了,也要承认他们的辛苦与心血,给予一种精神上的认同,让对方心里至少能得到一种安慰。这样对待员工,大家就愿意和老板一起同甘共苦。




若能做到与员工风险利益共担——有利润,是所有人的利润;有损失,也是所有人的损失。平时与员工平起平坐、加强沟通。这就是凝聚力与信任感的基础。

虽然钱也可以制造一种凝聚力,但这种凝聚力只能保持一个阶段,很快就会分散。而在真心付出、给予爱心的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凝聚力,却永远都不会过期。





有人会问:如果只知道利他,那自己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呢?其实,在这里面,有一个秘密,一个只有释迦牟尼佛那样的人才知道的惊天大秘密。那就是:当我们忘记自己,放下自己,一切都为他人着想、付出的时候,我们该有的一切,都会在无形当中源源不断地产生。

举一个大家都能看到的例子,在地震、海啸等灾难发生,大家争相捐款的时候,有些乞丐、残疾人也加入了捐钱的行列,把自己仅有的二十块、一百块全部捐给了慈善机构。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行善的乞丐已经把所有的钱都付出去了,他自己顿时变得一无所有了,但或许因为他的这一善举,打动了其他人的心,结果他在之后得到的钱,反而是过去的几倍。虽然他在捐款时,并没有想通过这种方法去达到多挣钱的目的,他是真心实意付出的。但真心的付出,就一定会有意外的收获。这,就是因果的奥秘。




一个好的企业,除了有技能方面的培训以外,还应该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心灵方面的培训。

为什么有些公司会出现连续自杀的情况?就是因为企业管理理念中,缺少了爱心的成分。缺乏关爱,加之精神的极度空虚与紧张,才导致当事人最后走上绝路的。所以,每一个有良知的老板,一定要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真心地希望,在每个企业的门口,每天都能看到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的员工。




想真正感觉到幸福,首先要学会佛教中讲的“少欲知足”。“少欲知足”并不是不能挣钱,不能去解决自己、家人和员工的生存问题,而是不能过度贪婪、奢靡,不能把所有的利润都留给自己,而给员工的利益大打折扣,使他们怨声载道。所谓的“知足少欲”,就是自己过得简单一点,并根据自己的能力,尽量把更多的利润与员工分享。如果还有剩余的财富,就应该造福社会。





要打破自私心,就要学会换位思考。身为老板,在看到员工很辛苦的时候,应该这样想:除了少数人以外,多数员工的工资并不高,家里的经济条件也不宽裕,又住在很远的地方,为了几千块钱,他们每天都会辛辛苦苦、起早贪黑地疲劳奔波。

之后,可以在员工当中,找一个平时身体不太健康,家里经济条件很不好的人,然后进一步换位思考:如果我现在不是这个企业的老板,而是这个员工,或这个员工的家属,那自己的感受会是什么样的呢?

有些时候,我们还可以把自己非常不喜欢的一名员工观想在前面,并思考:如果我不是她的老板,而是她的父亲。那么,因为她不听话、不聪明,所以老板对她不好。现在她在企业中待不下去了,这是多么地让人不愉快啊!

这样一来,我们一定会生起一种特殊的感受——同情心。之后,再进一步思考:她虽然不是我的女儿,但跟我的女儿一样想过上幸福的生活,不想听到老板的斥责,也不想老板对自己不公平。如果我的女儿受到这种待遇,我心里一定会很不开心,那我为什么要这样对待别人的女儿,并自认为天经地义呢?我真的太自私、太无情、太冷漠了!真是丢死人了!这样就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若能每天都这样坚持训练,就能自然而然地培养出与员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理念,老板和员工的关系一定会非常融洽。



爱心从无到有,从有到成长的培养过程中,还有一种所向无敌的利器,那就是大乘佛教的菩提心修法。推荐一本书,书名是《入菩萨行论》。这本书是大乘佛教徒必须要看的书,即使没有信仰,也可以去了解大乘的理念,这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如果每一个企业家或成功人士都能拥有这样的大爱,就能把这种正能量传递给员工、家人、亲戚、朋友,乃至整个社会、整个民族、整个世界。



该文章属于【“慧灯之光网站”微信公众号】原创,如需转载,请先和本公众号联系,申请授权。


注:本文根据慈诚罗珠堪布相关开示编辑整理

素材来源:

《慧灯之光》第九册《佛教与商业——企业文化必备的六种准则》 

文中小标题为方便读者所加,灰色字为小编语

图片来源:摄图网







• END •



【 官方网站:huidengzhiguang.com 】
【 慧灯之光禅修公众号:HDZG_ZEN 】



点“在看”,利益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