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 一法归零(3) 受了刺激的“五味杂陈”是哪般?
返回
一法归零(3) 受了刺激的“五味杂陈”是哪般?
慈诚罗珠堪布指定官方法宝流通网店
03
受了刺激的“五味杂陈”是哪般?
这样就会跟我们的常识有非常严重的冲突,我们一直都认为声音是在外面:这是钢琴的声音、小提琴的声音、音乐的声音。但是,现在知道其实没有声音。任何一种音乐,都是因为振动在周边的空气中产生了一个波,这个空气波再振动我们的耳膜,任何一个声音都是这样。现在,我们一下子明白了原来没有声音,听到的都是自己大脑里面的画面。当然,有些人说有一个声音告诉他是什么附体、鬼、神。除此之外,我们以前有没有想过,所有听到的都是自己大脑里面的画面?我们从来都没有想过,实际上没有声音,听觉就是这样。
嗅觉也是一样,比如说一朵花的香味。气体里面分子的化学反应,振动了我们鼻腔里面的分子,让我们的精神世界里面产生了一种感觉:很香、或者是臭等等。实际上,香、臭都是自己的感觉、感受。
味觉也是,我们吃苹果的时候,苹果里面分子的化学反应,振动了我们舌头上的分子,让我们产生了一种感觉:甜、苦、酸。实际上,甜、苦、酸都不是苹果的任何一个分子、原子,更不是自己舌头上的原子、分子。它们因缘和合以后,在我们的内心世界当中就产生了一种感觉,叫作味觉、味道。我们一直都认为苦、辣、酸、甜都在物质上,但是,物质上没有这些东西。实际上,是我们的感官受了刺激了以后产生的感受,味觉、嗅觉都是这样子。
触觉也是这样,我们皮肤的细胞跟外界物质接触的时候,外面的物质刺激了我们的皮肤细胞,让我们产生了一种感受,就叫作触觉。
眼、耳、鼻、舌、身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五个感觉,凡是后面有“觉”字,都跟我们精神世界的感受有关系。只有精神世界才有这样子的感受,物质有这样子的感受吗?没有,物质它感受不到,有精神的人,才能够感受到。所以,这些实际上都是我们自己的感受。简单地说,叫作“万法归一”。
接下来,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地去学佛教的中观。还有,一些新的高科技的实验成果,对佛教的传播和理解,确实也有非常大的帮助。并不是说所有佛教里的东西要用科学来印证,没有必要,也不需要,而且,佛教的很多东西是科学没有办法印证的。但是,一部分佛教讲的,尤其很多物质方面的东西,如果从现代科技的角度去理解,对现代人理解空性来说,是有非常大的帮助。佛教和科学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渠道,但最终它们就走到一起。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所以,在国外,我也经常和很多科学家交流、学习、请教。就是因为佛教和科学的结论会不谋而合地走到一起。
我们完全可以用佛教的方法去理解、解释物质世界、精神世界。但是,有时候,我们确实非常需要用现代科学的方法给大家讲,这样很多人就能听得懂。我们讲课的目的就是让人能够听得懂,通过这种方法,让人能够理解佛法。如果我用一大堆佛教专用名词讲了半天,大家都没有听懂,那有什么意思呢?有什么用?没有用。这些确实对我们理解佛教非常有帮助,所以,希望大家也关注一下物理学。经典物理学对我们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最有帮助的就是量子力学,还有就是相对论,对我们了解空性有非常大的帮助,“万法归一”就讲到这里。
接下来,我们讲“一法归零”,最后都要归零。为什么最后都要归零呢?比如说,我们做梦的时候,梦里面的一切最后就要归零,归零的意思就是没有梦了。没有梦以后,我们才能够醒过来。意思就是说,梦中的这些错觉全部消失了以后,我们就没有错觉了。所以,我们要“一法归零”。
“一法”的“一”是什么呢?指的是精神世界。我们前面也提到了,眼耳鼻舌身这五种感官的知觉,还有佛教里就讲八识。八识就是把人的精神世界分了八个不同的层次,眼、耳、鼻、舌、身,佛教里面叫作眼识、耳识。。。。后面都加一个“识”字。
慈诚罗珠堪布指定官方法宝流通网店